密切大学与跨国公司合作 促进国际化人才培养

来源 :世界教育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ngfongfongf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2011年1月14日,教育部举办答谢跨国公司2011年新春晚宴。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出席晚宴并致辞。杜占元在致辞中总结了2010年中国教育经历的重大事件,简要介绍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主要内容。他对跨国公司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仍然支持中国教育事业的善举表示感谢,并希望各公司继续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教育部有关司局、直属单位领导及来自微软、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英特尔、欧特克、甲骨文等25家跨国公司的80多位中高层领导参加了答谢晚宴。晚宴还表彰了部分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和个人。
  为了更好地了解教育国际化背景下跨国公司参与教育改革与发展,特别是密切与大学合作、促进我国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情况,我们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大学与跨国公司密切合作,促进人才培养》负责人周满生教授进行了独家专访。周满生现为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兼任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文化研究分会理事长、国家教育考试暨自学考试研究委员会委员等职;长期从事国家宏观教育政策和比较教育研究,参与国家多项宏观教育政策与法规的起草和制定;多次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开发银行研究项目专家组成员和咨询专家;是2009-2010年度美国富布莱特新世纪学者;先后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九五重点课题——《九十年代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基本特点和规律的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教育宏观决策的比较研究》等研究项目。
  
  一、教育国际化趋势对人才培养的作用不容忽视
  
  记者:众所周知,教育在促进人才培养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首先请您结合教育国际化的世界性趋势,谈一谈当前世界人才国际化培养的情况,比如人才的流动与流失、人才的回归与国际循环,等等。
  周满生:如何发挥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这是世界各国普遍高度重视的问题,也是世界各国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共同课题。进入21世纪后的新一轮国际竞争的焦点,在一定程度上集中在富有科学、技术竞争力和高文化素质的人才上。因此,过去一些年以来,许多国家都根据自己的国情、历史传统、文化背景和企业用人要求,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的教育战略。其中,教育国际化趋势对人才培养的作用不容忽视,而加强人员的国际交流已经成为当前教育国际化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成为许多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2007年大约有280万学生在其祖国之外继续中学后教育。在世界主要国家中,美国始终是人才流动的最大受益者。据《纽约时报》报道,2002年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的人才,到2009年仍然有62%留在美国。这种“人才高地的聚集效应”对美国的教育和科技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在,国际教育界认为跨国教育和人才流动正经历着一个“人才外流—人才回归—人才循环”的过程,英文叫做“Brain Drain,Brain Gain and Brain Circulation”。第一个阶段是人才外流,即人才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第二个阶段是人才回归,即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崛起和人文、科研环境的改善,这些国家人才回归的力度逐渐加大,这个趋势首先是出现在爱尔兰等欧洲国家,然后是亚洲的新加坡、日本、韩国,最近当然是中国和印度;第三个阶段是人才循环,即由于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驱动,人才现在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大循环。例如,现在我们越来越多开始在国际范围内招聘教师,打破了国家的界限,哪里能够提供更富有竞争力和激励性的条件,人才就往哪里流动。
  从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来看,最值得关注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已于2009年7月5日至8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法国巴黎召开。事隔10年再次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通过了《高等教育与研究促进社会变革与发展的新动力宣言》。此次会议将“国际化、区域化与全球化”议题列为会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特别强调人才的流动。比如,宣言第25条提出,高等教育机构通过增强跨境知识转移,尤其针对发展中国家,承担着填补发展鸿沟的社会责任,采取共同措施,加强人才流动,消除人才流失的负面影响;第29条特别强调,高等教育全球化要使各方受益,要确保公平入学和成功,促进提高质量,要尊重文化多样性和国家主权。这非常重要,它既讲到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意义,又提出要尊重主权。
  同样,关于欧洲高等教育区的《布达佩斯-维也纳宣言》和《第二届博洛尼亚政策论坛声明》也极力强调教育国际化。2010年3月11日~12日,博洛尼亚年度高教部长会议和第二届博洛尼亚政策论坛先后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和奥地利维也纳进行。我有幸作为中国教育代表团代表出席会议。这两个会议适逢博洛尼亚进程倡导的建立欧洲高等教育区的理念提出10周年,来自欧盟博洛尼亚进程47个签署成员国的教育部长在布达佩斯通过了宣言,并与其他25个国家共同签署了声明。这两次会议的总体目标都是为了加强在高等教育领域的相互了解和学习,也高度强调金融危机背景下公共投资的重要性,同时强调高等教育跨国交流应该高度重视学术性,促进人才流动的平衡。会议围绕着三个分议题展开:第一,高等教育在全球知识社会中的作用:高等教育体制和机构如何应对多样化的挑战?第二,人才外流—人才回归—人才循环:前景和不同的现实对整个社会和高等教育体制意味着什么?第三,合作与竞争:在国际高等教育领域中是出局还是共存?通过研讨,会议达成以下共识:宣布欧洲高等教育区自2010年3月12日起正式启动,认为欧洲高等教育区的正式启动有助于高等教育区之外的国家与博洛尼亚进程成员国之间展开更加深入和有效的合作;强调议题焦点集中在高等教育体系和机构如何应对更高的要求和多方面的期望,学生和教师的流动性问题,包括“人才循环”的挑战与机遇,以及国际高等教育领域中合作与竞争间的平衡;高度强调利益各方对话的必要性,尤其强调促进全球大学生的对话,强调世界不同地区间的高等教育以及研究体系的对话与合作将使双边受益;提出高等教育区之外的国家与博洛尼亚进程成员国之间继续开展深入对话与合作的一系列保证措施,包括建立联络人制度和召开相关会议。
  另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过去30年来,西方一些国家正在积极推进教育服务贸易。1980年~2008年,全球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7 675亿美元扩大到72 151亿美元,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总额的比重从16.2%上升到22.6%。在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一些西方国家,尤其是英语国家,留学每年创造的价值更是以百亿美元来计算。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国际教育被赋予了新的功能,从扩大国际理解、加强人才培养,转到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这对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积极参与教育国际化的战略进程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记者:面对教育国际化的世界性趋势,我们国家应如何应对,应该坚持什么政策呢?
  周满生:概括来讲,中国是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参与者和受益者,因此中国要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教育政策。2010年暑期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对此给出了明确答案,提出要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现在,全国上下正在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
  值得一题的是,在广州亚运会举办期间,亚洲大学校长论坛也同期召开。这次论坛共吸引了20个亚洲国家和地区的80位大学校长参加。国务委员刘延东、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和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在论坛上的重要讲话中都提到了教育国际化的问题,尤其是郝平副部长在总结中的第一点就提到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学生、教师和研究人员的流动越来越广泛,高等教育越来越具有国际化和区域化的特点。那么,要适应国际化的挑战,高校就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国际视野以及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要使教师进一步增强国际化意识,在教学中探索国际化语言授课,采用国际化的课程和知识体系,重视多样化,形成特色鲜明、行之有效的国际化办学经验。从这一个侧面也可以看出,我们中国政府对待教育国际化的态度非常明确。中国作为亚洲国家的重要一员,既是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参与者,也是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受益者。在参与教育国际化的进程当中,我们肯定要付出代价,有不少弯路要走,也会有很多经验与教训值得汲取;但是,我们中国必须要坚持积极参与教育国际化的战略进程,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跨国公司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
  
  记 者:众所周知,左右教育发展的因素很多。那么,从左右国际关系发展的关键因素的视角,您认为影响我国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因素有哪些?
  周满生:当前左右国际关系发展的关键因素通常包括五个,即政府、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大众传媒和非政府组织。这五个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影响了国际组织乃至国内各种事物(包括教育)的方方面面。在看待国际关系的时候,过去我们更多的是听到政府的声音,但是现在我们看到非政府组织,特别是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和大众传媒发挥了重要影响。
  记者:您在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国际教育与价值教育联合会等机构主办的第四届亚太国际教育会议(2010年11月,上海)的主题演讲中提出了加强大学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促进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建议。那么,您认为大学与跨国公司加强伙伴关系的必要性是什么?
  周满生:人类进入21世纪后,典型特征是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加速推进,知识和人才成为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众所周知,教育担当着向社会和企业提供人才的重任,教育界培养的人才首要输送地就是企业,企业发展不断对学生的素质和人才培养规格提出新的要求,迫使和激励学校不断创新。因此,可以说企业参与教育发展,捐资办学、投资办学、建立教育基金会等,其意义不仅仅是拓展教育资源;更重要的是通过举办新型教育,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促进教育政策和制度的改善,促进教育体制、教育模式的多元化和多样化。
  当今世界,企业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其最突出表现形式就是跨国公司的崛起。英国学者诺瑞娜·赫兹指出:“21世纪的国际政治越来越与领土利益无关,而与经济自由和市场占有率有关。现在最大的100家跨国公司控制着全球20%的资产。全球前100大经济体中,51个是企业,只有49个是国家。我们的研究显示:通用汽车和福特的销售额比非洲整个撒哈拉以南地区的GDP还要高,IBM、英国石化(BP)和通用电气(GE)的资产额超过大多数小国的经济能力,美国最大的连锁零售商沃尔玛的营业收入超过大多数中东欧国家,包括波兰、捷克、乌克兰、匈牙利、罗马尼亚和斯洛伐克。”可见,跨国公司已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
  但是,中国高校毕业生实用技能和语言技能准备却存在不足。据麦卡锡公司2007年的调查,中国缺乏训练有素的毕业生。中国毕业生只有不到10%的人拥有为外企工作的技能,相比之下,印度的这一比例则高达25%。在中国160万名年轻工程师中,只有约16万名具备为跨国公司工作所需的实用技能和语言技能。为解决这个难题,我国大学就很有必要加强与跨国公司的伙伴关系,促进国际化人才培养。
  跨国公司对教育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跨国公司本身开办教育机构。跨国公司直接提供资金支持教育,通过用人需求和用人标准向教育系统反馈人才培养信息,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习、培训的机会,提出改革教育的建议,从而影响学科专业设置、课程和教学内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第二,跨国公司通过自己掌握的专利技术、市场资源和资本、技术优势来对教育政策施加影响。在跨国公司与东道国进行政治谈判、经济谈判时,教育谈判可能作为附加条件,影响东道国的教育政策。第三,跨国公司利用其资助的教育、科研、传媒等团体,为公司培养高级人才,研发公司需要的新技术、新产品,制造有利于公司的公共舆论,树立其良好的社会形象,从而形成企业的高级竞争优势。第四,承担现代企业的责任。换言之,公司不能仅仅追求利润最大化,还必须兼顾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涉及重视企业员工的人权、工作权、发展权,改进工作环境与福利,注重产品与服务的品质,预防和减少环境污染,赞助社区公益活动,这些都与教育密切相关。企业参与教育,实际上不仅仅是履行一种社会责任,从本质上说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企业在全球的竞争中获取新的优势。
  
  四、微软、IBM、甲骨文、因特尔等跨国公司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影响随处可见
  
  记者:请您具体举几个案例,谈一谈跨国公司对教育改革与教育决策的影响?
  周满生:我这里可以举几个典型案例。微软公司已经在101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为期5年、投资达2.5亿美元的《携手助学项目》(Partners in Learning Program),培训了250万名教师和5 700多万名学生。通过该项目,超过722 000名师生获得了微软技术认证。
  美国的IBM公司实施了《聪明孩子早期教育计划》。该计划在全球范围内实施,旨在为孩子提供更有趣的学前学习工具。其主要措施是:建立超过30 000个全球站点和7 500个儿童护理中心,在超过60个国家服务于260万儿童。
  甲骨文公司建立了甲骨文基金,帮助学生提高在21世纪生存所必不可少的技术技能、交流技能、思维技能、跨文化技能和自我指引的技能。该公司建立了《思维探索项目》和《思维项目》两个免费面向中小学生的项目,受益者包括73个国家的276 000多名参加者。另外,甲骨文公司还建立了教师发展项目。
  英特尔公司与中国教育界的合作颇有成效。该公司在组织架构上设立了专门的教育事务部, 在中国推出并实施了多项教育计划,覆盖面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从学生培养到教师培训等。《英特尔高等教育项目》侧重于推动重要技术领域的创新,并通过师资培训、实验室共建、合作研究、学生竞赛、奖学金、学生实习、校园讲座等合作项目,开发培养一流人才的渠道,以培养能适应21 世纪知识经济发展需求的软硬件及网络通信等技术领域创新人才。《英特尔多核技术大学计划》通过多核技术大学课程项目、多核技术联合科研项目等方面的合作,提升中国高校在多核技术领域的教学及科研整体水平,从而更好地为中国在前沿技术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服务。该计划从2006年启动迄今,已在 102所大学建立了联合实验室,开设了基于多核技术的课程,培训教师500余名,并使50 000多名学生从中受益。《英特尔嵌入式系统大学合作计划》致力于支持学校嵌入式系统课程更新及实验建设,提供基于先进嵌入式技术的实验平台,并进行相关师资培训。《教育部-英特尔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于2007年启动,截至2010年,项目一共支持了55门课程,由英特尔提供技术和资金的帮助,支持大学进行课程优化和改进,切实地配合了教育部“质量工程”的开展。英特尔以在北京的英特尔中国研究院和在上海的英特尔亚太研发有限公司为基地,不断促进现有实习项目的标准化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在教育部指导下建立起以培养实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人才为目标的“教育部-英特尔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除了提供一流的实习环境、规范的研发项目以及实习津贴之外,基地还指定专业人员负责指导实习生的工程实践和毕业论文。自该基地成立以来,迄今已接纳实习生1 500多名。此外,该公司经常面向广大师生举办别开生面的校园技术讲座,组织各类有深远影响的创新型学生竞赛,还设立了创业教育项目——《大学生技术创业计划》,召开大学创业课程教师研讨会,为本地与全球学生间的创业竞赛提供支持。2010年12月2日,教育部与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在北京签署备忘录,未来5年双方将围绕教师专业化发展、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青少年课外教育及科学教育、教育信息化建设、教育科学专题研究等方面,深化教育合作,支持中国教育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
  总体来说,跨国公司对教育改革和教育宏观决策的影响随处可见。许多研究已经充分证明,当企业大力介入教育改革时,不仅会从多方面推进教育改革的实质性进展,也有助于加强企业和国家的竞争力。
  
  五、跨国公司与我国高校合作态势良好但不均衡
  
  记者:请您评价一下跨国企业与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情况。
  周满生:目前,跨国公司与中国高教界的合作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发展非常不均衡。
  一方面,跨国公司同中国高教界的合作呈良好发展态势。从文献检索、问卷和访谈的情况来看,跨国公司与中国高教界的合作在中国改革开放大潮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些著名的跨国公司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始,就努力开展同中国高教界的合作,并始终保持着这一传统,而进入21世纪以来,跨国公司与中国高校的合作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这里可以举几个典型案例。
  比如惠普公司与中国高等学校的合作。1985年,中国惠普就开始与中国的学校合作。惠普与由中国高校开发的中国教育科研网共同提出了用“可信计算”的办法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另外一个重要项目是监控系统,即与中国清华大学等高校合作,建立了中国教育科研网络的全国监控中心。惠普还与许多高校合作参与了数字博物馆和大学课程在线等项目的建设。2005年11月,惠普中国实验室正式成立,它进一步拓展了惠普与中国高校的实质性合作。惠普公司采取的校企合作模式是,帮助中国的大专院校建立国际化的研究开发、科技创新和项目管理的综合能力,共享技术,把人才留给学校,并以自己的持续创新推动学校的研发能力,从而使这种校企合作的模式持续下去。
  又如IBM与中国高校的合作。截至2005年,IBM与中国高校成立了25个IBM技术中心、8个大型机教育中心、29个E-Server教育伙伴实验室、7个联合实验室、14个解决方案中心、12个授权中心和3个软件人才实践基地。截至2006年,已有45万人次学生参加IBM技术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培训,5.2万人次学生获得IBM全球专业技术认证证书,3 700多人次教师参加IBM组织的不同形式的师资培训。可以说,IBM与中国高校搭建了良好的人才合作培养平台。
  再如,美国得州仪器公司与中国大学的合作。1997年该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建立了上海交通大学-美国得州仪器公司技术中心,并确定了为社会培养信号处理技术理论和应用的专业技术人才,开发信号处理方面的专用软件,实现技术共享和产品应用推广等目标。每年年末,得州仪器公司都会向学校询问在使用其产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校也会提出希望得州仪器开发产品需要增加的功能和规格,双方共同改进和开发产品,使得技术开发和市场结合衔接紧密。十余年来,上海交通大学-美国得州仪器公司技术中心已经获得十余项国家专利发明,许多技术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同时也培养了一大批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为后续承接大项目奠定了稳固的技术基础和开发队伍。
  再如微软与中国高校的合作。微软亚洲研究院与上海交通大学达成协议,通过联合培养的方式培养优秀的计算机人才,注重每个学历阶段的不同特点,根据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各自特点和研究经历,制定了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如针对本科生培养,开展暑期实习,举办圆桌沙龙,安排头脑风暴活动。在研究生阶段,开展“一对一”导师负责制、高端学术讲座和技能培训,联合指导课题研究等,已经有近200名上海交大的学生到微软研究院学习。微软研究院还与北京大学探索精品课程共建新模式,培训高校授课教师。另外,微软还与同济大学共建Windows移动与嵌入式技术中心,从项目研发到人才培养都取得很大成就。
  世界最大的半导体公司AMD自进入中国以来,向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捐赠AMD64位技术教学实验室;在配合高校教学方面,AMD开发了64位微处理器及其编程教材,以及OPENCL编程手册,并免费发放给师生,使同学们能结合课程及时掌握行业先进技术知识。自2008年起,AMD已连续3年成功举办全国高校加速计算竞赛活动,积极推动中国高性能计算。此外,AMD还开办了技术夏令营、高校技术巡讲等活动,开展实习生项目,加强了校企互动。
  另一方面,跨国公司与中国高教界的合作发展非常不均衡。跨国公司与中国地处沿海和发达区域的高校合作较多,同中国“985”和“211”工程高校合作较多,同中国综合大学和工科类高校合作较多;相比之下,同中国中西部地区和内陆地区的高校合作较少,同中国地方所属高校合作较少,同中国文科类、师范类院校合作较少。
  下面的问卷总结与分析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现象。在教育部所属高校填写大学与跨国公司关系的问卷中,在回答学校是否与周边的跨国公司开展过任何形式的合作活动中,回答A 类(有,且是长期合作)的占总数的20.3%,回答C类(从未与任何跨国公司有联系)的占总数的26.1%,大部分是B类(有,但只是短期的合作),占总数的53.6%。在由来自全国各省市地方院校校长填写的问卷中,回答学校是否与周边的跨国公司开展过任何形式的合作活动时,回答A 类的占总数的9.5%,回答B类的占总数的39.2%,而C类占总数的51.4%。在另外一个全部由沿海地区高校校长所填的40份有效问卷中,回答A类的有6份,占总数的15%;回答B类的有12份,占总数的30%;回答C类有21份,占总数的55%。
  在上述所有回答A类的问卷中,大学都得到企业的资助,学校都有跨国公司专门设立的奖学金,同跨国公司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活动,也有较多的学生有机会到跨国公司实习;通常也都针对跨国公司主管人员开设MBA课程,针对企业开设学历和非学历课程,并通常与跨国公司有双边的教学和培训。而在回答B类的问卷中,大学与高校的合作形式,除了以大学为主,企业资助和以企业为主、大学参与这两种形式外,回答其他的也较多,包括合作办学、开展认证和职业合格培训等;部分学校有跨国公司专门设立的奖学金,有部分学生有机会到跨国公司实习,部分高校与跨国公司有双边的教学和培训。回答C 类的问卷中,由于总体上与跨国公司没有联系,所以各项选项的回答几乎都是否定的,但各高校还是普遍反映,希望与跨国公司建立某些形式乃至密切的合作。
  总之,从各跨国公司对人才要求问卷答复来看:第一,对于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新聘用员工,公司最看重的首先是责任心和团队精神,然后是主动性、适应能力,其次是专业知识和学习能力,再次是上手快和踏实稳定,最后才是创造性;第二,对于毕业后即进入公司工作一年的员工,公司最看重他们哪几方面素质的排列顺序是责任心、团队精神、主动性、专业知识、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上手快,而对于老员工,除了认为他们在责任心和团队精神上最具优势外,还认为其学习能力、主动性和踏实稳定居于突出位置;第三,对于有工作经验的新聘用员工,公司最看中的素质排列顺序是责任心、主动性、团队精神、学习能力、适应性、专业知识等,而上手快、踏实稳定、创造性仍然居后;第四,具有硕士学位在跨国公司员工中所占比例一般占60-70%,部分单位在70-80%,而少量单位在50%以下,可见在中国跨国的公司,就业员工主体是具有硕士学位的毕业生。
  
  六、跨国公司与中国大学建立密切合作伙伴关系是必然趋势
  
  记者:您在亚太国际教育会议上提出,跨国公司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跨国公司与大学密切伙伴关系形成的必然性。请您具体阐述一下原因。
  周满生:第一,跨国公司具有全球战略目标和高度集中统一的经营管理制度,高度重视人才的作用,把人才视为核心要素。跨国公司一般在国内外拥有较多分支机构、从事全球性生产经营活动,跨国公司的战略目标是以国际市场为导向的,它在世界范围内的各个领域,全面进行资本、商品、人才、技术、管理和信息等交易活动,因此人才在诸多因素中被视为最核心的要素。在我们所有的访谈和问卷调查中,接触到的跨国公司都强调,企业或事业最重要的资源是人,管理就是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以作好工作。跨国公司在人才招聘和使用时究竟采用哪些标准呢?责任心、主动性、团队精神、学习能力、适应性、专业知识、上手快、踏实稳定、创造性等都是考核的重要标准。
  第二,人才本地化策略成为跨国公司招聘人才的主旨。跨国公司与本土公司对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跨国公司人才的聘任与使用策略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即从利用中国低廉的劳动力转变为利用中国大量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将中国从生产基地逐渐变为研发基地和营销中心。一些跨国公司内的人才需求发生了显著变化,研发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所占比例越来越高。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促使知名大公司到名牌高校竞相招聘优秀毕业生,允诺高额起薪,承诺提供各种培训机会和优厚待遇。跨国公司的人才本地化战略具有双向性。从跨国公司角度来说,不仅包含对人才知识和能力的培训,而且也希望员工对企业有更强的忠诚度。而本土员工除了要求跨国公司提供优厚的薪资待遇外,更强调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即企业能否给他们提供一个进一步发挥自身才能的平台。调查显示,在其他条件一样的情况下,人力资源本地化程度越高,中方员工的稳定性也越好。当前,中国员工求职时,最看中那些能与他们有效沟通并理解他们实际需求的管理人员。与外方人员相比,中国管理人员由于有共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更易于与员工沟通。这将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源本地化不断向纵深方向推进。很多在华跨国公司开始越来越多同中国高校合作,联合培训高级人才、联合开办MBA班、联合开办实验室等都表明,人才本土化战略有助于促进密切伙伴关系的形成。
  第三,跨国公司非常强调人才的国际视野。国际化的公司都强调同时开发本国市场和海外市场,而且公司海外市场的发展往往更快,人才的流动性非常强。不少跨国公司强调让本地员工深入了解西方文化和公司文化,使他们消除中西文化背景方面的差异。许多跨国公司人力主管都强调公司看好沟通能力强,英文出色,同时眼界开阔、具有国际视野的学生。
  第四,跨国公司注重教育投资,也非常强调对员工的培训。在我们回收的所有对跨国公司的问卷中,都收到了本公司在中国大学设立专项奖学金的回复,超过60%的公司回答在大学设立了某种形式的专项研究资金。如AMD先后在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燕山大学、南京大学、东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设立奖学金、奖教金和助学金。应该说,跨国公司对中国进行教育投资的力度总体上大于中国本土公司。跨国公司投资力度大于本土公司的另一普遍现象,是所有公司都对员工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一般在人均1 000~5 000美元之间,但也有20%左右的公司在人均5 000美元以上。接受培训的员工来自不同级别的员工,包括低层和中层主管人员。其内在动因是强烈的人才需求。从跨国公司的角度来看,随着生产、研发、销售、采购本地化的推进,从外资企业与环境融合的需要和节省人力资源成本的需要,人力资源本地化已成为许多跨国公司重要的战略目标,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建立强大的本地管理人员队伍作为他们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本土企业日益壮大,他们也成为跨国公司大家庭中的新成员,他们对国际化的人才需求也特别强烈。本土企业对素质高、经验丰富、了解西方管理思想和方法的管理人员是非常缺乏的,固然可以通过与跨国企业人员间交流或挖人的方式来获取部分资源,但更多需要靠本土培养高素质人才。
  
  七、加强跨国公司与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领域合作的政策建议
  
  记者:最后一个问题,根据您前期的研究结果,您对我国高等教育界加强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促进国际化人才培养有何看法和政策建议?
  周满生:针对如何加强跨国公司与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领域的合作问题,我的观点有这么六点。第一,跨国公司与我国高校加强产学研领域的合作,尤其是人才培养领域的合作是一个双方共需、互惠共赢、双方受益的合作。当然,这种合作一定要建立在双方有强烈合作意愿的基础上,以培养高质量的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为导向。第二,跨国公司所需求的高质量人才有其区别于其他就业领域的特殊性,用人特点也有别于国有企业。我国高校与跨国公司合作培养人才,可以创新和丰富人才培养模式。第三,我国高校参与跨国公司合作可以了解和学习企业的管理理念,了解企业的文化背景和用人理念,了解跨国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学生参与跨国公司的实习和课题研究,可以接触到学校无法提供的环境、技术和先进实验设备,这些都有利于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型适用人才的培养。第四,跨国公司要有战略眼光,把与高校合作培养人才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建立长效机制,避免急功近利。企业要全面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尽可能创造“定单式”培养的机会与条件,对“定单式”人才培养方案、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始终如一地给予全面的关注。第五,我国高校与跨国公司的密切合作要落实到课程改革层面。例如,在课程编制与教学中展现某一领域的经典基础理论,展现该领域的科技发展动态、重大科研成果,展现跨国公司研制出的国际先进核心技术,并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地把握这些教学精品的精髓;精品课程的编制与讲授一定是一流的教师和一流跨国企业专家的共同参与。第六,我国高校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应是以市场为导向、跨国公司为主体的社会行为,也是大学的自主行为。政府应尊重大学的自治法人地位,不应该对这种合作加以行政干预。政府应鼓励和支持大学与跨国公司建立联系的纽带,可以适当加强政策扶持和舆论引导,支持企业多为高校学生提供实践机会,鼓励跨国公司为培养人才多作贡献。
  编辑:陈敏
其他文献
三十二年前,唐山大地震与今天的汶川大地震一样震惊了中国人,同时也震惊了世界。  当时的许多国家领导人以及对中国抱有偏见的国外媒体曾经预言,经过十年文革的动荡,在周恩来、朱德逝世之后,国家最高领导人毛泽东病重之时,唐山大地震或许是对这个国家的致命一击。  但是,后来的事实证明,中国并没有在天灾人祸的重击下垮掉。时间仅仅过去了两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便胜利召开,从此,一个古老的国度走上了一条民族复兴的
摘要: 从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支持学生活动的视角,进行“1mol气体体积测定的再研究”课堂教学设计,运用“在线共享文档”实现对学生学习活动的管理、活动进程的反馈、学习情况的记录等教学功能,为教师开展指导、提问、评价、时间分配等教学行为提供丰富的数据信息依据,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关键词: 数字化教学资源; 1mol气体体积测定; 课堂教学  文章编号: 1005-6629(2020)03-0045
编者按: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不断增强、世界各国联系日益密切的形势下,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乃至全球性的国际合作已必不可少。作为联合国系统中负责教育、科学、文化和传播领域国际合作事务的一个专门机构,教科文组织致力于在尊重共同价值观的基础上为不同文明、文化和民族之间开展对话创造条件。对于中国而言,我们正在努力寻求用世界标准来衡量和评价自己的工作,并通过教科文组织这个思想实验室,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良好
此文系湖南省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专项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XYJ2019ZB08  摘要:古诗词鉴赏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丰富学生情感、形成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乃至传承中国优秀文化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当今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以教师讲解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功利性的古诗词鉴赏教学和局限于课堂的古诗词教学等问题。现结合教学实践,来探讨古诗词教學策略。  关键词:古诗词;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
日本设立向海外和企业派遣博士课程研究生并提供奖学金的制度  据《朝日新闻》报道,为了培养国际通用的有实际研究能力的研究人才,日本文部科学省决定设立向海外和企业派遣大学理科系博士课程在读学生并向其提供奖学金的制度。为此,文部科学省提出2008年计划向海外和企业派遣1 600人,每人每月的奖学金金额为15万日元,总计需要30亿日元的预算要求。  这一制度主要是面向那些已与海外大学建立了合作研究关系、与
编译/彭永清  具有高等专业知识的博士就职正变得困难。其背景是在全日本推行的名为“研究院重点化”和“博士后研究万人支援计划”使得博士研究生的数量大增,造成他们的就职单位空前不足。而为了不使“科技立国”的基础受到动摇,日本产业界、研究教育机构和政府,已经开始联合起来共同应对这个问题。  近日,关于博士后问题的公开论坛在东京召开。一些大学负责人对此表示非常担心:“如此下去,日本科学界将面临危机。”与会
朱华山先生的著作《传统与变革的抉择:细读法国教育》(辽宁人民出版社,2011年),通过对法国教育的实地考察、与法国教育界人士的交流以及研读有关法国教育的多方面文献,对当代法国教育状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和评介。该书涉及到了法国教育的一系列问题,从学前教育到中小学教育,从高等教育到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从教育管理体制到高等教育政策,大凡法国教育的基本方面,在该书中都有所涉及。在梳理法国教育的同时,作
编者按:纵观全球,“国际化”作为教育应对“全球化”的政策选择,已经列入各国的国家发展战略。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英国于2006年4月18日发布了“首相行动计划第二期(Prime Minister Initiative2,PMI2)”。 英国结合中英两国共同关心的教育问题,资助中英高校在就业和创业领域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开展多元化的合作。英国文化协会作为英国PMI2在中国运行的主要负责机构,其项目负
[摘 要] 2010年3月,美国教师联合会发布《美国高校兼职教师调查报告》,阐述美国兼职教师的构成情况、工作条件及他们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和面临的挑战。美国大部分兼职教师对执教工作表示满意;在对学校事务参与的满意度和希望转为全职教师的问题上,兼职教师群体间存在较大差异;在兼职教师收入、工作保障和专业发展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其生活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  [关键词] 美国 高校 兼职教师    当前,
据美国联邦教育部网站2012年10月19日消息,教育部长阿恩·邓肯在10月18日举行的《时代》周刊高等教育峰会(TIME Summit on Higher Education)上发表演讲,指出美国高等教育正面临学费昂贵、毕业率低等难题,走到了发展的十字路口。为完成奥巴马总统提出的至2020年美国继续引领世界大学的目标,邓肯呼吁社会各界联手合作,共破难题。  阿恩·邓肯在演讲中指出,虽然美国的高等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