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只有学生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才能准确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技巧,才能学会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来。“情者,文之经也。”作品中蕴含着作者浓厚的感情,尤其是优秀文学作品,更是作者内心情感的真情流露,体现着作者对美的理解和感悟。我以为,语文教学中渗入情感教育很有意义。
关键词:教学效果优化;情感因素;心理学;理解与表达
情感教育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语文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情感是高中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学生只有具有了一定情感体验,才能准确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技巧,才能和作者的思想“共鸣”。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充分渗透情感教育,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达到语文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一、 情感教育能推动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吸取,培养高尚品德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包括思念、快乐、嫌恶、愤怒、恐惧和悲哀六种基本情绪,有心境、激情、应激三种表现方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促使学生实现良好的情感体验,使之更好地获得知识,提高高中生的语文素养。
人的情感总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语文教材中,情景交融的诗歌,富有诗意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都蕴含着浓郁的情感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崇高的人格。同时,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青年学生的内心是一片汹涌的大海,充满激情,充满美好的憧憬和幻想,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情感共鸣,适时的情感发泄。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采用朗读引发、研读体味、情景再现、情境体验、背景穿插、烘托渲染等教学方法,设置情景,烘托渲染等教学方法,设置情景,激起学生内心的情感波澜,使之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解读文本、更培养高尚品德。备课《陈情表》时,我就预想到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对作者进退两难处境的不理解,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功利心或实用主义作怪。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中关键还要联系时代背景,同时让学生们学习作者将自己的心情、感受、愿望都凝聚于叙述之中,融情于事,感受报养祖母的尽孝之情和尽节于皇上的尽忠之情。于是我在上课前五分钟进入教室,播放《時间都去哪儿了》营造气氛,让孩子们在感恩的情感氛围中进入新课的学习,让孩子们在品读文本过程中感受李密报养祖母的尽孝之情。逐渐让孩子们学会感恩、学会选择、学会如何再说理过程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二、 情感教育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活动中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教学中,我始终努力创设一种和谐的气氛,力求每节课都能使学生有一种充实的情感体验。课堂上要以自己饱满的热情打动学生、激励学生。我一直以为这润物无声的“爱”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操的不尽源泉。情感教育要适度,要围绕理解课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进行。情感教育还要适时,要在学生情感思维出现障碍时加以导引,并要设法使其上升为理性思维。如:《大堰河——我的保姆》一文,教师可采用配乐朗读的方法,先声夺人,让学生深切地感受浓浓的亲情,再补充介绍人物经历及背景材料,增进对课文内容和作者思亲之情的理解,最后联系生活,体味生活中母亲点点滴滴的爱,懂得平凡中蕴藏着伟大的爱;《祭十二郎文》叙事于琐细中见沉痛。本文特点是直抒胸臆,但抒情与叙事紧密结合。如写与十二郎幼年时孤苦相依的一段艰难生活,特别细致动人;关于生死离别的反复重叠,说了又说的抒情,更显出哀痛至深至切。引导学生在反复阅读欣赏文本的过程中,抓住语气词等,从具体文字中体味到韩愈与十二郎的叔侄情深,从而体味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情!所以,与其说是写祭文,不如说是诉衷情。让学生们学会在诉说家常琐事的同时,感情也表达得淋漓尽致。
三、 情感教育有利于建立一种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每次考试结束,我都会让学生进行各种题型的得分率统计,让学生对自己近阶段的语文学习情况进行分析,找出自己的优势和弱项。通过纵向与横向的比较,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为下一阶段的学习重新制定学习计划。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感受到学生的语文学得好不好,智力因素固然至关重要,非智力因素也不可小觑。进入高一,由于种种不适应,许多学生会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学习焦虑期,这种心理上的障碍常常会成为学习上的绊脚石。这时候,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进行情感教育就尤为重要,为学生“排忧解难”使学生从初中顺利过渡到高中。我很重视非智力因素,也就是情感因数,教师和学生,原本就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彼此间的关系,不应该是对立关系,而应该是亲缘般关系。我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促膝交谈,在这过程中,会尽量多鼓励学生,肯定他们的优点,哪怕学生取得了一点点的进步,也要适时表扬。我认为,从细节入手也是情感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我们班里曾经有几个语文基础很差的体育特长生,也有理综较强而语文极差的偏科生,他们对于语文学习的自信心明显不足。针对这一情况,我不仅平时在课堂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在课后也经常进行个别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困难并进行相应的辅导,适时地为他们加油鼓劲。他们渐渐地爱上阅读,也逐渐提高了语文成绩。
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我认为,学生们在教师的情感教育关注下,逐渐和老师成为了朋友,于是才有了信任,在小组合作讨论中才会畅所欲言,这样,我们教师才能及时根据他们的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是不容忽视的,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一非智力因素,结合小组合作学习,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变单纯的知识教育为素质教育,培养现代化新型人才。
作者简介:
姚兴秀,河南省商丘市,永城职业学院附属高中。
关键词:教学效果优化;情感因素;心理学;理解与表达
情感教育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语文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情感是高中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学生只有具有了一定情感体验,才能准确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技巧,才能和作者的思想“共鸣”。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充分渗透情感教育,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达到语文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一、 情感教育能推动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吸取,培养高尚品德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包括思念、快乐、嫌恶、愤怒、恐惧和悲哀六种基本情绪,有心境、激情、应激三种表现方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促使学生实现良好的情感体验,使之更好地获得知识,提高高中生的语文素养。
人的情感总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语文教材中,情景交融的诗歌,富有诗意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都蕴含着浓郁的情感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崇高的人格。同时,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青年学生的内心是一片汹涌的大海,充满激情,充满美好的憧憬和幻想,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情感共鸣,适时的情感发泄。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采用朗读引发、研读体味、情景再现、情境体验、背景穿插、烘托渲染等教学方法,设置情景,烘托渲染等教学方法,设置情景,激起学生内心的情感波澜,使之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解读文本、更培养高尚品德。备课《陈情表》时,我就预想到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对作者进退两难处境的不理解,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功利心或实用主义作怪。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中关键还要联系时代背景,同时让学生们学习作者将自己的心情、感受、愿望都凝聚于叙述之中,融情于事,感受报养祖母的尽孝之情和尽节于皇上的尽忠之情。于是我在上课前五分钟进入教室,播放《時间都去哪儿了》营造气氛,让孩子们在感恩的情感氛围中进入新课的学习,让孩子们在品读文本过程中感受李密报养祖母的尽孝之情。逐渐让孩子们学会感恩、学会选择、学会如何再说理过程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二、 情感教育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活动中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教学中,我始终努力创设一种和谐的气氛,力求每节课都能使学生有一种充实的情感体验。课堂上要以自己饱满的热情打动学生、激励学生。我一直以为这润物无声的“爱”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操的不尽源泉。情感教育要适度,要围绕理解课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进行。情感教育还要适时,要在学生情感思维出现障碍时加以导引,并要设法使其上升为理性思维。如:《大堰河——我的保姆》一文,教师可采用配乐朗读的方法,先声夺人,让学生深切地感受浓浓的亲情,再补充介绍人物经历及背景材料,增进对课文内容和作者思亲之情的理解,最后联系生活,体味生活中母亲点点滴滴的爱,懂得平凡中蕴藏着伟大的爱;《祭十二郎文》叙事于琐细中见沉痛。本文特点是直抒胸臆,但抒情与叙事紧密结合。如写与十二郎幼年时孤苦相依的一段艰难生活,特别细致动人;关于生死离别的反复重叠,说了又说的抒情,更显出哀痛至深至切。引导学生在反复阅读欣赏文本的过程中,抓住语气词等,从具体文字中体味到韩愈与十二郎的叔侄情深,从而体味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情!所以,与其说是写祭文,不如说是诉衷情。让学生们学会在诉说家常琐事的同时,感情也表达得淋漓尽致。
三、 情感教育有利于建立一种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每次考试结束,我都会让学生进行各种题型的得分率统计,让学生对自己近阶段的语文学习情况进行分析,找出自己的优势和弱项。通过纵向与横向的比较,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为下一阶段的学习重新制定学习计划。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感受到学生的语文学得好不好,智力因素固然至关重要,非智力因素也不可小觑。进入高一,由于种种不适应,许多学生会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学习焦虑期,这种心理上的障碍常常会成为学习上的绊脚石。这时候,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进行情感教育就尤为重要,为学生“排忧解难”使学生从初中顺利过渡到高中。我很重视非智力因素,也就是情感因数,教师和学生,原本就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彼此间的关系,不应该是对立关系,而应该是亲缘般关系。我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促膝交谈,在这过程中,会尽量多鼓励学生,肯定他们的优点,哪怕学生取得了一点点的进步,也要适时表扬。我认为,从细节入手也是情感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我们班里曾经有几个语文基础很差的体育特长生,也有理综较强而语文极差的偏科生,他们对于语文学习的自信心明显不足。针对这一情况,我不仅平时在课堂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在课后也经常进行个别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困难并进行相应的辅导,适时地为他们加油鼓劲。他们渐渐地爱上阅读,也逐渐提高了语文成绩。
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我认为,学生们在教师的情感教育关注下,逐渐和老师成为了朋友,于是才有了信任,在小组合作讨论中才会畅所欲言,这样,我们教师才能及时根据他们的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是不容忽视的,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一非智力因素,结合小组合作学习,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变单纯的知识教育为素质教育,培养现代化新型人才。
作者简介:
姚兴秀,河南省商丘市,永城职业学院附属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