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圣的悲哀

来源 :共产党员·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x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
  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
  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
  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
  未见有知音。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
  晚年的诗圣杜甫孤凄无依,“漂泊西南天地间”,过着“天边老人归未得,日暮东临大江哭”,去留两难,备受煎熬的惨淡生活。10年间,先是流寓川渝大地,后因思归心切,扁舟出峡,转徙荆楚,浪迹湖湘。但由于时局动乱,生计艰难,北归无望,生命的最后两年,不得不以多病孱弱之躯,辗转于衡、岳之间,终日不堪其苦,最后病死在潭州驶向岳阳的一艘小船里。说来也是够凄惨的。
  唐代宗大历四年(769年),杜甫开始了自岳阳经潭州(长沙)前往衡阳的行程,前一段走的是水路,从巴陵县启航,再经洞庭湖、青草湖,驶入湘江。船上,诗人写了这首五言律诗《南征》。
  首联交代起帆时节和沿途所见,以春色撩人的美妙景色作衬托,反衬南行的凄苦生涯与悲凉心境。颔联表现诗人“晚岁迫偷生”,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艰辛境况。“避地”谓迁徙以谋生避祸。颈联讲他即使在抱病南行之日,也没有冷却报效朝廷的热忱。“君恩”句,是指他在成都时,经严武表荐,代宗曾诏授检校工部员外郎一事。尾联“卒章显其志”,为一篇之警策。一生悲剧尽在这十字上,凄怆、悲苦之情跃然纸上,令人不忍卒读。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两句,可说是诗人对自己一生作为、当时心境及悲剧命运的总结,更是长期郁积胸中,无以自释,至死都此恨难平的痛苦悲鸣。
  “百年”者,一生也。“歌”,吟咏,意为写作诗文。“苦”字,刻苦、劳苦、勤奋之意。东坡居士早就指出:“老杜言‘新诗改罢自长吟’,乃知此老用心最苦,后人不复见其剞劂(指雕辞琢句),但称其浑厚耳。”连诗仙李白都说他:“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戏赠杜甫》)
  在唐代,唐詩即有选本,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要算是《河岳英灵集》与《中兴间气集》了。它们分别选入二十四家的230首诗和二十六家的132首诗,其共同之点,就是都没有入选杜诗。所以杜甫的“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主要的还是慨叹识宝无人,怀才不遇,终身未能得偿以一介布衣直达卿相的夙愿——这才是“未见有知音”的实质。
其他文献
现在高中语文提倡以“学习任务群 ”为中心的大单元教学,强调在复杂任务情境中的深度学习,组织学生完成各种学习任务。但有些教师在实践中因片面地追求学习任务的完成而忽视了文本细读,以致学生在阅读中无法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涵,无法达到预期的阅读教学效果。细读文本是完成各种学习任务的基础,基于此,文章以《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节选)》群文阅读为例,就“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高中语文文本细读策略做出了研究,希望能有助于语文教学。
为解决富水黄土隧道掘进过程中遇到的掌子面渗涌水、洞周土体软弱剥落、初期支护变形坍塌与隧基软弱等技术难题,以银西高铁驿马一号隧道为例,对高铁富水黄土隧道首次采用地表降水开挖与隧底软基注浆加固开展深入研究,并对该措施的降水疏干与软基加固效果进行分析、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在富水黄土隧道地表降水设计时,按经验参数确定的涌水量与实际涌水量常存在较大差异,结合掌子面实际涌水量或参照局部深井疏干试验后的参数进行设计,是确保设计方案与实际吻合的关键。2)实践表明,对穿越深厚富水软塑黄土层隧道开展地表超前降水疏干是可行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提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已经成为小学阶段教育的根本任务,并且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对学生未来体育兴趣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需要更加重视体育课堂。小学体育教师需要以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思想为中心,适当地调整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其体育兴趣的发展。  体育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对其心理压力的缓解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
期刊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教育开始回归本真,初中体育教学也开始明确“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将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德育素质纳入课程的重要内容。在“以生为本”理念下,初中体育教学需要从机制和系统上进行更新,丰富教学内容,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充分融入“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有意识地选择丰富的教学内容,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其生活技能,还能通过行为的疏导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