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医学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skyhon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组(CSII组)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组(MSII组)的疗效、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情况及住院天数。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36例,随机分为CSII组20例和MSII组16例,比较两组血糖达标所需天数、空腹及餐后血糖水平、日均胰岛素量、生化低血糖发生次数及住院天数。结果:两种方法临床疗效相当,但CSII组达标所用天数及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次数少于MSI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胰岛素泵持续给药能够模拟胰岛素生理分泌,使血糖尽快达标,可减少患者住院天数,减少患者注射胰岛素次数,减轻痛苦,且低血糖发生率低,副反应低。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泵; 血糖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9.032
  根据杨文英教授于2009年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显示,我国20岁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高达9.7%,我国已成为糖尿病第一大国,其中93%以上为2型糖尿病。控制糖尿病已成为内分泌科医生的首要任务。对于糖尿病患者,尤其是新发糖尿病患者,主张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传统的四针胰岛素强化方案给患者极大不便,痛苦大,血糖波动大。20世纪80年代初,国外开始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是目前强化降糖的较好手段[1]。2009年5月至今,笔者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20例,获得了较好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纳入36例2型糖尿病患者,诊断标准参照WHO1999年DM诊断与分型标准。单盲随机分为CSII组20例,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35~72岁,平均58.4 岁,体重指数(BMI)(24.3±4.14) kg/m2,;MSII组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38~70岁,平均59.2岁。,BMI(25.3±3.83)kg/m2。两组在年龄、性别、身高、糖化血红蛋白、BMI及入院时的平均血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根据患者血糖水平、体重指数,既往用药情况,按0.4~1.2 U/kg计算胰岛素用量。CSII组采用韩国丹娜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泵入门冬胰岛素,注射部位选在腹部,胰岛素总量1/2作为基础量(可按实际情况分段),余下1/2作为餐前大剂量平均分配在3餐前皮下泵入。MSII组采用门冬胰岛素三餐前皮下注射,地特胰岛素睡前或清晨皮下注射。除胰岛素外,所有患者均不加其它降糖药,所有患者均接受糖尿病教育。
  采用罗氏血糖仪常规监测8点血糖(三餐前,三餐后2 h及凌晨3点)。胰岛素量按血糖水平调整,控制目标,4.4 mmol/L <空腹血糖<7.0 mmol/L,4.4 mmol/L <餐后2 h血糖<10.0 mmol/L,凌晨3点血糖>5.0 mmol/L,稳定3 d。计算两组血糖控制达标时所需时间、低血糖情况及平均胰岛素用量、住院天数[2]。
  2 结果
  两组患者强化治疗后血糖值、达标时间、日胰岛素用量、住院天数及低血糖发生次数的比较,见表1。达到临床观察终点时,两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胰岛素用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3 讨论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糖尿病发病率越来越高。高血糖及血糖波动是造成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因素。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为胰岛素缺乏及胰岛素抵抗,亚洲人以β细胞衰竭为主,一旦诊断糖尿病,β细胞功能减退已达50%以上,早期强化治疗可保护胰岛功能,解除高糖毒性,促使胰岛细胞自我修复,进一步改善及部分恢复胰岛功能。胰岛素治疗是强化降糖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强化治疗方案分为每日多次皮下注射和使用胰岛素泵。笔者通过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上诉两种治疗方法,结果显示,两种强化方案在控制血糖方面无差异,但胰岛素泵较传统多次注射胰岛素血糖下降平稳、低血糖发生率低,达标时间短,胰岛素用量少。其原因主要在于胰岛素泵能够模拟正常生理状态下胰腺的分泌功能,24 h持续不断地输注基础胰岛素,同时可根据进餐量调节餐前胰岛素剂量,在血糖升高时可随时追加剂量,使患者24 h血糖保持平稳,尤其可防止夜间低血糖,且大大缩短了降糖时间,减少住院天数,是糖尿病治疗的重大进步。使用胰岛素泵可减少胰岛素用量,减低胰岛素导致体重增加的副作用。胰岛素泵不需多次注射,从而减少了胰岛素吸收的变异,使血糖更加平稳,延缓并减少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且胰岛素泵组较传统方法减少皮下注射次数,减轻患者痛苦。总之,本研究结果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CSII治疗,比采用MSII治疗能更迅速、平稳、有效地控制血糖,而且减少低血糖事件发生,减低胰岛素用量,作用稳定,安全性良好,治疗方案个体化,依从性好,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3]。
  参考文献
  [1] 任晓军,赵洪林,冯凭.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临床观察[J].临床荟萃,2002,17(9):503.
  [2] 钱才凤,陈婷婷.胰岛素治疗糖尿病22例临床观察[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6,28(3):226.
  [3]张红军,马兵,王静,等.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J].西部医学,2010,2(1):20.
  (收稿日期:2012—08—29) (本文编辑:车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1998年7月至2001年7月手术治疗70岁以上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60例,按照AO分类法,A1型20例,A2型27例,A3型13例,且多合并两种以上内科疾病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60 岁,因刺激性干咳4 个月伴痰中带血1 次就诊,行胸部CT 及增强检查发现:右肺下叶中央型占位,下叶多发结节病变,淋巴结肿大、融合,与中下叶支气管和肺动
期刊
知识吧  八角,又称茴香、八角茴(huí)香、大料和大茴香。是八角茴香目八角科八角属的一种植物。其干燥果实是中国菜和东南亚地区烹饪的调味料之一。为生长在湿润、温暖半阴环境中的常绿乔木,高可至10~15米。主要分布于中国大陆南方。果实在秋冬季采摘,干燥后呈红棕色或黄棕色,气味芳香而甜。全果或磨粉使用。  八角主要生于亚热带湿暖山谷中。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省区。台湾、福建、广东、贵州、
分子标志物D-二聚体定量测定可以准确反映中枢神经系统血白病的诊治效果及其预后评估.本研究共检测了17例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患者的脑脊液D-二聚体(CSF DD)水平,并与正
1病例介绍患者,男,32岁,2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右眼视物模糊,伴左侧肢体麻木无力,在本院行头颅MRI提示右侧基底节区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眼底检查提示右眼视乳头水肿,考虑右眼视
目的:探讨使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老年原发性面肌痉挛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应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老年原发性面肌痉挛的治疗效果。结果:656例患者中总治愈率为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