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药注射剂是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制药技术的完美结合,具有疗效好、治愈率高等优势。因此,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上的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重点分析了重要注射剂安全性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C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4-0293-01
一、近年来中药注射剂引发的重大安全性事件回顾
2006年6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共接到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5488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258例,死亡44人,鉴于鱼腥草注射液、新鱼腥草素钠注射液等7类含鱼腥草或新鱼腥草素钠的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鱼腥草注射液被暂停销售使用。鱼腥草注射液经过人工提取时,受技术限制,难以达到纯制剂的要求,植物蛋白无法取尽,容易造成过敏反应。
2009年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3名患者使用标识为黑龙江乌苏里江制药有限公司佳木斯分公司生产的双黄连注射液发生不良事件,并有1例死亡报告。经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检验,乌苏里江制药公司生产的双黄连注射液合格,没有质量问题。后经查,问题出在医院医生使用不当这个中间环节,临床医生不认真看说明书,将头孢曲松纳与双黄连注射液联合使用。
2008年卫生部召开紧急电视电话会议,通报了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医院因使用山西太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茵栀黄注射液后,有4名新生儿发生不良反应,其中1名新生儿死亡。后经相关部门检测,该公司生产的茵栀黄注射液全部合格,没有质量问题。
2008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接到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云南省红河州6名患者使用了标示为黑龙江省完达山制药厂生产的2批刺五加注射液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其中有3例死亡。后查实完达山药业公司生产的刺五加注射液部分药品在流通环节被雨水浸泡,使药品受到细菌污染,后被更换包装标签并销售。
二、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
1、研发环节
综合近几年的文献,中药注射剂研发阶段问题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标准较低,主要包括研制前准备不充分,如未规定含量测定、可控指标少,可测成分含量低、标准不完善,缺乏原料标准等;研制中复方制剂多、非药典法定品种作为原料使用多;致敏原不明,对中药注射剂过敏反应研究不足,缺少循证医学、临床上大样本考查,早期研发的中药注射剂上市前基础研究较为薄弱,主要表现为临床研究病例少;中药注射剂本身成分复杂,其药理活性也各不相同,造就了多靶点、多路径起效的作用特点;研制后缺乏严格的药理学、毒理学评价;由于现代工业化进程决定其不能随证加减导致存在对于组方研究不足、辨证论治的特色淡化,新药上市前试验研究及安全性评价不足等问题。
2、生产环节
由于我国中药注射剂研究起步较晚,生产工艺较为落后,中药注射剂的生产方面存在严重的漏洞,使得中药注射剂稳定性有待提高。中药的质量和注射用水的质量以及其他辅料的质量问题也是影响注射剂稳定性的关键。另外,一些生产厂家对药品的使用说明缺乏严格的规范,说明书内容过于简单,对于药物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缺少解释,很多药物的注意事项和用药禁忌项目也缺少科学的说明,给临床用药埋下安全隐患。
3、流通环节
部分医院对中药注射剂的运输和储藏不重视,使得药品储藏条件差,不符合国家药品贮藏标准;如果药品在运输过程中,缺乏科学的管理,很容易引起细菌滋生,使药液受到污染,发生变态现象。另外,由于药性特点和制药工艺的影响,中药注射剂容易发生氧化、降解等特点,必须加强对流通环节的管理。
4、使用环节
临床使用中导致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医生不了解中药注射劑的属性,不能合理地辨别其所含成分的配伍禁忌,缺乏中药注射剂相关不良反应知识,辨证用药不当,不能很好把握中药的寒热温凉四性,进而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如不能按照用法用量规定使用、使用操作不规范的现象;对中药注射剂存在认识误区,有认为是纯天然制品,无毒副作用,还有过度夸大注射剂带来的危害,不能正确认识与对待;常把中药注射剂与其他药物合用,多药合用的结果往往导致ADR发生率上升,多种药物联合使用还会导致其热原量的累加;若确实需要合用时,应在输液过程中注意用药间隔,配液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污染;另外,对药品说明书研读不仔细而导致药害事件发生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三、对策建议
由于目前的中药注射剂多复方制剂, 很多中药注射剂的有效成分尚不明确, 给中药注射剂生产及质量控制带来很大困难。因此, 如何降低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 确保临床安全用药已成为中药注射剂研究的核心问题。
1、研发阶段
提升、完善工艺水平和质量标准选择和完善中药注射剂的制备工艺,最大的困难就是有效成分不完全清楚,因此,对中药注射剂有效成分的提取精制以及制备工艺的优化组合尚离不开对其有作用物质基础的深入研究。另外,我们要对药材与辅料进行优选,并加强中药注射剂制备工艺及工艺过程的控制,按照《中药天然药物注射剂的基本技术要求》进行生产,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执行GMP。质量标准是药品不可或缺的重要指标,由于中药的化学成分极其复杂,加上原料药材、生产工艺存在许多不稳定因素,给严格制定质量标准带来很大困难。选用高效液相色谱等分析方法对中药注射剂的主要成分进行定量测定,如不符合要求,则应进一步完善质量标准。在此基础上,引进适合中药注射剂的指纹图谱控制项目,提高质量标准,增加可控指标,提高产品使用稳定性和安全性指标。
2、生产阶段
(1)对于生产原料问题
保证中药注射剂的生产原料的安全性,严格实行GAP管理,对中药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测,加强质量分析,保证中药药材的安全可靠。另外,对其他辅助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通过对药效的临床实验,进一步完善药物质量,提高药物的临床使用安全。
(2)对于生产技术问题
制药技术是药物生产安全的重要因素。加强对药品生产设施的完善,及时更新设备,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加强中药理论与现代制药技术相结合,提高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标准,提高生产工艺,实现临床中药注射剂的多样性和高标准。
(3)对于药品说明书的制定
药品说明书对于患者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也是医护人员合理用药的保障,必须加强药品说明书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保证说明书对药物成分、药性、药量、使用禁忌、不良反应等项目详细说明,并且详细说明药物注射期间与哪些食物或药物会引起不良反应,保证说明书的实用性,提高患者对药品的了解,保证药品使用安全。
3、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医护人员在使用药品前,必须仔细询问患者的服药史和过敏史,对肝功能和肾功能存在异常的患者谨慎用药,同时,加强对患者注射过程中的观察,如发现不良反应,必须及时通知医生,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另外,必须严格按照医嘱或说明书的使用剂量,注意中药注射剂的配比浓度符合标准和规定,提高临床用药安全。
总结
中药注射剂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在临床用药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生产、运输、储藏、使用环节的质量控制,提高临床使用安全,严格按照相关的使用说明或医嘱进行合理用药。同时,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的改善和提升,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参考文献
[1] 翁维良,高蕊,李睿.严格按说明书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J].中国执业药师,2012(12).
[2] 段为钢,张陆勇.提高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技术策略[J].中成药,2012(11).
[3] 杜晓曦.中药注射剂风险管理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中药杂志,2012(18).
作者简介
程淑云 研究方向:药剂学 邮编:150040。
通讯作者
谢明 研究方向:药物分析 邮编:150010。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C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4-0293-01
一、近年来中药注射剂引发的重大安全性事件回顾
2006年6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共接到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5488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258例,死亡44人,鉴于鱼腥草注射液、新鱼腥草素钠注射液等7类含鱼腥草或新鱼腥草素钠的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鱼腥草注射液被暂停销售使用。鱼腥草注射液经过人工提取时,受技术限制,难以达到纯制剂的要求,植物蛋白无法取尽,容易造成过敏反应。
2009年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3名患者使用标识为黑龙江乌苏里江制药有限公司佳木斯分公司生产的双黄连注射液发生不良事件,并有1例死亡报告。经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检验,乌苏里江制药公司生产的双黄连注射液合格,没有质量问题。后经查,问题出在医院医生使用不当这个中间环节,临床医生不认真看说明书,将头孢曲松纳与双黄连注射液联合使用。
2008年卫生部召开紧急电视电话会议,通报了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医院因使用山西太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茵栀黄注射液后,有4名新生儿发生不良反应,其中1名新生儿死亡。后经相关部门检测,该公司生产的茵栀黄注射液全部合格,没有质量问题。
2008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接到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云南省红河州6名患者使用了标示为黑龙江省完达山制药厂生产的2批刺五加注射液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其中有3例死亡。后查实完达山药业公司生产的刺五加注射液部分药品在流通环节被雨水浸泡,使药品受到细菌污染,后被更换包装标签并销售。
二、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
1、研发环节
综合近几年的文献,中药注射剂研发阶段问题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标准较低,主要包括研制前准备不充分,如未规定含量测定、可控指标少,可测成分含量低、标准不完善,缺乏原料标准等;研制中复方制剂多、非药典法定品种作为原料使用多;致敏原不明,对中药注射剂过敏反应研究不足,缺少循证医学、临床上大样本考查,早期研发的中药注射剂上市前基础研究较为薄弱,主要表现为临床研究病例少;中药注射剂本身成分复杂,其药理活性也各不相同,造就了多靶点、多路径起效的作用特点;研制后缺乏严格的药理学、毒理学评价;由于现代工业化进程决定其不能随证加减导致存在对于组方研究不足、辨证论治的特色淡化,新药上市前试验研究及安全性评价不足等问题。
2、生产环节
由于我国中药注射剂研究起步较晚,生产工艺较为落后,中药注射剂的生产方面存在严重的漏洞,使得中药注射剂稳定性有待提高。中药的质量和注射用水的质量以及其他辅料的质量问题也是影响注射剂稳定性的关键。另外,一些生产厂家对药品的使用说明缺乏严格的规范,说明书内容过于简单,对于药物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缺少解释,很多药物的注意事项和用药禁忌项目也缺少科学的说明,给临床用药埋下安全隐患。
3、流通环节
部分医院对中药注射剂的运输和储藏不重视,使得药品储藏条件差,不符合国家药品贮藏标准;如果药品在运输过程中,缺乏科学的管理,很容易引起细菌滋生,使药液受到污染,发生变态现象。另外,由于药性特点和制药工艺的影响,中药注射剂容易发生氧化、降解等特点,必须加强对流通环节的管理。
4、使用环节
临床使用中导致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医生不了解中药注射劑的属性,不能合理地辨别其所含成分的配伍禁忌,缺乏中药注射剂相关不良反应知识,辨证用药不当,不能很好把握中药的寒热温凉四性,进而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如不能按照用法用量规定使用、使用操作不规范的现象;对中药注射剂存在认识误区,有认为是纯天然制品,无毒副作用,还有过度夸大注射剂带来的危害,不能正确认识与对待;常把中药注射剂与其他药物合用,多药合用的结果往往导致ADR发生率上升,多种药物联合使用还会导致其热原量的累加;若确实需要合用时,应在输液过程中注意用药间隔,配液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污染;另外,对药品说明书研读不仔细而导致药害事件发生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三、对策建议
由于目前的中药注射剂多复方制剂, 很多中药注射剂的有效成分尚不明确, 给中药注射剂生产及质量控制带来很大困难。因此, 如何降低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 确保临床安全用药已成为中药注射剂研究的核心问题。
1、研发阶段
提升、完善工艺水平和质量标准选择和完善中药注射剂的制备工艺,最大的困难就是有效成分不完全清楚,因此,对中药注射剂有效成分的提取精制以及制备工艺的优化组合尚离不开对其有作用物质基础的深入研究。另外,我们要对药材与辅料进行优选,并加强中药注射剂制备工艺及工艺过程的控制,按照《中药天然药物注射剂的基本技术要求》进行生产,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执行GMP。质量标准是药品不可或缺的重要指标,由于中药的化学成分极其复杂,加上原料药材、生产工艺存在许多不稳定因素,给严格制定质量标准带来很大困难。选用高效液相色谱等分析方法对中药注射剂的主要成分进行定量测定,如不符合要求,则应进一步完善质量标准。在此基础上,引进适合中药注射剂的指纹图谱控制项目,提高质量标准,增加可控指标,提高产品使用稳定性和安全性指标。
2、生产阶段
(1)对于生产原料问题
保证中药注射剂的生产原料的安全性,严格实行GAP管理,对中药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测,加强质量分析,保证中药药材的安全可靠。另外,对其他辅助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通过对药效的临床实验,进一步完善药物质量,提高药物的临床使用安全。
(2)对于生产技术问题
制药技术是药物生产安全的重要因素。加强对药品生产设施的完善,及时更新设备,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加强中药理论与现代制药技术相结合,提高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标准,提高生产工艺,实现临床中药注射剂的多样性和高标准。
(3)对于药品说明书的制定
药品说明书对于患者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也是医护人员合理用药的保障,必须加强药品说明书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保证说明书对药物成分、药性、药量、使用禁忌、不良反应等项目详细说明,并且详细说明药物注射期间与哪些食物或药物会引起不良反应,保证说明书的实用性,提高患者对药品的了解,保证药品使用安全。
3、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医护人员在使用药品前,必须仔细询问患者的服药史和过敏史,对肝功能和肾功能存在异常的患者谨慎用药,同时,加强对患者注射过程中的观察,如发现不良反应,必须及时通知医生,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另外,必须严格按照医嘱或说明书的使用剂量,注意中药注射剂的配比浓度符合标准和规定,提高临床用药安全。
总结
中药注射剂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在临床用药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生产、运输、储藏、使用环节的质量控制,提高临床使用安全,严格按照相关的使用说明或医嘱进行合理用药。同时,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的改善和提升,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参考文献
[1] 翁维良,高蕊,李睿.严格按说明书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J].中国执业药师,2012(12).
[2] 段为钢,张陆勇.提高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技术策略[J].中成药,2012(11).
[3] 杜晓曦.中药注射剂风险管理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中药杂志,2012(18).
作者简介
程淑云 研究方向:药剂学 邮编:150040。
通讯作者
谢明 研究方向:药物分析 邮编:15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