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食盐加碘浓度对我县居民防止碘缺乏病的临床效果,寻求最佳的食盐加碘浓度。
方法:以我县乡镇为单位,将抽取的300名乡镇居民(以8~10岁儿童尿碘水平作为评价该地区碘营养状况的指标)平均分成三组,让三组居民食用不同加碘浓度的食盐,干预9个月,统计干预效果。
结果:干预前相比,实验1组、实验2组研究对象的尿碘中位数明显下降(分别为186.10、259.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尿碘中位数无明显变化,前后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经统计,实验1组的尿碘中位数更接近WTO建议的最合适范围。
结论:用浓度为15±5mg/kg的碘盐在我县地区防治碘缺乏病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關键词:不同食盐 加碘浓度 防治 碘缺乏病 效果研究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240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164-01
碘缺乏病(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简称IDD)主要表现为地方性克汀病和地方性甲状腺肿,应用食盐加碘的干预措施,可降低IDD发病率,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但碘含量过高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因此,食盐加碘应遵循“因地制宜,科学补碘”的原则[1],本文将研究不同食盐加碘浓度对我县居民防止碘缺乏病的临床效果,寻求最佳的食盐加碘浓度。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分别抽取2019年6月~2010年1月我县三个乡镇(三个乡镇的地理环境一致、居民生活习惯相似)的儿童100名,年龄8~10岁不等,平均(9.2±0.5)岁,将其分成实验1组100名,实验2组100名,对照组100名,排除存在甲状腺疾病的患者,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差异较小,具有可比性(P>0.05)。
1.2 一般方法。采用15±5mg/kg、25±5mg/kg、35±15mg/kg三种加碘浓度食盐对被抽中乡镇的所有居民采取社区干预,实验1组为15±5mg/kg,实验2组为25±5mg/kg,C组(对照组)为35±15mg/kg,每3个月随访碘含量,共干预9个月。
1.3 调查及检查指标。按照国家要求,建立碘缺乏病检测实验室,与盐业局、疾控中心、卫生局、各级政府取得联系,取得各部门的配合、支持,为保证制备及碘盐来源均匀性,全部碘盐由合川盐化工业有限公司提供,确定实验人员、方法及仪器设备,检测工作均于上午进行,事前详细向研究对象尿液采集的具体过程,尿液采集前叮嘱研究对象洗手,尿液采集量以5ml为宜,为防止尿碘样品受到污染,应做好防尘干预,严格控制实验室环境,彻底清洗实验器具,每次实验均设双管质控样品,为解决干预项目实施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不定期地邀请碘缺乏病的相关专家作技术指导。
1.4 研究目标。采用不同加碘浓度的碘盐对8~2岁儿童进行干预,动态观察我县食用不同浓度碘盐人群的尿碘水平,评价不同浓度碘盐对碘缺乏病的防治效果,提出适合我县居民食用的食盐加碘量[2]。
1.5 效果评定。评价干预前后三组研究对象的尿碘中位数,做好相关记录。
1.6 数据处理。将全部数据录入Excel数据库,借助SPSS11.0(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处理数据;计数数据选择X2检验进行组间对比,以[n(%)]表示。若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三组研究对象均完成9个月的干预,与干预前相比,实验1组、实验2组研究对象的尿碘中位数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尿碘中位数无明显变化,前后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实验1组的尿碘中位数更接近WTO建议的最合适范围,说明用浓度为15±5mg/kg的碘盐防治碘缺乏病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详见表1。
3 讨论
尿碘能较好的反映人体的碘营养状况,是监测IDD的理想指标,按照水碘值>200μg/L为高碘地区,水碘值<10μg/L的地区为缺碘地区的判定标准[3],我国是碘缺乏比较严重的国家,但我国对不同碘盐浓度防治IDD的研究较少,尚未形成全国统一的适宜浓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盐碘含量的增加,对应尿碘中位数也呈现上升趋势,实验1组15±5mg/kg与对照组35±15mg/kg比较,两组尿碘中位数差异具有显著性,且实验1组的尿碘中位数更接近WTO建议的最合适范围(100~199ug/L[4]),说明用浓度为15±5mg/kg的碘盐防治碘缺乏病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人体碘营养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全国应根据各地的情况(充分考虑气候、地理、人们生活习惯),研究适宜的盐碘浓度[5],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地人群的营养状况处于正常水平。
综上所述,用浓度为15±5mg/kg的碘盐干预我县居民,可获得较佳的碘缺乏病防治效果,值得在本地区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余雅.不同食盐加碘浓度防治碘缺乏病效果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9
[2] 张丽梅.食盐加碘浓度对防治碘缺乏病的影响研究[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06(05):1365-1365
[3] 吴惠忠,李丽,毛川涛,尤文宁.1995-2009年宁夏全民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的效果观察[J].宁夏医学杂志,2010,09(01):797-798
[4] 吴成果,李心术,谢君,等.重庆市全民食盐加碘15年后碘缺乏病效果评价[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3,04(02):292-296
[5] 徐卫民,金行一,吴龙,等.不同浓度碘盐与人群碘营养状况的关系研究[J].浙江预防医学,2011,08(06):01-04
方法:以我县乡镇为单位,将抽取的300名乡镇居民(以8~10岁儿童尿碘水平作为评价该地区碘营养状况的指标)平均分成三组,让三组居民食用不同加碘浓度的食盐,干预9个月,统计干预效果。
结果:干预前相比,实验1组、实验2组研究对象的尿碘中位数明显下降(分别为186.10、259.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尿碘中位数无明显变化,前后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经统计,实验1组的尿碘中位数更接近WTO建议的最合适范围。
结论:用浓度为15±5mg/kg的碘盐在我县地区防治碘缺乏病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關键词:不同食盐 加碘浓度 防治 碘缺乏病 效果研究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240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164-01
碘缺乏病(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简称IDD)主要表现为地方性克汀病和地方性甲状腺肿,应用食盐加碘的干预措施,可降低IDD发病率,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但碘含量过高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因此,食盐加碘应遵循“因地制宜,科学补碘”的原则[1],本文将研究不同食盐加碘浓度对我县居民防止碘缺乏病的临床效果,寻求最佳的食盐加碘浓度。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分别抽取2019年6月~2010年1月我县三个乡镇(三个乡镇的地理环境一致、居民生活习惯相似)的儿童100名,年龄8~10岁不等,平均(9.2±0.5)岁,将其分成实验1组100名,实验2组100名,对照组100名,排除存在甲状腺疾病的患者,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差异较小,具有可比性(P>0.05)。
1.2 一般方法。采用15±5mg/kg、25±5mg/kg、35±15mg/kg三种加碘浓度食盐对被抽中乡镇的所有居民采取社区干预,实验1组为15±5mg/kg,实验2组为25±5mg/kg,C组(对照组)为35±15mg/kg,每3个月随访碘含量,共干预9个月。
1.3 调查及检查指标。按照国家要求,建立碘缺乏病检测实验室,与盐业局、疾控中心、卫生局、各级政府取得联系,取得各部门的配合、支持,为保证制备及碘盐来源均匀性,全部碘盐由合川盐化工业有限公司提供,确定实验人员、方法及仪器设备,检测工作均于上午进行,事前详细向研究对象尿液采集的具体过程,尿液采集前叮嘱研究对象洗手,尿液采集量以5ml为宜,为防止尿碘样品受到污染,应做好防尘干预,严格控制实验室环境,彻底清洗实验器具,每次实验均设双管质控样品,为解决干预项目实施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不定期地邀请碘缺乏病的相关专家作技术指导。
1.4 研究目标。采用不同加碘浓度的碘盐对8~2岁儿童进行干预,动态观察我县食用不同浓度碘盐人群的尿碘水平,评价不同浓度碘盐对碘缺乏病的防治效果,提出适合我县居民食用的食盐加碘量[2]。
1.5 效果评定。评价干预前后三组研究对象的尿碘中位数,做好相关记录。
1.6 数据处理。将全部数据录入Excel数据库,借助SPSS11.0(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处理数据;计数数据选择X2检验进行组间对比,以[n(%)]表示。若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三组研究对象均完成9个月的干预,与干预前相比,实验1组、实验2组研究对象的尿碘中位数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尿碘中位数无明显变化,前后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实验1组的尿碘中位数更接近WTO建议的最合适范围,说明用浓度为15±5mg/kg的碘盐防治碘缺乏病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详见表1。
3 讨论
尿碘能较好的反映人体的碘营养状况,是监测IDD的理想指标,按照水碘值>200μg/L为高碘地区,水碘值<10μg/L的地区为缺碘地区的判定标准[3],我国是碘缺乏比较严重的国家,但我国对不同碘盐浓度防治IDD的研究较少,尚未形成全国统一的适宜浓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盐碘含量的增加,对应尿碘中位数也呈现上升趋势,实验1组15±5mg/kg与对照组35±15mg/kg比较,两组尿碘中位数差异具有显著性,且实验1组的尿碘中位数更接近WTO建议的最合适范围(100~199ug/L[4]),说明用浓度为15±5mg/kg的碘盐防治碘缺乏病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人体碘营养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全国应根据各地的情况(充分考虑气候、地理、人们生活习惯),研究适宜的盐碘浓度[5],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地人群的营养状况处于正常水平。
综上所述,用浓度为15±5mg/kg的碘盐干预我县居民,可获得较佳的碘缺乏病防治效果,值得在本地区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余雅.不同食盐加碘浓度防治碘缺乏病效果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9
[2] 张丽梅.食盐加碘浓度对防治碘缺乏病的影响研究[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06(05):1365-1365
[3] 吴惠忠,李丽,毛川涛,尤文宁.1995-2009年宁夏全民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的效果观察[J].宁夏医学杂志,2010,09(01):797-798
[4] 吴成果,李心术,谢君,等.重庆市全民食盐加碘15年后碘缺乏病效果评价[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3,04(02):292-296
[5] 徐卫民,金行一,吴龙,等.不同浓度碘盐与人群碘营养状况的关系研究[J].浙江预防医学,2011,08(06):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