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G20杭州峰会落下帷幕,世界见证了中国方案与东方智慧,也将目光聚焦于东海之滨的杭州。
借G20峰会的东风,杭州的基础设施、生态绿化、城市形象都有了很大提升。这其中,老城上城区的变化尤其可圈可点。
一部上城志,半部杭州史。经典上城,是吴越国的首都,是南宋的皇城根,但老、旧、小是客观的制约。作为杭州市峰会提升项目最多、任务最重的城区,上城区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G20杭州峰会“呈现一种历史和现实交汇的独特韵味”的期盼,把服务保障G20峰会当成“建设现代化美丽上城”的新一轮发展契机,以“最优美的环境、最和谐的氛围、最文明的言行、最品质的服务”迎接八方来客。从2015年5月开始,全区干群一起经历了470个激情燃烧的日夜,用“上城速度”,催生了老城的华丽蝶变。
民生导向 人城共圆天堂梦
93岁的李雅琴在南星街道馒头山社区的老旧房里住了40多年,倒了40多年的“马子”(马桶),现在,修葺一新的房子结构结实,通水、通电、通燃气,有独立的卫生间,她的女儿说,老人“高兴得不得了”。和李雅琴一样,2600多户居民在馒头山的首期整治中,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2015年11月,自G20峰会宣布在杭州举办后,馒头山综合整治全面启动。半年时光,仿佛被施了魔法,曾经脏乱差的馒头山,变成了白墙黛瓦、古树成荫、邻里中心和小区公园兼备的品质居住区,居民们的幸福感溢于言表,还有居民激动地给上城区委、区政府送来了锦旗。
从杭州脏乱差的死角,到历史与现实相交融的品质居住区,馒头山蜕变的过程中,是千年皇城吐故纳新的过程,是老百姓收获幸福感的过程,也是党委政府收获民心的过程。
借G20的东风,提升环境,改善民生,这是上城服务保障峰会的深谋远虑。南落马营“四边三化”综合整治工程、严官巷立面整治工程、始版桥直街环境整治、望江门外直街拆迁……都以提升老百姓的生活幸福指数为目标。
针对薄弱地区上城区打响了环境提升的硬仗,杭州市上城区委书记缪承潮说,上城区一共有92个G20峰会整治项目,这92个项目全部是民生工程,都是财政投入,不让百姓花钱,争取以最少的投入产生最大的效果,既造福了当地百姓,也带来经济发展。
产城融合 古都焕发创新力
老破旧的思鑫坊变身民国风浓郁的历史文化风情街区了。这个始建于上世纪20年代的传统石库门街区,历经岁月风霜,木房破旧、乱搭乱建,俨然一个贫民窟。借G20峰会东风,上城投资了2135万元对思鑫坊进行重点整治。现在,这里修旧如旧,思鑫坊历史文化风情街区华丽亮相。居民们生活改善的同时,业态提升,中外老字号品牌、时尚料理、名人画廊、设计工作室等,替代了原来的无证餐饮等低端业态入驻。
除了思鑫坊,劝业里、星远里、齐心里、龙翔里也同样得到了脱胎换骨的提升。大湖滨商圈真正成了杭州城市国际化的引领区域和东方文化底蕴最为深厚的区域。在保峰会的项目中,上城坚持“全域发展”理念,坚持综合保护与有机更新,创新老城保护和产业发展的融合,在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民生改善、产业发展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突出金融带动、创新驱动、消费拉动“三位一体”引领转型。
在玉皇山南基金小镇,废旧仓库经改造后,成了白墙黛瓦、小桥流水的江南园林式创业高地,文创产业和基金公司争相入驻。2015年5月基金小镇挂牌,至2016年8月,累计入驻金融机构920家,集聚高端专业人才2000多名,管理资产规模截至8月已达5310亿元。目前,小镇为实体经济“造血”的资金已达1430多亿元,其中投向省内406亿元、项目250个,扶持41家公司上市,直接激发了杭州的创新创业活力。
在望江新城,2015年下半年至2016年上半年,进行了杭州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旧城改造,望南、望北共征迁4100多户,望江门外直街的马路菜场消失了,始版桥直街由城中村变成了美丽的始版桥公园。环境提升,换来了产业发展的新空间。望江智慧产业园已入驻35家信息技术类企业,产值规模达200多亿元。
工匠精神 细心雕琢成精品
唐朝的古井,南宋的皇城,清代的河坊街……史迹悠悠上城区,一脚踩下去就是上千年的历史。上城珍惜这样的基因,在项目设计、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都秉承精益求精、做到极致的工匠精神,让悠久的历史文化焕发新活力。
2015年10月中旬起,西湖大道进行整修,路面更加平整自不用说,路边选用的祥云状侧石每一块都精雕细琢;人行道铺设既考虑到板砖相间的美感,又考虑到雨天排水倾斜角度;路边及隔离带,也由原来清一色的绿色植物,变成了按时令设计的鲜花,亮丽又有层次感。工匠精神也体现在民生上,在西湖大道与南山路交叉口三姐妹楼的改造中,仅墙面色彩一项,居民们就和“清波话坊”民情观察员、设计施工单位一起,一试再试,这才选定了大家满意的立面色。现在,一条开放大气、底蕴深厚、充满活力的迎宾大道已经精彩亮相。
南山路、河坊街、南宋御街等街区和道路的整治工程中,无论是一石一花的选择还是道路建筑的更新,无论是历史碎片的挖掘还是新的景观营造,都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正是这样严格的精品意识和品质标准,让上城处处演绎历史与现代交融之美。
先锋引领 党员“学做”到一线
峰会环境整治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面广。完成这些任务,对党员干部工作能力的一次检验,也是对党组织做好群众工作的一次大考。上城区把“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专题教育与G20保障工作相结合,致力于党建工作的创新。
机制创新带来了活力和效率,2015年11月,就在习近平总书记宣布G20峰会在杭州召开的第二天,上城区委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在吴山广场率先启动“扮靓杭州迎峰会,上城党员当先锋”主题行动。 大包干制度:在环境整治中,上城区将92个项目分解为686处,实行领导挂包责任制,由区四套班子领导包干负责,并录入全区“领导干部实绩记录研判系统”,做到人人身上有项目、个个身上有责任,每周均出项目进度表、实绩记录表,工作情况一目了然;从8月5日开始中,全区建立了1个指挥部、7个分指挥部,对重大项目逐一攻克。
“四问”机制:每周一上午,区里都要专门召开国际峰会领导小组会议对峰会工作进行“四问”,即区四套班子领导自问对分管负责的峰会项目有没有尽到领导责任,各一线建设单位和指挥部自问在工作推进、安全廉洁等方面有没有尽到主体责任,各街道自问有没有尽到属地责任,监督协调部门自问有没有尽到配合责任。不仅如此,区委大督查工作组都会每周印发进度通报,并由区纪委对进度滞后的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
大联动机制:像在馒头山整治这样的大项目中,为了保证工程进度,一支由区主要分管领导任组长,涵盖工商、行政执法、公安、街道等辖区内的所有部门的队伍统一驻点办公。碰到问题直接解决,让工程得以高速推进。
立标杆、奖先进,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争当先锋。出台《上城区服务保障G20峰会工作专项激励办法》,编辑《实干至上——上城区党员干部服务保障G20风采录》,树立“铁娘子”郑鸳鸯、“女汉子”王敏等先进典型。
据统计,全区共组建项目攻坚、平安巡防、环境美化、文明劝导、法规宣传、旅游服务等6支党员志愿队、1458支党员义工小分队,培育建立市级功勋志愿者陈文英、朱强荣等百个党员志愿者命名的网格工作室;全面实施机关党员包街巷、社工党员包网格、居民党员包楼道、青年党员包车站、妇女党员包阳台“五长五包”机制,引领全区2万余名党员志愿者同心服务G20。
群众参与 城区同唱一首歌
面对G20峰会给中国、给杭州、给上城区带来的机遇,广大群众以各种形式参与,支持峰会保障工作,共奏一首上城蝶变的“大合唱”。
做一名志愿者,既是服务峰会,也是参与城市建设的渠道。上城区志工委各成员单位挖掘自身资源,集结党团员、教师、行政执法、文化宣传等力量,建立“志愿文明、志愿国际、志愿平安、志愿旅游、志愿关爱、志愿生态、志愿文化”七大行动志愿服务队伍。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G20峰会志愿服务队伍架构,组建的特色队伍是上城群众工作的另一个特色。如美团网外卖快递员组成的“岳王骑”,紫阳街道专门参与巡防、提供“爆料”的“向阳群众”,湖滨辖区善于发现隐患的“千眼卫士”,南宋御街参与面上治安安保的“御林军”,望江街道的“守望者”等等,多层次、立体化地搭建好四级巡防构架,织起严密的巡防网络,打造“人人护平安”的安保大格局。
峰会召开前后,在各管控制高点,由机关党团员干部组成的3000多名志愿者24小时坚守岗位,保证制高点万无一失。在湖滨商圈等人流压力大的区域,自8月20日零时西湖景区实施封闭管理以来,80余名红马甲志愿者奔赴东坡路仁和路口以及河坊街荷花池头路口两个安检点,协助公安、街道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安检,维持现场人流秩序,为工作人员、市民游客提供凉茶,每天服务时间在12小时以上。在地铁公交站点,招募地铁文明劝导志愿者400余名、机关党团员义工、志愿者百余名,全面宣传文明出行。在“韵味杭州体验点”,来自区教育系统、在杭高校、海归学子等80余名双语志愿者,经过统一系统培训,奔赴上城区26个韵味杭州双语服务点,向中外友人推介上城历史文化、商务信息。
据统计,峰会召开前后,4万余名平安巡防志愿者、20余个活跃社会组织、3000余名机关党团员志愿者、300余名骨干社会志愿者,从始至终服从安排、坚守岗位,做好峰会全局工作中的“螺丝钉”,掀起一股强大的志愿风潮,圆满完成G20杭州峰会的各项志愿服务工作。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NEWS频道、俄语频道、浙江电视台、杭州电视台等多家电视媒体,浙江日报、杭州日报、青年时报等纸质媒体对上城志愿者的精彩表现均作了报道。
470多个激情燃烧的日日夜夜,上城党员干部、人民群众一起共同努力,终于实现了老城如蝴蝶一般破茧蜕变。
上城变了,这一场环境之变、民生之变,也是党员干部的作风之变、民心之变。上城之变,最终是为了更好的发展,让广大居民过上更加美好而有品质的生活。
上城又没变,人文的长河在这里不曾断流,历史的印迹在这里仍然依稀可见。上城不变,不变的是对传统的坚守和对创新的追求。
借G20峰会的东风,杭州的基础设施、生态绿化、城市形象都有了很大提升。这其中,老城上城区的变化尤其可圈可点。
一部上城志,半部杭州史。经典上城,是吴越国的首都,是南宋的皇城根,但老、旧、小是客观的制约。作为杭州市峰会提升项目最多、任务最重的城区,上城区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G20杭州峰会“呈现一种历史和现实交汇的独特韵味”的期盼,把服务保障G20峰会当成“建设现代化美丽上城”的新一轮发展契机,以“最优美的环境、最和谐的氛围、最文明的言行、最品质的服务”迎接八方来客。从2015年5月开始,全区干群一起经历了470个激情燃烧的日夜,用“上城速度”,催生了老城的华丽蝶变。
民生导向 人城共圆天堂梦
93岁的李雅琴在南星街道馒头山社区的老旧房里住了40多年,倒了40多年的“马子”(马桶),现在,修葺一新的房子结构结实,通水、通电、通燃气,有独立的卫生间,她的女儿说,老人“高兴得不得了”。和李雅琴一样,2600多户居民在馒头山的首期整治中,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2015年11月,自G20峰会宣布在杭州举办后,馒头山综合整治全面启动。半年时光,仿佛被施了魔法,曾经脏乱差的馒头山,变成了白墙黛瓦、古树成荫、邻里中心和小区公园兼备的品质居住区,居民们的幸福感溢于言表,还有居民激动地给上城区委、区政府送来了锦旗。
从杭州脏乱差的死角,到历史与现实相交融的品质居住区,馒头山蜕变的过程中,是千年皇城吐故纳新的过程,是老百姓收获幸福感的过程,也是党委政府收获民心的过程。
借G20的东风,提升环境,改善民生,这是上城服务保障峰会的深谋远虑。南落马营“四边三化”综合整治工程、严官巷立面整治工程、始版桥直街环境整治、望江门外直街拆迁……都以提升老百姓的生活幸福指数为目标。
针对薄弱地区上城区打响了环境提升的硬仗,杭州市上城区委书记缪承潮说,上城区一共有92个G20峰会整治项目,这92个项目全部是民生工程,都是财政投入,不让百姓花钱,争取以最少的投入产生最大的效果,既造福了当地百姓,也带来经济发展。
产城融合 古都焕发创新力
老破旧的思鑫坊变身民国风浓郁的历史文化风情街区了。这个始建于上世纪20年代的传统石库门街区,历经岁月风霜,木房破旧、乱搭乱建,俨然一个贫民窟。借G20峰会东风,上城投资了2135万元对思鑫坊进行重点整治。现在,这里修旧如旧,思鑫坊历史文化风情街区华丽亮相。居民们生活改善的同时,业态提升,中外老字号品牌、时尚料理、名人画廊、设计工作室等,替代了原来的无证餐饮等低端业态入驻。
除了思鑫坊,劝业里、星远里、齐心里、龙翔里也同样得到了脱胎换骨的提升。大湖滨商圈真正成了杭州城市国际化的引领区域和东方文化底蕴最为深厚的区域。在保峰会的项目中,上城坚持“全域发展”理念,坚持综合保护与有机更新,创新老城保护和产业发展的融合,在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民生改善、产业发展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突出金融带动、创新驱动、消费拉动“三位一体”引领转型。
在玉皇山南基金小镇,废旧仓库经改造后,成了白墙黛瓦、小桥流水的江南园林式创业高地,文创产业和基金公司争相入驻。2015年5月基金小镇挂牌,至2016年8月,累计入驻金融机构920家,集聚高端专业人才2000多名,管理资产规模截至8月已达5310亿元。目前,小镇为实体经济“造血”的资金已达1430多亿元,其中投向省内406亿元、项目250个,扶持41家公司上市,直接激发了杭州的创新创业活力。
在望江新城,2015年下半年至2016年上半年,进行了杭州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旧城改造,望南、望北共征迁4100多户,望江门外直街的马路菜场消失了,始版桥直街由城中村变成了美丽的始版桥公园。环境提升,换来了产业发展的新空间。望江智慧产业园已入驻35家信息技术类企业,产值规模达200多亿元。
工匠精神 细心雕琢成精品
唐朝的古井,南宋的皇城,清代的河坊街……史迹悠悠上城区,一脚踩下去就是上千年的历史。上城珍惜这样的基因,在项目设计、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都秉承精益求精、做到极致的工匠精神,让悠久的历史文化焕发新活力。
2015年10月中旬起,西湖大道进行整修,路面更加平整自不用说,路边选用的祥云状侧石每一块都精雕细琢;人行道铺设既考虑到板砖相间的美感,又考虑到雨天排水倾斜角度;路边及隔离带,也由原来清一色的绿色植物,变成了按时令设计的鲜花,亮丽又有层次感。工匠精神也体现在民生上,在西湖大道与南山路交叉口三姐妹楼的改造中,仅墙面色彩一项,居民们就和“清波话坊”民情观察员、设计施工单位一起,一试再试,这才选定了大家满意的立面色。现在,一条开放大气、底蕴深厚、充满活力的迎宾大道已经精彩亮相。
南山路、河坊街、南宋御街等街区和道路的整治工程中,无论是一石一花的选择还是道路建筑的更新,无论是历史碎片的挖掘还是新的景观营造,都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正是这样严格的精品意识和品质标准,让上城处处演绎历史与现代交融之美。
先锋引领 党员“学做”到一线
峰会环境整治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面广。完成这些任务,对党员干部工作能力的一次检验,也是对党组织做好群众工作的一次大考。上城区把“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专题教育与G20保障工作相结合,致力于党建工作的创新。
机制创新带来了活力和效率,2015年11月,就在习近平总书记宣布G20峰会在杭州召开的第二天,上城区委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在吴山广场率先启动“扮靓杭州迎峰会,上城党员当先锋”主题行动。 大包干制度:在环境整治中,上城区将92个项目分解为686处,实行领导挂包责任制,由区四套班子领导包干负责,并录入全区“领导干部实绩记录研判系统”,做到人人身上有项目、个个身上有责任,每周均出项目进度表、实绩记录表,工作情况一目了然;从8月5日开始中,全区建立了1个指挥部、7个分指挥部,对重大项目逐一攻克。
“四问”机制:每周一上午,区里都要专门召开国际峰会领导小组会议对峰会工作进行“四问”,即区四套班子领导自问对分管负责的峰会项目有没有尽到领导责任,各一线建设单位和指挥部自问在工作推进、安全廉洁等方面有没有尽到主体责任,各街道自问有没有尽到属地责任,监督协调部门自问有没有尽到配合责任。不仅如此,区委大督查工作组都会每周印发进度通报,并由区纪委对进度滞后的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
大联动机制:像在馒头山整治这样的大项目中,为了保证工程进度,一支由区主要分管领导任组长,涵盖工商、行政执法、公安、街道等辖区内的所有部门的队伍统一驻点办公。碰到问题直接解决,让工程得以高速推进。
立标杆、奖先进,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争当先锋。出台《上城区服务保障G20峰会工作专项激励办法》,编辑《实干至上——上城区党员干部服务保障G20风采录》,树立“铁娘子”郑鸳鸯、“女汉子”王敏等先进典型。
据统计,全区共组建项目攻坚、平安巡防、环境美化、文明劝导、法规宣传、旅游服务等6支党员志愿队、1458支党员义工小分队,培育建立市级功勋志愿者陈文英、朱强荣等百个党员志愿者命名的网格工作室;全面实施机关党员包街巷、社工党员包网格、居民党员包楼道、青年党员包车站、妇女党员包阳台“五长五包”机制,引领全区2万余名党员志愿者同心服务G20。
群众参与 城区同唱一首歌
面对G20峰会给中国、给杭州、给上城区带来的机遇,广大群众以各种形式参与,支持峰会保障工作,共奏一首上城蝶变的“大合唱”。
做一名志愿者,既是服务峰会,也是参与城市建设的渠道。上城区志工委各成员单位挖掘自身资源,集结党团员、教师、行政执法、文化宣传等力量,建立“志愿文明、志愿国际、志愿平安、志愿旅游、志愿关爱、志愿生态、志愿文化”七大行动志愿服务队伍。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G20峰会志愿服务队伍架构,组建的特色队伍是上城群众工作的另一个特色。如美团网外卖快递员组成的“岳王骑”,紫阳街道专门参与巡防、提供“爆料”的“向阳群众”,湖滨辖区善于发现隐患的“千眼卫士”,南宋御街参与面上治安安保的“御林军”,望江街道的“守望者”等等,多层次、立体化地搭建好四级巡防构架,织起严密的巡防网络,打造“人人护平安”的安保大格局。
峰会召开前后,在各管控制高点,由机关党团员干部组成的3000多名志愿者24小时坚守岗位,保证制高点万无一失。在湖滨商圈等人流压力大的区域,自8月20日零时西湖景区实施封闭管理以来,80余名红马甲志愿者奔赴东坡路仁和路口以及河坊街荷花池头路口两个安检点,协助公安、街道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安检,维持现场人流秩序,为工作人员、市民游客提供凉茶,每天服务时间在12小时以上。在地铁公交站点,招募地铁文明劝导志愿者400余名、机关党团员义工、志愿者百余名,全面宣传文明出行。在“韵味杭州体验点”,来自区教育系统、在杭高校、海归学子等80余名双语志愿者,经过统一系统培训,奔赴上城区26个韵味杭州双语服务点,向中外友人推介上城历史文化、商务信息。
据统计,峰会召开前后,4万余名平安巡防志愿者、20余个活跃社会组织、3000余名机关党团员志愿者、300余名骨干社会志愿者,从始至终服从安排、坚守岗位,做好峰会全局工作中的“螺丝钉”,掀起一股强大的志愿风潮,圆满完成G20杭州峰会的各项志愿服务工作。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NEWS频道、俄语频道、浙江电视台、杭州电视台等多家电视媒体,浙江日报、杭州日报、青年时报等纸质媒体对上城志愿者的精彩表现均作了报道。
470多个激情燃烧的日日夜夜,上城党员干部、人民群众一起共同努力,终于实现了老城如蝴蝶一般破茧蜕变。
上城变了,这一场环境之变、民生之变,也是党员干部的作风之变、民心之变。上城之变,最终是为了更好的发展,让广大居民过上更加美好而有品质的生活。
上城又没变,人文的长河在这里不曾断流,历史的印迹在这里仍然依稀可见。上城不变,不变的是对传统的坚守和对创新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