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民间文艺学的新成果——Siraporn Na Thalang民间文艺功能理论研究

来源 :民族文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061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imporn Na Thalang博士的《民间文艺学理论——研究民间神话、传说和故事的科学方法》,是泰国民间文艺学界的新成果。作者在书中论述了民间文艺功能的理论,认为民间文艺具有族群认同和增强族群凝聚力,传承知识和维护社会秩序,以及排解社会成员心理压力等功能。Simporn Na Thalang注重从民间文艺对社会、人群、人的个体发生的作用来探讨民间文艺的功能。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重写中国文学史”实践的扩展,有关中国文学的“史学史”研究逐渐引起学界关注。因此,如何客观地理解各少数民族文学在整体“中国文学”中的地位和关联,也成为不可忽略的议题。这两个方面都涉及到对不同“史观”的反思与研讨。在夷夏互补的背景下论述“多民族文学史观”,强调“中国”概念同时具有的结构性与过程性,把文学同史学结合考察,提出“多历史”与“多文学”的观点。
我们知道,中国文学史的诞生,缘起于19世纪未我国现代大学内文科学科的建立;文学史观对于文学史撰写者来说,实际上是一种表达“知识——权力”的决定性观念。长期以来,在主流的文学史叙述中,少数民族文学之所以时常处于缺席的地位,检讨起来,还是我们在文学史观上面有所亏欠。要纠正以往的这一学术不足,建立和确定中华多民族的文学史观,当为关键。我刊自即期起,拟设立一个新的栏目,名为“创建‘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笔谈”,将陆续登载相应主题的论文、言论、随笔、杂感,其长短不拘、形式不限。鸿文博论、争议辩难,但凡围绕此题各抒己见
在中国这样一个由众多民族单元构成的国家里,真正意义上的“国别文学史”应该是包含了所有民族单元的文学的“多民族文学史”。少数民族文学存在现实的被忽视、单一性文学史观“话语霸权”对少数民族文学的“合理性”遮蔽是导致“多民族的国别文学史”建设严重滞后的部分原因。“多民族的国别文学史”的建设一方面需要少数民族学人对少数民族文学的高水平研究,另一方面也要注意纠正当下少数民族文学研究领域中的不良研究倾向。
难题求婚在各个少数民族里都有分布,尤其在苗族民间故事里可谓频频可见。根据弗莱的“向后站”理论,我们可以从中透视苗族女性的婚恋观。
侗族诗人王行水以生活为诗,善于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挖掘出深沉的生活哲理和人生意蕴,其诗的独特之处在于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和情趣饱满的意象传达出对生活与人生的独到理解和感悟,意味隽永。对于开拓想象空间进行诗歌创作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玛纳斯〉史诗歌手研究》通过对居素甫·玛玛依演唱生涯的分析,揭示了在表演中进行创编是史诗歌手的特权。该书作者力求从学术史、口头诗歌理论和文献学的多重维度来重新阐释史诗经典,根据特定的史诗传统来把握理论表述的分寸,为未来的学术创新奠定了比较扎实的基础。
《史诗(江格尔)校勘新译》以汉文、蒙古文、拉丁文和英文等四种文字进行整理、校勘编成一部新版本,填补了《江格尔》版本史上的空白。在“新译本”导论中,作者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用确凿人的证据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论证缜密翔实。该书的问世,对不同民族的读者阅读、研究《江格尔》有很大帮助。
将喀喇汗王朝时期优素福的《福乐智慧》与北宋王朝时期的儒学进行比较,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学术课题。两个文化成果不仅在产生时间上同处11世纪。而且开放大气、兼收并蓄的学术思想风格也遥相呼应。更令人感兴趣的是,这两个当时不相统辖的王朝的学者,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极为相似,他们关注和热心的学术问题也十分接近,提出的政治哲学理念也多不谋而合。
本文通过理论模型的逻辑分析与实践规律及史实的对应分析,对《轻红》的译谱及其音阶属性作出重新认识。
由河池学院与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第四次仫佬族文学研讨会”于2007年1月19日至20日召开,会场先后设在河池学院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仫佬族作家潘琦作了“仫佬族文学的研究与发展”的主题发言。国内外研究专家和仫佬族作家一百多人与会,对仫佬族文学的特色、成功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