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英语课堂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当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l4178017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英语的興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营造一个积极的课堂氛围。
  关键词:创新能力;教学理念;兴趣;思维能力;课堂氛围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的出现,创新就成了现代人的不可缺少的精神和素质。在当今的社会里,一个人不会创新,就意味着被淘汰,一个民族不会创新,就意味着落后和挨打。创新是二十一世纪的通行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那么,如何在英语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转变教师的教师理念。创新教育要求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行为的教师。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教师应敢于冲破妨碍改革创新的清规戒律,突破思维定势的困扰,养成求异思维以及人无我有,人有我鲜的意识。教师应大胆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不能穿新鞋走老路。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应强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重在启发,贵在引导,妙在点拨,巧在如何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学习路线。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教学活动的魅力,把它设计成激起学生好奇心的活动。堂堂出新招,使学生经常处于惊奇兴奋的状态,让学生有自己的空间去探究、合作、体验、创造,完成各种教学活动。
  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正如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所说的:“一个人要出成果,因素之一就是要顺乎自己的兴趣,然后再结合社会的需要来发展自己的特长。有了兴趣,苦就不是苦而是乐。到了这个境地,工作就容易出成果。”兴趣既有天生的,更是后天培养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低年级学生可与唱歌、游戏、动作相结合,高年级学生可通过pair work、group、debate、discussion、role play、等多种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吸引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教学。
  第三,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尽可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新加坡教育部从1987年开始,就逐步推行“思考”课程,收效挺好。教师应引导学生敢于否定教材中的内容,敢于怀疑老师的正确讲解,敢于推翻公认的标准答案,在理解中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感受,有独立的见解,有自己的想象。让学生听取与众不同的观点,互帮互学,借助别人的思维促进自己的思维。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提问。在内容上,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太难太易都没有探究的价值;从内容上,要从教学目标出发,更多地设计一些发散类和探究类问题,从多角度、多方面、多领域地认识客观事物。如在“A Traffic Accident”这篇课文中,老师可提出:“What lesson will you learn from accidents?” “What should we do when an accident happens” “What should we do to avoid the accident?”等问题,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和起点,是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并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地问。创新活动往往就是求异思维的活动,教师要教会学生思考。教育家赞可夫曾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最有价值的本钱”。
  第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必需营造一个积极的课堂氛围。教师和学生应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以保证学生创新的心理安全,从而使学生有勇气面对学习的挑战。教师应确认师生之间的各自地位在课堂上是平等的,教师只不过是知识的先知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应善于让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让自己的真诚打动学生,用赏识的目光看待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关注学生,对学生要有亲切感、信任感和期望感,作他们的知心朋友。教师应把微笑带进课堂,在课堂上尽量讲正面的话,对学生的评价要经过深思熟虑,多使用“good、all right、well done、please think about it、have a try”等使课堂气氛缓和或产生快乐的语言,不要轻易地对学生说“You are wrong”那样的话,应引导学生趋近正确的答案,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成就感,教师应尽量让班级的每一位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关注的、被重视的,形成教师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师生之间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使得各自的教与学彼此相长,相得益彰,营造一种彼此欣赏、彼此关爱、彼此支持的教学环境。
  事实证明: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营造一个积极的课堂氛围,教师一定能把创新这个通行证交给每一位学生,为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发达,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其他文献
摘 要:个性是一个人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气质、性格、动机、兴趣、自我意识等各种心理特点的独特结合。儿童个性的形成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家庭环境是其中主要的一个因素,可以说,儿童个性是在与周围环境,主要是家庭环境的接触中形成和发展的。家庭环境对儿童个性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近几十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有关幼儿早期发展与家庭的问题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教育、心理科学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观察研究得到,
期刊
大家都知道,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条件和环境与母语的学习相差甚远,,因为学生缺乏学习英语的大环境,而且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教给学生的口语和书面语言都带有加工的痕迹,这些都会影响学生对英语的自然吸收,也增加了学生学习英语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就成为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如果一个教师不从心底里去热爱他的学生,那他也就不可能真诚地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英语学习。如果学生和任课教师有了对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源动力,有兴趣才有渴求,有渴求才会进取,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才会摆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所谓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一種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们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指出:“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我们的教学实践也充分证明,当学生学习的兴趣产生时,就会使之产生强
期刊
打开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我们会发现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课本中的插图已成为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插图,从形式上看,有单幅,有多幅;有绘画,有照片。其中绘画插图有国画,有油画;有工笔,有写意;有专门为教材而作,有从公开发表的绘画作品中选用的,形式多样,风格各异,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从内容上看,所配插图表现的有人物形象,实物图片,特定情景,自然风景,城市景观等等,内容丰富,覆盖面广。这种
期刊
摘 要:“教师的一句话,可以扼杀一个天才,也可能扶起一个伟人。”因此,在教学中适时、正确地运用评价手段,更新理念,立足过程,发掘潜能,发挥评价的魅力 ,激发学习的动力,让学生从中获得信心和力量,从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关键词:教学评价 更新理念 立足过程 发掘潜能 自主发展  有人说:“教师的一句话,可以扼杀一个天才,也可能扶起一个伟人。”的确,我们每一天所面对的都是一群活泼可爱、充满朝气,并且
期刊
摘 要: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把学生分开层次进行教学,更能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而能较好地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分层教学;教学策略;因材施教  数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提升学生数学成绩,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为更高一级学校培养优秀生源是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本文就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教学浅谈自己的做法和
期刊
摘 要:开展初中生物课外探究性学习活动,要注重选题的可行性而不是一味追求选题新颖,要将学生的兴趣特长与课题内容相结合,要善于从失败的实验中总结经验寻找成功之路。  关键词:课外探究性活动;选题;兴趣特长;总结经验  课外探究性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在教学过程或生活实践中的问题为载体,利用课余时间,创设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并通过实践的感受和体验,形成积极探索、主动获取知识的
期刊
一、为什么要整合不同版本教材  1、《新课标》指出:教材既不是圣经,也不是普通的教学资源,教材不仅提供教学材料,同时也提供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所以我们要走出“教材就是圣经”的误区,对不同版本教材进行重新整理组合,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更有逻辑性、条理性。  2、新课改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是如何实现“高效课堂”。那么怎样才算是高效?怎样才能做到高效呢?通俗的解释就是用最短的时间,采用学生最易接受的方式让学生乐
期刊
摘 要: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事业成功的前导,也是激发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因此,培养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能力,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初中数学;兴趣;师生关系;教学形式  那么,如何培养和激发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第一,创设情景,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智力之母。”对某件事情或事物有兴趣,就会注意并体味其中的哲理或含义,否则,没有学
期刊
《新课程标准》反复强调“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可见,基础教育改革必须着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进行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使他们在自动探究过程中真正掌握知识、思想和方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尽可能轻松的接受知识、更快的理解知识,并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