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及时对师生教与学的状况作出价值判断和量化评估,而且对课堂教学起着直接的导向作用。长期以来,我国传统评价的内容与方法单一死板,评价标准忽视个体差异,重结果轻过程,造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严重脱节,直接影响到初中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主动性,影响到教师的教学信度和教学效果。初中思想品德课迫切需要实施多元评价。本文结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实际,对多元评价的实施进行了探索。
一、开展教师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在教学评价中教师的评价仍然占重要地位。学会评价学生是教师职业性质和任务所规定的,也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基本要求。首先,教师要结合本校实际,积极探索独具特色、符合本课程特性和学生实际情况的有效评价方式。可以采取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项目评价、师生谈话、成长记录、考试等形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道德素养、学习水平和能力发展状况。其次,教师要科学掌握评价艺术。在实施教师评价的过程中,特别注重评价的语言艺术,通过真诚丰富的口头语言,简洁婉转的书面语言,亲切大方的肢体语言,做到对学生评价真、善、美的统一。最后,评价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要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突出形成性评价。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进行期中期末测试和小测试之外,还要指导学生做好成长记录袋,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听课效果、课堂纪律、作业质量、探究活动、道德实践等方面做好过程性记载。在期中期末总评中适当权重赋分,得出学生的总评成绩,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调动学生道德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师评价成为帮助、激励和引导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有效手段。
二、开展学生评价,促进共同进步
1.开展自我评价,促进自我发展
一直以来,学生都是作为受评者,没有选择权和解释权。然而,学生对自己的活动过程拥有最丰富的信息,也最有发言权,因此,新课程要求必须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并逐步做到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评价表,在学习过程中适时评价自己;也可以通过课堂总结时的自评,对自己学习的过程、表现、结果进行简要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通常这样开展学生自评活动:让学生准備一本专门的“课后评价本”,一堂课结束后,鼓励学生及时给自己写评语、日记、感悟等,记录和评价个人的感受和体验。这种评价方式既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也是对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
2.开展同伴互评,促进共同进步
在思想品德课上,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个体的学习行为,它同样需要群体的合作交流,同伴互评也是课程评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在小组内进行,也可以在班级内进行;可以是对单个同学的评价,也可以是对成员之间的互评;可以体现为口头互评,也可以体现在自评表上。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四课《我知我师,我爱我师》时,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信息时代教师作用能否被替代”的小辩论赛。笔者把学生分为三组:正方、反方和评判组,先分组讨论、总结观点,然后进行比赛,最后让评判组的学生对正反两组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观点立场、学习态度、纪律意识、团队精神、学习能力等。在同伴互评中,适时引导学生开展有效互评,相互学习,扬长避短。这样,学生学会的不仅是自我反思,更是对他人的欣赏,学生体验到的学习快乐会更多,学习动力会更足,学习效率也会更高。
三、开展家长评价,促进家校联系
由于学生大部分的学习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通过家校联系,家长可以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教师也可以了解学生在校外的表现情况。实施多元评价,可以把家长评价纳入思想品德课课程评价体系,让家长参与评价学生。教师可以制作、下发和收集专门的教学反馈表、家长评价表等书面材料,家长作为参与者、观察者,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评价指标,了解、评价和反馈学生表现。同时,家长还可以及时就表格内容和孩子进行沟通,加强了解,增进感情。教师通过开展家长评价,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自己在教学上存在的不足,真正了解学生的发展和变化,使学生在家校构建的良好教育氛围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四、开展社会评价,形成教育合力
学生大量的活动都是在校外的社会场所进行的,学生也在与外界接触、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了发展,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反映出的道德水准,也应是思想品德课教学评价体系的一项指标。要开展这方面的评价,就要从社会上去获得信息,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访谈、电话、书信、问卷调查等形式向社会各界,特别是社区、居委会(或村委会)、派出所、文具店、书店、学生的邻居和亲朋好友等,了解学生的社会行为和道德表现。根据收集的资料合理调整教育教学行为,通过与社会力量合作,形成教师进步和学生发展的教育合力。
(责任编辑 袁 妮)
一、开展教师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在教学评价中教师的评价仍然占重要地位。学会评价学生是教师职业性质和任务所规定的,也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基本要求。首先,教师要结合本校实际,积极探索独具特色、符合本课程特性和学生实际情况的有效评价方式。可以采取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项目评价、师生谈话、成长记录、考试等形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道德素养、学习水平和能力发展状况。其次,教师要科学掌握评价艺术。在实施教师评价的过程中,特别注重评价的语言艺术,通过真诚丰富的口头语言,简洁婉转的书面语言,亲切大方的肢体语言,做到对学生评价真、善、美的统一。最后,评价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要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突出形成性评价。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进行期中期末测试和小测试之外,还要指导学生做好成长记录袋,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听课效果、课堂纪律、作业质量、探究活动、道德实践等方面做好过程性记载。在期中期末总评中适当权重赋分,得出学生的总评成绩,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调动学生道德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师评价成为帮助、激励和引导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有效手段。
二、开展学生评价,促进共同进步
1.开展自我评价,促进自我发展
一直以来,学生都是作为受评者,没有选择权和解释权。然而,学生对自己的活动过程拥有最丰富的信息,也最有发言权,因此,新课程要求必须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并逐步做到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评价表,在学习过程中适时评价自己;也可以通过课堂总结时的自评,对自己学习的过程、表现、结果进行简要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通常这样开展学生自评活动:让学生准備一本专门的“课后评价本”,一堂课结束后,鼓励学生及时给自己写评语、日记、感悟等,记录和评价个人的感受和体验。这种评价方式既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也是对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
2.开展同伴互评,促进共同进步
在思想品德课上,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个体的学习行为,它同样需要群体的合作交流,同伴互评也是课程评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在小组内进行,也可以在班级内进行;可以是对单个同学的评价,也可以是对成员之间的互评;可以体现为口头互评,也可以体现在自评表上。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四课《我知我师,我爱我师》时,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信息时代教师作用能否被替代”的小辩论赛。笔者把学生分为三组:正方、反方和评判组,先分组讨论、总结观点,然后进行比赛,最后让评判组的学生对正反两组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观点立场、学习态度、纪律意识、团队精神、学习能力等。在同伴互评中,适时引导学生开展有效互评,相互学习,扬长避短。这样,学生学会的不仅是自我反思,更是对他人的欣赏,学生体验到的学习快乐会更多,学习动力会更足,学习效率也会更高。
三、开展家长评价,促进家校联系
由于学生大部分的学习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通过家校联系,家长可以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教师也可以了解学生在校外的表现情况。实施多元评价,可以把家长评价纳入思想品德课课程评价体系,让家长参与评价学生。教师可以制作、下发和收集专门的教学反馈表、家长评价表等书面材料,家长作为参与者、观察者,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评价指标,了解、评价和反馈学生表现。同时,家长还可以及时就表格内容和孩子进行沟通,加强了解,增进感情。教师通过开展家长评价,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自己在教学上存在的不足,真正了解学生的发展和变化,使学生在家校构建的良好教育氛围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四、开展社会评价,形成教育合力
学生大量的活动都是在校外的社会场所进行的,学生也在与外界接触、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了发展,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反映出的道德水准,也应是思想品德课教学评价体系的一项指标。要开展这方面的评价,就要从社会上去获得信息,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访谈、电话、书信、问卷调查等形式向社会各界,特别是社区、居委会(或村委会)、派出所、文具店、书店、学生的邻居和亲朋好友等,了解学生的社会行为和道德表现。根据收集的资料合理调整教育教学行为,通过与社会力量合作,形成教师进步和学生发展的教育合力。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