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落到实处

来源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dsh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五年来,会泽县共有98名学生被北大、清华录取,近7 000名学生被全国重点大学录取,高考上线率、本科率、重点率、高分段人数均居全省县级学校前列,大批寒门学子走出乌蒙大山,奔赴全国各地高校学习深造。
  高考全面丰收,只是会泽县教育事业发展成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作为国家深度贫困县的会泽,教育工作却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声名鹊起。教育,成为外界认识会泽的一张新名片。
  贫困县是如何办出“大教育”的?带着这个问题,记者专访了会泽县委副书记、县长孙荣祥。
  他认为,会泽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坚定不移实施“教育兴县战略,从根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从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教育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工作。目前,从党委、政府到社会各界都大兴重教兴教之风,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日渐提高。
  苦干实干,会泽教育走出了一条振兴之路
  十多年前,家长把孩子送到县外就读的现象屡见不鲜,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不高。而在今天,会泽教育已经成为全市、全省县级教育的标杆和旗帜,省内外教育同人纷纷前来会泽交流考察经验。會泽教育已经成为外界了解会泽的重要窗口和亮丽名片。
  谈起会泽教育走过的历程,孙荣祥感慨万千。他认为,会泽教育之所以能够闯出一条振兴之路,努力探索“贫困县办大教育”的模式和经验,得益于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大兴重教兴教之风。一直以来,会泽县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力支持教育工作,社会各界、广大人民群众关心和大力支持会泽教育的发展,全县广大教育工作者苦干实干,不断开拓创新,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会泽教育的不断发展,为各高等院校输送了大批人才,为会泽的长远发展提供了人才储备,这也必将为会泽人民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提供根本途径。会泽教育将为会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谈到教育振兴为会泽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的作用时,孙荣祥分析道,对于会泽这个拥有106万人口的深度贫困大县、农业大县而言,我们没有很好的区位优势,没有很好的工业产业支撑,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可喜的是,近五年来,会泽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农村和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这一惠民政策,全力抓好教育教学工作,全县共有98名学生被北大、清华录取,6 942名学生被全国重点大学录取,20 826名学生被其他本科院校录取,近4 000多名贫困家庭的学生实现了重点大学梦。送出一人,改变一户,而这些学生有的已经毕业返乡创业,开始反哺家庭,支持家乡发展。
  “优先发展”不只是口号,要落实到位
  “各级党委、政府在谈到教育工作时,几乎都会强调‘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我想,‘优先发展教育’不只是一句口号,更是党委、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需要我们落实到位。”孙荣祥介绍,为确保把“优先发展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会泽县主要从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教育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工作。
  在加强组织领导方面,会泽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及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县长为副组长,教育、发改、财政、住建、公安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会泽县教育改革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定期召开教育工作会议、教育专题会议,重点研究教育经费、教师队伍、学校建设等重大事项。同时,建立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领导挂钩乡(镇、街道)及县直学校(幼儿园)工作机制,四套班子主要领导每年牵头组织各职能部门对教育至少进行一次综合调研,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五年来,为确保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政府教育拨款增长逐年上升;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严格落实教育经费分担机制,确保县级财政支出总额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不低于GDP的4%;足额征收地方教育费附加,全部安排用于教育事业发展;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按比例计提教育资金,逐年加大教育投入。
  仅在2017年,会泽县就投入资金3.7亿元,新建校舍17.74万平方米,新增学前教育学位7 560个,新增中心城区义务教育学位4 040个。教育信息化工作稳步推进,完成薄弱学校改造项目178所小学1 291套多媒体、52所中小学52间计算机教室的安装调试、验收,并投入使用。目前,会泽县已实现了山村最好的房子在学校、城区最美的建筑在校园的建设目标。
  为教师办实事,让教师招得来、留得住、教得好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振兴教育关键在教师,近些年,会泽教育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这主要得益于有一支素质不断提升的教师队伍。”孙荣祥表示,长期以来,会泽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发展,在编制、资金方面都对教育给予了最大支持。然而,教师数量不足,对于会泽这样的贫困县而言,是个非常大的困难。
  在谈到教师队伍建设时,孙荣祥特别肯定了“特岗教师”这一群体对会泽教育所作的贡献。
  会泽县十分珍惜“特岗计划”这一难得的机遇,每年都积极争取教师招聘名额,补充新教师。同时规定,特岗教师享受本地区在职在编教师同等待遇,在日常管理、工作安排、绩效考核、福利待遇、评先树优、教育小区住房购置、公租房分配等方面与在职在编教师完全相同。工资按月足额发放,每人每年由国家财政补助3.4万元,剩余部分由地方财政承担。
  同样的待遇、同样的生活环境、同样的学习条件、同样展示才华的平台,让会泽的“特岗教师”感到“特岗”并不“特殊”,没有任何后顾之忧地工作和生活。在偏远的山村学校,不少“特岗教师”还走上了校长、教导主任等管理岗位。
  “特岗教师”实施十余年来,会泽县平均每年招聘273名特岗教师。截至目前,会泽县共招聘特岗教师3000余名,占了会泽在职在编教师的三成以上,成为会泽教育战线上的一支主力军,为会泽教育贡献着积极的力量。


  近五年来,会泽县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实施阳光招聘。对教师的招聘一律实行严格的统一考试,阳光透明的招聘制度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二是加强校领导班子建设。对学校班子人员任职年龄作出相关规定,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进退机制,让学校领导班子始终充满活力和朝气。三是深入开展“一评三考”。每年在校长和教师中开展“一评三考”活动,对校长和教职工履职情况进行民主评议,通过“一评三考”,把校长和教师置于社会监督平台。四是积极组建骨干队伍。每两年考核组建一批近1 000人的骨干教师队伍,通过骨干教师队伍的建立和管理,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的作用。五是加大教师培训力度。近五年来,共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32 219余人次,其中,远程项目学习培训13 799人次,短期集中培训157人次,置换脱产研修114人次;推荐选拔中小学骨干教师、學科带头人,参加省、市各层次学习培训 1 708人次;组织中小学教师履职晋级培训考试16 441人次。六是建立教师激励机制。大力表彰在教育工作中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县政府投入593万元用于教育教学质量表彰奖励;每年投入200万元,实施普通高中优秀骨干教师政府特殊津贴,每届评选 100 名在高中教育事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骨干教师进行表彰奖励。
  “我们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确保乡村教师‘招得来、留得住、教得好’的教师队伍。同时,我们也尽可能为教师办实事,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例如,我们大力建设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和中小学教师公共租赁住房,努力改善广大教师,特别是边远艰苦学校特岗教师、寄宿制学校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2017年,我们还启动解决乡(镇)之间夫妻分居问题,对乡(镇)之间5年以上夫妻分居教师实行一次性解决。”孙荣祥说。
  攻坚克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会泽不但是云南省的人口大县,还是一个深度贫困县,要让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并继续引领会泽经济社会发展,我们的短板较为明显,亟待解决的问题也不少。”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孙荣祥也分析了当前会泽教育亟须解决的问题。
  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偏远山区在师资、校舍、图书、仪器、现代教育设备等方面还有很大的缺口。目前,高中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较好,但初中、小学师资较弱,各学段教学质量不均衡,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这些问题的存在,需要我们加强调研,继续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效措施,攻坚克难,着力解决教育发展难题。”孙荣祥强调。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教育工作的重点。会泽县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计划于2019年接受国家督导检查,这是一个必须如期完成的目标和任务。”孙荣祥介绍说,会泽县主要通过六大举措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是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注入发展活力。全力实施好“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树立开放办学思想意识,加强县内外校际交流学习力度,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认真落实各级招生考试改革制度,着力建立适应新的招生考试改革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二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均衡发展。在面上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进一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教育发展差距。在点上关注特殊群体,进一步健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等群体受教育的统筹保障机制,确保学生就近就便入学。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教育基础设施。积极争取建设项目和资金,做好项目申报、规划、建设等工作,全面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创新教育投入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探索教育信息化融资渠道,不断完善信息化设施设备,提高中小学信息化管理应用水平。四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积极开展新教师招聘工作,补充和完善教师队伍。加大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各级教师的选拔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加大教师的关爱力度,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五是稳步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狠抓体卫艺工作,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强化教学中心思想意识,加大教学研究力度,解决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制定或完善系列教学质量考核办法,加大教学质量考核力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昔日成绩掩卷过,未来尚需再开拓。我们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公平,发展素质教育,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孙荣祥强调,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目标,会泽县将严格落实好教育惠民政策、全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打好教育扶贫攻坚战、强力抓好控辍保学工作、规范招生工作、做好随迁子女的就读问题、抓好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做好学生资助、营养改善计划等工作。
其他文献
连日来,一份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教育文件的出台,让全国1 500多万教师备受鼓舞,心里洋溢着春天般的温暖,涌动着春天来临的憧憬。这就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的政策文件,其重要价值不言而喻。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
期刊
乌蒙山横亘千里,群山之巅的会泽,几百年前因铜享誉全国,近年因教育而享誉全国。2014年,会泽县委、县政府决定新建一所优质公办幼儿园——会泽县第二幼儿园,以解决城区幼儿入园难的问题,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全县学前教育发展。  会泽县第二幼儿园占地25亩,总建筑面积8 622.73平方米,总投资3 500万元,共由1幢综合楼、3幢教学楼、1幢音体美楼、1幢食堂等6幢单体构成,单体与单体之间用连廊连接
期刊
此时的我,听着周杰伦的《蜗牛》,漫步在水木清华的荷塘边。这是我待在这座园子的第4个年头了,我的一切都已经与这里交织相融在一起。听到歌里“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小小的天流过的泪和汗,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我心里总有些难以抑制的情绪,似乎想说点什么。  来到这座园子,贴上清华人的标签,自然会受到很多人的另眼相看,被冠以“学霸”“学神”“国之栋梁”等赞誉。其实,我只是再普通不
期刊
我是大山的孩子,出生于会泽县大海乡一个只有18户人家的小山村。我印象中的童年是简单而快乐的,因为山村四周都是很高很高的大山,于我而言,这所见所闻的四方天地便是全世界。整日里除了读我也不甚明白的书本外,就是悠闲地在田野里飞奔,在河溪里戏耍,在山林间攀爬,更甚于摘东家枣,拿西家果,而又不勤于干农活!以至于村东头老太太向各村民下定论“这孩子不行”,父亲为此还与老太太好好理论一番。  就这样,童年的足迹遍
期刊
在今年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第一个在“部长通道”接受记者采访,现场回应了许多教师关心的问题。  《意见》是一个非常好的文件  3月3日下午4点多,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首次“部长通道”第一个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今年初下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是一个非常好的文件。好在哪里?第一,这是十九大之后中央下发的第一份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文件,是
期刊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印發《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指引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行动指南,是凝心聚力推进教师制度改革的集结号,是教育战线广大干部教师翘首以盼的福音。  《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准确对标新时代要求,紧扣教育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矛盾,描绘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宏伟画卷,指明了
期刊
子女教育,一直是中国父母最关心的话题之一。春节返乡发现,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开始将孩子送往城里读书。为了方便孩子上学,有经济条件的家庭在县城买房,一些家长还专职陪读。而举家迁入教育条件更好的地区,成为农村教育的新动向。  农村“教育移民”逐渐增多  滑县,位于河南省北部的平原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城镇化率不足30%,大部分居民都居住在农村地区。近些年,子女教育受到当地父母的重视,“教育移民”现
期刊
2018年3月8日,在会泽县教育局的会议室里,局长张宏忙里偷闲中接受了记者的采访。眼前这个沉稳、低调、内敛,似乎不善言谈的局长,讲起教育来却仿佛变了一个人,立马打开了话匣子。  2005年8月,张宏调到会泽县教育局工作,在这之前,他在过好几家单位,大部分都和教育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也许是命运的安排,他来到教育局一干就是13年。这13年间,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到担起大梁、勇当领头羊,张宏与会泽教育
期刊
电视剧《小别离》播出时,原著小说作者鲁引弓正在加拿大多伦多,连着3个星期,每天晚上12点钟以后,他都能接到国内打来的铺天盖地的电话。“没有人跟我谈小说,也没人跟我讨论黄磊演得好还是海清演得好,95%以上的问题是问我,你觉得孩子到底要不要送出国。”鲁引弓说,“家长的问题都非常现实,希望得到方法论,可我给不了答案。”  《小别离》讲的是中考焦虑,而现实中,升学的焦虑已经大大提前了。日前,花城出版社出版
期刊
教育似乎一直在负重前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长对优质教育的渴求、各界对一流教育的高期待,教育颇像一首歌所唱的那样,“身上背着重重的壳,努力向上爬”。而重负之下的教育,常常处于紧张、逼仄、压抑的状态,无暇顾及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本质上是很难谈及优质的,处于教育场内的每个人,也都难成受益者。  都说闲暇出智慧,尤其是对一个人眼界、审美、创造力和艺术修养的熏陶,一定是在相對轻松从容、自由自在的环境下形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