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古典舞经过中国传统古典文化的积淀、演变与整理,已经形成了系统的训练方式方法、完备的表现方式、严格的审美标准。而形与神、象与意、气与韵、情与境、则是古典舞舞蹈演员在中国古典舞表演中必须具备的特质。用更确切更动人的肢体语言去表达精、气、神,赋予舞蹈生命力。
关键词:文学;形态;韵律;表现力
在舞蹈中,舞者身体质感、技术技巧及作品创作能力是很重要的,我认为对舞者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舞者自身艺术修养。修养,是值得人们去具备精神非物质的东西,它是舞者情商与智商的深刻表现,更是舞者自身一种无形的气质的体现,更是舞者内心涵养的修养。具备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个人素养,可以更好地发散舞者的作品创作思维,对舞者在古典舞编创和诠释上都有很大的提升和帮助,舞者能更加深刻地去认识和理解一部作品,在舞蹈表演加入自己的思考,逐渐地认知作品中所包含的主题和韵味,让舞者迅速地在古典舞作品中找到自己的表演定位准确的刻画人物。只有这样,舞者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古典舞作品中,更加深刻地认识古典舞作品背后所要表达的含义,用更贴合舞蹈表达和更打动观众的肢体语言去诠释,从而实现古典舞中所讲的精、气、神完美统一,赋予舞蹈新的活力使作品充满生命力。反之,如果没有文化知识作为舞蹈创作或表演的前期储备工作,那舞者在古典舞作品中的表现就不会有思考有含义,就达不到观众审美要求和自己想要展现的视觉效果。因为舞者对舞蹈作品主题的认知还停留在表面没有加入自己对主题的思考,不能完美地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内涵。即使看起来动作和音乐融合在一起了,在表演时也是得心应手,总归在感情的诠释上会显得逊色,不清楚自己在这部作品中的角色定位,找不准作品所呈现出的主题,无法将作品的内涵表达出来。再加上舞者自身内在涵养的不足会让舞者在这部作品中肢体语言表达显得没有生命力,就只是动作,给观众带来的就是枯燥单调的视觉感受,更会使自身的表演艺术无法得到提高。
舞蹈本身就是让人的感情得到釋放。大脑产生的感情判定人的行为,舞蹈演员运用心理的感情,以情感的体验来分配自己肢体。如果没有感情,就没有办法让自己的舞蹈语言充满生命力。舞蹈表现的是舞蹈情景就对舞蹈演员内心有一定要求,舞蹈所表达情感就是舞者的内心,并且加上技术技巧把这种心里转化为动作、表情、韵律,传递给观众作品思想,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现在来说,在文学素养上的培养绝大多数的舞者都不太重视。我认为我们应该重视文学素养的培养。我们应该从深层次剖析“文学素养”,随着社会的进步,舞蹈的发展,社会大众对舞者的要求,”文学素养”对于舞者愈来愈重要。因此,古典舞专业舞蹈演员的艺术素养高低决定舞蹈情境生动与否。唯有对舞蹈表演坚持摸索,心里才能构建贴近生活表达又有艺术素养的舞蹈情景。中国古典舞在空间运用与形体舞姿中追求行云流水之美。每一位舞蹈演员则是每一部舞蹈作品中的重要组成,古典舞舞蹈作品中情感的表达来源于古典舞专业舞蹈演员灵动的肢体语言。古典舞舞蹈演员文学素养的高与低关系到演员在舞台上表现好与坏。
文学素养对舞者舞德要求是有一定标准的,对舞者在舞蹈作品的创作和表达上是一种考验。作为舞者拥有的文学素养与平常人相比来说基础上应该再深一层面,方便创作出更接近大众、更深层、更有思想的舞蹈作品。舞者具有较高文学素养的话,舞者心境对舞蹈作品构造上会更加出神入化,在表演舞蹈作品加入自己的思考,舞者的大脑心境都会对作品产生带有自己思考的情感。因此,舞蹈作品演绎的方式每个舞者都有不同之处。让观众能更深层的理解作品的创作条件和传达的情感。舞者文学素养的提高,对于加深舞者对作品理解有很大的帮助。让舞者用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表现方式更好地呈现舞蹈作品。
傅毅的《舞赋》言:“其始兴也,若俯若仰,若来若往,雍容惆怅,不可为象。其少进也,若翔若行,若竦若倾,兀动赴度,指顾应声。”指的是一种藕断丝连,动静结合,飘渺朦胧,若即若离的状态。这种虚境的美带给人们的是一种神秘的飘忽游离之感。演员分寸的把握是构建这种情景必不可少的,这种分寸使舞者对肢体动作,情态表达等有处理的控制能力,将舞蹈作品充分分解来找到处理情感恰到好处的方式并加以自己的思想诠释出来。舞蹈作品的风格特点感染力,不仅是观众的审美情趣要求和体验,更是舞蹈表演者的内心情感表情。对”文学素养”这个词的理解和认识,我认为舞者对自身文学素养的要求是由舞者本来的价值取向和志向所影响的。曾国藩曾说过:“做人,第一要立志。”无论要求培养舞者文学素养或是要求舞者自身其他方面的能力素质,有了正确的价值取向,舞者在创作和表演上对自身的要求和标准就会和其他人不同。舞导编导或者舞蹈演员提前在舞蹈作品创编之前充分了解舞蹈作品的文化背景,对于作品的创编和表演会更加的得心应手。
文学素养,是让舞者把运用资料影响等学到的东西变成自身内在的涵养,是舞者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舞者在她舞蹈生涯中会创作和表演很多部舞蹈作品,不同的舞蹈作品连接起来就完整地构成了一个舞者整个舞蹈生涯。舞者在遇到不同的古典舞蹈作品就会有不同的心境,加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表达出不同的情感,更重要的是,不同的舞者对同一部舞蹈作品也会有各自的理解和见解,体现舞者不同价值观,这也是舞者文学素养高低体现的另一种方式。随着文学素养的提升,舞者会在舞蹈创作和表演上有了要求,有了自己的思考,舞者舞德有了生华,每一个舞者都会拥有一套适用于自己的,独立与他人的古典舞舞蹈的表现方式。
参考文献
[1] 袁禾:中国舞蹈意象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版。
[2]吕艺生:舞蹈美学,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 袁禾:中国舞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 李仁顺:舞蹈编导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版。
[5] 于平:舞蹈文化与审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林怀民,余秋雨:舞蹈与文化的对话,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年。
关键词:文学;形态;韵律;表现力
在舞蹈中,舞者身体质感、技术技巧及作品创作能力是很重要的,我认为对舞者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舞者自身艺术修养。修养,是值得人们去具备精神非物质的东西,它是舞者情商与智商的深刻表现,更是舞者自身一种无形的气质的体现,更是舞者内心涵养的修养。具备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个人素养,可以更好地发散舞者的作品创作思维,对舞者在古典舞编创和诠释上都有很大的提升和帮助,舞者能更加深刻地去认识和理解一部作品,在舞蹈表演加入自己的思考,逐渐地认知作品中所包含的主题和韵味,让舞者迅速地在古典舞作品中找到自己的表演定位准确的刻画人物。只有这样,舞者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古典舞作品中,更加深刻地认识古典舞作品背后所要表达的含义,用更贴合舞蹈表达和更打动观众的肢体语言去诠释,从而实现古典舞中所讲的精、气、神完美统一,赋予舞蹈新的活力使作品充满生命力。反之,如果没有文化知识作为舞蹈创作或表演的前期储备工作,那舞者在古典舞作品中的表现就不会有思考有含义,就达不到观众审美要求和自己想要展现的视觉效果。因为舞者对舞蹈作品主题的认知还停留在表面没有加入自己对主题的思考,不能完美地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内涵。即使看起来动作和音乐融合在一起了,在表演时也是得心应手,总归在感情的诠释上会显得逊色,不清楚自己在这部作品中的角色定位,找不准作品所呈现出的主题,无法将作品的内涵表达出来。再加上舞者自身内在涵养的不足会让舞者在这部作品中肢体语言表达显得没有生命力,就只是动作,给观众带来的就是枯燥单调的视觉感受,更会使自身的表演艺术无法得到提高。
舞蹈本身就是让人的感情得到釋放。大脑产生的感情判定人的行为,舞蹈演员运用心理的感情,以情感的体验来分配自己肢体。如果没有感情,就没有办法让自己的舞蹈语言充满生命力。舞蹈表现的是舞蹈情景就对舞蹈演员内心有一定要求,舞蹈所表达情感就是舞者的内心,并且加上技术技巧把这种心里转化为动作、表情、韵律,传递给观众作品思想,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现在来说,在文学素养上的培养绝大多数的舞者都不太重视。我认为我们应该重视文学素养的培养。我们应该从深层次剖析“文学素养”,随着社会的进步,舞蹈的发展,社会大众对舞者的要求,”文学素养”对于舞者愈来愈重要。因此,古典舞专业舞蹈演员的艺术素养高低决定舞蹈情境生动与否。唯有对舞蹈表演坚持摸索,心里才能构建贴近生活表达又有艺术素养的舞蹈情景。中国古典舞在空间运用与形体舞姿中追求行云流水之美。每一位舞蹈演员则是每一部舞蹈作品中的重要组成,古典舞舞蹈作品中情感的表达来源于古典舞专业舞蹈演员灵动的肢体语言。古典舞舞蹈演员文学素养的高与低关系到演员在舞台上表现好与坏。
文学素养对舞者舞德要求是有一定标准的,对舞者在舞蹈作品的创作和表达上是一种考验。作为舞者拥有的文学素养与平常人相比来说基础上应该再深一层面,方便创作出更接近大众、更深层、更有思想的舞蹈作品。舞者具有较高文学素养的话,舞者心境对舞蹈作品构造上会更加出神入化,在表演舞蹈作品加入自己的思考,舞者的大脑心境都会对作品产生带有自己思考的情感。因此,舞蹈作品演绎的方式每个舞者都有不同之处。让观众能更深层的理解作品的创作条件和传达的情感。舞者文学素养的提高,对于加深舞者对作品理解有很大的帮助。让舞者用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表现方式更好地呈现舞蹈作品。
傅毅的《舞赋》言:“其始兴也,若俯若仰,若来若往,雍容惆怅,不可为象。其少进也,若翔若行,若竦若倾,兀动赴度,指顾应声。”指的是一种藕断丝连,动静结合,飘渺朦胧,若即若离的状态。这种虚境的美带给人们的是一种神秘的飘忽游离之感。演员分寸的把握是构建这种情景必不可少的,这种分寸使舞者对肢体动作,情态表达等有处理的控制能力,将舞蹈作品充分分解来找到处理情感恰到好处的方式并加以自己的思想诠释出来。舞蹈作品的风格特点感染力,不仅是观众的审美情趣要求和体验,更是舞蹈表演者的内心情感表情。对”文学素养”这个词的理解和认识,我认为舞者对自身文学素养的要求是由舞者本来的价值取向和志向所影响的。曾国藩曾说过:“做人,第一要立志。”无论要求培养舞者文学素养或是要求舞者自身其他方面的能力素质,有了正确的价值取向,舞者在创作和表演上对自身的要求和标准就会和其他人不同。舞导编导或者舞蹈演员提前在舞蹈作品创编之前充分了解舞蹈作品的文化背景,对于作品的创编和表演会更加的得心应手。
文学素养,是让舞者把运用资料影响等学到的东西变成自身内在的涵养,是舞者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舞者在她舞蹈生涯中会创作和表演很多部舞蹈作品,不同的舞蹈作品连接起来就完整地构成了一个舞者整个舞蹈生涯。舞者在遇到不同的古典舞蹈作品就会有不同的心境,加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表达出不同的情感,更重要的是,不同的舞者对同一部舞蹈作品也会有各自的理解和见解,体现舞者不同价值观,这也是舞者文学素养高低体现的另一种方式。随着文学素养的提升,舞者会在舞蹈创作和表演上有了要求,有了自己的思考,舞者舞德有了生华,每一个舞者都会拥有一套适用于自己的,独立与他人的古典舞舞蹈的表现方式。
参考文献
[1] 袁禾:中国舞蹈意象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版。
[2]吕艺生:舞蹈美学,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 袁禾:中国舞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 李仁顺:舞蹈编导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版。
[5] 于平:舞蹈文化与审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林怀民,余秋雨:舞蹈与文化的对话,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