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创业教育的提出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应积极探索可行的实践路径,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核心素养。因此,本文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方法创新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并提出明确教育目标、创新实践形式、加强师资建设、完善保障体系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06-00-02
当前国家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了积极响应这一战略,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给予了高度重视。只有做好创新创业改革工作才能更好地推动高校教育的改革,确保毕业生毕业之后能够进行高质量的创业和就业。在创新创业教育中,高校可以将其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发挥两者协同育人的作用,更好地引导学生形成更加先进、科学的创新创业的理念。
一、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与创新创业实践融合的必要性
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与创新创业实践的融合非常必要。一是构建协同育人模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改革背景下也在积极探索教育方法创新路径,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而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时间尚短,仍存在许多有待改进之处,将两者结合,构建协同育人模式,可以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快速提升。二是任何教育和实践都需要有先进的思想和理念作为引导,创新创业也是一样,要通过有效的思想引导方法,使学生产生创新创业动力和勇气,思政教育创新方法能够为此提供有力支持。三是补充思政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入可以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对原有思政教育体系加以补充和完善。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以发展角度看待问题,及时引进新的教育内容,能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支撑。
二、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挑战
从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情况来看,虽然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指导政策,不断强调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但是客观而言,传统高校教学模式的改变需要经过一个缓慢的过程,真正做到在教育实践中落实创新创业要求并不容易。根据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在现阶段大学生培养过程中,应提高对学生创新意识、思维、技能、品质等各方面素质能力培養的重视,使其经过在校学习,能够产生创新创业意向,并具备实现理想的基本能力。从近几年来的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实践情况来看,还难以达到这一效果。
目前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实际可借鉴的经验,在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设计、课程设计等方面,仍未突出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难以与传统就业教育区分开来。二是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较为分散,未形成系统化的实践教育体系,而且与相关理论教育缺乏联系,会对实际教育成效产生较大影响。三是缺乏创新创业师资力量,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教师通常由管理专业或经济专业教师兼任,大部分没有创业经验,在为学生提供指导时,也难以与当下的创业环境联系起来。四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保障体系有待完善,由于缺乏实践教育平台以及相关资金投入,许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难以正常开展[1]。
三、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可行性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创新创业最终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引导更多学生毕业之后投入创业实践中。思政教育注重的是对学生的思想引导,从思想道德素质层面来加强教育,最终目标也是让学生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得到提升。从中国的国情来看,加强高等教育中的思政教育是为了让学生积极投入国家建设中,借助教育内容和形式让学生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从这个方面来看,创新创业和思政的教学目标具有一致性。思政教育可以让学生的政治素养得以提升,创新创业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两者都能够为祖国发展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二是从教育理念来看,两者的理念共生互促。我国创新创业发展起步比较晚,经验有所缺乏,理论基础整体而言比较薄弱,当前还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体系。而我国思政教育实践的时间比较长,在实践过程中已经探索出比较完善的体系,形成了比较先进的理念。如果将思政教育的思想和理念应用到创新创业教育中,能够更好地为创新创业教育指引方向。在具体实践中,可以借助思政理念整体把控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方向,并实现对相关课程内容的调整和优化,对于后续考核以及评价工作等都可以提供一定指导。三是思政和创新创业的作用能够互相补充。思政的理论性比较强,而创新创业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其实践性比较强,如果促进两者融合则能够增强思政的实践性,思政又能够为创新创业提供理论上的引领。两者的融合能够互相弥补不足,达到互相补充的教育价值和作用,能够对大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起到引导和教育的作用。
四、思政教育方法创新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应用对策
(一)明确教育目标
目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已经进入深化实施阶段,应以思政教育方法创新的理念为指导,对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加以明确,构建更加完善的教学实践体系。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以立德树人理念为总体指导,切实将思政教育摆在创新创业教育的首要位置,通过提升学生的内在素养,激发其上进动力,使其具备抗挫折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等创新创业实践必备的素质。在具体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则应从学生个体特点出发,凸显个性化的教学特征,让教学针对性更强,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各项创新创业基本技能,并让学生产生创业意向,获得创业成功。创新创业教育要体现出现实性和实践性,可从就业能力进行针对性培养,让学生毕业以后能够有更多职业选择。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如果学生熟练掌握了先进的技术和金融资本,但是缺乏职业道德,那么也将会给国家及社会带来巨大的危害,所以在教育目标中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引进两者互相促进的教育理念。 (二)创新实践形式
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形式仍然较为单一,而且学生能够得到的实践机会有限,难以满足其创新创业素质能力的发展需求。在现阶段人才培养模式改进过程中,应加深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同时改变以往学校教学与企业实训分割的情况,在企业实训过程中,注意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实际行业的发展状况,加深对企业内部运行机制的认识,同时掌握自己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实践过程中渗透思政教育内容,则可以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素养,让学生辩证的思维对待各种实际问题,从多角度寻找解决方法。在较为成熟的思政理论体系引导下自然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此外,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过程中,也应积极构建“互联网+”教育模式,利用网络搭建实践和交流平台,分享创新创业经验,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性[2]。
(三)加强师资建设
针对目前各大高校普遍缺乏创新创业师资力量的问题,必须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速度,基于协同育人教育实践要求,培养同时具备思政教育经验和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复合型教育人才。从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需求来看,教师自身需要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具有一定的项目实战经验和能力,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因此,在深入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學校也应为本校教师提供更多外出学习和深造的机会,每年安排1到2次企业项目实践,帮助教师累积项目经验,从而在教学实践中,结合行业创新创业背景,为学生提供更有力的指导。另外,学校也应积极引进企业骨干技术人才,以知识讲座、行业创新技术展览会等形式,进入校园向学生宣传行业的最新动态。在此情况下,可以解决以往因师资力量不足对创新创业教育产生的影响[3]。
(四)完善保障体系
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及实施过程中,也需要完善相关保障制度,确保各方面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持续性投入,从而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持。校企双方应共同搭建校内实训平台,模拟企业实际环境,加深与各学科教学的融合;将具体教学要求编入各学科教育计划中,并作为课程结构调整及教材编写的依据。此外,高校应确保创新创业教育充足的资金投入,并根据实践平台软硬件建设、师资队伍培养等方面的具体需求,合理制订学校财务计划,避免因资金问题影响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这样,可在更加完善的教育保障体系下,确保创新创业教育要求的有效落实[4]。
参考文献:
[1]王耀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J].农家参谋,2019(13):255+294.
[2]李晚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重要价值分析[J].花炮科技与市场,2019(2):108-109.
[3]王峰.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势互补[J].课程教育研究,2019(19):76.
[4]王萃,李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渗透[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2(4):105-106.
(责任编辑:张咏梅)
收稿日期:2021-03-25 修改日期:2021-04-14
作者简介:于凡淼(1992—),女,辽宁朝阳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06-00-02
当前国家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了积极响应这一战略,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给予了高度重视。只有做好创新创业改革工作才能更好地推动高校教育的改革,确保毕业生毕业之后能够进行高质量的创业和就业。在创新创业教育中,高校可以将其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发挥两者协同育人的作用,更好地引导学生形成更加先进、科学的创新创业的理念。
一、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与创新创业实践融合的必要性
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与创新创业实践的融合非常必要。一是构建协同育人模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改革背景下也在积极探索教育方法创新路径,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而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时间尚短,仍存在许多有待改进之处,将两者结合,构建协同育人模式,可以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快速提升。二是任何教育和实践都需要有先进的思想和理念作为引导,创新创业也是一样,要通过有效的思想引导方法,使学生产生创新创业动力和勇气,思政教育创新方法能够为此提供有力支持。三是补充思政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入可以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对原有思政教育体系加以补充和完善。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以发展角度看待问题,及时引进新的教育内容,能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支撑。
二、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挑战
从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情况来看,虽然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指导政策,不断强调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但是客观而言,传统高校教学模式的改变需要经过一个缓慢的过程,真正做到在教育实践中落实创新创业要求并不容易。根据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在现阶段大学生培养过程中,应提高对学生创新意识、思维、技能、品质等各方面素质能力培養的重视,使其经过在校学习,能够产生创新创业意向,并具备实现理想的基本能力。从近几年来的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实践情况来看,还难以达到这一效果。
目前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实际可借鉴的经验,在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设计、课程设计等方面,仍未突出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难以与传统就业教育区分开来。二是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较为分散,未形成系统化的实践教育体系,而且与相关理论教育缺乏联系,会对实际教育成效产生较大影响。三是缺乏创新创业师资力量,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教师通常由管理专业或经济专业教师兼任,大部分没有创业经验,在为学生提供指导时,也难以与当下的创业环境联系起来。四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保障体系有待完善,由于缺乏实践教育平台以及相关资金投入,许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难以正常开展[1]。
三、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可行性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创新创业最终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引导更多学生毕业之后投入创业实践中。思政教育注重的是对学生的思想引导,从思想道德素质层面来加强教育,最终目标也是让学生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得到提升。从中国的国情来看,加强高等教育中的思政教育是为了让学生积极投入国家建设中,借助教育内容和形式让学生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从这个方面来看,创新创业和思政的教学目标具有一致性。思政教育可以让学生的政治素养得以提升,创新创业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两者都能够为祖国发展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二是从教育理念来看,两者的理念共生互促。我国创新创业发展起步比较晚,经验有所缺乏,理论基础整体而言比较薄弱,当前还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体系。而我国思政教育实践的时间比较长,在实践过程中已经探索出比较完善的体系,形成了比较先进的理念。如果将思政教育的思想和理念应用到创新创业教育中,能够更好地为创新创业教育指引方向。在具体实践中,可以借助思政理念整体把控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方向,并实现对相关课程内容的调整和优化,对于后续考核以及评价工作等都可以提供一定指导。三是思政和创新创业的作用能够互相补充。思政的理论性比较强,而创新创业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其实践性比较强,如果促进两者融合则能够增强思政的实践性,思政又能够为创新创业提供理论上的引领。两者的融合能够互相弥补不足,达到互相补充的教育价值和作用,能够对大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起到引导和教育的作用。
四、思政教育方法创新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应用对策
(一)明确教育目标
目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已经进入深化实施阶段,应以思政教育方法创新的理念为指导,对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加以明确,构建更加完善的教学实践体系。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以立德树人理念为总体指导,切实将思政教育摆在创新创业教育的首要位置,通过提升学生的内在素养,激发其上进动力,使其具备抗挫折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等创新创业实践必备的素质。在具体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则应从学生个体特点出发,凸显个性化的教学特征,让教学针对性更强,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各项创新创业基本技能,并让学生产生创业意向,获得创业成功。创新创业教育要体现出现实性和实践性,可从就业能力进行针对性培养,让学生毕业以后能够有更多职业选择。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如果学生熟练掌握了先进的技术和金融资本,但是缺乏职业道德,那么也将会给国家及社会带来巨大的危害,所以在教育目标中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引进两者互相促进的教育理念。 (二)创新实践形式
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形式仍然较为单一,而且学生能够得到的实践机会有限,难以满足其创新创业素质能力的发展需求。在现阶段人才培养模式改进过程中,应加深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同时改变以往学校教学与企业实训分割的情况,在企业实训过程中,注意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实际行业的发展状况,加深对企业内部运行机制的认识,同时掌握自己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实践过程中渗透思政教育内容,则可以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素养,让学生辩证的思维对待各种实际问题,从多角度寻找解决方法。在较为成熟的思政理论体系引导下自然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此外,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过程中,也应积极构建“互联网+”教育模式,利用网络搭建实践和交流平台,分享创新创业经验,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性[2]。
(三)加强师资建设
针对目前各大高校普遍缺乏创新创业师资力量的问题,必须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速度,基于协同育人教育实践要求,培养同时具备思政教育经验和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复合型教育人才。从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需求来看,教师自身需要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具有一定的项目实战经验和能力,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因此,在深入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學校也应为本校教师提供更多外出学习和深造的机会,每年安排1到2次企业项目实践,帮助教师累积项目经验,从而在教学实践中,结合行业创新创业背景,为学生提供更有力的指导。另外,学校也应积极引进企业骨干技术人才,以知识讲座、行业创新技术展览会等形式,进入校园向学生宣传行业的最新动态。在此情况下,可以解决以往因师资力量不足对创新创业教育产生的影响[3]。
(四)完善保障体系
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及实施过程中,也需要完善相关保障制度,确保各方面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持续性投入,从而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持。校企双方应共同搭建校内实训平台,模拟企业实际环境,加深与各学科教学的融合;将具体教学要求编入各学科教育计划中,并作为课程结构调整及教材编写的依据。此外,高校应确保创新创业教育充足的资金投入,并根据实践平台软硬件建设、师资队伍培养等方面的具体需求,合理制订学校财务计划,避免因资金问题影响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这样,可在更加完善的教育保障体系下,确保创新创业教育要求的有效落实[4]。
参考文献:
[1]王耀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J].农家参谋,2019(13):255+294.
[2]李晚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重要价值分析[J].花炮科技与市场,2019(2):108-109.
[3]王峰.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势互补[J].课程教育研究,2019(19):76.
[4]王萃,李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渗透[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2(4):105-106.
(责任编辑:张咏梅)
收稿日期:2021-03-25 修改日期:2021-04-14
作者简介:于凡淼(1992—),女,辽宁朝阳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