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卢梭也曾经说过:“我们的教育是同我们生命一起开始的。”可见,关注生命,点化和润泽生命也是教育的一个焦点。本文主要讲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希望能够对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有所启迪。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珍爱生命
课间,几名学生在教室里追逐,一名学生被桌角拌了,磕破了头;走廊上,学生打打闹闹,时而会有身体的碰撞;下楼梯,突然一名学生蹲下身子绑鞋带,后面的同学将他碰倒在楼梯上,造成一片混乱;更有学生因一时的不如意而跳楼轻生……每每看到这些现象,我们不禁要问:学生伤害事故到底离我们有多远?我们该怎样教育学生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卢梭也曾经说过:“我们的教育是同我们生命一起开始的。”可见,关注生命,点化和润泽生命也是教育的一个焦点。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曾给教育下过这样一个定义:“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这样的“教育”就是我们所期待的生命化教育。生命化教育是以尊重生命个体为前提的教育延伸,它是在稳定安全的情境中,尽情享受轻松愉快的方式中,尊重人的感受,激发自我而生的探索与热情,具有兴趣性、自愿性,主动性,是探索与现实的特殊结合。小学阶段生命化教育对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培养地积极正确地学习、生活习惯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作为老师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从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生命价值出发,培养孩子健康品质、恒心毅力,具备广阔胸怀,多维的思维方式和主动渴求知识的热情,更大效能地发挥出生命化教育在小学阶段教育中的作用。下面就谈一下我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教育体会。
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刚进入小学的学生,在习惯上还存在诸多问题,如爱说话、爱打闹、爱做小动作、爱情绪化等。为了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出现问题时,先不急于处理,也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孩子,而是以尊重启发为主,谁都会做错事,关键是先要知道错在哪?还要知道怎么改正,如何管住自己。有时也利用游戏的方法,我们和孩子争当不同的角色,除了启发孩子谦让协调解决事情外,还注意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同样的一个情景剧,表现不同的角色、不同的处理方法,就会有很多种不同的结果。在理解感悟之中,孩子提高了明辨是非,增强了正确处理问题的能力,有效地培养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不但是学生的认知过程,更是学生的生命活动过程,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和以后素质的育成和发展;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命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反映了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亦是教师的生命价值在职业上最直接的体现,这就要求教师重新认识课堂教学,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教师应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上,去促成学生个体的健全人格发展。要让学生自主学习,要学会独立思考,完善自我,完善自己的人格。教师要面向学生生命发展的未来,与学生一起在教育活动中创造学生的精神生命。这种创造,不同于知识的发现或技术的发明,它是以学生的精神世界的发展和提升的方式而存在,是为学生未来的创造,是人的生命发展、是人的生命中的真善美的创造。
二、挖掘教材,让语文课堂焕发活力,激励人生。
小学语文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是一座丰富的文学矿藏,都不同程度地含有对生命意识的体验和思考,处处蕴涵“生命情感的信息”。 教师如果希望学生热爱生命,就要让他们与热爱生命的人在一起。教师对生命的理解与热爱,通过课堂互动来传递给学生。其次,语文教师应做一个关注生命教育的有心人。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一个教师对教育工作和学生真正的热爱,就会产生肯定的情感反应,激起情感的共鸣,从而打开学生的心扉。教师要全身心地关爱和信任每一个学生,捕捉生命教育的每一个机会,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及时疏导化解他们的心结,让学生正确认识、理解生命,受到生命可贵意识的熏陶。
三、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会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生命教育是触及心灵的教育,是感染灵魂的教育,在语文课上,除了阅读文本,我也经常通过表演课本剧、分角色朗读等各种方式的体验活动,让学生直接参与表演,分别感受“真实情景“中人物的各种情绪,体会其中的喜怒哀乐。在实际体验的背景下,更能理解别人的需要和处境,进而学会体谅别人、尊重别人。比如在教学实践中,我让学生将眼睛蒙上,在安全的地方走上一段路程。许多学生没走几步,速度明显慢了下了,有的甚至不敢迈步了,之后再让学生谈谈感受。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想象:能说会听的我们在没有光明的世界里走上一段路程尚且这么不容易,何况那海伦.凯勒又聋又哑,她的生活是多么的不易!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了残疾人生活的艰辛,都站在残疾人的角度谈感受,对残疾人能积极面对生活表示了敬佩,同时也为自己是个正常人而高兴,都认为应该珍爱生命,好好的过好每一天,对生活中需要帮助的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课外,我让学生读贝多芬,读张海迪,读他们身体残疾仍续写生命的勇气,读他们虽身处逆境生命之花却仍绚烂绽放的奇迹,读他们身上喷发的浓浓的对生命无比珍惜无比眷恋的情愫,让学生在这些人身上充分感受到对生命的尊重和珍爱。
当然,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方法远不止这些,语文课也毕竟不同于政治课,必须在实现语文学习的工具价值中去体现人文性,如春风化雨般地渗透在语文活动中。如果通过语文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努力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认识并学会应对生活中的假丑恶;培养学生客观理性的包容性人格,养成丰富的健康的情感,使之能够笑对人生,就实现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的目的,从而达到新的教学理念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要求。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珍爱生命
课间,几名学生在教室里追逐,一名学生被桌角拌了,磕破了头;走廊上,学生打打闹闹,时而会有身体的碰撞;下楼梯,突然一名学生蹲下身子绑鞋带,后面的同学将他碰倒在楼梯上,造成一片混乱;更有学生因一时的不如意而跳楼轻生……每每看到这些现象,我们不禁要问:学生伤害事故到底离我们有多远?我们该怎样教育学生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卢梭也曾经说过:“我们的教育是同我们生命一起开始的。”可见,关注生命,点化和润泽生命也是教育的一个焦点。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曾给教育下过这样一个定义:“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这样的“教育”就是我们所期待的生命化教育。生命化教育是以尊重生命个体为前提的教育延伸,它是在稳定安全的情境中,尽情享受轻松愉快的方式中,尊重人的感受,激发自我而生的探索与热情,具有兴趣性、自愿性,主动性,是探索与现实的特殊结合。小学阶段生命化教育对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培养地积极正确地学习、生活习惯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作为老师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从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生命价值出发,培养孩子健康品质、恒心毅力,具备广阔胸怀,多维的思维方式和主动渴求知识的热情,更大效能地发挥出生命化教育在小学阶段教育中的作用。下面就谈一下我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教育体会。
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刚进入小学的学生,在习惯上还存在诸多问题,如爱说话、爱打闹、爱做小动作、爱情绪化等。为了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出现问题时,先不急于处理,也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孩子,而是以尊重启发为主,谁都会做错事,关键是先要知道错在哪?还要知道怎么改正,如何管住自己。有时也利用游戏的方法,我们和孩子争当不同的角色,除了启发孩子谦让协调解决事情外,还注意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同样的一个情景剧,表现不同的角色、不同的处理方法,就会有很多种不同的结果。在理解感悟之中,孩子提高了明辨是非,增强了正确处理问题的能力,有效地培养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不但是学生的认知过程,更是学生的生命活动过程,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和以后素质的育成和发展;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命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反映了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亦是教师的生命价值在职业上最直接的体现,这就要求教师重新认识课堂教学,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教师应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上,去促成学生个体的健全人格发展。要让学生自主学习,要学会独立思考,完善自我,完善自己的人格。教师要面向学生生命发展的未来,与学生一起在教育活动中创造学生的精神生命。这种创造,不同于知识的发现或技术的发明,它是以学生的精神世界的发展和提升的方式而存在,是为学生未来的创造,是人的生命发展、是人的生命中的真善美的创造。
二、挖掘教材,让语文课堂焕发活力,激励人生。
小学语文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是一座丰富的文学矿藏,都不同程度地含有对生命意识的体验和思考,处处蕴涵“生命情感的信息”。 教师如果希望学生热爱生命,就要让他们与热爱生命的人在一起。教师对生命的理解与热爱,通过课堂互动来传递给学生。其次,语文教师应做一个关注生命教育的有心人。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一个教师对教育工作和学生真正的热爱,就会产生肯定的情感反应,激起情感的共鸣,从而打开学生的心扉。教师要全身心地关爱和信任每一个学生,捕捉生命教育的每一个机会,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及时疏导化解他们的心结,让学生正确认识、理解生命,受到生命可贵意识的熏陶。
三、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会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生命教育是触及心灵的教育,是感染灵魂的教育,在语文课上,除了阅读文本,我也经常通过表演课本剧、分角色朗读等各种方式的体验活动,让学生直接参与表演,分别感受“真实情景“中人物的各种情绪,体会其中的喜怒哀乐。在实际体验的背景下,更能理解别人的需要和处境,进而学会体谅别人、尊重别人。比如在教学实践中,我让学生将眼睛蒙上,在安全的地方走上一段路程。许多学生没走几步,速度明显慢了下了,有的甚至不敢迈步了,之后再让学生谈谈感受。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想象:能说会听的我们在没有光明的世界里走上一段路程尚且这么不容易,何况那海伦.凯勒又聋又哑,她的生活是多么的不易!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了残疾人生活的艰辛,都站在残疾人的角度谈感受,对残疾人能积极面对生活表示了敬佩,同时也为自己是个正常人而高兴,都认为应该珍爱生命,好好的过好每一天,对生活中需要帮助的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课外,我让学生读贝多芬,读张海迪,读他们身体残疾仍续写生命的勇气,读他们虽身处逆境生命之花却仍绚烂绽放的奇迹,读他们身上喷发的浓浓的对生命无比珍惜无比眷恋的情愫,让学生在这些人身上充分感受到对生命的尊重和珍爱。
当然,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方法远不止这些,语文课也毕竟不同于政治课,必须在实现语文学习的工具价值中去体现人文性,如春风化雨般地渗透在语文活动中。如果通过语文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努力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认识并学会应对生活中的假丑恶;培养学生客观理性的包容性人格,养成丰富的健康的情感,使之能够笑对人生,就实现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的目的,从而达到新的教学理念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