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门不能擅自修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vk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前往杭州上任,担任通判一职。虽然任职人间天堂的杭州,但苏轼却不喜欢上班,因为州衙的屋宇已经是危房了。
  杭州曾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都城,繁华无比,但入宋之后百余年间,官府既无力修换,又不忍拆毁,风吹雨打,很快就不行了。苏轼心情忐忑地在危墙之下当了三年通判,直到另迁他州,州衙一直未能修缮。
  十几年后,苏轼升官了,这回朝廷让他当杭州一把手。苏轼又心情忐忑地回来了,发现杭州官衙还是老样子。同僚们说,每到雨天,他们都不敢在大堂上待着。
  这年六月,官衙的危房终于出事了,一处房屋倒塌,砸伤了衙门内两名书吏;八月,州衙的鼓角楼也倒了,压死鼓角匠一家四口,其中有一名孕妇。自此后,谁进官衙都是万分小心。
  官衙危房严重影响了大家的工作情绪,元祐四年(1089年)九月,苏轼不得不上奏朝廷,请求拨款修缮衙门。但在宋朝,地方官要修建衙门,就必须经中央政府审核、批准。早在宋真宗时期,朝廷就已诏令地方不得擅自修葺官衙,因为朝廷没这项预算。
  苏轼是个聪明人,他很快想了个好办法,请求朝廷拨给杭州200道度牒解决经费问题——在宋代,僧尼出家需要获得官方颁发的度牒认证,而度牒是要收费的,官方常常通过出售度牒来弥补财政不足。苏轼在奏章中威胁说:再不修,日后可就不是四万贯的事了。苏轼还使出大招,向他的高级粉丝皇太后祈求。但纵然如此,朝廷也没有同意拨款。
  次年,杭州先后发生水灾、饥荒,苏轼再次向朝廷申请划拨200道度牒。按照苏轼的打算,这200道度牒卖成钱,可以购得两万五千石大米,再减价粜米,可得钱一万五千贯,用这笔钱来修缮衙门,虽然无法彻底翻修,不过可以把受损严重处修好,也能使用了。这一回,朝廷总算同意给政策,不过只有30道。出售30道度牒所募集的资金,肯定是不足以修整官衙的。之后杭州官衙怎么整修就无从记载了,估计这点钱只能草草修缮了事。
  为什么一处已经成为危房的官衙,让两任杭州的苏轼如此窘迫?他可不可以自作主张挪用公款大兴土木,将官衙修得漂漂亮亮昵?如果他真那么做,等待他的将是弹劾丢官。
  景德三年(1006年),还是在杭州,知州薛映被人告发私修官衙,朝廷马上派遣御史调查,一查,果然如此,经大理寺议罪,薛映被贬为连州文学——一个小地方的闲职。嘉祜三年(1058年),汝州知州在春荒时节让人修建官衙,也被御史弹劾,受到降职处分。
  大宋朝廷对地方官府修衙之事控制很严,慢慢便形成了“官不修衙”的惯例,一直延续至明清时期。
  万历年间,北京宛平县有个叫沈榜的知县写了一部《宛署杂记》,据他描述,宛平县虽然是京畿首县,但县衙非常简陋,跟“天下第一县”的身份极不相称,沈榜只好重修了衙门的大门,但想扩建,县财政却拿不出一两银子来。
  清代中叶,成都的官署也是年久失修。地方政府一来没钱,二来官员缺乏修缮的动力,皆因地方官一任三年,谁愿意做这种后人乘凉自己担坏名声的事?
  当然也不能说宋朝之后所有的官衙都不修缮。修衙之事,还是见诸史志。但总的来说,古代官员对修衙极不热心,即便是非要修衙,也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再三强调原来的官衙破败不堪,非修不可,则要申明在修建過程中并无扰民之事。清代甚至规定,地方官想修建衙署,一概由官员自掏腰包,从他们的养廉银中分期扣款,这种情况下,哪个官员愿意去修官衙?
  因此非修不可的官衙所需资金,只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有的地方官将自己的俸禄或财产拿出来,或者接受民间富民、士绅的个人捐助。苏轼修衙,除了从僧人度牒中想办法,还捐出自己的500贯“公使钱”(宋朝财政拨给地方长官的特别经费,由地方长官自主支配,主要用于公务接待)。
  为什么古代王朝要严格限制修缮官衙呢?首先,传统社会的政府一直是“小政府”,财政规模非常有限,通常不设专门的修衙经费。其次,旧时修衙,难免要劳民伤财,招募或征调民力。宋代以降,这种公共工程招来的民工都要雇佣付款。官府资金紧张,很多时候会无钱支付,因拖欠工程款而闹点大事出来——这可不是官员们愿意看到的结果。
其他文献
就像每个龙族成员捐出一片鳞为敖丙做铠甲那样,我们用数十亿张电影票为《哪吒之魔童降世》拼出“黄金战衣”,助它风风火火地“杀”向奥斯卡。但大多数人起初对这款哪吒表示“丑拒”——就算你把混天绫、风火轮、火尖枪都凑齐了,也不是守护我们童年的英雄男孩,招风耳毁眼缘,烟熏妆毁所有!  其实新版哪吒的基础造型不算“叛逆”,在1979年的国产动画《哪吒闹海》中,哪吒也是扎着双丸子头、穿着红肚兜——这几乎成了人们对
很多人艳羡张充和的命运——她的字深得魏晋之髓,有种从容不迫的气质;她的曲娇媚雍容,有种闺秀姿态。她总被幸运之神垂青,有疼爱她的叔祖母,有感情好的兄弟姐妹,沈尹默赏识她,卞之琳爱慕她,沈从文偏宠她,还与两情相悦的傅汉思终成眷属,去国怀乡恰好躲过国内诸多劫难,写写书法、唱唱昆曲……比起张爱玲,张充和这辈子简直开挂了吧!  然而事实证明:没有开挂的女神。  1949年1月,张充和与傅汉思乘坐“戈顿将军号
袁枚的《子不语》中记载,乾隆九年(1744年),袁枚正在江苏沭阳当县令。当时淮安有一姓吴的秀才在沭阳一户姓洪的人家里当教书先生。洪氏世居当地,很有钱,房也多,请教书先生还包食宿,吴秀才带着老婆、儿子就住在洪家的外院。有一次,洪土豪请吴秀才父子吃饭。当天晚上二更时分,吴秀才父子才回到家,进门就看到他老婆被人杀了,又发现墙外扔着一把刀,正是他家平时切菜用的。  袁枚接到报案,亲自去验尸。在凶杀案现场,
追星那些事,魏晋名士都干过——吹彩虹屁、买周边、互撕,甚至成为爱豆的同事、知音、贵人。他们不仅用爱发电,有些高阶的追星姿势,如今的“饭圈女孩”也望尘莫及。  魏晋名士大多是颜控,审美标准是既白又高,所以才有本来就白的何宴拼命扑粉,也有身高不足1.5米的刘伶苦练“悠悠忽忽”,得以跻身《容止》篇——这里可是为爱豆打call的大本营。而吹彩虹屁只是名士追星的基本功,毕竟他们都是清淡高手,斗嘴直到天荒地老
中学历史课本中,有幅反映人民群众反抗专制统治的油画作品——法国画家欧仁·德拉克洛瓦为纪念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而创作的《自由引导人民》,目前收藏在法国巴黎罗浮宫,也是法国人民的精神象征。它描绘的虽然是战火硝烟的场面,但图中裸露上身的“自由女神”给不少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画面中间这位裸露上身的女子为什么被封为“自由女神”?这得从欧洲当时的文化说起。  和汉语里被滥用的“女神”二字不同,“女神”在当
《红楼梦》里,贾政一直以“严父”形象著称。他奉行专制教育,对宝玉非打即骂。虽然他有一片拳拳爱子之心,但其教育方式遭人诟病。  第一,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  贾政是荣国公之孙,自幼酷爱读书,曾想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取功名。但他父亲去世时,皇上因恤先臣,额外赐了贾政一个官做,这就相当于他没参加高考直接保送了。  自己的一腔抱负没能施展,他便把“科举情结”寄托在宝玉身上,希望宝玉能堂堂正正考取功名,光宗
一  傅雷,1908年4月7日出生于上海,因出生时哭声洪亮,如同打雷一般,所以取名傅雷。  傅雷四岁那年,父亲因受诬陷入狱,在狱中受尽折磨,肺病已入膏肓,更因含冤未得昭雪,郁闷去世。母亲在丧夫之痛的打击下,再无精力照料膝下的四个孩子,最后只剩下长子傅雷,其余全部夭折。  此后,母亲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这个唯一的儿子身上,对傅雷严格到近乎苛刻。因为傅雷不好好念书,一天深夜,母亲竟然把傅雷包裹得像个粽子
《水浒传》里,潘巧云的爸爸潘公第一次出场,是听说女婿杨雄当街被人打后,带人赶来营救——这个丈人的形象就出来了。他仗义,有人脉,消息灵通,且能迅速找来帮手,这需要一定的群众基础。不过当时欺负杨雄的人已被石秀打跑,杨雄表示要和石秀结拜为兄弟。  潘公一看女婿没被打,还得了武艺高强的人相助,很高兴。闲聊中,得知石秀流落在此地卖柴为生,日子困窘,潘公立即为石秀的生计打算起来,问他愿不愿意做屠户,石秀说以前
一  韩信年轻时在淮阴走来走去,人人都不待见他,因为他又穷又骄傲。  按说骄傲是他自己的事,然而,对于很多人来说,你想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就意味着看不起他们身处其中的“众”。当然,如果你的骄傲与你的身份匹配,那就另当别论。可问题在于,韩信没有钱,却很会摆谱。  比如他母亲去世之后,家里穷得没钱安葬,他仍设法将母亲葬到一个又高又开阔的地方,因为他认为这个坟墓周围将来必然会成为居住着万户人家的熙攘
在成为“四川王”之前,刘湘只是当地实力最强的军阀之一,还没能力霸顶,比如他的堂叔刘文辉就常与他争夺地盘,丝毫不顾叔侄情面。两人三天一骂、五天一打,搞得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四里八乡都被他们搅得鸡飞狗跳。  为了进一步扩充地盘和人马,刘湘决定先壮声势,比如组建当时牛气哄哄的海、陆、空三军。陆军好说,拉一帮步兵撑足门面就行,海军、空军就是烧钱的项目了。他不知从哪儿弄来三条两百多吨的旧汽船,略加改造,用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