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卉家:纯真气味

来源 :悦游 Condé Nast Traveler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p88_do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下根据庄卉家口述整理:
  因为家庭血缘的关系,以及那个年代中国台湾地区受到日本文化影响,我从小生活的环境都是偏日式的,每天在榻榻米上爬来爬去,嗅觉范围最接近的就是那片地方,好像有点儿草的芳香,但又不全是。这是我有比较清晰的记忆当中的第一种熟悉的气味,但它并不能代表真正的台湾气味。
  长大一点儿后,我想要和小姐妹出门玩,女孩子都是爱漂亮的,大概是看见过很多次妈妈用香水的时刻,而香水放置的高度我是怎么也够不着的,我开始想象自己身上散发香味的样子。可能就想显出一些特别,又或者是不经意间地讨好别人,受到“好香啊”这样的赞美时,这一日里发生的许多事情似乎都不同寻常了,像是掀起一场化学反应。
  在台湾,一年四季湿度都非常高。春季开始之后,阳光变得尤其强烈,邻居家的花在墙内盛开,白色花瓣的中心是一点儿淡淡的黄,生命力旺盛,花期也长。我每次路过见着,都觉得开心。很想要凑近闻一闻,但我也不能去摘别人家种植的花草啊,刚好碰到掉落到墙外的花瓣,这下它们就属于公共区域的物品了。第一次捡起来,我发现它们怎么可以那么香,兴奋地全部放进口袋里。一起玩耍的女生也好奇这个味道,我们都觉得它不光好闻,还有一点儿亲切和温暖的感觉。直到很久之后我才明白,这就是我拥有的第一份香。妈妈告诉我,它是鸡蛋花。
  自那之后,我对花花草草的东西更有兴趣了。从家里到学校,沿路所及的植物都会被我仔细观察,轻轻地摘一两朵放进铅笔盒。等到进了教室,我会非常得意地将铅笔盒摆出来,面积不大的小课桌上常常出现鸡蛋花或是茉莉花,我一边欣赏一边想象着被花香环绕的场景,立刻觉得自己是一个特别的小女孩。



  鸡蛋花香是我心中不愿舍弃的台湾味道,是它让我第一次感觉到香味原来那么重要,重要到人和人之间的距离能因此变得亲密。我非常不确定是什么样的东西给出了这样的机遇,一種我特别感兴趣的东西在自己很小的时候被毫不费力地找到了,而后来我还一直在做与之相关的事情。
  长大之后,我从台北搬到纽约读书、生活,之后又到过赫尔辛基、巴黎,现在生活在洛桑。我好像一直处在移动的状态,生活的地理中心和样貌也各不相同,这种经纬度的位移从没动摇过我的心。我知道自己一直喜欢的那一件事,就像再次在巴厘岛遇见鸡蛋花的时候,我才知道它不是中国台湾独有的花类。实际上在其他地方,人们更愿意称它为素馨花。
  第一次听到素馨花的时候,忽然间我的脑子里再一次闪现出小时候上学走的那条小路,邻居家院子里伸出的那一片片朴素的植物,那些味道、样子和感觉都是最纯朴的,好像只有那里的鸡蛋花才是原汁原味的。看,我还是愿意叫它“鸡蛋花”。
  其实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气味偏好,不管从小到大对气味和香氛极有兴趣且终究有缘在这个行当里做事的我,还是一座城市里尚未意识到气味与人有着多么紧密联系的个体。如果我们愿意将香水的艺术拉回生活的层次,我们会更关注气味本身的存在。那是一种纯粹的感受,你可以放空、放松,全然不理会它在空气中如何散播或发酵,又可以多花些心思,使用得有所分别,而后细细感知那看似摸不着、抓不住的妙处。
  每一个人都有权利和机会从气味里感知生活的意义,我更愿意认为这是一种经验的累积,而不是某种靠训练得出的能力。如果说我有什么特殊的功力和技艺,大概它只是我从来不曾抹掉的记忆和内心的纯粹:轮转在不同城市里,坚持做同样一件事情,找到似曾相识又从未有过的新鲜和奇妙感。

通感旅行


  京都 | 丢弃与重拾
  忘记那是我第十几次去京都了,这之前,我大概是工作上有点儿拼命过头了,压力大到每晚我醒来后枕头都湿漉漉的。老板很潇洒地给了我两周假期,从纽约飞过去需要十几个小时,我没有心情好好准备行李,随意带一只小包,在安静的寺庙里住下。
  独身前往京都的一个习惯就是住进寺院,寺院里总有几处空旷的平地,僧人们在那里做茶道,有时也安排一些活动。不太忙碌的平日,庙里总是安安静静。我一定会起得格外地早,因为想要赶上僧人们的早餐时间,在他们吃饭的地方排队领餐。食物没有什么特别,我也没有被特殊对待。之后,我就在寺院里找一处喜欢的角落,什么事也不做。待着腻了想出去走走的时候,我就径直往山林方向去,偶尔碰见几个人,相互也不说什么。很难得这里多了一些“外面”的声音,却不杂乱。
  有一天,留着大胡子的老和尚出现在面前,我至今也忘了怎么在空荡荡的庙里“随机”遇上他的,递来一杯水,我愣了一会儿,什么都没想就一口气喝下去,留下满目泪水。
  喝下这杯“京都之水”后,好像什么都变了,它如此特别,忽然点醒混沌的我。我回想起曾经读过的禅宗《指月录》,当中的三重境界不正是我眼中这杯水该有的形态吗?一杯水没有颜色,没有形状,装进各式各样的杯子中,它的状态都一样,你无法视而不见,更不会对它产生偏见,它终归只是一杯水,在这种情况之下,我还要在意什么呢?从“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到“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最后终于走进“见山仍是山,见水仍是水”的境界当中,似乎只用了一杯水的时间。我终于明白,眼前看到的是什么,它就是什么。像水一样平静地接受生活里的好与坏是恰如其分的顿悟。



  回想起上飞机前一日,我还在为想不出的香水创意而焦虑不安,我告诉自己,也许这趟京都之行会改变些什么。我穿了一条常穿的牛仔裤,想要舒舒服服地过几天一个人的日子,不用顾及办公室里的琐事,更不会花时间和精力照顾旅伴的情绪,而那一刻,我真正做到了自由自在,心里的安宁无论如何不会再被干扰了。
  京都是克制的,我却在这座城市里给了自己一次宣泄的机会,丢掉身体里超载负荷的所有,也给了新东西装进来的机会。
  原来,空是最美的状态。
  阿尔卑斯山 | 自然的馈赠
  瑞士人不爱待在家里,夏季骑车,冬日滑雪,他们热爱大自然,每一天都要与之亲近。搬到这里生活之后,我也被这种“与自然做朋友”的气氛所影响。
  原始森林中的动物粪便夹杂着阿尔卑斯山的草香、木头香、树和花香,那种混合在一起的味道真是棒极了。在这之前,我绝对不敢想象,最好闻的味道竟然和粪便有关。空气的清新中带了几分层次感:木头被埋在雪堆里一阵后散发出的木质香调、时而飘来的不明花香、忽浓忽淡的牛粪味,它们结合在一起的特别味道让人只在这里闻得到。上山滑雪的途中,我常常看见村民在收集新鲜牛粪,他们将经过处理的牛粪撒在田野间,强烈的味道扑鼻而来,不适应只是暂时的,没过多久你就会陶醉其中。那种感觉完全是不可复制的,是只有大自然带来的惬意与舒适,不再是乡村生活独有的状态,甚至伴随你回到城市,如果你真的热爱大自然,它一定融入了你的生活,好像也成为日常生活中本该散发出的熟悉的味道。
其他文献
帝舵表与世界自由潜水冠军、品牌挚友摩根· 波奇斯(MorganBourc' his)携手开启一项最新壮举:从地中海的温暖水域,到挪威的冰冷峡湾,深入探寻鲸鱼踪影,完成摄制纪录片《深入海洋 探秘自然》( La Quête du Sauvage)。如同每一位敢于深入追寻的勇者,摩根必须先将“寻常世界”抛诸身后,在幽暗深邃、冰冷彻骨的冬季海水中,找到那群以此为家、自在自如的海洋“霸主”,并与它们比肩畅游
期刊
城市冒险  经过漫长的冬日,身体和灵魂都忍不住能够快点儿拥抱烟火气。热闹的都市是不少人春天旅行的第一站,大家来到陌生的新城市往往充满了好奇,美食购物、人文习俗,甚至是一些野史传说,每多了解一点儿,城市漫游的情趣便增加一分。  推荐书目  ☉《在中国大地上》:跟随“现代旅行文学教父”保罗·索鲁,回到20世纪80年代,感受国人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保罗·索鲁/著  ☉《许舜英购物日记》:旅行包中藏着商机
期刊
以游记著名的布鲁斯·查特文在他的文学评论中从各种角度来论证同样热衷游记写作的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是一个二流作家,他的名作《金銀岛》也是记录男孩幼稚幻想的二流作品。但在谈及史蒂文森人生最后的岁月时,查特文的语调突然变得温暖起来,文字中充满了史蒂文森压抑又多病的一生中最缺乏的东西——生机。  因为1888年6月,史蒂文森和家人租下“Casco号”快艇,开始了前往南太平洋的旅程。从旧金山出发,他们途
期刊
CNT_两位老师平时专注的具体出版领域有所不同,能聊聊最近几年分别有哪些新情况吗?  吴琦_我之前碰到阿乙,他觉得现在的出版是一个去中心化的过程,其实已经好几年了。戴锦华老师在公开采访中说是分众时代。  虽然分众这个概念从我上大学那时候就开始提,但是我觉得是2008年之后才变得非常的具体和真切,尤其对我们这一代在做文化或出版工作的人来讲,可能这是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现实情况。  过去依靠单一媒
期刊
立春  “阳和起蛰,品物皆春”。立春是一个带有转折色彩的节气。“立”即“确立”,它意味着最寒冷的时间已经过去,人们即将迎来明媚温暖的春日。立春时节,许多地方的人会通过吃春盘来表达他们喜迎春季、祈盼丰收的愿望。雨水  雨水时节,正如其名,它代表着冬雪消融,雨量渐增。在这个时间段,乍暖还寒的气温容易引起人们的焦虑和浮躁。在家中不妨备上一碗温暖的小米红枣粥,既清热解渴,又能缓解生发过旺的阳气。惊蛰  惊
期刊
更换可以让皮肤更舒适的护肤产品,在敏感高发季做好“维稳”,守住防晒的护肤底线,这才是唤醒春日肌肤的良方。给肌肤也换上春装  在卸下厚厚冬装的同时,也该为肌肤更换清透的护肤方案。“少即是多”对于护肤来说一样管用,尤其是在春暖花开的时节,千万不要为了完成所谓的“护肤流程”一步不差地把各种精华、乳液、面霜、面膜都涂在脸上,而是要遵循皮肤的真实感受。如果一瓶精华已经足够满足皮肤保湿需求,那么你完全可以放心
期刊
韩子君更广为人知的身份是“中国第一位分别从南坡和北坡登顶珠峰的女性”。2014年,韩子君辞去了某世界500强公司的销售代表工作,决定去攀登珠峰。  在很多人印象中,登顶珠峰是为了征服。但韩子君不这样想,“因为它是世界上最高的山,通过攀登我能够了解自己的意志和体能……就是想去更多地了解自己。”  登山界有个著名的“7+2”极限挑战项目,即登顶七大洲最高峰以及滑雪到达南、北极点。截至目前,韩子君只差北
期刊
“品尝”美食的幕后  为了让我们依然能享受大快朵颐的乐趣,酒店人在餐饮上花费了哪些心思?默默付出了什么?我第一次走到美食的“背后”,从另一个角度“品尝”它们。  Markus Zuck的一天通常从早上7:30开始。作为北京望京凯悦酒店的行政总厨,他管理着118人的团队,他的工作不仅包括酒店日常餐食出品这类直观的工作,还包括食品质量和卫生把控、采购以及餐饮创新相关的大小会议。  全日制自助餐厅 Ma
期刊
春日音疗  如何用不同的声音,完成一场新的自我疗愈?  1双耳节拍  它是一种新兴的声波疗法。当两种不同频率的基本音同时进入人们的耳朵时,它们会合为一种有节奏的脉冲音,即双耳音或双耳节拍。双耳节拍疗法可以通过影响脑波来改善人们的情绪、注意力和睡眠,作为一种对抗焦虑、压力、失眠和注意力缺失的疗法,节拍可作为纯声音使用,或编入环境音乐或海浪等自然声中发挥效用。在泰国RAKxa静修中心,音乐人PaulS
期刊
车子开进了一个有些年头的小区里,拐了两个弯之后,我们找到一栋白色房子,门外的小木条上写着“随喜渴仰”,具有很显著的日式风格。店主船出生在四川,在无锡开出这家小店之前,他已经在杭州的咖啡馆里工作了几年。他说话时语速很慢,声音轻轻的。船有一位搭档“老徐”,她是一个留着短发的酷酷的女生,当我们进店的时候,她还没有过来。在工作日的下午,店里也只有三位客人,两位选择外带,另一人点单之后直接走去用餐区,打开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