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别溺爱我。我很清楚地知道,不应该得到每一样我所要求的东西。我哭闹只是在试探你。
2.别害怕对我保持公正的态度,这样反倒让我有安全感。
3.别让我养成坏习惯。在年幼时,我得依靠你来分辨它。
4.别让我觉得自己比实际的我还要渺小。这只会让裁假装出和我实际年龄不符的傻模样。
5.如果能够,请别在人前纠正我的错误。你私下的提醒,会让我更加注意自己的行为。
6.别让我觉得犯了错就像犯了罪。它会降低我的人生价值观。
7.当我说“我恨你”的时候别太住心里去。我恨的绝不是你,而是那降生在我身上的压力。
8.别过度地保护我,怕我无法接受一些“后果”。有时候,我需要通过痛苦的方式来学习。
9.别太在意我的小病痛。有时候,我只是想得到你的关注。
10.别唠叨不休,否则有时候我会装聋作哑。
11.别在仓促或无意中对我允诺。请记住,当你不能信守诺言时,我会是多么难过。
12.我现在还不能把事情解释得很清楚,虽然有时候我看起来挺聪明的。
13.别太指望我的诚实,我很容易因为害怕而撒谎。
14.请别在管教原则上前后不连贯、不持续。它会使我疑惑,进而对你失去信任。
15.当我问问题的时候,别敷衍或拒绝我。否则你会发现我终将停止对你发问,而向别处寻求答案。
16.我害怕的时候,不要觉得我很傻、很可爱。如果你试着去了解,便会发现它对我是多么的真实。
17.别暗示或让我感觉到你是完美、无懈可击的。当我发现你并非如此的时候,对我将是一个多么大的打击。
18.别认为向我道歉是没有尊严的事。一个诚实的道歉会让我和你更接近,更尊重你,感觉更温暖。
19.别启发我,我喜欢亲自尝试,而不是被你告知结果。
(摘自“网易”)
幼儿自控能力差会影响成年后的健康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婴幼儿在蹒跚学步时,如果自我控制得分较低,成年后遭遇问题的可能性更大,这些问题既包括疾病等生理问题,也包括酗酒、吸毒、财务困难等生活上的困境。
这一研究跟踪了1037名新西兰儿童,从他们出生一直到32岁。该研究发现,即使将社会阶层、智力水平和家庭生活的差异因素考虑在内,3岁时自控评估得分较低的孩子,更可能在成年后出现各种健康问题,如性传染病、齿龈病、高胆固醇、高血压和体重超标等。在自控评估得分最高的20%人群中,只有11%的人在成年后出现各种健康问题,而在得分最低的20%人群中,有27%出现这种情况。自控得分较低的孩子,今后更有可能对毒品或酒精产生依赖,或成为收入水平较低的人,也有更大的可能成为单亲父母,或违法犯罪。
美国杜克大学心理学家指出:“自我控制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技能。”幼儿的自控能力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在3岁时,自控能力只有20%;4~5岁时是幼儿发展自控能力的转折期,父母一定要利用这一年龄段帮助孩子树立起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5-6岁时,孩子的自控能力已经发展到了80%-90%。家长可以通过运动、认知活动、情绪控制、延迟满足等多种方法来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
家长在训练孩子的自控能力时,还要注意幼儿的注意力表现规律,3岁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为5~7分钟,4岁为15分钟,5岁为20分钟,6岁可达到25分钟,7岁可超过30分钟。
(摘自《文汇报》)
提升孩子的幸福感
孩子幸福是家庭之福、社会之福。可是,现在的孩子是否感到幸福?教育如何为孩子营造更加幸福的环境?郗杰英委员告诉记者,当他看到周围的很多孩子,节假日都没有休息时间,忙着补课、考级,他就很揪心。而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很多孩子反映学业累、压力大、自由空间小。
素质教育实施了多年,一些地方仍在追求升学率;教育部门下大决心“减负”,可是很多家长却在犹豫徘徊,暗自加压。是什么力量裹挟着大家共同挤向一个窄胡同?又是什么力量让大家形成了共同挤压孩子的合力?
正如单纯追求GDP,一定会降低国民幸福指数;单纯追求升学率也一定会降低孩子的幸福指数。造成孩子不幸福的根源大家都看得清,解决起来却很难,会面临文化、观念、制度诸多方面的障碍。提升孩子的幸福指数,有赖于政府、学校、家庭协力,把推行素质教育、“减负”真正落到实处。什么时候“行行出状元”的观念深入人心,什么时候一考不再定终身,什么时候评价人才不再唯学历而是重能力,孩子也就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多的独立思考时间,也就有了孕育拔尖创新人才的土壤。
很多人都在期待,“十二五”国民幸福指数大幅提升。同时我们也期待,“十二五”,孩子更幸福。
(摘自“新华网”)
2.别害怕对我保持公正的态度,这样反倒让我有安全感。
3.别让我养成坏习惯。在年幼时,我得依靠你来分辨它。
4.别让我觉得自己比实际的我还要渺小。这只会让裁假装出和我实际年龄不符的傻模样。
5.如果能够,请别在人前纠正我的错误。你私下的提醒,会让我更加注意自己的行为。
6.别让我觉得犯了错就像犯了罪。它会降低我的人生价值观。
7.当我说“我恨你”的时候别太住心里去。我恨的绝不是你,而是那降生在我身上的压力。
8.别过度地保护我,怕我无法接受一些“后果”。有时候,我需要通过痛苦的方式来学习。
9.别太在意我的小病痛。有时候,我只是想得到你的关注。
10.别唠叨不休,否则有时候我会装聋作哑。
11.别在仓促或无意中对我允诺。请记住,当你不能信守诺言时,我会是多么难过。
12.我现在还不能把事情解释得很清楚,虽然有时候我看起来挺聪明的。
13.别太指望我的诚实,我很容易因为害怕而撒谎。
14.请别在管教原则上前后不连贯、不持续。它会使我疑惑,进而对你失去信任。
15.当我问问题的时候,别敷衍或拒绝我。否则你会发现我终将停止对你发问,而向别处寻求答案。
16.我害怕的时候,不要觉得我很傻、很可爱。如果你试着去了解,便会发现它对我是多么的真实。
17.别暗示或让我感觉到你是完美、无懈可击的。当我发现你并非如此的时候,对我将是一个多么大的打击。
18.别认为向我道歉是没有尊严的事。一个诚实的道歉会让我和你更接近,更尊重你,感觉更温暖。
19.别启发我,我喜欢亲自尝试,而不是被你告知结果。
(摘自“网易”)
幼儿自控能力差会影响成年后的健康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婴幼儿在蹒跚学步时,如果自我控制得分较低,成年后遭遇问题的可能性更大,这些问题既包括疾病等生理问题,也包括酗酒、吸毒、财务困难等生活上的困境。
这一研究跟踪了1037名新西兰儿童,从他们出生一直到32岁。该研究发现,即使将社会阶层、智力水平和家庭生活的差异因素考虑在内,3岁时自控评估得分较低的孩子,更可能在成年后出现各种健康问题,如性传染病、齿龈病、高胆固醇、高血压和体重超标等。在自控评估得分最高的20%人群中,只有11%的人在成年后出现各种健康问题,而在得分最低的20%人群中,有27%出现这种情况。自控得分较低的孩子,今后更有可能对毒品或酒精产生依赖,或成为收入水平较低的人,也有更大的可能成为单亲父母,或违法犯罪。
美国杜克大学心理学家指出:“自我控制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技能。”幼儿的自控能力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在3岁时,自控能力只有20%;4~5岁时是幼儿发展自控能力的转折期,父母一定要利用这一年龄段帮助孩子树立起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5-6岁时,孩子的自控能力已经发展到了80%-90%。家长可以通过运动、认知活动、情绪控制、延迟满足等多种方法来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
家长在训练孩子的自控能力时,还要注意幼儿的注意力表现规律,3岁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为5~7分钟,4岁为15分钟,5岁为20分钟,6岁可达到25分钟,7岁可超过30分钟。
(摘自《文汇报》)
提升孩子的幸福感
孩子幸福是家庭之福、社会之福。可是,现在的孩子是否感到幸福?教育如何为孩子营造更加幸福的环境?郗杰英委员告诉记者,当他看到周围的很多孩子,节假日都没有休息时间,忙着补课、考级,他就很揪心。而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很多孩子反映学业累、压力大、自由空间小。
素质教育实施了多年,一些地方仍在追求升学率;教育部门下大决心“减负”,可是很多家长却在犹豫徘徊,暗自加压。是什么力量裹挟着大家共同挤向一个窄胡同?又是什么力量让大家形成了共同挤压孩子的合力?
正如单纯追求GDP,一定会降低国民幸福指数;单纯追求升学率也一定会降低孩子的幸福指数。造成孩子不幸福的根源大家都看得清,解决起来却很难,会面临文化、观念、制度诸多方面的障碍。提升孩子的幸福指数,有赖于政府、学校、家庭协力,把推行素质教育、“减负”真正落到实处。什么时候“行行出状元”的观念深入人心,什么时候一考不再定终身,什么时候评价人才不再唯学历而是重能力,孩子也就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多的独立思考时间,也就有了孕育拔尖创新人才的土壤。
很多人都在期待,“十二五”国民幸福指数大幅提升。同时我们也期待,“十二五”,孩子更幸福。
(摘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