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图文并茂、形象直观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长处,但如果一味以图片来替代学生形象思维的训练,学生就会产生思维的惰性,从而失去主动思考、发展想象力、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机会。因此,为了防止多媒体把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带走,一般多媒体中的图像资料采用先读课文再看画面的方式呈现。
关键词 多媒体;想象;创造性思维
1 图片速递——多媒体代替想象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应用最广泛的教学方法之一,其最鲜明的特点是直观性。教师如果忽视语言文字本身具有的生动性、形象性和情感性,把文章中所描绘的情景统一于某一图像中,就会剥夺学生想象能力的发挥,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1]。对于语文学科,只找几张与课文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图片或录像资料,就可以形成一个多媒体课件。但这样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但不能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解读能力,反而替代了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直接获取形象的过程.降低了学生对文字的读解能力,使语文教学走入“图解”的误区,学生个性化的思维被多媒体教学所替代。那么这样的多媒体教学只能是一种倒退。
【《富饶的西沙群岛》的一个教学片断】
师:“让我们一起看看海底的鱼吧!请小声读第四小节,别把小鱼吓跑了,并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学生交流,谈感受。
教师随机出示句子:“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生:“我从这句话中感受到鱼的种类很多。”
师:“鱼的种类真多呀,想不想看?(引读)海底的鱼种类真多,你看,它们有的(出示图片)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出示图片)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出示图片)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出示图片)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图片放左边,图文结合)
师:“这么美的鱼谁愿意读一读?”(分小组读)
说话训练:你们的读书声把海底各种各样的小鱼都吸引过来了,你能学着课文的句子说一说吗?教师打开多媒体课件:海底各种各样的鱼千姿百态。学生时不时会发出惊叹声。也许他们只是沉浸在赏鱼过程中,老师叫了几个学生来说,句子都很一般。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语言优美的写景文章。教者所做的课件也不可谓不美。一堂课下来,学生在热热闹闹地观看,眼睛应接不暇,视觉上得到极大的满足。学生是否真的看进去了呢?
课堂上,学生并没有读出鱼的千姿百态带给人们的美的享受,没有读出文字给人应有的那种感觉。其实,这是因为大量图片剥夺了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教师没有让学生用自己内心的眼睛去“看”鱼。教师的“好意”,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定势,本来学生根据课本文字能产生的一百种可能却被定格成一种可能,没有激起学生情感的投入,又怎能让学生读出语言的情感呢?
在语文课堂上,类似的例子很多。语文更多的是意会的,是模糊的,是充满情趣与情味的。太多的图片让语文由“读书”课变成“读图”课,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没有了对语言的品悟、想象,语文学习也就少了灵性,少了诗意。因此,多媒体课件不应是课本内容的翻版,不应用课件代替学生对文本的感受和体验,抑制学生的想象力[2]。
2 适时呈现——多媒体为教学插上想象的翅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练习,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它带给学生的是无限的想象空间。语文课就是让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而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理解和感悟的过程,这就需要留给学生充分想象和思考的时间。多媒体用好了,能促进并丰富学生的想象,从而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进而提高学生的感悟力;多媒体用得不当,则会剥夺学生的想象力,扼杀学生的创造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3]。那么,如何让多媒体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有效而又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为教学插上想象的翅膀呢?笔者以为:当文本内容与学生学识、阅历相接近时,在教学程序中则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然后再辅以多媒体,以拓展、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当文本内容与学生学识、阅历相隔较远时,则可在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的同时辅以多媒体,以拉近或消除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借此突破理解上的难点。如上文提到的教学片断,其教学环节可做如下处理:
师:“让我们一起看看海底的鱼吧!请小声读第四小节,别把小鱼吓跑了,并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学生交流,谈感受。
教师随机出示句子(略)。
生:“我从这句话中感受到鱼的种类很多。”(教师师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上将这句话放大)
师:“鱼的种类真多呀,想不想看?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你觉得这条鱼写得怎么样呢?
生:“这条鱼太可爱了,你看,它的眼睛圆溜溜的。”
生:“这条鱼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实在是太有趣了。”
生:“我还知道作者把鱼当做人来写,怪不得写得这么形象生动呢?
师:“作者抓住鱼儿的外形特点,进行了生动活泼的描写。那你能模仿这句话说说另外三种鱼吗?”
出示: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 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学生自由准备)
生:“有的鱼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犹如穿着美丽的晚礼服去参加舞会呢!”
生:“有的鱼头上长着一簇红缨,就像海底的士兵,样子很威武!”
……
师:“这么可爱,这么美丽的鱼儿,你能通过朗读读出来吗?”
出示:(略)。学生兴致勃勃,各个读得很投入。
说话训练:你们的读书声把海底各种各样的小鱼都吸引过来了,你能学着课文的句子说一说吗?(教师打开多媒体课件:海底各种各样的鱼千姿百态。学生时不时会发出惊叹声。)
生:“有的鱼长得怪怪的,蓝色的头,金黄色的尾巴,可爱极了。”
生:“有的鱼像潜水艇,正在探索海底的奥秘呢?”
……
先让学生品词析句,抓住“语言”这根语文课的命脉,扶着学生学习语言,通过想象,再现语言所描绘的画面,并说说自己所想象到的画面,理解课文是抓住小鱼的外形特点进行描写的,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再用多媒体出示画面和文字,让学生在情景中朗读;最后用多媒体出示画面进行拓展,放手让学生学习语言,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图片适时出示,让图片为教学锦上添花,而学生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过程也非常到位,这才是真正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语文课!
参考文献
[1]辛希俊.信息技术的应用展望[M]//赵玮.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468-470
[2]曹胜利.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研究[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0
[3]李永前.论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特点与作用[N].浙江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2(A01):52-54
(作者单位:浙江省天台县实验小学)
关键词 多媒体;想象;创造性思维
1 图片速递——多媒体代替想象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应用最广泛的教学方法之一,其最鲜明的特点是直观性。教师如果忽视语言文字本身具有的生动性、形象性和情感性,把文章中所描绘的情景统一于某一图像中,就会剥夺学生想象能力的发挥,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1]。对于语文学科,只找几张与课文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图片或录像资料,就可以形成一个多媒体课件。但这样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但不能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解读能力,反而替代了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直接获取形象的过程.降低了学生对文字的读解能力,使语文教学走入“图解”的误区,学生个性化的思维被多媒体教学所替代。那么这样的多媒体教学只能是一种倒退。
【《富饶的西沙群岛》的一个教学片断】
师:“让我们一起看看海底的鱼吧!请小声读第四小节,别把小鱼吓跑了,并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学生交流,谈感受。
教师随机出示句子:“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生:“我从这句话中感受到鱼的种类很多。”
师:“鱼的种类真多呀,想不想看?(引读)海底的鱼种类真多,你看,它们有的(出示图片)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出示图片)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出示图片)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出示图片)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图片放左边,图文结合)
师:“这么美的鱼谁愿意读一读?”(分小组读)
说话训练:你们的读书声把海底各种各样的小鱼都吸引过来了,你能学着课文的句子说一说吗?教师打开多媒体课件:海底各种各样的鱼千姿百态。学生时不时会发出惊叹声。也许他们只是沉浸在赏鱼过程中,老师叫了几个学生来说,句子都很一般。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语言优美的写景文章。教者所做的课件也不可谓不美。一堂课下来,学生在热热闹闹地观看,眼睛应接不暇,视觉上得到极大的满足。学生是否真的看进去了呢?
课堂上,学生并没有读出鱼的千姿百态带给人们的美的享受,没有读出文字给人应有的那种感觉。其实,这是因为大量图片剥夺了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教师没有让学生用自己内心的眼睛去“看”鱼。教师的“好意”,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定势,本来学生根据课本文字能产生的一百种可能却被定格成一种可能,没有激起学生情感的投入,又怎能让学生读出语言的情感呢?
在语文课堂上,类似的例子很多。语文更多的是意会的,是模糊的,是充满情趣与情味的。太多的图片让语文由“读书”课变成“读图”课,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没有了对语言的品悟、想象,语文学习也就少了灵性,少了诗意。因此,多媒体课件不应是课本内容的翻版,不应用课件代替学生对文本的感受和体验,抑制学生的想象力[2]。
2 适时呈现——多媒体为教学插上想象的翅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练习,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它带给学生的是无限的想象空间。语文课就是让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而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理解和感悟的过程,这就需要留给学生充分想象和思考的时间。多媒体用好了,能促进并丰富学生的想象,从而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进而提高学生的感悟力;多媒体用得不当,则会剥夺学生的想象力,扼杀学生的创造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3]。那么,如何让多媒体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有效而又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为教学插上想象的翅膀呢?笔者以为:当文本内容与学生学识、阅历相接近时,在教学程序中则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然后再辅以多媒体,以拓展、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当文本内容与学生学识、阅历相隔较远时,则可在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的同时辅以多媒体,以拉近或消除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借此突破理解上的难点。如上文提到的教学片断,其教学环节可做如下处理:
师:“让我们一起看看海底的鱼吧!请小声读第四小节,别把小鱼吓跑了,并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学生交流,谈感受。
教师随机出示句子(略)。
生:“我从这句话中感受到鱼的种类很多。”(教师师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上将这句话放大)
师:“鱼的种类真多呀,想不想看?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你觉得这条鱼写得怎么样呢?
生:“这条鱼太可爱了,你看,它的眼睛圆溜溜的。”
生:“这条鱼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实在是太有趣了。”
生:“我还知道作者把鱼当做人来写,怪不得写得这么形象生动呢?
师:“作者抓住鱼儿的外形特点,进行了生动活泼的描写。那你能模仿这句话说说另外三种鱼吗?”
出示: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 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学生自由准备)
生:“有的鱼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犹如穿着美丽的晚礼服去参加舞会呢!”
生:“有的鱼头上长着一簇红缨,就像海底的士兵,样子很威武!”
……
师:“这么可爱,这么美丽的鱼儿,你能通过朗读读出来吗?”
出示:(略)。学生兴致勃勃,各个读得很投入。
说话训练:你们的读书声把海底各种各样的小鱼都吸引过来了,你能学着课文的句子说一说吗?(教师打开多媒体课件:海底各种各样的鱼千姿百态。学生时不时会发出惊叹声。)
生:“有的鱼长得怪怪的,蓝色的头,金黄色的尾巴,可爱极了。”
生:“有的鱼像潜水艇,正在探索海底的奥秘呢?”
……
先让学生品词析句,抓住“语言”这根语文课的命脉,扶着学生学习语言,通过想象,再现语言所描绘的画面,并说说自己所想象到的画面,理解课文是抓住小鱼的外形特点进行描写的,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再用多媒体出示画面和文字,让学生在情景中朗读;最后用多媒体出示画面进行拓展,放手让学生学习语言,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图片适时出示,让图片为教学锦上添花,而学生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过程也非常到位,这才是真正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语文课!
参考文献
[1]辛希俊.信息技术的应用展望[M]//赵玮.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468-470
[2]曹胜利.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研究[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0
[3]李永前.论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特点与作用[N].浙江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2(A01):52-54
(作者单位:浙江省天台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