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金融危机对我国高校学生助学贷款产生很大影响,家庭收入减少、就业困难,同时银行放贷更加谨慎。高校可采取学费打折、延长缴费年限、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加强心理辅导;政府可采取普通奖学金、拓宽贷款资金的融资渠道、增加贷款范围和贷款金额、增加贷款范围和贷款金额等方式共同应对此次危机。
关键词:金融危机;助学贷款;高校
2008年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一场金融危机席卷整个国际金融市场,全球经济形势也因此迅速恶化。进入2009年,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变得更加明显。我国的高等教育领域同样受到波及,在金融危机形势下对高校学生助学贷款的影响值得我们关注。
一、金融危机对高校学生助学贷款的影响
{一)家庭因素
家庭收入减少造成需贷款学生数量增加。一方面,作为吸纳农民工的大户的沿海劳动密集型企业、外向型中小企业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比较严重,这些企业的经营困难致使大量农民工因失业或停工而收入减少;农产品价格的下降导致了大量农村居民家庭收入的急剧减少,使来自这部分家庭的高校农村生源学生不得不加入到申请助学贷款的行列之中。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引发的企业倒闭、停产、裁员和降薪风潮,同样影响到了城镇居民。由于工资性收入是城镇居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城镇居民大量失业、降薪,势必会造成家庭的收入危机,许多原先不需要申请助学贷款的高校城镇生源学生,包括新生和老生,由于金融危机自影响也加入到申请助学贷款的队伍中。这部分学生的数量增长幅度比农村学生的增长更甚。
(二)毕业生因素
就业困难使更多人选择升本、考研,学生总量增加造成申请助学贷款学生的绝对数量增加。受金融危机造成就业难的影响,更多学生放弃就业而选择升本科或攻读研究生,以求缓期就业,避开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导致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明显减弱,面向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呈萎缩状态,招聘单位数和岗位数的减少,同时是求职者数量日益庞大。大幅增长的申请助学贷款学生数量和贷款资金需求,新一年的招生成为我国高校学生助学贷款制度的一大考验。
(三)银行因素
金融危机影响我国之前,银行对于学生贷款的银行放贷积极性就不高。银行收益低,成本支出高,助学贷款单笔金额小,但笔数多,手续繁琐,工作量大,无论管理成本还是其后的追偿成本都很高。加上高校学生毕业后流动性较强,分散各地,银行的追偿工作难度很大,遗留的大量不良贷款也影响着银行资金流动的安全性。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后,学生助学贷款需求量的增加对承办助学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银行可能在审批环节上把关更严格,设置更多限制条款,审核时间更长,甚至延时发放。尤其是地方财政比较薄弱的地区,学生申请助学贷款可能会更加困难。即使是商业助学贷款,银行的发贷积极性也不会很高,发放的门槛将更高,把关将更严。
二、解决方法分析
在金融危机形势下,涉及高校学生助学贷款的另外两大主体——高校和政府,将成为应对危机的关键。
(一)高校可推出灵活措施,并完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同时继续完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并辅之以心理干预机制。
(1)对优秀的贫困学生实行学费减免或者其他方式的打折。
(2)试行延长交学费年限。即贫困学生可以提出延长缴付学费年限的申请,如四年学制,经批准后可延长至六年内按规定缴清学费。可采取高校与学生订立书面合同的方式,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一旦发生违约行为或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发生争议,则通过司法途径解决。一方面能有效减缓学生缴付学费的压力,降低申请助学贷款的学生数量;另一方面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学生管理法制化的一种尝试。
(3)完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高校应建立贫困学生资助专项基金,实行规范化、透明化管理。其资金来源除每年从高校收入提取一定比例的经费外,还可开发吸纳海内外社会各界的捐赠。此外,高校在完善“奖、贷、助、补、减”为一体的助学保障体系的过程中,尤其应当加大力度开发校内校外勤工助学机会。这不仅是增加学生收入来源、获得社会实践经验的有效措施之一,更重要的是在当前金融危机的经济大背景下,面对家庭收入减少和未来就业难的忧虑,学生对勤工助学的岗位需求将会增加,高校应当理解并积极满足这一需求。
(4)加强心理辅导。除了常规关注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学生的心理健康外,尤其要注意两类学生,一类是由于金融危机可能造成学生家庭收入减少,原来未申请助学贷款,受金融危机影响后需申请的老生,他们可能背上自卑、担心遭受歧视等心理负担。另一类是由于金融危机可能造成银行的审批更严格。审查时间更长,甚至增加限制条款,等待贷款审批和发放的学生可能产生焦虑、烦躁等不良心理情绪。针对上述学生,高校应当积极预防、及时发现、及早干预,采取必要的心理疏导和安抚措施。
(二)我国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应当早做准备,应对可能出现动荡的助学贷款市场,出台相应举措保障助学贷款制度。
(1)普通奖学金。我国的奖学金种类比较单一,而且金额相对较少,受助学生范围比较小。这大大减少了优秀而经济条件偏低的学生的获奖机会。政府可以鼓励企业在各大高校设立不同种类的奖学金项目,为更多的优秀学生提供获得奖学金的机会。这样不但解决了一部分学生的上学费用问题,同时也能在鼓励学生好好学习文化知识上起到一定的作用。政府对于积极支持教育的企业要给予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和补贴,另外,支持教育的企业还有录用优秀毕业生的优先权。
(2)拓宽贷款资金的融资渠道。政府应该积极拓宽贷款资金的融资渠道。在这里,企业同样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政府把需要资金的学生作为任务分摊给各个企业,由这些企业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资金,帮助学生完成学业。学生毕业后必须为企业服务一定的年限来还款。这样不但降低了资金无法回收的风险,还解决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3)增加贷款范围和贷款金额。我国的助学贷款受助范围很小,无法满足高校学生对它的需求。政府应该增加贷款人群的范围,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助学贷款政策。同时,我国对单项贷款金额的确定,并不是根据学费标准来确定的,而是采取“一刀切”的形式,全国各地无论什么专业,只要申请到了助学贷款的,申请到的金额都是一样多的。我们应该改变这种形式。对于贷款的金额,不应该实行统一的标准,应该根据学费的多少来确定贷款的金额。这样才有实际意义。
(4)增加贷款范围和贷款金额,负责学生助学贷款的发放、使用和回收。近年来,不少学者建议设立专门的教育银行,但仍停留在理论或调研阶段。以此次金融危机为契机,现在正是建立教育银行的恰当时机。教育银行能够吸收存款,借助金融工具多渠道筹措资金,如发行教育基金等,从而有效保证学生助学贷款的资金来源。作为专门性机构,教育银行在学生助学贷款的监督和管理上具有优势。由于前述金融危机的影响,学生拖欠贷款的现象可能增加。教育银行及其分行形成覆盖全国的网络,能够对贷款进行有效追踪,一旦出现拖欠情况,立刻进行合法的追缴。
现在金融危机还没有结束,高校和政府都不应放松对我国高校学生助学贷款相关信息的审视和评估。希望我国高校学生助学贷款制度会发展得更为完善,尽力解决更多的贫困学生的上学问题。
关键词:金融危机;助学贷款;高校
2008年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一场金融危机席卷整个国际金融市场,全球经济形势也因此迅速恶化。进入2009年,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变得更加明显。我国的高等教育领域同样受到波及,在金融危机形势下对高校学生助学贷款的影响值得我们关注。
一、金融危机对高校学生助学贷款的影响
{一)家庭因素
家庭收入减少造成需贷款学生数量增加。一方面,作为吸纳农民工的大户的沿海劳动密集型企业、外向型中小企业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比较严重,这些企业的经营困难致使大量农民工因失业或停工而收入减少;农产品价格的下降导致了大量农村居民家庭收入的急剧减少,使来自这部分家庭的高校农村生源学生不得不加入到申请助学贷款的行列之中。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引发的企业倒闭、停产、裁员和降薪风潮,同样影响到了城镇居民。由于工资性收入是城镇居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城镇居民大量失业、降薪,势必会造成家庭的收入危机,许多原先不需要申请助学贷款的高校城镇生源学生,包括新生和老生,由于金融危机自影响也加入到申请助学贷款的队伍中。这部分学生的数量增长幅度比农村学生的增长更甚。
(二)毕业生因素
就业困难使更多人选择升本、考研,学生总量增加造成申请助学贷款学生的绝对数量增加。受金融危机造成就业难的影响,更多学生放弃就业而选择升本科或攻读研究生,以求缓期就业,避开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导致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明显减弱,面向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呈萎缩状态,招聘单位数和岗位数的减少,同时是求职者数量日益庞大。大幅增长的申请助学贷款学生数量和贷款资金需求,新一年的招生成为我国高校学生助学贷款制度的一大考验。
(三)银行因素
金融危机影响我国之前,银行对于学生贷款的银行放贷积极性就不高。银行收益低,成本支出高,助学贷款单笔金额小,但笔数多,手续繁琐,工作量大,无论管理成本还是其后的追偿成本都很高。加上高校学生毕业后流动性较强,分散各地,银行的追偿工作难度很大,遗留的大量不良贷款也影响着银行资金流动的安全性。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后,学生助学贷款需求量的增加对承办助学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银行可能在审批环节上把关更严格,设置更多限制条款,审核时间更长,甚至延时发放。尤其是地方财政比较薄弱的地区,学生申请助学贷款可能会更加困难。即使是商业助学贷款,银行的发贷积极性也不会很高,发放的门槛将更高,把关将更严。
二、解决方法分析
在金融危机形势下,涉及高校学生助学贷款的另外两大主体——高校和政府,将成为应对危机的关键。
(一)高校可推出灵活措施,并完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同时继续完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并辅之以心理干预机制。
(1)对优秀的贫困学生实行学费减免或者其他方式的打折。
(2)试行延长交学费年限。即贫困学生可以提出延长缴付学费年限的申请,如四年学制,经批准后可延长至六年内按规定缴清学费。可采取高校与学生订立书面合同的方式,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一旦发生违约行为或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发生争议,则通过司法途径解决。一方面能有效减缓学生缴付学费的压力,降低申请助学贷款的学生数量;另一方面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学生管理法制化的一种尝试。
(3)完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高校应建立贫困学生资助专项基金,实行规范化、透明化管理。其资金来源除每年从高校收入提取一定比例的经费外,还可开发吸纳海内外社会各界的捐赠。此外,高校在完善“奖、贷、助、补、减”为一体的助学保障体系的过程中,尤其应当加大力度开发校内校外勤工助学机会。这不仅是增加学生收入来源、获得社会实践经验的有效措施之一,更重要的是在当前金融危机的经济大背景下,面对家庭收入减少和未来就业难的忧虑,学生对勤工助学的岗位需求将会增加,高校应当理解并积极满足这一需求。
(4)加强心理辅导。除了常规关注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学生的心理健康外,尤其要注意两类学生,一类是由于金融危机可能造成学生家庭收入减少,原来未申请助学贷款,受金融危机影响后需申请的老生,他们可能背上自卑、担心遭受歧视等心理负担。另一类是由于金融危机可能造成银行的审批更严格。审查时间更长,甚至增加限制条款,等待贷款审批和发放的学生可能产生焦虑、烦躁等不良心理情绪。针对上述学生,高校应当积极预防、及时发现、及早干预,采取必要的心理疏导和安抚措施。
(二)我国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应当早做准备,应对可能出现动荡的助学贷款市场,出台相应举措保障助学贷款制度。
(1)普通奖学金。我国的奖学金种类比较单一,而且金额相对较少,受助学生范围比较小。这大大减少了优秀而经济条件偏低的学生的获奖机会。政府可以鼓励企业在各大高校设立不同种类的奖学金项目,为更多的优秀学生提供获得奖学金的机会。这样不但解决了一部分学生的上学费用问题,同时也能在鼓励学生好好学习文化知识上起到一定的作用。政府对于积极支持教育的企业要给予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和补贴,另外,支持教育的企业还有录用优秀毕业生的优先权。
(2)拓宽贷款资金的融资渠道。政府应该积极拓宽贷款资金的融资渠道。在这里,企业同样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政府把需要资金的学生作为任务分摊给各个企业,由这些企业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资金,帮助学生完成学业。学生毕业后必须为企业服务一定的年限来还款。这样不但降低了资金无法回收的风险,还解决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3)增加贷款范围和贷款金额。我国的助学贷款受助范围很小,无法满足高校学生对它的需求。政府应该增加贷款人群的范围,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助学贷款政策。同时,我国对单项贷款金额的确定,并不是根据学费标准来确定的,而是采取“一刀切”的形式,全国各地无论什么专业,只要申请到了助学贷款的,申请到的金额都是一样多的。我们应该改变这种形式。对于贷款的金额,不应该实行统一的标准,应该根据学费的多少来确定贷款的金额。这样才有实际意义。
(4)增加贷款范围和贷款金额,负责学生助学贷款的发放、使用和回收。近年来,不少学者建议设立专门的教育银行,但仍停留在理论或调研阶段。以此次金融危机为契机,现在正是建立教育银行的恰当时机。教育银行能够吸收存款,借助金融工具多渠道筹措资金,如发行教育基金等,从而有效保证学生助学贷款的资金来源。作为专门性机构,教育银行在学生助学贷款的监督和管理上具有优势。由于前述金融危机的影响,学生拖欠贷款的现象可能增加。教育银行及其分行形成覆盖全国的网络,能够对贷款进行有效追踪,一旦出现拖欠情况,立刻进行合法的追缴。
现在金融危机还没有结束,高校和政府都不应放松对我国高校学生助学贷款相关信息的审视和评估。希望我国高校学生助学贷款制度会发展得更为完善,尽力解决更多的贫困学生的上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