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碳金融”是指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相关金融活动,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能够推进商业银行经营战略转型,使其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应进一步健全碳金融交易的制度建设,制定具有操作性强的碳金融交易操作规程,从而增强商业银行的碳金融交易业务能力。本文从碳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国内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的开展情况出发,在分析碳金融业务的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 碳金融 开展
一、我国碳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
按照《京都议定书》的要求,作为世界上发展中国家之一的中国,在2012年以前不用承担节能减排的义务。也就是说在我国减少的温室气体量,都可以根据《京都议定书》的内容,将温室气体排放量转变为对应的有价商品,再向发达国家进行销售。因此,我国目前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具有潜力的碳减排市场和最大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的供应商。
根据测算,到2012年末,我国通过CDM项目减排额的转让收益就可以达到数十亿美元。CDM节能减排项目在我国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并蕴藏着巨大的商业机会。在发达国家里,温室气体的减排成本在100美元/吨碳以上,而在我国,减排的成本可降低到20美元/吨碳。这种巨大的减排成本差价,使许多发达国家的相关企业积极进入我国选择合适的项目进行合作。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从2006年到2008年,我国的CDM项目在全球的CDM项目的比例逐年递增,且增长速度较快,达到了54%,73%和84%,远远超过了其他发展中国家。受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的碳金融发展迅速出现放缓,但我国的CDM项目从2008年1月份到2009年11月份却出现了跨跃式的发展,一共有503个项目获得了注册。而在2008年以前,我国共注册的项目却只有150个。目前,我国注册的CDM项目数量占全球CDM项目的34.7%,注册项目年度减排量已经达到了19002万吨,占到全球经核准的碳排放量(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s,CER)的58.9%。
二、我国国内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的开展情况
国际大型金融机构对我国的碳金融市场发展表示青睐,并且积极开发我国的碳金融业务。2004年摩根士丹利率先进入了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项目,并且在2006年承诺将在5年内投资30亿美元,用来扩大二氧化碳排放额度业务。目前,摩根士丹利已经拥有我国8个大型的减排项目。而当前我国最大的碳交易项目,辽阳石化公司的氧化二氮减排项目,则被美国高盛集团和加拿大的纳德资产管理公司获得,目前高盛集团在我国已经拥有了黑龙江建龙富余煤气发电等9个发电项目。
面对如此广阔的市场前景,我国国内的商业银行积极准备和应对,不断进行自身业务上的完善,并且持续开展和创新碳金融交易业务。兴业银行是我国国内第一个试水碳金融的银行,2006年8月份,兴业银行与世界金融公司联合一起,根据我国在减排技术运用和低碳经济融资的需求,在我国国内推出第一个节能减排项目,研发出了绿色贷款业务。到2010年末,兴业银行在北京、上海、辽宁、山西、黑龙江、福建、广东等省市开通了节能减排项目的绿色贷款业务,累计发放贷款79笔,共投放贷款达17多亿人民币,可实现年节约标准煤189.35万吨,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62.3万吨。
国内其他商业银行也纷纷试水碳金融业务,成为国内商业银行新的业务增长点。2007年7月份,上海浦发银行第一笔中国CDM项目财务顾问获得成功,浦发银行以财务顾问方式给陕西省的装机容量7万千瓦的水电项目带来了每年约170万欧元的碳销售收入;2007年8月份,深圳发展银行推出了聚财宝飞越计划2007年6月号(二氧化碳挂钩型)人民币理财产品,期限为12个月,到期的年化收益率为7.35%;2008年8月份,中油资产管理公司与天津产权交易中心、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共同出资建立了天津碳排放权交易所,其中中油资产管理公司出资比例为53%,该交易所是我国国内第一家综合性碳排放权交易机构;2009年8月份,天平车险以27.76万人民的价格购买得到2008年奥运期间北京绿色出行活动产生的8026吨碳减排指标,成为我国国内第一家通过购买自愿碳减排量实现碳中和的国内企业。
三、我国国内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的意义
(一)有利于我国国内商业银行拓展业务渠道,增加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
碳金融业务给我国国内商业银行业务的开拓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低碳经济背景下的新兴产业在这股力量的推动下不断发展壮大,在循环能源利用等方面的投资机会也不断增加。碳金融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的一项中间业务,银行开展此类业务,必将会得到直接和间接(包括与碳金融业务相关的储蓄业务、信贷业务、银行理财等)的银行中间业务收益,从而促进国内商业银行的发展。
(二)有利于我国国内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控制,加快信贷结构转型
当前,我国的信贷方向主要集中在房地产等实体经济上,呈现出信贷投放过于集中,信贷高杠杆率过大的问题,存在着巨大的信贷风险,一旦政策有所转变,资金链断裂,将会带银行带来巨大的风险隐患。而碳金融业务和相关的融资信贷业务是以《京都议定书》为根据,国内商业银行做的是一种“只赚不赔的买卖”,只要国内有交易,到国外肯定要有人购买,而对国内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却没有大的威胁,因此,积极开办碳金融业务将进一步有效控制国内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有助于信贷结构转型,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三)有助于商业银行加强与国际银行业的合作,对商业银行的品牌建设有很大帮助
与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相比,碳金融业务还是我国国内商业银行的一个弱项,开展相关业务在我国国内商业银行还会受到不少因素的制约,而国外银行业碳金融业务发展较为发达。因此,加强与国外其他银行的合作与联系,将成为我国国内的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的有效途径和抓手,对增强碳金融产品的内外品牌建设都有很大的帮助。
四、国内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的思考与路径
当前我国国内的商业银行经济实力雄厚,控制风险能力不断增强,特别是国有五大商业银行,相继成为了世界五百强企业的排头兵。因此,面对碳金融市场的良好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国内商业银行也应该对此充分重视、蓄势待发、积极参与、加快研发,从而牢牢把握碳金融业务这块“大蛋糕”。
(一)建立碳金融管理部门,规划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的发展
国内商业银行在开展碳金融业务之前,首先要建立起商业银行内部的碳金融管理部门,主要从事碳金融业务的研发与推广,开发相关的碳金融业务产品。一是要以CDM咨询收入为主,将其作为进入碳金融业务的突破口,从而进一步加快CDM项目业务的开展;二是充分利用商业银行的网点优势和客源优势,为客户制定适合其发展的CDM项目,并作为重点目标客户进行培养;三是积极调动相关人员开展CDM项目设计、立项、注册、检查、CER签发等工作。
(二)创建“CER外币收入绿色账户”
根据国家相关部门要求,构建或待构建CDM项目必须在国内的商业银行建立一个外币基本账户,用于CDM项目的资验与外汇结售汇使用,商业银行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将这个外币账户创建成一个CER外币收入的“绿色账户”,对客户实行“一站式”服务,从而用来提高相关业务的数量,赚取更多的业务收入。
(三)积极展开国际合作,参与国内外碳市场建设
国内商业银行应开展更多的国际合作,如积极参与世界气候环境大会确定的基金项目,积极参与国内碳交易市场的构建和相关基金的策划和管理工作,要从基金的顾问与管理业务入手,迅速扩展业务范围。
(四)创新碳金融交易业务产品
目前,碳交易市场从全球来看依然处于发展初期。碳交易市场的流动能力不高,碳金融交易的业务产品不多且质量不高。因此,国内商业银行业应该大力创新国内外碳金融交易的业务产品,提高产品的盈利水平和能力,从而进一步加快国内碳交易市场与国际碳交易市场一体化进程。
(五)为CDM项目开发提供信用增级服务
CDM交易类似于金融衍生工具里的远期交易,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人们对其发展前景仍然心存疑虑。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一个服务机构,商业银行积极参与,为项目提供信用增级服务,为CER提供担保,将会进一步促进碳金融交易市场的稳定发展。
五、结语
对于国内商业银行而言,碳金融业务的发展具备十分远大的市场前景和拓展空间,不过目前各商业银行开展的碳金融业务仅仅处于初级阶段,尚不太成熟。因此,国内商业银行应该进一步提升发展碳金融业务重要性的认识,发挥自身优势,抓住机遇,克服不足,在开展碳金融业务中充分重视业务的创新和风险的识别、防范与控制,积极研究国外相关的先进经验,取其精华,转化到自身的业务操作上来,更好更科学地做好碳金融业务的发展工作。
参考文献
[1]孙敬伟,王宏娜.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青年课题版, 2010(6).
[2]马骁.发展碳金融业务,商业银行大有可为.金融时报, 2010(1).
[3]刘佳.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探研[J].金融经济,2010(5).
[4]吴玉宇.我国碳金融发展及碳金融机制创新策略[J].上海金融,2009(10).
作者简介:刘静(1984-),女 ,江西德兴人,交通银行,研究方向:经济学。
【关键词】商业银行 碳金融 开展
一、我国碳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
按照《京都议定书》的要求,作为世界上发展中国家之一的中国,在2012年以前不用承担节能减排的义务。也就是说在我国减少的温室气体量,都可以根据《京都议定书》的内容,将温室气体排放量转变为对应的有价商品,再向发达国家进行销售。因此,我国目前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具有潜力的碳减排市场和最大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的供应商。
根据测算,到2012年末,我国通过CDM项目减排额的转让收益就可以达到数十亿美元。CDM节能减排项目在我国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并蕴藏着巨大的商业机会。在发达国家里,温室气体的减排成本在100美元/吨碳以上,而在我国,减排的成本可降低到20美元/吨碳。这种巨大的减排成本差价,使许多发达国家的相关企业积极进入我国选择合适的项目进行合作。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从2006年到2008年,我国的CDM项目在全球的CDM项目的比例逐年递增,且增长速度较快,达到了54%,73%和84%,远远超过了其他发展中国家。受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的碳金融发展迅速出现放缓,但我国的CDM项目从2008年1月份到2009年11月份却出现了跨跃式的发展,一共有503个项目获得了注册。而在2008年以前,我国共注册的项目却只有150个。目前,我国注册的CDM项目数量占全球CDM项目的34.7%,注册项目年度减排量已经达到了19002万吨,占到全球经核准的碳排放量(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s,CER)的58.9%。
二、我国国内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的开展情况
国际大型金融机构对我国的碳金融市场发展表示青睐,并且积极开发我国的碳金融业务。2004年摩根士丹利率先进入了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项目,并且在2006年承诺将在5年内投资30亿美元,用来扩大二氧化碳排放额度业务。目前,摩根士丹利已经拥有我国8个大型的减排项目。而当前我国最大的碳交易项目,辽阳石化公司的氧化二氮减排项目,则被美国高盛集团和加拿大的纳德资产管理公司获得,目前高盛集团在我国已经拥有了黑龙江建龙富余煤气发电等9个发电项目。
面对如此广阔的市场前景,我国国内的商业银行积极准备和应对,不断进行自身业务上的完善,并且持续开展和创新碳金融交易业务。兴业银行是我国国内第一个试水碳金融的银行,2006年8月份,兴业银行与世界金融公司联合一起,根据我国在减排技术运用和低碳经济融资的需求,在我国国内推出第一个节能减排项目,研发出了绿色贷款业务。到2010年末,兴业银行在北京、上海、辽宁、山西、黑龙江、福建、广东等省市开通了节能减排项目的绿色贷款业务,累计发放贷款79笔,共投放贷款达17多亿人民币,可实现年节约标准煤189.35万吨,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62.3万吨。
国内其他商业银行也纷纷试水碳金融业务,成为国内商业银行新的业务增长点。2007年7月份,上海浦发银行第一笔中国CDM项目财务顾问获得成功,浦发银行以财务顾问方式给陕西省的装机容量7万千瓦的水电项目带来了每年约170万欧元的碳销售收入;2007年8月份,深圳发展银行推出了聚财宝飞越计划2007年6月号(二氧化碳挂钩型)人民币理财产品,期限为12个月,到期的年化收益率为7.35%;2008年8月份,中油资产管理公司与天津产权交易中心、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共同出资建立了天津碳排放权交易所,其中中油资产管理公司出资比例为53%,该交易所是我国国内第一家综合性碳排放权交易机构;2009年8月份,天平车险以27.76万人民的价格购买得到2008年奥运期间北京绿色出行活动产生的8026吨碳减排指标,成为我国国内第一家通过购买自愿碳减排量实现碳中和的国内企业。
三、我国国内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的意义
(一)有利于我国国内商业银行拓展业务渠道,增加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
碳金融业务给我国国内商业银行业务的开拓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低碳经济背景下的新兴产业在这股力量的推动下不断发展壮大,在循环能源利用等方面的投资机会也不断增加。碳金融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的一项中间业务,银行开展此类业务,必将会得到直接和间接(包括与碳金融业务相关的储蓄业务、信贷业务、银行理财等)的银行中间业务收益,从而促进国内商业银行的发展。
(二)有利于我国国内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控制,加快信贷结构转型
当前,我国的信贷方向主要集中在房地产等实体经济上,呈现出信贷投放过于集中,信贷高杠杆率过大的问题,存在着巨大的信贷风险,一旦政策有所转变,资金链断裂,将会带银行带来巨大的风险隐患。而碳金融业务和相关的融资信贷业务是以《京都议定书》为根据,国内商业银行做的是一种“只赚不赔的买卖”,只要国内有交易,到国外肯定要有人购买,而对国内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却没有大的威胁,因此,积极开办碳金融业务将进一步有效控制国内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有助于信贷结构转型,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三)有助于商业银行加强与国际银行业的合作,对商业银行的品牌建设有很大帮助
与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相比,碳金融业务还是我国国内商业银行的一个弱项,开展相关业务在我国国内商业银行还会受到不少因素的制约,而国外银行业碳金融业务发展较为发达。因此,加强与国外其他银行的合作与联系,将成为我国国内的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的有效途径和抓手,对增强碳金融产品的内外品牌建设都有很大的帮助。
四、国内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的思考与路径
当前我国国内的商业银行经济实力雄厚,控制风险能力不断增强,特别是国有五大商业银行,相继成为了世界五百强企业的排头兵。因此,面对碳金融市场的良好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国内商业银行也应该对此充分重视、蓄势待发、积极参与、加快研发,从而牢牢把握碳金融业务这块“大蛋糕”。
(一)建立碳金融管理部门,规划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的发展
国内商业银行在开展碳金融业务之前,首先要建立起商业银行内部的碳金融管理部门,主要从事碳金融业务的研发与推广,开发相关的碳金融业务产品。一是要以CDM咨询收入为主,将其作为进入碳金融业务的突破口,从而进一步加快CDM项目业务的开展;二是充分利用商业银行的网点优势和客源优势,为客户制定适合其发展的CDM项目,并作为重点目标客户进行培养;三是积极调动相关人员开展CDM项目设计、立项、注册、检查、CER签发等工作。
(二)创建“CER外币收入绿色账户”
根据国家相关部门要求,构建或待构建CDM项目必须在国内的商业银行建立一个外币基本账户,用于CDM项目的资验与外汇结售汇使用,商业银行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将这个外币账户创建成一个CER外币收入的“绿色账户”,对客户实行“一站式”服务,从而用来提高相关业务的数量,赚取更多的业务收入。
(三)积极展开国际合作,参与国内外碳市场建设
国内商业银行应开展更多的国际合作,如积极参与世界气候环境大会确定的基金项目,积极参与国内碳交易市场的构建和相关基金的策划和管理工作,要从基金的顾问与管理业务入手,迅速扩展业务范围。
(四)创新碳金融交易业务产品
目前,碳交易市场从全球来看依然处于发展初期。碳交易市场的流动能力不高,碳金融交易的业务产品不多且质量不高。因此,国内商业银行业应该大力创新国内外碳金融交易的业务产品,提高产品的盈利水平和能力,从而进一步加快国内碳交易市场与国际碳交易市场一体化进程。
(五)为CDM项目开发提供信用增级服务
CDM交易类似于金融衍生工具里的远期交易,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人们对其发展前景仍然心存疑虑。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一个服务机构,商业银行积极参与,为项目提供信用增级服务,为CER提供担保,将会进一步促进碳金融交易市场的稳定发展。
五、结语
对于国内商业银行而言,碳金融业务的发展具备十分远大的市场前景和拓展空间,不过目前各商业银行开展的碳金融业务仅仅处于初级阶段,尚不太成熟。因此,国内商业银行应该进一步提升发展碳金融业务重要性的认识,发挥自身优势,抓住机遇,克服不足,在开展碳金融业务中充分重视业务的创新和风险的识别、防范与控制,积极研究国外相关的先进经验,取其精华,转化到自身的业务操作上来,更好更科学地做好碳金融业务的发展工作。
参考文献
[1]孙敬伟,王宏娜.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青年课题版, 2010(6).
[2]马骁.发展碳金融业务,商业银行大有可为.金融时报, 2010(1).
[3]刘佳.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探研[J].金融经济,2010(5).
[4]吴玉宇.我国碳金融发展及碳金融机制创新策略[J].上海金融,2009(10).
作者简介:刘静(1984-),女 ,江西德兴人,交通银行,研究方向: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