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滨海盐渍化土壤对小麦生产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出苗困难、死苗、冻害、早衰易发多发,严重影响小麦产量。本文针对滨海地区盐渍化土壤的特点,对其对小麦生产的不利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盐渍化土壤 小麦种植 措施
从14年国家棉花价格改革后,国家对棉花由原来的收储改为直补,除棉花主产区外,其它棉花种植户的实际收入不同程度减少,不少棉农弃棉从粮,特别是山东北部沿海传统棉作区,放弃棉花种植农户占70%以上,但由于滨海传统棉花种植区多为盐渍化土壤,农户对其特性及对小麦等粮食作物种植的影响不熟悉,导致出苗困难、死苗、冻害、早衰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产量,本文结合4年来组织盐渍化土壤小麦种植实际谈一些看法。
一、滨海盐渍化土壤的特点
盐渍化土壤是指盐土和碱土以及盐化土、碱化土的总称。滨海地区的盐渍化土壤是由于在陆地形成过程中,沿海地区入海河流携带大量泥沙在近海沉积,在蒸发作用下,地表水份蒸发后,地下海水向上输送,海水不停补充地下水,日集月累,形成盐渍化土壤,在滨海地区沿海岸线呈带状分布,从海岸线到内陆,盐化程度和碱化程度依次递减,盐分组成与海水基本一致,以氯化物为主,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1 土壤结构差
盐渍化土壤结构差,表现在直径大于0.25毫米的团聚体数量少,团粒间较大的非毛管孔隙少,地表径流难以渗入土体, 不利于土壤的透水和淋盐,同时土壤中空气流通困难,热量输入土壤慢,也不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1.2 土壤透水性差
由于盐盐渍化土壤团粒结构被破坏,非毛管孔隙少,大量的钠、钾等代换性碱金属离子(特别是钠)使土壤胶体强烈膨胀和水化,因此透水性一般较差。土壤中大量钠盐能使土壤渗透系数降低,有实验表明,盐渍化土壤脱盐后,渗透系数可增大0.8-3.6倍。
1.3 地温偏低
盐渍化土壤地温秋季下降较快,春季上升较慢,通过我们13年到16年连续六年的实际观测,秋季盐渍化土壤地温较正常地温要低2-3度,春季地温上升较正常地块晚5-10天。
1.4 土壤有机质含量低,营养条件差
盐渍化土壤由于长年大水压碱、洗盐、灌溉、排水等农作及盐渍化土壤本身的特性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偏低,碱解氮含量多为低量和极低量,全磷含量虽然总量不低,但大部分外于难溶的固结状态,有效态磷很低,随着土壤含盐量和土壤pH的增加,硼、锰、铜、锌等微量元素常因被固定或活性下降而处于临界水平以下。
二、盐渍化土壤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小麦属中度耐盐碱作物,不同小麦品种、同品种小麦在不同生育阶段耐盐碱能力差异也比较大,但盐渍化土壤对小麦生长的影响总体都体现在这么几个方面。
2.1 出苗困难,幼苗长势弱
小麦播种期,秋高气爽,雨季已过,降水减少,地表水蒸发,地下盐碱向地表运动,表层土壤盐碱度上升,盐渍化持水能力弱,易造成小麦出苗困难;出苗后,由于受盐碱协迫,初生根少,次生根发育偏晚、数量少,地上部份生长缓慢,植形矮小,叶片窄。
2.2 越冬早、返青晚、易发生冻害
盐渍化土壤秋季降温快,春季升温慢,经我们在山东潍坊滨海地区连续四年观测记录,盐渍化土壤秋季小麦越冬期较正常土地早3-7天,春季小麦返青较正常土壤晚3-5天,并且提前和推迟时间随土壤盐碱程度增大而延长。冬季盐渍土壤地温较正常土壤低2-3度,并且盐渍化土壤小麦苗情较正常土壤普度偏弱,两种因素叠加,导致盐渍化土壤小麦越冬期极易发生冻害,严重冻害表现为主茎和大分蘖生长点的幼穗受冻,生长点不透明、萎缩变形、失水干枯,心叶抽不出,植株逐渐死亡。一般冻害表现为叶片受冻、黄白干枯,但主茎和分蘖都没有被冻死。严重冻害导致小麦主茎和大分蘖不能成穗,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大,一般性冻害主茎和大分蘖都没有冻死,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小或没有影响。
2.3 分蘖少、成穗率低,粒数少、粒重下降
由于受盐碱协迫影响,盐渍化土壤小麦分蘖普度较正常土壤晚,进程慢、缺位多、数量少、成穗率低。2015年,在山东省潍坊市寒亭进行大田对比实验,10月3日,在土壤PH值7.3,总含盐量0.74和土壤PH值7.8,总含盐量2.85‰的大田同时亩均播种济麦22小麦18斤,12月15日测定盐渍化土壤亩均分蘖数个66万个,正常土壤亩均分蘖数94万个,16年5月20日测定盐渍化土壤亩均成穗28万穗,穗粒数35.5粒,正常土壤成重32万穗,穗粒数36.3粒。在产量构成的三因素中,盐碱小麦亩穗数、穗粒数都较正常土壤少,其中亩穗数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
三、对策措施
要提高盐碱地小麦产量,必须根据其碱、凉、板、薄的特点,采取改碱压盐、保苗播种和强化管理等综合配套措施。
3.1 改碱压盐播好种
选好种、播好种是提高小麦的关键环节,俗话“有苗三分收”,必须围绕“保全苗,促壮苗”做工作。一是选好种,不同小麦品种耐盐力差异很大,田间管理方法也或多或少的有些特殊要求,耐盐碱能力强的品种在盐碱地种植较不耐盐碱品种明显增产。以山东北部沿海地区为例,2013年到2015年滨州地区连续进行“小偃”耐盐碱小麦品种种植实验,均取得了成功,15年更是达到小麦单产517公斤。二是要平整好土地。水往低处走,盐往高处爬,土地不平整是造成盐渍化地块小麦出苗“斑秃”、苗不齐、苗不匀的主要原因,有实验表明,在不平的地面上,高处比平整处的蒸发量大6倍,积盐程度多3倍以上。三是适当早播。盐渍化地块秋季降温快,小麦出苗晚,生长慢,因此盐渍化地块小麦播种要较正常地块早5-7天,以充分利用晚秋的光热资源,达到苗齐、苗壮的目的。四是深播浅盖。根据盐渍化地壤盐往高处走的特点,可采用犁式下种器,适当加大種沟深度,把种播在沟底,覆土3公分左右播种,使盐分集中在垄背,沟底形成含盐量相对低的土层,达到躲盐、防旱的目的。
3.2 合理选择用好肥
土壤有碱性、酸性、中性之分,盐渍化土壤是典型的碱性土壤,化肥性质也有酸性、碱性和中性之分。中性化肥、酸性化肥可以在盐碱地上施用,而碱性肥料则应避免在盐碱地上施用。一是适当施用氮肥能促进植株生长,提高作物的抗盐能力,由于硝酸根离子能拮抗作物对氯离子的吸收,应优先选用硝态氮肥,尿素、碳酸氢铵在土壤中不残留任何杂质,不会增加土壤中的盐分和碱性,适宜在盐碱地上施用;硫酸铵是生理酸性肥料,其中的铵被小麦吸收后,残留的硫酸根可以降低土壤的碱性,也适宜施用。二是由于氯离子对磷酸根离子的拮抗及土壤盐碱化,使得磷的有效性下降,所以要同时增施有机肥和磷肥,应选用过磷酸钙,使用钙镁磷肥没有效果,反而会增加土壤的碱性。三是施用钾肥能提高作物抗盐能力,但施用氯化钾或含氯化肥却加重盐害,所以要不施或少施含氯化肥。四是随着土壤含盐量和土壤pH的增加,硼、锰、铜、锌等微量元素常因被固定或活性下降而处于临界水平以下,所以要通过增施有机肥或喷施叶面肥予以矫正。
3.3 瞄准时机浇好水
盐渍化土壤种植小麦地区,多数地区水资源缺乏,要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争取高产,既要考虑到小麦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与需水规律,把握住孕穗期、开花期两个小麦需水临界期,又要考虑到盐渍化土壤秋未和初春两个土地返碱返盐高峰期,科学把握浇水时机。通过在山东省潍坊北部地区连续4年的种植实践,盐渍化小麦种区浇水主要是做到“一看天,二看地,三看苗”,着重浇好冬前冻水和春灌两水。小麦上冻水主要是防止麦田返碱、平抑地温、防止冻害,保证小麦安全越冬,由于冬季水份蒸发量小,冻水也可起到冬水春用,可有效推迟来年春灌时间,上冻水应在日平均气温在4℃左右进行。春灌应根据天气、土壤墒情、苗情确定,并且尽量推迟,以保证结合春雨,可以满足小麦孕穗、开花两个小麦需水临界期对水分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谢文军; 张衍鹏; 张淼; 李蕊; 武兰芳; 欧阳竹. 滨海盐渍化土壤理化性质与小麦生产间的关系
[2]闫树军. 现代小麦栽培实用技术
关键词:盐渍化土壤 小麦种植 措施
从14年国家棉花价格改革后,国家对棉花由原来的收储改为直补,除棉花主产区外,其它棉花种植户的实际收入不同程度减少,不少棉农弃棉从粮,特别是山东北部沿海传统棉作区,放弃棉花种植农户占70%以上,但由于滨海传统棉花种植区多为盐渍化土壤,农户对其特性及对小麦等粮食作物种植的影响不熟悉,导致出苗困难、死苗、冻害、早衰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产量,本文结合4年来组织盐渍化土壤小麦种植实际谈一些看法。
一、滨海盐渍化土壤的特点
盐渍化土壤是指盐土和碱土以及盐化土、碱化土的总称。滨海地区的盐渍化土壤是由于在陆地形成过程中,沿海地区入海河流携带大量泥沙在近海沉积,在蒸发作用下,地表水份蒸发后,地下海水向上输送,海水不停补充地下水,日集月累,形成盐渍化土壤,在滨海地区沿海岸线呈带状分布,从海岸线到内陆,盐化程度和碱化程度依次递减,盐分组成与海水基本一致,以氯化物为主,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1 土壤结构差
盐渍化土壤结构差,表现在直径大于0.25毫米的团聚体数量少,团粒间较大的非毛管孔隙少,地表径流难以渗入土体, 不利于土壤的透水和淋盐,同时土壤中空气流通困难,热量输入土壤慢,也不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1.2 土壤透水性差
由于盐盐渍化土壤团粒结构被破坏,非毛管孔隙少,大量的钠、钾等代换性碱金属离子(特别是钠)使土壤胶体强烈膨胀和水化,因此透水性一般较差。土壤中大量钠盐能使土壤渗透系数降低,有实验表明,盐渍化土壤脱盐后,渗透系数可增大0.8-3.6倍。
1.3 地温偏低
盐渍化土壤地温秋季下降较快,春季上升较慢,通过我们13年到16年连续六年的实际观测,秋季盐渍化土壤地温较正常地温要低2-3度,春季地温上升较正常地块晚5-10天。
1.4 土壤有机质含量低,营养条件差
盐渍化土壤由于长年大水压碱、洗盐、灌溉、排水等农作及盐渍化土壤本身的特性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偏低,碱解氮含量多为低量和极低量,全磷含量虽然总量不低,但大部分外于难溶的固结状态,有效态磷很低,随着土壤含盐量和土壤pH的增加,硼、锰、铜、锌等微量元素常因被固定或活性下降而处于临界水平以下。
二、盐渍化土壤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小麦属中度耐盐碱作物,不同小麦品种、同品种小麦在不同生育阶段耐盐碱能力差异也比较大,但盐渍化土壤对小麦生长的影响总体都体现在这么几个方面。
2.1 出苗困难,幼苗长势弱
小麦播种期,秋高气爽,雨季已过,降水减少,地表水蒸发,地下盐碱向地表运动,表层土壤盐碱度上升,盐渍化持水能力弱,易造成小麦出苗困难;出苗后,由于受盐碱协迫,初生根少,次生根发育偏晚、数量少,地上部份生长缓慢,植形矮小,叶片窄。
2.2 越冬早、返青晚、易发生冻害
盐渍化土壤秋季降温快,春季升温慢,经我们在山东潍坊滨海地区连续四年观测记录,盐渍化土壤秋季小麦越冬期较正常土地早3-7天,春季小麦返青较正常土壤晚3-5天,并且提前和推迟时间随土壤盐碱程度增大而延长。冬季盐渍土壤地温较正常土壤低2-3度,并且盐渍化土壤小麦苗情较正常土壤普度偏弱,两种因素叠加,导致盐渍化土壤小麦越冬期极易发生冻害,严重冻害表现为主茎和大分蘖生长点的幼穗受冻,生长点不透明、萎缩变形、失水干枯,心叶抽不出,植株逐渐死亡。一般冻害表现为叶片受冻、黄白干枯,但主茎和分蘖都没有被冻死。严重冻害导致小麦主茎和大分蘖不能成穗,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大,一般性冻害主茎和大分蘖都没有冻死,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小或没有影响。
2.3 分蘖少、成穗率低,粒数少、粒重下降
由于受盐碱协迫影响,盐渍化土壤小麦分蘖普度较正常土壤晚,进程慢、缺位多、数量少、成穗率低。2015年,在山东省潍坊市寒亭进行大田对比实验,10月3日,在土壤PH值7.3,总含盐量0.74和土壤PH值7.8,总含盐量2.85‰的大田同时亩均播种济麦22小麦18斤,12月15日测定盐渍化土壤亩均分蘖数个66万个,正常土壤亩均分蘖数94万个,16年5月20日测定盐渍化土壤亩均成穗28万穗,穗粒数35.5粒,正常土壤成重32万穗,穗粒数36.3粒。在产量构成的三因素中,盐碱小麦亩穗数、穗粒数都较正常土壤少,其中亩穗数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
三、对策措施
要提高盐碱地小麦产量,必须根据其碱、凉、板、薄的特点,采取改碱压盐、保苗播种和强化管理等综合配套措施。
3.1 改碱压盐播好种
选好种、播好种是提高小麦的关键环节,俗话“有苗三分收”,必须围绕“保全苗,促壮苗”做工作。一是选好种,不同小麦品种耐盐力差异很大,田间管理方法也或多或少的有些特殊要求,耐盐碱能力强的品种在盐碱地种植较不耐盐碱品种明显增产。以山东北部沿海地区为例,2013年到2015年滨州地区连续进行“小偃”耐盐碱小麦品种种植实验,均取得了成功,15年更是达到小麦单产517公斤。二是要平整好土地。水往低处走,盐往高处爬,土地不平整是造成盐渍化地块小麦出苗“斑秃”、苗不齐、苗不匀的主要原因,有实验表明,在不平的地面上,高处比平整处的蒸发量大6倍,积盐程度多3倍以上。三是适当早播。盐渍化地块秋季降温快,小麦出苗晚,生长慢,因此盐渍化地块小麦播种要较正常地块早5-7天,以充分利用晚秋的光热资源,达到苗齐、苗壮的目的。四是深播浅盖。根据盐渍化地壤盐往高处走的特点,可采用犁式下种器,适当加大種沟深度,把种播在沟底,覆土3公分左右播种,使盐分集中在垄背,沟底形成含盐量相对低的土层,达到躲盐、防旱的目的。
3.2 合理选择用好肥
土壤有碱性、酸性、中性之分,盐渍化土壤是典型的碱性土壤,化肥性质也有酸性、碱性和中性之分。中性化肥、酸性化肥可以在盐碱地上施用,而碱性肥料则应避免在盐碱地上施用。一是适当施用氮肥能促进植株生长,提高作物的抗盐能力,由于硝酸根离子能拮抗作物对氯离子的吸收,应优先选用硝态氮肥,尿素、碳酸氢铵在土壤中不残留任何杂质,不会增加土壤中的盐分和碱性,适宜在盐碱地上施用;硫酸铵是生理酸性肥料,其中的铵被小麦吸收后,残留的硫酸根可以降低土壤的碱性,也适宜施用。二是由于氯离子对磷酸根离子的拮抗及土壤盐碱化,使得磷的有效性下降,所以要同时增施有机肥和磷肥,应选用过磷酸钙,使用钙镁磷肥没有效果,反而会增加土壤的碱性。三是施用钾肥能提高作物抗盐能力,但施用氯化钾或含氯化肥却加重盐害,所以要不施或少施含氯化肥。四是随着土壤含盐量和土壤pH的增加,硼、锰、铜、锌等微量元素常因被固定或活性下降而处于临界水平以下,所以要通过增施有机肥或喷施叶面肥予以矫正。
3.3 瞄准时机浇好水
盐渍化土壤种植小麦地区,多数地区水资源缺乏,要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争取高产,既要考虑到小麦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与需水规律,把握住孕穗期、开花期两个小麦需水临界期,又要考虑到盐渍化土壤秋未和初春两个土地返碱返盐高峰期,科学把握浇水时机。通过在山东省潍坊北部地区连续4年的种植实践,盐渍化小麦种区浇水主要是做到“一看天,二看地,三看苗”,着重浇好冬前冻水和春灌两水。小麦上冻水主要是防止麦田返碱、平抑地温、防止冻害,保证小麦安全越冬,由于冬季水份蒸发量小,冻水也可起到冬水春用,可有效推迟来年春灌时间,上冻水应在日平均气温在4℃左右进行。春灌应根据天气、土壤墒情、苗情确定,并且尽量推迟,以保证结合春雨,可以满足小麦孕穗、开花两个小麦需水临界期对水分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谢文军; 张衍鹏; 张淼; 李蕊; 武兰芳; 欧阳竹. 滨海盐渍化土壤理化性质与小麦生产间的关系
[2]闫树军. 现代小麦栽培实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