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发展农村物流产业,是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方面。研究新农村物流业的发展对策,刻不容缓。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物流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 F112.5 文献标识码:A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发展现代农村物流业,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开拓农村市场意义重大。但在现阶段,与城市物流业相比,我国农村物流业整体上仍处在待发展阶段,主要存在四大问题:
一是运输网络虽然发展较快,但铁路设施仍常年超负荷运行,公路运力不足。与城市相比, 我国农村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薄弱, 有些边远山区还未做到村村通公路。在交通不便的农村,农民要将产品送到集市上去卖, 往往要早出晚归, 这不仅增加了农产品的收购难度, 也损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些山区还因此无法将名贵特产运至山外, 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较差的通讯、交通条件, 也让欲开拓农村市场的大型商企犹豫不决, 使城市的售后服务将农村地区长期拒之门外。
二是缺乏物流龙头企业,农村物流业正处于规模小,质量次,效益差。多数地区缺乏工贸一体化的物流龙头企业。根据 “国有资本有计划退出一般性竞争行业”的指示精神,经营困难的国有供销合作社组织正在逐步撤离农村市场, 农村市场的经营主体变成零星分散的个体商业。个体商业力量相对较小, 无力促成农村物流的 “大进大出”, 也难以担当流通主渠道的角色。
三是农村物流技术水平不高,人才缺乏。在农村物流中,物流技术设备落后,人才缺口严重。虽然我国有关部门公布了一些物流环节上的标准,但在农村物流中, 各环节标准不统一的现象还是层出不穷, 比如托盘、装卸工具等方面, 由于标准的不统一, 致使设备浪费, 导致产品成本增加; 另外, 物流设备落后, 在运送农产品过程中, 大多使用敞篷卡车, 缺少冷藏、冷冻设备和技术, 使产品保鲜成为影响农产品质量的突出问题。据统计, 我国蔬菜水果及其他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运等物流环节中损失率达 25%--30%, 每年有总价值为 750 亿元的农产品在运输中变质损耗。与此同时, 懂管理又有丰富经验的物流人才严重匮乏, 根据 《中国物流统计年鉴 (2005) 》的数据,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只有 10 万人左右, 而我国物流人才的需求高达 600 万, 仅上海一地就有 50 万左右的缺额, 在农村物流人才上的缺口则更大。专业人才的缺乏使得物流的先进理念难以发挥出来, 运作效率低下。
四是农村的电子商务发展偏慢。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可以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解决农业生产与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可以有效避免盲目发展带来的对农村的不良影响。但是目前我国农村主要是家庭分散经营, 以家庭为单位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受到很多条件的制约, 国外较为盛行的订单农业、农产品定制化服务在国内数量不多, 农村的电子商务发展速度偏慢。
结合国际和国内某些地区的经验, 笔者以为, 要快速发展我国农村物流, 应该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首先,制定适合国情的新农村物流发展规划。建议国务院尽快确定发展新农村物流的政府主管部门或牵头组织协调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其次,加大新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推动新农村物流体系建设,政府引导性投入是关键。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应该重点列出专项资金,加强新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科技研发以及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投入。通过倾斜的税收、财政等经济杠杆,近期优先向农产品物流基地、保鲜冷藏和信息平台等基础设施项目倾斜,着力改善与农产品流通密切相关的公路、铁路、航空、航海等交通运输条件,重点加大物流科研投入力度,提高我国农产品物流技术的专业化水平。
第三,科学总结和创新我国农村物流的运行模式。借鉴国外有益经验,针对国情、民情和消费习惯,在加强和提升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和重点扶持超市化、连锁经营化以及各种专业型和综合性物流中心的建设,不断总结、提高和创新农村物流的运行模式,并逐步形成具体导向性政策,积极扶持和大力推广,实现农村物流理念、规模、层次、管理的整体提升和迅速扩张。
第四,大力加强新农村物流的高素质人才培养。我国的物流人才缺口高达 600 万, 农村物流人才的缺口更大, 要加大对物流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力度。我国大量农村的物流人才还仅仅是停留在司机、搬运工和仓库保管员的阶段, 这样的人才素质不利于农产品附加值的提高。为解决目前的困境, 应采取高校培养和现有人才培训“双管齐下”的方针。
第五,加快提高我国农村物流主体的组织化程度。在扶持已有农产品物流企业等农产品物流主体的同时,重点是加快农产品行业协会发展,鼓励倡导多种形式的代表农民利益的农民合作运销组织以及农村运销户、农民经纪人、代理商、中间批发商等中介组织,采用“公司+农户”、“协会+农户”、“大户+农户”、“经纪人+农户”等多种形式。
第六,进一步加强现代农村物流的信息体系建设。现代农产品物流最大的特征之一就是信息化程度很高,可以说没有现代化的信息体系支撑,就不可能完成现代复杂的农产品物流活动。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尽快加强和完善农产品物流信息化体系建设,为我国农产品物流整体实现跳跃式发展提供可能和基础。
最后,进一步加强我国新农村物流理论和政策研究。我国农村物流的研究目前还处于理论和政策的定性分析阶段,供应链的各环节技术数量控制和管理还以经验为主,先进国家目前已经在农产品供应链的各环节上定量运用运筹学和线性规划理论进行统筹管理。建议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强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理论研究力度,在政策制定上要充分考虑地区、产品、环节的划分等具体情况,保证出台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作者单位:井冈山学院政法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新利.中国农村物流[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89-95.
[2]花永剑,姒建英.当前农村物流业存在的问题及财税对策分析[J].浙江统计,2006,3:32-33.
[3] 陈秀丽.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J].理论探讨,2005,5:81-82.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物流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 F112.5 文献标识码:A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发展现代农村物流业,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开拓农村市场意义重大。但在现阶段,与城市物流业相比,我国农村物流业整体上仍处在待发展阶段,主要存在四大问题:
一是运输网络虽然发展较快,但铁路设施仍常年超负荷运行,公路运力不足。与城市相比, 我国农村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薄弱, 有些边远山区还未做到村村通公路。在交通不便的农村,农民要将产品送到集市上去卖, 往往要早出晚归, 这不仅增加了农产品的收购难度, 也损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些山区还因此无法将名贵特产运至山外, 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较差的通讯、交通条件, 也让欲开拓农村市场的大型商企犹豫不决, 使城市的售后服务将农村地区长期拒之门外。
二是缺乏物流龙头企业,农村物流业正处于规模小,质量次,效益差。多数地区缺乏工贸一体化的物流龙头企业。根据 “国有资本有计划退出一般性竞争行业”的指示精神,经营困难的国有供销合作社组织正在逐步撤离农村市场, 农村市场的经营主体变成零星分散的个体商业。个体商业力量相对较小, 无力促成农村物流的 “大进大出”, 也难以担当流通主渠道的角色。
三是农村物流技术水平不高,人才缺乏。在农村物流中,物流技术设备落后,人才缺口严重。虽然我国有关部门公布了一些物流环节上的标准,但在农村物流中, 各环节标准不统一的现象还是层出不穷, 比如托盘、装卸工具等方面, 由于标准的不统一, 致使设备浪费, 导致产品成本增加; 另外, 物流设备落后, 在运送农产品过程中, 大多使用敞篷卡车, 缺少冷藏、冷冻设备和技术, 使产品保鲜成为影响农产品质量的突出问题。据统计, 我国蔬菜水果及其他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运等物流环节中损失率达 25%--30%, 每年有总价值为 750 亿元的农产品在运输中变质损耗。与此同时, 懂管理又有丰富经验的物流人才严重匮乏, 根据 《中国物流统计年鉴 (2005) 》的数据,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只有 10 万人左右, 而我国物流人才的需求高达 600 万, 仅上海一地就有 50 万左右的缺额, 在农村物流人才上的缺口则更大。专业人才的缺乏使得物流的先进理念难以发挥出来, 运作效率低下。
四是农村的电子商务发展偏慢。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可以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解决农业生产与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可以有效避免盲目发展带来的对农村的不良影响。但是目前我国农村主要是家庭分散经营, 以家庭为单位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受到很多条件的制约, 国外较为盛行的订单农业、农产品定制化服务在国内数量不多, 农村的电子商务发展速度偏慢。
结合国际和国内某些地区的经验, 笔者以为, 要快速发展我国农村物流, 应该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首先,制定适合国情的新农村物流发展规划。建议国务院尽快确定发展新农村物流的政府主管部门或牵头组织协调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其次,加大新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推动新农村物流体系建设,政府引导性投入是关键。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应该重点列出专项资金,加强新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科技研发以及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投入。通过倾斜的税收、财政等经济杠杆,近期优先向农产品物流基地、保鲜冷藏和信息平台等基础设施项目倾斜,着力改善与农产品流通密切相关的公路、铁路、航空、航海等交通运输条件,重点加大物流科研投入力度,提高我国农产品物流技术的专业化水平。
第三,科学总结和创新我国农村物流的运行模式。借鉴国外有益经验,针对国情、民情和消费习惯,在加强和提升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和重点扶持超市化、连锁经营化以及各种专业型和综合性物流中心的建设,不断总结、提高和创新农村物流的运行模式,并逐步形成具体导向性政策,积极扶持和大力推广,实现农村物流理念、规模、层次、管理的整体提升和迅速扩张。
第四,大力加强新农村物流的高素质人才培养。我国的物流人才缺口高达 600 万, 农村物流人才的缺口更大, 要加大对物流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力度。我国大量农村的物流人才还仅仅是停留在司机、搬运工和仓库保管员的阶段, 这样的人才素质不利于农产品附加值的提高。为解决目前的困境, 应采取高校培养和现有人才培训“双管齐下”的方针。
第五,加快提高我国农村物流主体的组织化程度。在扶持已有农产品物流企业等农产品物流主体的同时,重点是加快农产品行业协会发展,鼓励倡导多种形式的代表农民利益的农民合作运销组织以及农村运销户、农民经纪人、代理商、中间批发商等中介组织,采用“公司+农户”、“协会+农户”、“大户+农户”、“经纪人+农户”等多种形式。
第六,进一步加强现代农村物流的信息体系建设。现代农产品物流最大的特征之一就是信息化程度很高,可以说没有现代化的信息体系支撑,就不可能完成现代复杂的农产品物流活动。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尽快加强和完善农产品物流信息化体系建设,为我国农产品物流整体实现跳跃式发展提供可能和基础。
最后,进一步加强我国新农村物流理论和政策研究。我国农村物流的研究目前还处于理论和政策的定性分析阶段,供应链的各环节技术数量控制和管理还以经验为主,先进国家目前已经在农产品供应链的各环节上定量运用运筹学和线性规划理论进行统筹管理。建议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强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理论研究力度,在政策制定上要充分考虑地区、产品、环节的划分等具体情况,保证出台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作者单位:井冈山学院政法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新利.中国农村物流[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89-95.
[2]花永剑,姒建英.当前农村物流业存在的问题及财税对策分析[J].浙江统计,2006,3:32-33.
[3] 陈秀丽.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J].理论探讨,2005,5: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