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正是铜陵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扎扎实实推进双示范市建设、积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务院“免督查”的殊荣才花落铜陵。
1月6日,国务院召开2016年首次常务会议,会议决定根据2015年国务院督查情况,对落实重点政策成效较明显的20个地市、20个县区,实行“免督查”。
一个月后,《2015年国务院大督查情况通报》(下称通报)公布,受表扬的40个市、县见诸报端,其中,铜陵是2016年安徽省唯一获“免督查”的地级市。
“安徽省铜陵市连续两年获评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考核优秀等次第一名,2015年完成工业技改投资比上年增长40%,实施节能减排重点项目171项,完成投资157亿元。”在《通报》中,铜陵凭借着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典型做法,被点名表扬。
为什么是铜陵“免督查”?围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铜陵做了什么?“免督查”对铜陵的发展又意味着什么?带着这些问题,《决策》记者来到有着“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之称的江城铜陵,聚焦其免督样本。
优化升级主动作为
“督察不仅要推动政策措施落实,还要把好的典型经验拎出来,推广给其他省市做示范。”铜陵市财政局经济建设科的董磊,向《决策》介绍了铜陵免督察的背景。据了解,在向国务院督查组推荐典型经验时,安徽省财政厅及发改委不约而同选择了铜陵。
两大核心职能部门的推荐是对铜陵转型升级中主动作为的肯定,也正是这种主动作为让铜陵收获了“免督察”。
放到铜陵发展的肌理中,这种主动作为的逻辑将更加清晰。“铜陵因铜而名,因矿而兴,是一座依托铜矿资源开发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资源型城市。然而,曾令人引以为荣的铜矿资源却成为经济发展的羁绊,可采资源趋于枯竭、环境污染严重等方面的问题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铜陵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坦言。
另一个方面,从铜陵的产业结构来看,呈现“二三一”格局,即一产小、二产重、三产弱。工业一业独大、比重过大的局面,使得铜陵对能源需求大,加之能源消费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方面都面临巨大压力。
尤其在宏观经济下行和自身结构转型双重压力的当下,找到工业经济优化升级的抓手,铜陵必须主动作为。2013年,铜陵先后入列第二批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和首批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创建城市,为铜陵优化升级插上了“助力器”。
不同于第一批20个节能减排示范城市由相关部委指定,铜陵进入示范队列经过了层层筛选,从申报、到初审、再到答辩,每一个环节都是铜陵为谋求优化升级付出的努力。
“这是铜陵有史以来获得的最具含金量的政策平台,作为一个以工业为主导的城市,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示范市建设,为铜陵转型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难得的机遇。”铜陵市发改委的相关负责人告诉《决策》。
平台有了,下一步怎么做则是对铜陵施政者更大的考验。
“铜陵紧密结合自身产业发展特点和实际,将节能减排作为产业转型的重要途径,将循环经济作为城市转型的重要手段,在双示范市的建设上达成共识。”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种共识的凝聚为铜陵转型升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双示范“善”作为
“国家节能减排示范市有两个硬性指标,一是节能,二是减排。如果这两个指标完成不了,当年的示范市考核将被一票否决。”铜陵市经信委节能办许朝文坦言,创建的前两年压力很大。
压力即动力。在各方努力下,铜陵交出一份出色答卷:2014年国家节能减排示范市绩效考评中获优秀等次;2015年铜陵单位GDP能耗及主要污染物减排在“十二五”原定目标任务基础上再下降了20%以上,资源产出率比2010年增长15%以上。
如此骄人成绩是如何做到的?典型示范项目建设功不可没。
泰富特种材料有限公司是坐落在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园内一家焦化企业。在发展主营业务的同时,泰富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将炼焦过程中产生的煤气、蒸汽输送给园区其他企业,形成了由泰富为纽带的热能梯级利用。
“泰富年可利用焦炉煤气量3.7亿立方左右,年蒸汽产量200万吨左右。其中煤氣量50%企业自用燃机发电,50%外供周边企业;蒸汽77%自用发电,23%外供周边企业。”许朝文介绍说,2015年泰富公司通过供热实现盈利2215万元,周边企业也因此享受到更安全、更便宜的煤气和蒸汽。
工业园区热能梯级利用只是五大典型示范项目之一,除此之外,滨江老工业区环境综合整治和产业升级工程、千亿铜产业链节能减排示范项目、中心城区水环境及湿地整治恢复项目、大气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工程都是铜陵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中打出的“硬招式”。
“不仅是在全盘布局上抓重点,控制重点企业、重点行业的能耗也是节能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许朝文表示,在铜陵全市的能耗占比中,二产能耗占比高达80%以上,其中70%以上的能耗来自32家(含枞阳)年耗能在3000吨以上的工业企业,这些企业的能耗下降了,铜陵市的总能耗也就下来了。
确实,牵住了“牛鼻子”,方能一子落,全盘活。与此同时,铜陵创新制定出“12345”节能管理制度,即项目管理“一套体系”、项目用能“二维控制”、项目能评“三级审批”、项目准入“四色区分”、项目全程“五步监管”,环环相扣,确保节能减排工作落实到位。
以减排为核心的“三市联创”、以产业升级为契机的“源头控制”、以产业链接为纽带的“空间整合”和以重点企业为主体的“点面结合”,在双示范市的建设中,铜陵务实与创新并重,走出了极具特色的铜陵模式。
“顶层有设计、实施有计划、推进有体系、协调有机制、考核有办法”,铜陵在抓住双示范市政策机遇上彰显了“善”作为的智慧与“能”作为的执行力。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正是铜陵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扎扎实实推进双示范市创建、积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务院“免督查”的殊荣才花落铜陵。 免督与自督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主要靠各县区、各部门,而县区和部门落实情况如何,则需要靠督查工作去督办、跟进、问效。”铜陵市委督查室主任吴爱林告诉《决策》,自2013年以来,铜陵高度重视督查在打通政策落实“最先和最后一公里”中的作用,将督查作为保证各项工作按时按质完成的主要抓手。
如果说铜陵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工作为免督查埋下了种子,铜陵市级层面的督查工作,则是确保铜陵“免督”开花结果的“守护者”。
据铜陵市政府督查室负责人介绍,2015年市政府督查室累计编发《铜陵政务督查》123期,相对于全年249个工作日,平均每2天发一期政务督查,而每一期政务督查即市政府督查室开展的一项督查。在吴爱林的桌上,记者同样看到厚达544页的《铜陵督查》2015年汇编本。督查之频繁可见一斑。
督查工作越来越繁重的同时,也愈加规范。2013年,铜陵对《铜陵市大督查工作暂行办法》进一步修订,推动了督查工作由督查部门“单兵种”作战向党政部门“大兵团”上阵的转变,各级督查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协作、重复督查、交叉督查等问题得以缓解。
为确保督查工作的专业性,铜陵在督查中进一步形成2 X的工作机制,即督查主要由市委、市政府督查室两部门牵头,而具体到各项督查,则是涉及到哪个领域,相关职能部门必须参与。
“免督查是激励,也是压力。虽然国务院对铜陵免督查,但市级层面的督查不能松懈,必须加大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铜陵在下一次大督查中,依然走在前面。”吴爱林如是说。
勤政者有奖
奖惩分明促勤政有为,对于免督查城市来说,免督查不仅是一次来自国务院的表扬,更是“真金白银”的激励措施。正如铜陵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所说,“‘免督查’,铜陵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根据《通报》,除了不纳入2016年国务院大督查范围外,免督查城市将在今年享受到国家在资金上对其重点项目建设、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财政沉淀资金奖励及发行企业债券“直通车机制”四大激励政策。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这四大支持政策已经落实到铜陵市,发改委、财政局、国土局分别结合自身部门职能,对于支持政策的利用进行了谋划。
“中央财政提前调度资金和沉淀资金的奖励是落到我们财政局,3月份的时候,5亿元的超调资金就已经到市财政了。这5亿资金的使用方向主要包括民生工程、社会事业及实业经济发展等方面。”董磊向《决策》介绍说。
铜陵还在谋划建立生态文明建设基金,作为绿色发展的种子基金。“2016年是铜陵节能减排示范市的收官之年。三年的示范期即将结束,节能减排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却任重而道远。”董磊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市民层面,对环境保护的需求会越来越高。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必须超前谋划,一旦有了这基金,就能够聚集更多社会资金。
小杠杆撬动的是绿色大发展。在四大支持政策中,同样将对铜陵节能减排、生态文明建设发挥撬动作用的,还有企业债的“直通车”机制。
2016年3月,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部分企业申请企业债券“直通车”机制的通知》,其中对企业债“直通車”机制做了详细说明:大督查表彰的40个市、县的企业在申报企业债时,不再需要通过省发改委转报;国家发改委将按照“加快和简化审核类”的标准和要求,加快技术评估和审核工作。
“4月26日,铜陵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铜发集团)向国家发改委正式申报15亿元非公开发行绿色债券,是安徽省首支申报的绿色债券,同时也是全国20个享受‘直通车’政策城市和政府投融资平台申报绿色债券的第一单。”铜陵市发改委服务业发展办公室主任倪培军认为“直通车”机制省去了很多中间很多环节,为企业申报企业债节省大量时间,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机制为铜陵申报绿色债券提供了最佳机遇。
本次铜发集团申报的债券期限为7年,募集资金拟投向15个绿色项目建设,所有项目均属于国家发改委《绿色债券发行指引》中重点支持的十二类绿色项目。“绿色债券若能成功发行,将为铜陵绿色产业发展注入一剂‘强心剂’,加快实现生产方式‘绿色化’。”铜发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诚然,为绿色债券申报带来便利,只是“直通车”政策红利的一部分,但将绿色债券作为申报重点,对铜陵节能减排、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绿色发展却带来了放大效应。
因优化升级而享受到免督查的各项激励政策,又将这些政策进一步用于支持全市节能减排、产业优化升级。免督查在铜陵形成的良性循环,使得这座城市面向2020年的转型升级更加令人期待。
1月6日,国务院召开2016年首次常务会议,会议决定根据2015年国务院督查情况,对落实重点政策成效较明显的20个地市、20个县区,实行“免督查”。
一个月后,《2015年国务院大督查情况通报》(下称通报)公布,受表扬的40个市、县见诸报端,其中,铜陵是2016年安徽省唯一获“免督查”的地级市。
“安徽省铜陵市连续两年获评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考核优秀等次第一名,2015年完成工业技改投资比上年增长40%,实施节能减排重点项目171项,完成投资157亿元。”在《通报》中,铜陵凭借着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典型做法,被点名表扬。
为什么是铜陵“免督查”?围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铜陵做了什么?“免督查”对铜陵的发展又意味着什么?带着这些问题,《决策》记者来到有着“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之称的江城铜陵,聚焦其免督样本。
优化升级主动作为
“督察不仅要推动政策措施落实,还要把好的典型经验拎出来,推广给其他省市做示范。”铜陵市财政局经济建设科的董磊,向《决策》介绍了铜陵免督察的背景。据了解,在向国务院督查组推荐典型经验时,安徽省财政厅及发改委不约而同选择了铜陵。
两大核心职能部门的推荐是对铜陵转型升级中主动作为的肯定,也正是这种主动作为让铜陵收获了“免督察”。
放到铜陵发展的肌理中,这种主动作为的逻辑将更加清晰。“铜陵因铜而名,因矿而兴,是一座依托铜矿资源开发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资源型城市。然而,曾令人引以为荣的铜矿资源却成为经济发展的羁绊,可采资源趋于枯竭、环境污染严重等方面的问题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铜陵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坦言。
另一个方面,从铜陵的产业结构来看,呈现“二三一”格局,即一产小、二产重、三产弱。工业一业独大、比重过大的局面,使得铜陵对能源需求大,加之能源消费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方面都面临巨大压力。
尤其在宏观经济下行和自身结构转型双重压力的当下,找到工业经济优化升级的抓手,铜陵必须主动作为。2013年,铜陵先后入列第二批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和首批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创建城市,为铜陵优化升级插上了“助力器”。
不同于第一批20个节能减排示范城市由相关部委指定,铜陵进入示范队列经过了层层筛选,从申报、到初审、再到答辩,每一个环节都是铜陵为谋求优化升级付出的努力。
“这是铜陵有史以来获得的最具含金量的政策平台,作为一个以工业为主导的城市,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示范市建设,为铜陵转型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难得的机遇。”铜陵市发改委的相关负责人告诉《决策》。
平台有了,下一步怎么做则是对铜陵施政者更大的考验。
“铜陵紧密结合自身产业发展特点和实际,将节能减排作为产业转型的重要途径,将循环经济作为城市转型的重要手段,在双示范市的建设上达成共识。”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种共识的凝聚为铜陵转型升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双示范“善”作为
“国家节能减排示范市有两个硬性指标,一是节能,二是减排。如果这两个指标完成不了,当年的示范市考核将被一票否决。”铜陵市经信委节能办许朝文坦言,创建的前两年压力很大。
压力即动力。在各方努力下,铜陵交出一份出色答卷:2014年国家节能减排示范市绩效考评中获优秀等次;2015年铜陵单位GDP能耗及主要污染物减排在“十二五”原定目标任务基础上再下降了20%以上,资源产出率比2010年增长15%以上。
如此骄人成绩是如何做到的?典型示范项目建设功不可没。
泰富特种材料有限公司是坐落在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循环园内一家焦化企业。在发展主营业务的同时,泰富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将炼焦过程中产生的煤气、蒸汽输送给园区其他企业,形成了由泰富为纽带的热能梯级利用。
“泰富年可利用焦炉煤气量3.7亿立方左右,年蒸汽产量200万吨左右。其中煤氣量50%企业自用燃机发电,50%外供周边企业;蒸汽77%自用发电,23%外供周边企业。”许朝文介绍说,2015年泰富公司通过供热实现盈利2215万元,周边企业也因此享受到更安全、更便宜的煤气和蒸汽。
工业园区热能梯级利用只是五大典型示范项目之一,除此之外,滨江老工业区环境综合整治和产业升级工程、千亿铜产业链节能减排示范项目、中心城区水环境及湿地整治恢复项目、大气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工程都是铜陵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中打出的“硬招式”。
“不仅是在全盘布局上抓重点,控制重点企业、重点行业的能耗也是节能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许朝文表示,在铜陵全市的能耗占比中,二产能耗占比高达80%以上,其中70%以上的能耗来自32家(含枞阳)年耗能在3000吨以上的工业企业,这些企业的能耗下降了,铜陵市的总能耗也就下来了。
确实,牵住了“牛鼻子”,方能一子落,全盘活。与此同时,铜陵创新制定出“12345”节能管理制度,即项目管理“一套体系”、项目用能“二维控制”、项目能评“三级审批”、项目准入“四色区分”、项目全程“五步监管”,环环相扣,确保节能减排工作落实到位。
以减排为核心的“三市联创”、以产业升级为契机的“源头控制”、以产业链接为纽带的“空间整合”和以重点企业为主体的“点面结合”,在双示范市的建设中,铜陵务实与创新并重,走出了极具特色的铜陵模式。
“顶层有设计、实施有计划、推进有体系、协调有机制、考核有办法”,铜陵在抓住双示范市政策机遇上彰显了“善”作为的智慧与“能”作为的执行力。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正是铜陵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扎扎实实推进双示范市创建、积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务院“免督查”的殊荣才花落铜陵。 免督与自督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主要靠各县区、各部门,而县区和部门落实情况如何,则需要靠督查工作去督办、跟进、问效。”铜陵市委督查室主任吴爱林告诉《决策》,自2013年以来,铜陵高度重视督查在打通政策落实“最先和最后一公里”中的作用,将督查作为保证各项工作按时按质完成的主要抓手。
如果说铜陵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工作为免督查埋下了种子,铜陵市级层面的督查工作,则是确保铜陵“免督”开花结果的“守护者”。
据铜陵市政府督查室负责人介绍,2015年市政府督查室累计编发《铜陵政务督查》123期,相对于全年249个工作日,平均每2天发一期政务督查,而每一期政务督查即市政府督查室开展的一项督查。在吴爱林的桌上,记者同样看到厚达544页的《铜陵督查》2015年汇编本。督查之频繁可见一斑。
督查工作越来越繁重的同时,也愈加规范。2013年,铜陵对《铜陵市大督查工作暂行办法》进一步修订,推动了督查工作由督查部门“单兵种”作战向党政部门“大兵团”上阵的转变,各级督查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协作、重复督查、交叉督查等问题得以缓解。
为确保督查工作的专业性,铜陵在督查中进一步形成2 X的工作机制,即督查主要由市委、市政府督查室两部门牵头,而具体到各项督查,则是涉及到哪个领域,相关职能部门必须参与。
“免督查是激励,也是压力。虽然国务院对铜陵免督查,但市级层面的督查不能松懈,必须加大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铜陵在下一次大督查中,依然走在前面。”吴爱林如是说。
勤政者有奖
奖惩分明促勤政有为,对于免督查城市来说,免督查不仅是一次来自国务院的表扬,更是“真金白银”的激励措施。正如铜陵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所说,“‘免督查’,铜陵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根据《通报》,除了不纳入2016年国务院大督查范围外,免督查城市将在今年享受到国家在资金上对其重点项目建设、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财政沉淀资金奖励及发行企业债券“直通车机制”四大激励政策。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这四大支持政策已经落实到铜陵市,发改委、财政局、国土局分别结合自身部门职能,对于支持政策的利用进行了谋划。
“中央财政提前调度资金和沉淀资金的奖励是落到我们财政局,3月份的时候,5亿元的超调资金就已经到市财政了。这5亿资金的使用方向主要包括民生工程、社会事业及实业经济发展等方面。”董磊向《决策》介绍说。
铜陵还在谋划建立生态文明建设基金,作为绿色发展的种子基金。“2016年是铜陵节能减排示范市的收官之年。三年的示范期即将结束,节能减排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却任重而道远。”董磊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市民层面,对环境保护的需求会越来越高。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必须超前谋划,一旦有了这基金,就能够聚集更多社会资金。
小杠杆撬动的是绿色大发展。在四大支持政策中,同样将对铜陵节能减排、生态文明建设发挥撬动作用的,还有企业债的“直通车”机制。
2016年3月,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部分企业申请企业债券“直通车”机制的通知》,其中对企业债“直通車”机制做了详细说明:大督查表彰的40个市、县的企业在申报企业债时,不再需要通过省发改委转报;国家发改委将按照“加快和简化审核类”的标准和要求,加快技术评估和审核工作。
“4月26日,铜陵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铜发集团)向国家发改委正式申报15亿元非公开发行绿色债券,是安徽省首支申报的绿色债券,同时也是全国20个享受‘直通车’政策城市和政府投融资平台申报绿色债券的第一单。”铜陵市发改委服务业发展办公室主任倪培军认为“直通车”机制省去了很多中间很多环节,为企业申报企业债节省大量时间,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机制为铜陵申报绿色债券提供了最佳机遇。
本次铜发集团申报的债券期限为7年,募集资金拟投向15个绿色项目建设,所有项目均属于国家发改委《绿色债券发行指引》中重点支持的十二类绿色项目。“绿色债券若能成功发行,将为铜陵绿色产业发展注入一剂‘强心剂’,加快实现生产方式‘绿色化’。”铜发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诚然,为绿色债券申报带来便利,只是“直通车”政策红利的一部分,但将绿色债券作为申报重点,对铜陵节能减排、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绿色发展却带来了放大效应。
因优化升级而享受到免督查的各项激励政策,又将这些政策进一步用于支持全市节能减排、产业优化升级。免督查在铜陵形成的良性循环,使得这座城市面向2020年的转型升级更加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