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学生探究兴趣的培养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4479786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新课程,历史与社会在教学目标上强化技能、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注重让学生在体验一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内容编排上更具有探究性,课文叙述不再是平铺直叙,往往基于问题展开,每个单元之后都安排了综合探究活动课。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其他文献
“单元综合探究课”的设置,是新教材的一大特点。“单元综合探究课”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与所在单元有密切的联系:或是对某个单元知识的升华,或是对某个单元中热点问题的深化,或是
目的:探讨根治性前列腺癌病理分期及pT2病理亚分期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根治性前列腺癌30例,观察肿瘤累及范围、前列腺外及精囊腺侵犯情况,依据2002/2010年TNM分期系统对其
教研员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今天,肩负着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改变教师教学方法、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重任。在新课程实施中该如何发挥教研员的研究、指导、服务功能?如
一、清晨,屿山清晨6:00,手机闹钟准时响起。其实15分钟前我就已经醒了,只是还不愿起床,还在回味刚才的梦——昨夜读余秋雨先生《苏东坡突围》和林语堂先生《苏东坡传》到12点多,梦
教师必须掌握表扬和批评的艺术,只有得法的表扬和批评,才会收到想要的效果。否则,表扬和批评往往事倍功半,有时甚至适得其反。
关于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西方经历了从古希腊文艺复兴时期的“模仿自然”到近代的“再现现实”的过程,中国则有从隋末姚最的“师造化”说到清代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主张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