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林崇德教授的《教育与发展》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tu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与发展》是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林崇德教授根据自己二十多年的实验研究成果,用了十二年的时间写成的一部独特、新颖且有价值的专著,为今后的教育发展研究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在国际上引起了反响,为中国的心理学研究走向国际化做出了贡献。
  
  几项重大研究
  
  1、教师素质与学生发展的研究:作者将教师的职业理想、知识、教育观念、自我监控能力、教学行为等五项内容,概括为教师的师德、知识和能力三个方面。师德包括敬业爱岗、热爱学生、严谨治学、为人师表。通过改善学校的客观状况、提高老师的教育效能感和对教育工作的成功期待等三个方面来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教师素质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这也是研究的价值所在。
  教师知识的认知结构包括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等第,是具有一定层次的心理结构。教师的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随教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教师的能力包括教学能力、教育能力和监控能力,其核心是自我监控能力,包括四个因素:课前的计划性,课堂中的反馈性、调节性和课后的反省性。它表现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教龄是影响监控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教龄的增长,教学监控能力呈现出不断提高的趋势。教学监控能力与教学效能感和教学策略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它们作为教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其间必然存在某种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
  教师的绩效包含六个维度,即职业道德、职务奉献、助人合作、教学效能、师生互动和教学价值。作者以学生、领导评价结果为基础,以职称、教龄、年龄、性别等教师人口特征为分组变量,探讨了不同组别的教师在教师绩效六个维度上的个别差异情况,研究中发现,认知因素主要影响任务绩效,人格因素主要影响关系绩效,情感因素对关系绩效与任务绩效均有明显的影响。
  2、教育与学生智能发展的研究:作者揭示了智力结构与多元智力的关系,一方面肯定了“智力层面”取向的出现是对智力实质及其结构研究的新进展,同时也大胆地对国际上流行的有关智力观点提出了质疑。作者认为由于智力结构涉及到智力的先天与后天、认知与社会认知、内容与形式、表层与深层等关系的错综复杂性,因而智力是一个较难穷尽组合的多元结构,作者在长期深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自己的智力模式。
  作者改变了传统论述思路,更多地阐述了智力地目的、进程、材料、品质、监控能力等因素发展的趋势和特点。智力过程的发展或完善的指标,书中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成功地进行信息加工,且逐步完善;二是逐步掌握分析—综合的能力,且能引申出比较、分类、抽象、概括、系统化和具体化。智力材料(内容)的发展变化或完善的指标是;感性认知材料的全面性和选择性;理性认知材料的深刻性和概括性;感性材料向理性材料转化的灵活性和准确性。智力监控的变化或完善的指标表现在计划、检验、调节、管理、评价五个方面。
  智力品质的变化或完善的指标表现在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批判性和深刻性五个方面。智力作为个性心理特征是有层次的,它要集中地体现出个体差异来,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思维品质上。
  智力中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变化或完善的指标,表现在非智力因素结构的完整化和对智力活动的作用两个方面。应该探索非智力因素在智力发展变化或完善中的具体作用。
  作者还深入研究了智力的脑机制问题,探讨了中小学生脑电波的特点。中小学生脑波超慢功率涨落分布及发展特点研究发现,脑波平均功率的空间分布表现出额低枕高的前后梯度,年龄越小,脑波平均功率逆转越多,随年龄的增长,逆转现象逐渐减少,大脑的有序程度逐渐增强。
  作者把智力的差异视为培养的出发点,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培养:一是从思维品质人手,二是从非智力因素人手。在具体做法上主要抓住三个可操作点:其一,在教学中抓概括能力的训练;应看作是思维训绦的基础。其二,从思维的层次来说,培养思维品质或智力品质是发展智力的突破口。其三,从思维的发展来说,始终要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书中还讲到,非智力因素在学习活动,乃至整个智力活动及其发展中起着动力作用、定型作用和补偿作用。
  3、教育与学生创造性发展的关系研究:书中探讨了创造性学习的特点,并对创造性人才提出了独特见解,提出创造性的定义为: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方品质。作者强调,培养和造就创造性人才,不仅要重视创造性思维,而且要特别关注创造性人格的培训,创造性人才=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不能简单地将创造性视为天赋,要看作后矢培养的结果;创造性的教育是整个教育,即德、智、体、美、劳、群诸育的整体任务。创造型学习是创造型教育的一种形式,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创造性学习倡导的是学会学习,重视学习策略。创造性学习者追求的是创造性学习目标,擅长新奇、灵活而高效的学习方法。
  4、德育与学生发展的关系研究:书中探讨了品德与社会性的关系,社会性发展是品德形成的基础和前提,品德的发展是社会性发展的动力和重要条件。小学儿童品德的基本特点就是协调性和过渡性。青少年的伦理道德是以自律为形式、遵守道德准则并运用信念来调节行为的道德品质,处于动荡性向成熟型过渡的阶段。随年龄的增长,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的变化呈波浪式的发展趋势,青少年社会化主要表现在追求独立自主、形成自我意识、适应性成熟、认同性别角色、社会化的成熟、定型性格的形成。作者认为,学校精神是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淀起来的学生群体的共同心理和行为特征,其核心内容和具体表现形式是校风。学校精神是学生德性发展的基础,通过感染、模仿、暗示、从众、认同等心理机制,使学校的全体成员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影响,达到个人心理风格与群体心理定势的融洽。
  作者提出心理健康是德性的一种重要因素。学习方面的心理健康主要表现在:体现为学习的主体,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从学习中增进体脑发展,在学习中保持与现实环境的接触,在学习中排除不必要的忧惧,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健康主要表现在:能了解彼此的权利和义务,能客观了解他人,关心他人的要求,诚心的赞美和善意的批评,积极地沟通,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性。自我方面的心理健康主要表现在:关于正确地评价自我,通过别人来认识自己,及时而正确地归因能够达到自我认识的目的,扩展自己的生活经验,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立抱负水平,具有自制力。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坚持科学性,要尊重与理解学生,要考虑年龄特征,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提倡学校与家庭、社会“三教一体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关于教育目标,书中着重论述了教育目的,探讨了融东西方教育模式,培养“T”型人才,作为对教育事业发展目标的一个倡导。“横”代表西方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竖”代表东方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为了世界公民的素质,培养“T”型人才,东西方教育应该互相取长补短,实行各自的教育改革。
  
  研究方法的主要特色与创新
  
  1、研究方法突出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特色,把被试心理的研究跟一定的教育和教学的过程结合起来,在教育与发展具体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了教育实验研究、教育行动研究和教育实践研究。   2、采用教育行动研究和心理学的综合性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自然实验和测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利用体现实验指导思想的教材和教辅材料为载体,从而使实验研究有可依托的对象,使教师在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中更加有据可依,不仅能够从事科学研究,提高理论和研究水平,而且还找到了提高教学能力的具体途径。研究中定期测定实验结果。用SPSS软件包统计所有数据、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并用路径分析等手段建立各种模式。
  3、研究方法创新,运用教师角色干预法,即角色改变、摄像自我评价、现场指导三种方法探讨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以及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影响。研究使用的现场指导法是对认知行为疗法、自我领悟组法进行改造,其特点是:(1)强调主试和被试在平等、放松、自然的状态下进行交往;(2)强调被试自己去发现问题,主试仅起引导作用; (3)主试尽可能多地提供不同类型的课堂行为模式让被试比较;(4)帮助被试确定新的目标,并教给被试一定的教学策略;(5)注意激发被试的动机,引起兴趣、增加被试的自信心。通过研究发现,角色改变、摄像自我评价、现场指导三种方法的不同组合,效果不同,现场指导和自我评价法的结合优于角色改变和自我评价方法的结合,三种方法的组合效果最好。
  
  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全书自始至终都体现了作者创新的思想以及作者对创新的追求,对于教育与发展理论体系,发出了中国学者的声音,并创建了自己的学派。
  启示一:《教育与发展》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教育的实质,并赋予教育的含义、功能和目标以诸多的新意,同时还从教育的功能论述了素质教育的实质、内容和途径。
  启示二:作者提出绩效研究是教师教育与培训的基础,教师实际的绩效水平是确定个人培训需求的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为教师的教育与培养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启示三:揭示了智力结构与多元智力的关系,肯定了“智力层面”取向的出现对智力实质及其结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由于智力结构涉及到智力的先天与后天、认知与社会认知、内容与形式、表层与深层等关系的错综复杂性,因而智力是一个较难穷尽组合的多元结构。
  启示四:较全面研究了青少年儿童智能发展的特点,提出“发展学生的智力与能力应该从培养思维品质人手”、“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上”等令人深思的见解,并揭示了智力结构诸要素的发展变化规律。
  启示五:重新诠释了创造性和天赋以及创造性教育与智育的关系,提出培养和造就创造性人才,不仅要重视创造性思维,还要特别关注创造性人格的训练。
  启示六:阐释了“学校精神”的概念,明了校园文化建设、环境建设的重要性,为我国德性的培养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启示七:及时补足了目前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多但实证研究少的缺陷,为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依据。
  (《教育与发展》,林崇德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版,52.00元)
其他文献
笔者搜集到中国共产党的前身——共产主义小组时期两本珍贵的刊物:《劳动音》和《劳动者》,在装帧设计上相当精美,表明着我们党在刚刚萌芽的时期,就已很注意书籍刊物的装帧设计。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一九一九年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是受了它的很大影响的。五四运动之后,一九二○年五月起,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先后在北京、广州、上海、长沙、武汉等主要城市分别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