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持人语: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在中国特有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限制下,许多进城务工的农民不得不把子女留在家乡农村,托付给他人代为照看,因此也就产生了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出现是中国城乡文明一体化这一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必然结果,也是一个在较长时期内必然存在的问题,它将成为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的"自然实验"。留守儿童现象的出现对于我们探讨家庭功能缺失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以及探讨儿童在家庭功能缺失环境中的适应过程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来,特别是在2002年以后,研究者从不同的学科背景出发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但遗憾的是,很多研究明显的带有先入为主的倾向,同时研究方案的设计、资料的收集、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等各个阶段,更关注与留守儿童有关的负面问题,而对留守儿童内部存在的个体适应差异以及积极适应的个体方面却不曾涉足。基于上述认识,我们特意组织了本次"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发展因素"的研究专题。本期专题的五篇文章,主要从社会支持、生活适应和心理弹性等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考察。与以往的研究相比,本期专题对影响留守儿童良好适应的保护性因素的探讨,更有助于实现提高留守儿童适应能力、促进其积极适应生活,进而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目的。我们这次对"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发展因素"的研究包括了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两个层面。在理论探索中,既有对现有研究的批判和反思(《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对环境作用的再思考》),又有新理论和新观点的引入(《家庭自我认同意识理论: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的新视角》);在实证研究中,既有传统心理学量化研究方法的运用(《不同来源社会支持对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的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研究》),又有新兴研究技术质性方法的探索(《农村留守儿童生活适应过程的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