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美术手工课教的不只是一般的裁剪和粘贴,美术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本文对手工制作课如何培养小学生操作能力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美术;手工制作课
小学美术手工课主要是教多种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指导学生制作不同形态的手工作品,通过作品表达学生自己的意愿,锻炼学生双手的协调性、灵巧性。一堂好的手工制作课可以通过以下环节展开。
一、明确学习目标
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解读课题,明确学习目标。学习手工制作不仅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还能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美的熏陶。例如,五年级下册“自制小相框”一课,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利用废旧的包装盒剪花边、折图形、制作装饰品。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充分利用身边的废弃物设计制作一些装饰品,美化生活,陶冶情操。
二、做好课前准备
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工”。上课之前,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让学生将本节课所需的制作材料、制作工具准备齐全。在教学中,学生如果准备工作做得充分,学习的自信心和创作精神就会饱满充沛,教师的教学情绪也会高涨,能引导学生顺利开展学习。此外,做好学前准备工作,能把节省的大量时间留给学生自由创作,教师也有时间根据每个学生的能力进行指导。
三、关注教学细节
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在学生进行艺术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细心观察,发现学生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妥善地处理。
例如,二年级下册第十七课“小扇子”,上课时,在制作扇子的过程中,个别学生在折的时候没有对齐,这样制作出的扇子就不美观。还有一些学生使用的工具剪子不是平头剪而是尖头的,在操作中这很容易引发危险。再如,小学三年级下册第十八课“会飞的玩具”,学生在选材上就可能出现问题,有的学生选择纸板制作,纸板与塑料材质相比不够结实,也不容易拉伸。在操作中纸板的这些问题很快就会显现出来,如果不及时解决就会影响教学进度,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教学中,不能忽视这些细小问题的存在。小问题不及时解决,积累起来就会成为大问题,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的甚至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四、营造和谐氛围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从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手工制作可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创造一个和谐的手工教学环境,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课堂教学,采用有趣的方式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前,学生的课业压力很大,适当的手工制作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但在手工制作过程中,有的学生担心做不好或者会做错,反而产生了一些心理压力,为了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增强其学习信心,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作品多给予正面的肯定,鼓励学生自由想象,大胆创作。
五、激发创作动机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才智反映在他的手指尖上。只有让孩子在操作中动手,动脑,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才能使他们的智慧和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只有渴望创造才能进行创造,创造动机是创造能力的先决条件。美术课的作业是在艺术创造的过程中产生的成果,通过作业,学生反复深入地思考,不断地修改自己的作品,根据自己的个性创造自己认为美的事物,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的小组活动,鼓励学生互帮互助、大膽想象,从旧框架走出来,创造新鲜事物,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美术手工制作课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开展各项实践活动,使学生创造出更多具有独特价值的作品。一堂好的小学美术手工制作课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邢进.中小学美术教学关键问题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郑勤砚.快乐美术课堂(创想篇)[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7.
关键词:小学;美术;手工制作课
小学美术手工课主要是教多种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指导学生制作不同形态的手工作品,通过作品表达学生自己的意愿,锻炼学生双手的协调性、灵巧性。一堂好的手工制作课可以通过以下环节展开。
一、明确学习目标
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解读课题,明确学习目标。学习手工制作不仅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还能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美的熏陶。例如,五年级下册“自制小相框”一课,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利用废旧的包装盒剪花边、折图形、制作装饰品。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充分利用身边的废弃物设计制作一些装饰品,美化生活,陶冶情操。
二、做好课前准备
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工”。上课之前,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让学生将本节课所需的制作材料、制作工具准备齐全。在教学中,学生如果准备工作做得充分,学习的自信心和创作精神就会饱满充沛,教师的教学情绪也会高涨,能引导学生顺利开展学习。此外,做好学前准备工作,能把节省的大量时间留给学生自由创作,教师也有时间根据每个学生的能力进行指导。
三、关注教学细节
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在学生进行艺术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细心观察,发现学生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妥善地处理。
例如,二年级下册第十七课“小扇子”,上课时,在制作扇子的过程中,个别学生在折的时候没有对齐,这样制作出的扇子就不美观。还有一些学生使用的工具剪子不是平头剪而是尖头的,在操作中这很容易引发危险。再如,小学三年级下册第十八课“会飞的玩具”,学生在选材上就可能出现问题,有的学生选择纸板制作,纸板与塑料材质相比不够结实,也不容易拉伸。在操作中纸板的这些问题很快就会显现出来,如果不及时解决就会影响教学进度,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教学中,不能忽视这些细小问题的存在。小问题不及时解决,积累起来就会成为大问题,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的甚至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四、营造和谐氛围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从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手工制作可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创造一个和谐的手工教学环境,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课堂教学,采用有趣的方式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前,学生的课业压力很大,适当的手工制作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但在手工制作过程中,有的学生担心做不好或者会做错,反而产生了一些心理压力,为了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增强其学习信心,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作品多给予正面的肯定,鼓励学生自由想象,大胆创作。
五、激发创作动机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才智反映在他的手指尖上。只有让孩子在操作中动手,动脑,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才能使他们的智慧和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只有渴望创造才能进行创造,创造动机是创造能力的先决条件。美术课的作业是在艺术创造的过程中产生的成果,通过作业,学生反复深入地思考,不断地修改自己的作品,根据自己的个性创造自己认为美的事物,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的小组活动,鼓励学生互帮互助、大膽想象,从旧框架走出来,创造新鲜事物,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美术手工制作课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开展各项实践活动,使学生创造出更多具有独特价值的作品。一堂好的小学美术手工制作课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邢进.中小学美术教学关键问题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郑勤砚.快乐美术课堂(创想篇)[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