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2020

来源 :宁夏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aaa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里以前干旱少雨、枯焦贫穷,贫困是它的“代名词”。
  这里曾有“苦瘠甲天下”之称,被联合国粮食计划署列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
  这里脱贫与发展一直牵动着历任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心,备受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注关怀关心。
  这里一直是自治区党委、政府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西海固的建设与发展。20世纪50年代就在着力兴修水利、植树造林、落实民族政策。1972年,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固原地区工作座谈会,专门研究固原地区在执行民族政策和经济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十分重视西海固的扶贫开发工作,先后多次召开“固原工作会议”和“中部干旱带工作会议”,专门研究解决西海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扶贫开发问题。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在西海固等地区启动“三西”(西海固、甘肃河西走廊、甘肃定西)农业建设,拉开了中国最大规模扶贫开发的序幕,让西海固儿女迎来了一次“新生”。国家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自治区组织开展了“双百”扶贫攻坚、“千村”扶贫攻坚工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加快了西吉县扶贫开发、脱贫致富的步伐,谱写了西吉县脱贫攻坚的壮丽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吉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按照“五个一批”“六个精准”要求,尽锐出战、聚力攻坚,全力推动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成效。
  截至目前,全县综合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34%下降至零,237个贫困村全部达标脱贫出列,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曾经“苦瘠甲天下”之称的西吉县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压实责任强作风,凝聚打赢脱贫攻坚战强大合力
  为摆脱贫困,谋求发展。一是严格履行主体责任。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践行“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坚决扛起脱贫攻坚重大政治责任。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和“五级书记抓扶贫”的要求,实行县委书记、县长担任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双组长”和县级领导包抓乡镇脱贫攻坚工作机制,建立县乡“双台账”,县委书记、县长带头深入脱贫攻坚一线遍访贫困村,乡镇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第一书记遍访贫困户。强化顶层谋划设计,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和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多次专题研究脱贫攻坚工作,制定出台脱贫攻坚“三大专项行动”、“20项清零行动”、培育“4+1”主导产业、产业扶持、薄弱村挂牌督战、“四查四补”、“三类重点群体”扶持等工作方案,为全县脱贫攻坚明确了主抓方向、提供了政策支撑、细化了工作措施,确保责任层层压实、任务件件落实。二是压紧压实帮扶责任。坚持把能打硬仗的精锐力量派到一线,全县32名县级干部和355名科级干部网格化包抓到村到组,县级领导带头挂牌督战30个脱贫攻坚薄弱村,选优派强、全力出击,将精兵强将派往最前线,纵深推进脱贫攻坚战。组织区市县181个帮扶单位、295名第一书记、518名驻村工作队员和7181名帮扶责任人结对帮扶贫困户,做到了所有行政村和贫困户帮扶全覆盖。常态化开展“帮扶干部进村入户办实事解难题”专项行动,形成了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的浓厚氛围。三是全面落实监督責任。制定出台脱贫攻坚网格化包抓工作组、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督导工作、“流动红旗”和“黄牌警告”5项制度,成立脱贫攻坚工作督导检查组,开展不间断、全覆盖、无死角的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突出“严”“实”导向,扎实开展脱贫攻坚作风建设,持续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建立并推行涉农扶贫项目资金公示公开、权力制约和监督举报的“443”监管机制,严格执行全程跟踪审计、专项巡察等制度规定,确保了政策落实到位、资金规范有效使用。
  盯重点克难关,坚决攻下脱贫攻坚“最后一个”堡垒
  西海固是中国减贫征程中难啃的“硬骨头”,西吉县则是西海固脱贫攻坚战中必须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西吉县作为今年全国52个挂牌督战县之一和宁夏最后一个脱贫摘帽县,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县委、县政府瞄准深度贫困脱贫攻坚瓶颈问题,攻坚克难,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在财政资金、金融扶贫、产业扶贫、社会帮扶、用地支持、人才支持6个方面,加大支持和投入力度,集中优势兵力打好贫困歼灭战。加强闽宁对口协作,认真做好社会帮扶工作。福建莆田累计投入各类资金3.1亿多元,实施项目324个,建设闽宁示范村15个,援建扶贫车间46家,扶持了一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援建了西吉工业园区、将台马铃薯批发市场信息中心、西吉中学多媒体教室、将台堡镇卫生院等一批民生工程,引进了宁夏国圣食品、宁夏泽艾堂、天之涯服饰等一批企业落地投资,为西吉县的建设和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做实做细上海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助力西吉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了支教团、乡村医师培训等帮扶行动,帮助销售西吉农副产品600多万元,实实在在解决了一批具体问题,帮扶贫困村真正走出一条脱贫之路。切实发挥制度合力,兜住民生底线。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实施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提升托底保障能力和服务质量。
  抓产业促增收,全面提升脱贫攻坚质量
  一是全力培育特色产业,夯实稳定脱贫基础后劲。始终把产业增收作为脱贫攻坚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坚持“抓大不放小”,既抓好“顶天立地”的主导产业大项目,也全面推进“铺天盖地”的“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小产业,真正把贫困群众紧紧嵌入到产业链中,不断增强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截至目前,全县基本形成了草畜、马铃薯、冷凉蔬菜、小杂粮和劳务为主的“4+1”主导产业。累计培育养殖示范村166个,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150家,全县养牛户达到5.6万户,户均养牛5头以上;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80万亩,户均10亩;冷凉蔬菜稳定种植15万亩,年销售60万吨;种植优质小杂粮40万亩,呈现出村村有特色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加强消费扶贫,全县认定消费扶贫企业43家、产品68种,销售农产品4.1亿元。深入实施产业扶贫“四个一”示范带动工程,培育产业示范村38个、龙头企业1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05家,发展致富带头人1500人,带动全县贫困户增收致富。投入发展和壮大村集体经济扶持资金3.52亿元,积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二是全力抓好就业创业,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突出抓好务工就业,2020年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75万人。安排农村道路村庄养护保洁、社区服务、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8714个,新增光伏扶贫收益1800万元。建成运行扶贫车间54个,共吸纳贫困人口就业1150人,从业人员月工资收入2000元以上,扶贫车间减贫机制效益显现。开展技能培训,完成技能培训11865人,培育创业实体354个,创业带动新增就业1765人,实现了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目标。三是全力推进金融扶贫,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坚持金融扶贫助推产业发展,落实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相关政策,注入建档立卡贫困户风险补偿基金1.75亿元,扶贫小额信贷余额12.8亿元,覆盖2595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四是全力做好易地搬迁,让移民群众过上好日子。“十三五”搬迁安置移民29827人(县外9443人、县内20384人),县内生态移民先后建成81个县内安置点1715套住房、劳务移民在13个住宅小区回购2466套住房,认真落实产业、就业和社会融入等工作,开展技能培训,加强移民就业帮扶和后续扶持,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抓实“四查四补”,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一是聚焦短板弱项,扎实开展“四查四补”。全面开展以查损补失、查漏补缺、查短补齐、查弱补强为主要内容的“四查四补”举措,全面细致“查”、及时精准“补”,有效应对冲疫情带来的影响,全面推进各类巡视巡察检查督查反馈问题和自查发现问题整改落实。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对排查出的问题实行“一户一档”“一人一策”,建立台账,动态管理,对所排查出的问题全部销号清零。二是实施动态管理,确保不落一户一人。强化动态监测,做到动态管理、有进有出。对全县排查出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未脱贫户作为重点监测和扶持对象,通过扶持产业、扩大就业、社保兜底,落实“一对一”“点对点”针对性帮扶措施,做到了“应扶尽扶”“应保尽保”。三是强化机制创新,激发群众内生动力。配齐建强基层党组织,选好带头人,配强村班子,强化日常管理,提高“两委”干部履职能力和综合素质,切实增强了村级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建立乡村文明积分机制,推进文明实践活动。开展“深化移风易俗、助力脱贫攻坚”等主题活动,开展宣讲活动920余场次,强化“移风易俗示范户”“脱贫光荣户”“好婆婆”“好媳妇”等先进典型的选树表彰,进一步转变群众思想观念,激发内生动力。同时,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实现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西吉县将坚守初心使命,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以更强大的勇气、更扎实的作风、更顽强的干劲,砥砺前行、乘势而上,奋力书写西吉县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部分图片由西吉县委宣传部提供)
其他文献
“中国体育彩票杯”宁夏第四届农民篮球争霸赛决赛暨“我要上全运”宁夏预选赛于7月8日在海原县圆满落幕。  宁夏第四届农民篮球争霸赛自2020年11月中旬启动以来,共有961支代表队、11705名运动员参加了海选赛和预赛。选拔出的各县(区)22支农民篮球劲旅246名运动员参加了决赛的62场激烈比拼,最终原州区代表队击败东道主海原县代表队,连续4届蝉联宁夏农民篮球争霸赛冠军。  海原县高度重视本次比赛承
期刊
身穿防护装具的防化兵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武警宁夏总队机动支队官兵紧贴实战化任务需求,扎实开展高温天气下专业兵训练。  训练坚持任务牵引、战训一致的原则,重点围绕搜排爆、侦毒洗消、工程救援等工种专业课目进行训练,全面提升部队遂行多样化任务能力。  在位于腾格里沙漠边缘的武警宁夏总队某综合训练场上,只见排爆手身穿30多公斤重的排爆服在滚烫的地面上拆除“爆炸物”;工兵救援官兵在狭小密闭空间内搜索营救
期刊
启动仪式中国烹饪协会授予吴忠市“早茶文化地标城市”牌匾在早茶文化長廊寻觅美食直播推销特色农产品客商了解展品  2021大西北吴忠早茶美食文化节开幕式于7月10日在吴忠市宁夏农特大厦举行。此次文化节以“吴忠早茶 ‘味’你而来”为主题,线上线下共开展10余项活动,并正式发布最新制定的吴忠早茶标识和标准。活动旨在着力打造标准规范的早茶模式、温情的早茶服务、全民共享的早茶文化,不断提升早茶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期刊
七月的賀兰山之巅,高山草甸绿草如绒,花儿正值开放的季节,满满地在草地上开了一层,云杉林时而密不透风、时而稀疏凌乱,险峻的山石远远地立着,像卫士一般。美景之中更有属于这里的生灵穿梭其间,成群的马鹿游荡在草甸上,让人恍若置身非洲草原;野性十足的牦牛身姿狂野,丝毫不逊青藏高原的同类。  夏日的贺兰山之巅,别有一番景致。
期刊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1936年5月,国民党对陕甘苏区进行围剿,为打破这种不利局面,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抗日红军组成西方野战军开始西征。1939年国民党颁布《限制异党活动办法》,对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实行严密的军事和经济封锁,严禁法币、粮食、棉花等生活必需品流入边区,而边区的皮毛、甘草、食盐等土特产品也被阻止输出,陕甘宁边区的经济供给受到严重威胁。1940年,处在国民党封锁中的陕甘宁边区
期刊
南华山景区位于海原县城南7.5公里处,为六盘山余脉。南依月亮山,西北与西华山相邻,东南接寺口子南、北山,呈东南至西北走向;长约35公里,宽25公里,总面积42万亩;平均高度2600米,主峰马万山海拔2955米,仅次于贺兰山,名列全区第二。  这里地表土质肥沃,年均降雨量达600毫米,气候凉爽,牧草丰茂,山南是南华山牧场。天然次生林分布于山之西北,层峦叠翠,风光宜人。山之中部,五峰叠峙,如桥形,古称
期刊
在银川市新华街和中心巷交会处东侧,树立着一块刻有“原银川一中北院”字样的石碑,其下有一行小字“刘伯坚开展革命工作旧址”。这里,曾举办过宁夏第一个马列主义训练班。  石碑所立之处是原银川一中北院旧址,也是更早前的余鼎铭公馆所在处,原迹已无,石碑立于2016年10月1日。“原银川一中北院——刘伯坚开展革命工作旧址”碑正面  余鼎铭公馆,是民国时期余鼎铭就任宁夏知县时的居所。1926年9月,冯玉祥部“五
期刊
天下黄河富宁夏,黄河最恋是吴忠。  吴忠自古享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黄河穿城而过,是宁夏引黄灌区的菁华之地,黄河岸边的璀璨明珠。这里山川并济,生态优美,经济发展,民族团结,以其独特的历史渊源、厚重的文化底蕴、丰富的物产资源和开放包容的地域特质,孕育了吴忠早茶,成为“游在宁夏、吃在吴忠”的靓丽名片。八宝盖碗茶茶艺展示熙攘的早茶牛肉面馆■ 此早茶非彼早茶 ■  吴忠,距今已有2200多年建城
期刊
张键  张键,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宁夏油画学会副会长、原宁夏美协副主席、宁夏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艺术展,在新加坡及香港举办个展。作品获全国画院双年展学术奖、宁夏90艺术大展一等奖。人物速写, 34x27cm,纸本水彩山景,34x27cm ,纸本水彩老车,100x90cm风景,80x70cm風景,80x70cm古村落,100x80cm城市一角,90x60cm
期刊
中华民族伟大悠久的历史,由一代代英雄儿女热血谱就。近现代以来,英雄故事尤为慷慨,民族史诗何其壮烈!  他们或艰难求索,或奋斗奉献,或以身许国……奏响人生壮歌的最大信念和精神意志,是为中华民族之崛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王森(1906~2008年),原名谷景村,山西省临县人。1906 年 12 月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1924 年考入山西汾阳铭义中学。当时学校就有共产党的活动,建立党、团小组,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