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几年来,中国的基础教育界掀起了新课程改革的热潮。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其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结合新课程理念转变教学方式。那么教师应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方式的转变呢?本人认为要做到几点:由满堂灌输向探索交流转化;由重视结论轻视过程向重视结论更重视过程转化;由只关注知识向关注知识更关注人转化;教学工具手段由传统向现代转化;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探索交流 重视过程 关注人 现代 过程性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合格人才的基本途径。但是我国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很多弊端,严重影响着教学职能的有效发挥。于是我们国家发出了新课程改革的号召,并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在这场围绕新课程改革而开展的深刻变革中,不管是先进的教育理念,还是全新优秀的教材,都将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息息相关。那么,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应实行哪些转变呢?下面结合高中数学的教学实际谈谈本人的认识。
一、由满堂灌输向探索交流转化
金子固然重要,但得到金子的方法更重要。在传统的“满堂灌”的教育方式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它表现为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这样学生也许会得到知识,但是如何得到知识的方法学生却没有掌握,长此以往导致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因而我们要及时转变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师生双方要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这样,师生既能分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又能丰富教学内容,获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
反思我们以前满堂灌输的数学课堂教学,其过程大部分是让学生端坐静听,死记硬背,模仿练习,久而久之造成学生厌恶数学,应变能力差,做题死搬硬套不灵活等严重后果。我们应及时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为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如线性回归直线方程的教学不能一开始就向学生灌输回归方程,而是应该先让学生各自探索和想象一下用什么标准来衡量直线与散点的接近程度,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想法,然后通过交流比较得到就是用总体偏差平方和作为标准最好。
二、由重视结论轻视过程向重视结论更重视过程转化
我们的数学教学再也不能和以前一样叫学生简单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应该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如在学习函数、数列、不等式等模型时应该先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然后由学生通过探索交流亲自建立各种模型。这样既可以加深印象又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合理性、有用性。三、由只关注知识向关注知识更关注人转化
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拨的人、有尊严的人、有发展潜力的人而且是可以成为有用之才的人。但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让学生掌握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所规定的知识技能。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教师往往只关注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最终使学生产生學习的苦恼恐惧,从而阻止了他们全力以赴学习。为此新课程提出了“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即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和人格。
在我们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教学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要尽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让他们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要及时肯定,对于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要及时表扬,从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基础比较好或智力超前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材料或练习,并指导他们课外拓展,使他们的数学知识更丰富,思维水平更高。
四、教学工具手段由传统向现代转化
传统的教学工具手段主要是以粉笔、黑板辅以教师的讲解为主。新课改以后,多种新的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不断涌现。因此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方式,成为新课改的重要趋势。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两方面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方式。一方面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增强数学可视化效果,提高课堂效率。如立体几何中三视图的形成、函数图像的变化、几何证明的直观背景等等,若用笔、纸张或黑板则显然不能将它们展示出来,但运用多媒体就能很方便地将它们呈现出来,使得整个动态过程尽收眼底,从而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标要求尽可能使用科学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软件进行探索和发现。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指导学生通过软件操作观察规律,猜想数学结论,进行合情推理。而在课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网上收集资料,扩充视野。
总之,在新的形势下,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正确合理地转变教学方式,以积极的态度、高涨的热情为新课程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叶瑞祥 沈晓良主编的《中学教育学》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01月
[2] 严士健 张奠宇 王尚志主编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4年4月第一版
[3] 余文森 吴刚平主编的《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3-04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探索交流 重视过程 关注人 现代 过程性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合格人才的基本途径。但是我国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很多弊端,严重影响着教学职能的有效发挥。于是我们国家发出了新课程改革的号召,并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在这场围绕新课程改革而开展的深刻变革中,不管是先进的教育理念,还是全新优秀的教材,都将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息息相关。那么,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应实行哪些转变呢?下面结合高中数学的教学实际谈谈本人的认识。
一、由满堂灌输向探索交流转化
金子固然重要,但得到金子的方法更重要。在传统的“满堂灌”的教育方式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它表现为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这样学生也许会得到知识,但是如何得到知识的方法学生却没有掌握,长此以往导致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因而我们要及时转变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师生双方要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这样,师生既能分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又能丰富教学内容,获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
反思我们以前满堂灌输的数学课堂教学,其过程大部分是让学生端坐静听,死记硬背,模仿练习,久而久之造成学生厌恶数学,应变能力差,做题死搬硬套不灵活等严重后果。我们应及时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为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如线性回归直线方程的教学不能一开始就向学生灌输回归方程,而是应该先让学生各自探索和想象一下用什么标准来衡量直线与散点的接近程度,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想法,然后通过交流比较得到就是用总体偏差平方和作为标准最好。
二、由重视结论轻视过程向重视结论更重视过程转化
我们的数学教学再也不能和以前一样叫学生简单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应该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如在学习函数、数列、不等式等模型时应该先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然后由学生通过探索交流亲自建立各种模型。这样既可以加深印象又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合理性、有用性。三、由只关注知识向关注知识更关注人转化
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拨的人、有尊严的人、有发展潜力的人而且是可以成为有用之才的人。但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让学生掌握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所规定的知识技能。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教师往往只关注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最终使学生产生學习的苦恼恐惧,从而阻止了他们全力以赴学习。为此新课程提出了“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即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和人格。
在我们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教学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要尽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让他们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要及时肯定,对于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要及时表扬,从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基础比较好或智力超前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材料或练习,并指导他们课外拓展,使他们的数学知识更丰富,思维水平更高。
四、教学工具手段由传统向现代转化
传统的教学工具手段主要是以粉笔、黑板辅以教师的讲解为主。新课改以后,多种新的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不断涌现。因此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方式,成为新课改的重要趋势。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两方面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方式。一方面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增强数学可视化效果,提高课堂效率。如立体几何中三视图的形成、函数图像的变化、几何证明的直观背景等等,若用笔、纸张或黑板则显然不能将它们展示出来,但运用多媒体就能很方便地将它们呈现出来,使得整个动态过程尽收眼底,从而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标要求尽可能使用科学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软件进行探索和发现。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指导学生通过软件操作观察规律,猜想数学结论,进行合情推理。而在课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网上收集资料,扩充视野。
总之,在新的形势下,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正确合理地转变教学方式,以积极的态度、高涨的热情为新课程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叶瑞祥 沈晓良主编的《中学教育学》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01月
[2] 严士健 张奠宇 王尚志主编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4年4月第一版
[3] 余文森 吴刚平主编的《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