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笔者所在学校面临的实际情况出发,论述了该校学校管理改革的具体措施,以期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学校管理 学生 全面发展
我校创建于1957年,前身为武汉重型机床厂子弟小学,是武汉市第一所由企业办学剥离转为社会办学的小学。剥离前,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企业出现了严重的经营困难:一方面大批职工下岗,家长们成天为生存而奔波,无暇过问孩子的学习、甚至生活,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相对的难度;另一方面企业的亏损,使得学校的办学经费不能到位,教职工的工资待遇都无法保障,教师的思想极不稳定,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出现了严重的滑坡,给学校的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带来极大的障碍。同时,由于学校干群关系的不和谐、师生关系的不和谐、教与学的不和谐等等,严重阻碍了学校的发展。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校长带领全校教职员工对学校的行政管理与教学管理进行了全面的改革。
一、发扬以德立校的传统,完成最神圣的使命——立德育人
学校是育人的摇篮,就应该帮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的人生奋斗目标,从小立志成才,准备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为此,学校领导要求学校干部要修政德,教师要修师德,学生要修品德。我们沿袭了我校传统的“育人”管理三条线:〈1〉教师管理一条线(由党支部、教导处、团支部组成)〈2〉学生管理一条线(由政教处、大队部、班主任组成)〈3〉校外管理一条线(由家长、街道、共建单位组成)。在“育人”管理三条线的管理下,我们坚持做到了:
1.把课堂教学看作教育学生的强磁场。我们一直把课堂作为实施德育内容的主渠道,学校为了将这一战略思想贯彻到每堂课,制定了几条基本原则:第一,各教研组加强集体备课制度,每一名教师都要充分领会每一堂课、每一篇教材的德育内涵;第二,实施德育目标忌简单的说教,坚持以学生自我感悟为主;第三,教师在强烈的自我意识下实施德育目标;第四,教师不断加强自我品德修养的提高。为把握这几条基本原则,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近、远期德育工作计划,政教处建立了《落实德育目标监测、管理、评估制度》,学校聘请名师上示范课,举办经验交流会,党支部、团支部、工会经常以活动为载体,贯彻师德规范,促使教师们更好地在课堂中实施德育教育。
2.把教育基地视为锻造学生品格的大融炉。学校是教育学生的小舞台,社会才是教育学生的大天地,让学生们走出校门、了解社会、接受锻炼,是我校近几年来的一贯做法。我校在武重厂建立了参观调查基地,每年都组织同学们开眼界;在红霞基地建立学农基地,春种秋收时节,同学们来到基地“小试身手”;“雏鹰假日小队”社区义务服务工作更是开展得红红火火。"红岭小学少先队社区工作站"自九八年挂牌至今,已为社区居民所接受。武汉市少先队总辅导员柯有棣老师亲自来校授旗,并对我校少先队社区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我校与洪山交通大队共建的法制学校,使孩子们懂得了怎样保护自己、怎样帮助别人。学校将每年的12月定为“法制宣传教育月”,开展了系列法制宣教活动。每一次基地之行,学生心灵都得到了一次净化,精神都得到了一次洗礼,教育的目的在学生的一次次观摩、实践、体验中自然形成。
3.把德育活动当作抵达目标的小方舟。活动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最有效的载体。我校每学期初便制定了一系列的活动计划。一是围绕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教育活动,如:“我让妈妈露笑脸”尊长活动、“添一丝新绿,留一片阴凉”的植树活动、“向烈士敬礼”的征文活动、“快乐的六一”联欢活动、“唱支歌儿给老师”的敬师活动、“国旗在我心中”的主题队会等;二是经常创造性地开展育人活动,如:洪水泛滥时“心系灾区小伙伴”募捐活动、“保护母亲河”的义卖活动、”爱在身边”的小手拉大手活动等,为我校的德育工作增添了一道亮丽的色彩。
二、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完成最根本的任务——授业解惑
从广义理解“育人”的概念,“教书”算是其中最根本的任务。德不立,无以成人,业不精,无以成才,我校靠的就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从而较好的完成这一中心工作。
所谓“教学常规”就是指用规章制度将教学工作中最根本,最需要做到的要求、做法、环节、阶段等明确化、具体化,可操作并落实到教学工作中去。三年前,人心惶惶的武重子弟小学教职工成天为只拿75%的工资而怨声载道,有制度不愿遵循,更何况各种制度只是一个空空的外壳,让人无法执行。面对现状,校领导首先根据学校实际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备课制度、作业批改制度、上课要求细则、随堂听课制度、校领导下年级办公制度、教学质量月评估制度等。制度制定了,在工作中如何进行运用并加强这些常规制度的管理来完成最根本的教学任务的呢?工作中,我们努力做到:
1.激活制度的示范性,让常规成为提高效率的标尺。例如:我校常规中对作业的批改的要求有这么一条:“作文要在一周内批好,一般安排1/3详批、1/3简批、1/3面批”。在认真上课这一块中也有这样的描述:“阅读教学学生读书时间不少于10分钟”。这些要求,都以数字限时限量,这对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是有极大的示范作用,但这种示范作用是静态的,管理者必须采取措施激活它,才能为广大教师真正所接受。如对语文上课的常规中的“学生读书不少于10分钟”这一条,在上示范课时,我校专门请教师在听课时记录读书时间和方式,再在评课时就10分钟读书的情况做充分评议,让大家深刻认识到多读的方法和好处,然后鼓励大家在实践中效仿,最后在其它的教师的教研课中继续加强这方面的评估。这样,关于提高课堂读书效率的常规,就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示范作用。
2.着眼常规的发展性,促进教学特色的形成与发展。学校新常规的出台,对学校的教学产生了一股强大的推动力。 常规虽然是相对稳定的,不能朝令夕改,但它的变化发展却是绝对的。我们牢牢抓住常规自身的这种发展性,提倡老师们超越常规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自己的教学特色。我们强化某项常规,如对常规中提出的“教学后记”进行特别强调,要求教师每篇必写,还在写的基础上进行交流、评改,这样,教师的教后反思的风气就形成了。我们允许教师用富有时代的思想去诠释常规,有的教师在接受新思想时发现常规中有些不完全适应的地方,这时,我们指导教师不要去抨击和否定常规,而是要变通地认识常规,让常规去靠近时代教改思想。如我校一位音乐教师针对课堂上学生发言少,师生关系不够亲密的状况,提出让学生不举手,直接站起来发言。这其实就是一种常规的灵活变通,这一变通从而使师生关系融活了,学生发言积极了,学习主动性增强了。我们还允许教师将自己的个性融入常规,对于统一性很强的常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在具体操作上学校赞同各显神通,拿出自己的特色来,如作业批改的常规和符号用“×”、“√”,我校有的教师觉得光用这些符号不够生动活泼,不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于是自己改用等级制、图案奖励等多种方法,形成独特的评价方法。
3.树立常规的权威性,保障教学工作的高起点。教学常规是以规章制度的面目显现的,其严肃性、权威性不言而喻。教学常规体现的是普通要求,因而学校要求常规面前人人平等,不论年龄、职务有多大不同,都无权降低常规要求。为此,学校建立激励、检查机制,组织中青年教师反复学习常规要求,促进全体教师养成好的工作习惯,并逐步提高执行水平,切实让教学常规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标尺。
三、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爱好,完成最基础的工作——强身健体
在我校严谨的教学活动中,还有一片生龙活虎的体育世界,两大体育传统特色如两朵奇葩在校园中尽显风采。传统项目男足在我区小有名气,参加区小足球比赛年年都获第一;乒乓球也开始崭露头角,第一次参加区比赛,就获得团体第二名。三年来,我校始终把群众性体育活动作为体育传统特色建设的基础。每节体育课,教师依纲据本,不敢有丝毫懈怠;体育活动课,辅导教师一丝不苟,将学校传统活动与达标训练有机结合,每学期一次的大型运动会,将群体活动推向高潮,不仅提高了运动成绩,而且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为了确保小足球长盛不衰,学校设置了女足特色班、男足特色班,重点开展足球运动。女足特色班由武汉市唯一的一名女足国际级裁判付红珏担任授课教师。为了使乒乓球队不断补充新鲜血液,采取从一年级开始在小班开设了乒乓球课,建立了一个后续梯队。
扎实的体育工作给学校带来了生机,为学校赢得了荣誉,武汉市“体育卫生工作两个条例”先进单位,武汉市体育教学一类标准合格学校,是对学校体育工作开展最大的肯定。体育工作是学校育人工作中最基础的工作,一个人如果没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其它的事便无从做起。我校决心杜绝文弱,让每个孩子都能活泼、健康地走出校门。
四、兴科研之风,提高教学水平——质量保证
现代教育观提出:“现代教育不仅需要传授型的教师,更需要科研型的教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扎实的教学水平,还应具备教学科研能力。近两年来,我校牢固树立“科研兴校”的思想,以科研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1999年在武汉大学教授的指导下,我校组织骨干教师对一年级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儿童国学启蒙教育》的研究,随后作为校本课程进行开发,现已在全校普及,经过三年多的试验,孩子们对中国的古典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丰富了孩子们的语言知识,提高了孩子们的记忆力、注意力,对孩子们的行为好转、心地向善都有一定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为他们将来成长为一个全面发展、身心和谐的人奠定了基础。《现代少年报》以“小学校园传出琅琅《大学》声”为主题,对我校开展的读经试验进行了如实的报道;《楚天都市报》也以“小学生读《大学》”进行了宣传。2000年在区教委小教科及教科室的领导下,我们又参加了小班化的教育教学的研究,研究实践中我们广泛自学,多方请教,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我们对现有的课程进行改革,除语、数、体、音、美课程外,另开设了综合课、英语课、乒乓球课、书法课和计算机课。我们对现有的教育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加强对分层教学、分组教学的研究。我们对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环境进行了改造,教室布置的格局简洁明快,色彩宁静,现代化的教学设施齐全,活动室生动活泼、宽敞明亮。近四年的小班化教育教学实验,我们探索出一套小班教学规律:激情乐学、主动求学、互助互学、媒体扩学、动手活学,在此引导下孩子们正朝着合格加特长的目标前行。2002年,学校作为湖北省唯一的一所小学参加华师大对比教育中心关于以环保教育为主题的课题研究。并与武重厂环保处牵手开展以环保为主题的学业实践活动。《中国环境保》对比曾作过专题报道。
科研活动的开展转变了老师的教学观念,提高了老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有了新的起色。
几年来,通过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学校三年迈出两大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一跃成为武汉市办学水平综合评估示范学校。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先后获得“中国创造教育实验基地” 、“武昌区目标管理立功单位”等十多项荣誉。实践证明,我校的改革措施是卓有成效的,在今后的时间,我们还要不断努力,以收获更多的希望和辉煌。
[关键词]学校管理 学生 全面发展
我校创建于1957年,前身为武汉重型机床厂子弟小学,是武汉市第一所由企业办学剥离转为社会办学的小学。剥离前,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企业出现了严重的经营困难:一方面大批职工下岗,家长们成天为生存而奔波,无暇过问孩子的学习、甚至生活,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相对的难度;另一方面企业的亏损,使得学校的办学经费不能到位,教职工的工资待遇都无法保障,教师的思想极不稳定,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出现了严重的滑坡,给学校的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带来极大的障碍。同时,由于学校干群关系的不和谐、师生关系的不和谐、教与学的不和谐等等,严重阻碍了学校的发展。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校长带领全校教职员工对学校的行政管理与教学管理进行了全面的改革。
一、发扬以德立校的传统,完成最神圣的使命——立德育人
学校是育人的摇篮,就应该帮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的人生奋斗目标,从小立志成才,准备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为此,学校领导要求学校干部要修政德,教师要修师德,学生要修品德。我们沿袭了我校传统的“育人”管理三条线:〈1〉教师管理一条线(由党支部、教导处、团支部组成)〈2〉学生管理一条线(由政教处、大队部、班主任组成)〈3〉校外管理一条线(由家长、街道、共建单位组成)。在“育人”管理三条线的管理下,我们坚持做到了:
1.把课堂教学看作教育学生的强磁场。我们一直把课堂作为实施德育内容的主渠道,学校为了将这一战略思想贯彻到每堂课,制定了几条基本原则:第一,各教研组加强集体备课制度,每一名教师都要充分领会每一堂课、每一篇教材的德育内涵;第二,实施德育目标忌简单的说教,坚持以学生自我感悟为主;第三,教师在强烈的自我意识下实施德育目标;第四,教师不断加强自我品德修养的提高。为把握这几条基本原则,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近、远期德育工作计划,政教处建立了《落实德育目标监测、管理、评估制度》,学校聘请名师上示范课,举办经验交流会,党支部、团支部、工会经常以活动为载体,贯彻师德规范,促使教师们更好地在课堂中实施德育教育。
2.把教育基地视为锻造学生品格的大融炉。学校是教育学生的小舞台,社会才是教育学生的大天地,让学生们走出校门、了解社会、接受锻炼,是我校近几年来的一贯做法。我校在武重厂建立了参观调查基地,每年都组织同学们开眼界;在红霞基地建立学农基地,春种秋收时节,同学们来到基地“小试身手”;“雏鹰假日小队”社区义务服务工作更是开展得红红火火。"红岭小学少先队社区工作站"自九八年挂牌至今,已为社区居民所接受。武汉市少先队总辅导员柯有棣老师亲自来校授旗,并对我校少先队社区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我校与洪山交通大队共建的法制学校,使孩子们懂得了怎样保护自己、怎样帮助别人。学校将每年的12月定为“法制宣传教育月”,开展了系列法制宣教活动。每一次基地之行,学生心灵都得到了一次净化,精神都得到了一次洗礼,教育的目的在学生的一次次观摩、实践、体验中自然形成。
3.把德育活动当作抵达目标的小方舟。活动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最有效的载体。我校每学期初便制定了一系列的活动计划。一是围绕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教育活动,如:“我让妈妈露笑脸”尊长活动、“添一丝新绿,留一片阴凉”的植树活动、“向烈士敬礼”的征文活动、“快乐的六一”联欢活动、“唱支歌儿给老师”的敬师活动、“国旗在我心中”的主题队会等;二是经常创造性地开展育人活动,如:洪水泛滥时“心系灾区小伙伴”募捐活动、“保护母亲河”的义卖活动、”爱在身边”的小手拉大手活动等,为我校的德育工作增添了一道亮丽的色彩。
二、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完成最根本的任务——授业解惑
从广义理解“育人”的概念,“教书”算是其中最根本的任务。德不立,无以成人,业不精,无以成才,我校靠的就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从而较好的完成这一中心工作。
所谓“教学常规”就是指用规章制度将教学工作中最根本,最需要做到的要求、做法、环节、阶段等明确化、具体化,可操作并落实到教学工作中去。三年前,人心惶惶的武重子弟小学教职工成天为只拿75%的工资而怨声载道,有制度不愿遵循,更何况各种制度只是一个空空的外壳,让人无法执行。面对现状,校领导首先根据学校实际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备课制度、作业批改制度、上课要求细则、随堂听课制度、校领导下年级办公制度、教学质量月评估制度等。制度制定了,在工作中如何进行运用并加强这些常规制度的管理来完成最根本的教学任务的呢?工作中,我们努力做到:
1.激活制度的示范性,让常规成为提高效率的标尺。例如:我校常规中对作业的批改的要求有这么一条:“作文要在一周内批好,一般安排1/3详批、1/3简批、1/3面批”。在认真上课这一块中也有这样的描述:“阅读教学学生读书时间不少于10分钟”。这些要求,都以数字限时限量,这对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是有极大的示范作用,但这种示范作用是静态的,管理者必须采取措施激活它,才能为广大教师真正所接受。如对语文上课的常规中的“学生读书不少于10分钟”这一条,在上示范课时,我校专门请教师在听课时记录读书时间和方式,再在评课时就10分钟读书的情况做充分评议,让大家深刻认识到多读的方法和好处,然后鼓励大家在实践中效仿,最后在其它的教师的教研课中继续加强这方面的评估。这样,关于提高课堂读书效率的常规,就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示范作用。
2.着眼常规的发展性,促进教学特色的形成与发展。学校新常规的出台,对学校的教学产生了一股强大的推动力。 常规虽然是相对稳定的,不能朝令夕改,但它的变化发展却是绝对的。我们牢牢抓住常规自身的这种发展性,提倡老师们超越常规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自己的教学特色。我们强化某项常规,如对常规中提出的“教学后记”进行特别强调,要求教师每篇必写,还在写的基础上进行交流、评改,这样,教师的教后反思的风气就形成了。我们允许教师用富有时代的思想去诠释常规,有的教师在接受新思想时发现常规中有些不完全适应的地方,这时,我们指导教师不要去抨击和否定常规,而是要变通地认识常规,让常规去靠近时代教改思想。如我校一位音乐教师针对课堂上学生发言少,师生关系不够亲密的状况,提出让学生不举手,直接站起来发言。这其实就是一种常规的灵活变通,这一变通从而使师生关系融活了,学生发言积极了,学习主动性增强了。我们还允许教师将自己的个性融入常规,对于统一性很强的常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在具体操作上学校赞同各显神通,拿出自己的特色来,如作业批改的常规和符号用“×”、“√”,我校有的教师觉得光用这些符号不够生动活泼,不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于是自己改用等级制、图案奖励等多种方法,形成独特的评价方法。
3.树立常规的权威性,保障教学工作的高起点。教学常规是以规章制度的面目显现的,其严肃性、权威性不言而喻。教学常规体现的是普通要求,因而学校要求常规面前人人平等,不论年龄、职务有多大不同,都无权降低常规要求。为此,学校建立激励、检查机制,组织中青年教师反复学习常规要求,促进全体教师养成好的工作习惯,并逐步提高执行水平,切实让教学常规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标尺。
三、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爱好,完成最基础的工作——强身健体
在我校严谨的教学活动中,还有一片生龙活虎的体育世界,两大体育传统特色如两朵奇葩在校园中尽显风采。传统项目男足在我区小有名气,参加区小足球比赛年年都获第一;乒乓球也开始崭露头角,第一次参加区比赛,就获得团体第二名。三年来,我校始终把群众性体育活动作为体育传统特色建设的基础。每节体育课,教师依纲据本,不敢有丝毫懈怠;体育活动课,辅导教师一丝不苟,将学校传统活动与达标训练有机结合,每学期一次的大型运动会,将群体活动推向高潮,不仅提高了运动成绩,而且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为了确保小足球长盛不衰,学校设置了女足特色班、男足特色班,重点开展足球运动。女足特色班由武汉市唯一的一名女足国际级裁判付红珏担任授课教师。为了使乒乓球队不断补充新鲜血液,采取从一年级开始在小班开设了乒乓球课,建立了一个后续梯队。
扎实的体育工作给学校带来了生机,为学校赢得了荣誉,武汉市“体育卫生工作两个条例”先进单位,武汉市体育教学一类标准合格学校,是对学校体育工作开展最大的肯定。体育工作是学校育人工作中最基础的工作,一个人如果没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其它的事便无从做起。我校决心杜绝文弱,让每个孩子都能活泼、健康地走出校门。
四、兴科研之风,提高教学水平——质量保证
现代教育观提出:“现代教育不仅需要传授型的教师,更需要科研型的教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扎实的教学水平,还应具备教学科研能力。近两年来,我校牢固树立“科研兴校”的思想,以科研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1999年在武汉大学教授的指导下,我校组织骨干教师对一年级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儿童国学启蒙教育》的研究,随后作为校本课程进行开发,现已在全校普及,经过三年多的试验,孩子们对中国的古典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丰富了孩子们的语言知识,提高了孩子们的记忆力、注意力,对孩子们的行为好转、心地向善都有一定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为他们将来成长为一个全面发展、身心和谐的人奠定了基础。《现代少年报》以“小学校园传出琅琅《大学》声”为主题,对我校开展的读经试验进行了如实的报道;《楚天都市报》也以“小学生读《大学》”进行了宣传。2000年在区教委小教科及教科室的领导下,我们又参加了小班化的教育教学的研究,研究实践中我们广泛自学,多方请教,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我们对现有的课程进行改革,除语、数、体、音、美课程外,另开设了综合课、英语课、乒乓球课、书法课和计算机课。我们对现有的教育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加强对分层教学、分组教学的研究。我们对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环境进行了改造,教室布置的格局简洁明快,色彩宁静,现代化的教学设施齐全,活动室生动活泼、宽敞明亮。近四年的小班化教育教学实验,我们探索出一套小班教学规律:激情乐学、主动求学、互助互学、媒体扩学、动手活学,在此引导下孩子们正朝着合格加特长的目标前行。2002年,学校作为湖北省唯一的一所小学参加华师大对比教育中心关于以环保教育为主题的课题研究。并与武重厂环保处牵手开展以环保为主题的学业实践活动。《中国环境保》对比曾作过专题报道。
科研活动的开展转变了老师的教学观念,提高了老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有了新的起色。
几年来,通过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学校三年迈出两大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一跃成为武汉市办学水平综合评估示范学校。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先后获得“中国创造教育实验基地” 、“武昌区目标管理立功单位”等十多项荣誉。实践证明,我校的改革措施是卓有成效的,在今后的时间,我们还要不断努力,以收获更多的希望和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