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句子翻译一直是全国各地历年中考的一个重点和热点,也是学生中考常见的一个失分点。句子翻译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考生对文言文基本内容的理解程度。文言文句子翻译题往往设置几个关键得分点,这几个得分点基本上都是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和特殊句式。文言文句子中的关键词语主要包括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句式主要包括省略句、倒装句、判断句、被动句等。
所以,要想做好文言文句子翻译题,就要掌握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积累好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文言词语的用法,掌握好文言文的一些特殊句式,并做到由课内向课外的迁移运用。
首先,文言文句子翻译在理念上要遵循“信、达、雅”的原则。“信”即准确到位,不增不减;“达”即通顺流畅,不晦不涩;“雅”即讲究文采,语言优美。对于我们初中生而言,翻译时做到“信”和“达”,就可以了。
其次、文言文句子翻译在操作时要采用“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尽可能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所谓意译,则是根据原文表达的大意来表述。比如《赵普》中的“晚年手不释卷”,如果直译为“晚年不放下手中的书”,听起来多么别扭,我们可以意译为“晚年勤奋读书”,就流畅得多。
第三、文言文翻译要掌握一些具体的方法,下面,笔者就结合2010年江苏省各大市的中考真题进行讲解。
1. 真题再现:
(江苏连云港)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益州既足,以亮为军师。
方法点拨:
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物名、官职名等,皆可保留照录。本题中“益州”是地名,“亮”是人名,“军师”是官职名,这些都可以保留不动。
参考答案
益州充实以后,任命诸葛亮为军师。
2. 真题再现:
① (江苏南京)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以为求之必得。
② (江苏扬州)翻译下列句子。
臣以尚急于弹雀。
方法点拨:
文言文中省略句很常见,省略的成分主要有主语、宾语和介词等。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应将句中省略的成分补充出来。第①句“以为求之必得”应补出主语“顾恺之”,第②句中“以”的意思是“认为”,“以”后面省略了宾语“这些事”(指所奏之常事),翻译的事也需补上。
参考答案
① (顾恺之)认为追求它一定会得到。
② 我认为(这些事)比打鸟雀要紧急。
3. 真题再现:
① (江苏连云港)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躬耕于野,不求闻达。
② (江苏淮安)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微斯人,吾谁与归?
方法点拨: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如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谓语前置句等,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的语序需要注意调整。第①句是一个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于野”应作“耕”的状语。现代汉语中状语放在动词、形容词之前,而古汉语中状语大多放在中心词之后,“躬耕于野”在翻译时应调整为“躬于野耕”。第②句,是一个宾语前置句。在这个疑问句中,疑问代词“谁”作宾语,宾语前置,“吾谁与归”在翻译时应调整为“吾与谁归”。
参考答案
① 亲自在田间耕种,不求出名显达。
②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
4. 真题再现:
① (江苏泰州)翻译下列句子。
留其半以为堤脚,掘其半为渠,取土以为堤。
② (江苏徐州)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为秦将王翦所戮。
③ (江苏镇江)用现代汉语写出画线句子的意思。
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方法点拨:
文言文中有一些固定句式,比如“不亦……乎”“得无……乎”“如……何”“……孰与……”“以……为”“为……所”“……也”等。第①句中的“以为堤脚”,“取土以为堤”首先应补全成分,变为“以(之)为堤脚”,“取土以“之”为堤”,这样就可以明显看出“以为”不是一个词,而是一个句式“以……为”,应理解为“把……作为”。第②句中的“为……所”是被动句的固定句式,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被”。第③句中的“也”是判断句的标志,在翻译时要加判断词“是”。
参考答案
① 留下这一半把它作为堤的底部,挖掘它一半做沟渠,挖取其中的土把它作为河堤。
② 被秦国的大将王翦杀害。
③ 百姓们没有流动迁移的,这都是范文正的恩惠。
5. 真题再现:
① (江苏盐城)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 (江苏扬州)翻译下列各句。
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方法点拨:
古今异义,是指文言文中的词语和现代汉语的词语字面相同,但意义和用法不同的语言现象。对于古今异义词,如果我们按照现代汉语的意思去理解的话,就会解释错误。第①句中“小大之狱”的“狱”应理解为古义“案件”,而不是今义“监狱”。第②句中的“颜色”应理解为古义“脸色”,而不是今义“色彩”。
参考答案
①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弄清楚,也一定会根据实情来处理。
② 赵普脸色没有变,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章拾起来回家了。
6. 真题再现:
① (江苏苏州)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② (江苏常州)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
方法点拨: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语言现象,它常常借助一定的语言环境,将通常是某种用法的词,临时换用作另一种用法。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第①句中的“箕畚”本来是名词,在这里用作状语,解释为“用箕畚”。第②句中的“死”本来是动词,这里用作为动词,解释为“为……而死”。
参考答案
① 于是率领挑担子的三个儿孙,敲凿石头,挖掘泥土,用箕畚运到渤海的边上。
② (对)远离家乡卫戍边疆的各位将领,派他(指岳飞)的妻子慰问他(指戍将)的家人,(对)为国而死的将领,就养育他们的遗孤。
7. 真题再现:
① (江苏镇江)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② (江苏淮安)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方法点拨:
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互文等修辞,如果直译的话,意思可能就不明确,或者出现偏差。第①句中的“锦鳞”是借代手法,借指“美丽的鱼儿”,“锦鳞游泳”如果直译的话,意思就会是“美丽的鱼鳞游来游去”,这样翻译出来就很可笑,所以可用意译。第②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运用的互文,如果直译为“不因为外物而高兴,不因为自己而悲伤”就会少了一层意思。
参考答案
① 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
② 不因为外物的好坏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最后需要提醒同学们的是,以上介绍的方法既不是孤立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同学们只有在平时的文言文句子翻译训练中,注意点滴积累,用心领悟,综合运用,认真巩固,中考文言文句子翻译才能做到准确无误。
所以,要想做好文言文句子翻译题,就要掌握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积累好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文言词语的用法,掌握好文言文的一些特殊句式,并做到由课内向课外的迁移运用。
首先,文言文句子翻译在理念上要遵循“信、达、雅”的原则。“信”即准确到位,不增不减;“达”即通顺流畅,不晦不涩;“雅”即讲究文采,语言优美。对于我们初中生而言,翻译时做到“信”和“达”,就可以了。
其次、文言文句子翻译在操作时要采用“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尽可能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所谓意译,则是根据原文表达的大意来表述。比如《赵普》中的“晚年手不释卷”,如果直译为“晚年不放下手中的书”,听起来多么别扭,我们可以意译为“晚年勤奋读书”,就流畅得多。
第三、文言文翻译要掌握一些具体的方法,下面,笔者就结合2010年江苏省各大市的中考真题进行讲解。
1. 真题再现:
(江苏连云港)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益州既足,以亮为军师。
方法点拨:
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物名、官职名等,皆可保留照录。本题中“益州”是地名,“亮”是人名,“军师”是官职名,这些都可以保留不动。
参考答案
益州充实以后,任命诸葛亮为军师。
2. 真题再现:
① (江苏南京)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以为求之必得。
② (江苏扬州)翻译下列句子。
臣以尚急于弹雀。
方法点拨:
文言文中省略句很常见,省略的成分主要有主语、宾语和介词等。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应将句中省略的成分补充出来。第①句“以为求之必得”应补出主语“顾恺之”,第②句中“以”的意思是“认为”,“以”后面省略了宾语“这些事”(指所奏之常事),翻译的事也需补上。
参考答案
① (顾恺之)认为追求它一定会得到。
② 我认为(这些事)比打鸟雀要紧急。
3. 真题再现:
① (江苏连云港)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躬耕于野,不求闻达。
② (江苏淮安)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微斯人,吾谁与归?
方法点拨: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如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谓语前置句等,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的语序需要注意调整。第①句是一个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于野”应作“耕”的状语。现代汉语中状语放在动词、形容词之前,而古汉语中状语大多放在中心词之后,“躬耕于野”在翻译时应调整为“躬于野耕”。第②句,是一个宾语前置句。在这个疑问句中,疑问代词“谁”作宾语,宾语前置,“吾谁与归”在翻译时应调整为“吾与谁归”。
参考答案
① 亲自在田间耕种,不求出名显达。
②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
4. 真题再现:
① (江苏泰州)翻译下列句子。
留其半以为堤脚,掘其半为渠,取土以为堤。
② (江苏徐州)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为秦将王翦所戮。
③ (江苏镇江)用现代汉语写出画线句子的意思。
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方法点拨:
文言文中有一些固定句式,比如“不亦……乎”“得无……乎”“如……何”“……孰与……”“以……为”“为……所”“……也”等。第①句中的“以为堤脚”,“取土以为堤”首先应补全成分,变为“以(之)为堤脚”,“取土以“之”为堤”,这样就可以明显看出“以为”不是一个词,而是一个句式“以……为”,应理解为“把……作为”。第②句中的“为……所”是被动句的固定句式,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被”。第③句中的“也”是判断句的标志,在翻译时要加判断词“是”。
参考答案
① 留下这一半把它作为堤的底部,挖掘它一半做沟渠,挖取其中的土把它作为河堤。
② 被秦国的大将王翦杀害。
③ 百姓们没有流动迁移的,这都是范文正的恩惠。
5. 真题再现:
① (江苏盐城)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 (江苏扬州)翻译下列各句。
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方法点拨:
古今异义,是指文言文中的词语和现代汉语的词语字面相同,但意义和用法不同的语言现象。对于古今异义词,如果我们按照现代汉语的意思去理解的话,就会解释错误。第①句中“小大之狱”的“狱”应理解为古义“案件”,而不是今义“监狱”。第②句中的“颜色”应理解为古义“脸色”,而不是今义“色彩”。
参考答案
①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弄清楚,也一定会根据实情来处理。
② 赵普脸色没有变,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章拾起来回家了。
6. 真题再现:
① (江苏苏州)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② (江苏常州)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
方法点拨: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语言现象,它常常借助一定的语言环境,将通常是某种用法的词,临时换用作另一种用法。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第①句中的“箕畚”本来是名词,在这里用作状语,解释为“用箕畚”。第②句中的“死”本来是动词,这里用作为动词,解释为“为……而死”。
参考答案
① 于是率领挑担子的三个儿孙,敲凿石头,挖掘泥土,用箕畚运到渤海的边上。
② (对)远离家乡卫戍边疆的各位将领,派他(指岳飞)的妻子慰问他(指戍将)的家人,(对)为国而死的将领,就养育他们的遗孤。
7. 真题再现:
① (江苏镇江)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② (江苏淮安)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方法点拨:
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互文等修辞,如果直译的话,意思可能就不明确,或者出现偏差。第①句中的“锦鳞”是借代手法,借指“美丽的鱼儿”,“锦鳞游泳”如果直译的话,意思就会是“美丽的鱼鳞游来游去”,这样翻译出来就很可笑,所以可用意译。第②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运用的互文,如果直译为“不因为外物而高兴,不因为自己而悲伤”就会少了一层意思。
参考答案
① 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
② 不因为外物的好坏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最后需要提醒同学们的是,以上介绍的方法既不是孤立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同学们只有在平时的文言文句子翻译训练中,注意点滴积累,用心领悟,综合运用,认真巩固,中考文言文句子翻译才能做到准确无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