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与白修德

来源 :中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zxcva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3年春天的某一天,白修德将一张照片递给蒋介石。这是他在河南灾区拍的狗吃人的照片。他注意到,一直没有表情的蒋总司令,看到照片的刹那,腿,轻轻抖了一下。
  白修德是美国《时代周刊》驻中国的记者,他是一个美国人,叫西奥多-H-怀特,白修德是他1938年来到中国取的中文名。毕业于哈佛大学的他,听了导师费正清的意见,带着一台破旧的打字机,来到战时重庆,受雇于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并给《时代周刊》供稿,开始了他的新闻生涯。
  1942年河南大旱,天上的雨水比雷公的眼泪还金贵,河南的树过了春天才不情愿地吐露几片新芽,天旱地裂的考验下,收成锐减,粮价飞涨,到后来,卖掉一个青年女子还换不来100斤的粮食。
  次年初,听说3200万河南农民濒临饿死的白修德和一个英国记者,穿越日军的炮火,从重庆赶到河南。如果鞭子抽得不够狠,马匹跑得不够快,他赖以行走河南的坐骑,将被饥肠辘辘的灾民活活煮了。
  半个月内,白修德目睹了几千万人受灾几百万人饿死的世纪大饥荒。在荒无人烟的村庄,听到的是弃婴临死前的哭声,看到的是土狗从沙堆中掏出尸体并撕咬上面的肉。他的智商告诉他,这是一场半是天灾半是人祸的灾难。不管怎么说,国民政府赈灾不力,效果不彰,无以辩驳。
  河南的见闻,改变了白修德对蒋介石的看法。大概一年前,他在《生活周刊》上报道了蒋介石,呼唤之情,跃然纸上。他说,蒋介石总司令是中国的英雄,是“一个正直的人”,在他的领导下,中国正阔步走向觉醒。而今,他的看法在发生改变。
  返回重庆的途中,他采写了一篇充满愤怒的报道河南饥荒的新闻。对他来说,这是一件罕见的事。他对中国抱有深厚的感情,他笔下的中国政府是一个称职的政府。在报道中国的过程中,他对可能危及中国在美国的正面形象的事情避而不谈,比如说军队的腐败,高官的无能。
  说来也怪,他在电报局传输这篇义愤难平的新闻稿,竟然没有受到国民党宣传部门的审查就直接发回了纽约,发表在《时代周刊》上。当时,宋美龄正在美国访问,颇为尴尬的她,恼火地要求《时代周刊》的老板解雇白修德。
  新闻见诸报刊后,白修德依然寝食不宁。他超越了自己的职业范围,给宋庆龄写信,请她向她的妹夫蒋介石求情。鉴于《时代》对美国决策者的影响力,加上宋庆龄的斡旋,蒋介石接见了他。
  在那间用来接待客人的黑屋子里,蒋介石接到了白修德递给他一些作品,那些抨击他的政府是多么的腐败。蒋介石托着下巴,什么也不说,没有什么表情。他偶尔简单说两句,试图否定白修德的观点。见他不相信狗从沙堆中掏死尸的报道,白修德急了,向他出示了那个与他同行的英国记者拍摄的照片。
  蒋介石醒悟了。
  那个让白修德的新闻稿畅通无阻地发回纽约的审查员被捕了。
  政府一边加大赈济河南的物资和钱款,一边加紧新闻审查。一两个月过后,政府出台新规则,禁止任何中国人在未经政府授权的情况下,向外国记者提供消息,违者将受到惩罚。与此同时,政府还想方设法阻止外国记者外出采访。
  不管是禁止采访对象接受采访,还是限制新闻记者采访,都是限制采访权。采访权是新闻自由权中殊为重要的一个内容要素,限制采访权就是限制新闻自由。新闻自由不是不可以限制,特别是战争时期,但是,不能随意限制,必须按照法定的原则和程序去限制,限制的目的应该是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而不是国民党这个政党的一切利益。
  白修德和一帮在华外国记者组建了一个新闻记者协会,抗议蒋介石政府限制采访权。可是,这个政府压根就不承认新闻记者协会的合法地位,使得他们的抗议,就像一个屁,响过,臭过,就什么都没了。
其他文献
“我一个人民警察,连自己的家都保护不了,还能保护老百姓么?”  当了几十年民警,王辉最害怕的事儿,是半夜听到狗叫。  一旦院子里那两条小土狗突然狂吠不止,他便会蹿下床,查看电脑上的实时监控画面,拿手电筒朝院子漫无目的地扫射,同时大声喊话,既为警示“来访者”,也给自己壮胆。  尽管四周林立的高档住宅楼早已入住居民,小区入口的门卫全天轮岗,但他依然战战兢兢。不怕小偷,就怕那些“打算拆他们房子的人”搞突
期刊
20世纪80年代初,全中国轿车年产量不到5000辆,而随着经济潮起,几十万辆进口和走私的日本轿车却一下子涌入国门。  造车,还是买车,已经上升到一个全社会关注的涉及民族自尊心的政治问题,中央决策层开始高度关注。  然而,技术和资金的严重短缺,启动本土轿车工业举步维艰。刚刚成立的中国汽车工业公司写了一个报告,直接送到邓小平手上。1982年6月,邓小平在中汽的报告上明确批示:“轿车可以合资”。自此,坚
期刊
青岛五星最好,  燕京玉泉还中。  如果money不够,  来点散装也行。  ——酒囊老弟赠饭袋兄  1989年7月9日,在返校政治学习结束后,我们这一年毕业的同学开始挥手作别,我的大学同学L,在我的毕业留言册上留下了这样一段话。留言册上,女同学的赠言大多还算励志,男同学则除了谈酒便是色,打趣胡说,全无神圣庄严。  “没有纵情欢乐的成分,一事无成”,尼采如是说。也是,在一个晦暗不明的偶像的黄昏时代
期刊
朋友带我去素菜馆吃饭,终于明白,素,原来是这样的。  青砖碧瓦的大门,踏进门槛,投影映在地上的是一朵莲花,光洁的地板上,莲花轻动,无限禅意就此荡漾开来。踏着莲花往里,木质的小房间一色原木的质地,精致的小香炉中飘来几缕淡淡的烟雾。轻盈又迷离。带着三分恍惚落座,手捧菜单却不知从何开始。  开水白菜是里头最没有创意的名字,类似一抹绿意、三扣柴门之类的比比皆是。面对这样的菜名,顶礼膜拜有些夸张,但收声,凝
期刊
邓丽君有一首歌叫《采槟榔》,大意是这样的,高高的树上结槟榔,谁先爬上谁先尝。小伙子爬树采槟榔,小妹妹提篮抬头望,望什么呢?不是槟榔,是情哥哥他又美他又壮。歌曲俏皮动听,加上邓丽君甜美的嗓音演绎,好一幅乡间美景。  很多大陆客去过台湾旅游,路旁见得最多的就是槟榔摊。甭管男人女人来旅游,几乎一个心思,要看看槟榔妹子。都说槟榔妹子好看又开放,到底是不是如此,似乎需要亲眼所见才算数。  台湾人称卖槟榔的女
期刊
2012年可以被看作是中国发展与环保存在冲突的集中体现期,更可以被看作是环保意识的强化年。  2012年6月份以来,四川什邡、江苏启东及浙江宁波等地相继发生因钼铜、排污及PX项目引起的群体性事件。事件风生水起,讨论沸沸扬扬。2012年可以被看作是中国发展与环保存在冲突的集中体现期,更可以被看作是环保意识的强化年。  几次事件如出一辙——地方政府宣布上马有污染的项目,马上遭到当地居民的反对,并引发群
期刊
3月份的全国“两会”,选出了新一届国家领导人,换届顺利完成,中国将迎来新的发展节奏。  “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的判断和话题,并非本次“两会”才提出,但在本次“两会”上,有关“改革深水区”的讨论,却引发了比以往更密集的关注。  这些年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应该解决而未能解决的问题,一些领域改革受到阻碍进展不彰,以及引发的民众不满情绪和对改革的信心不足,其实都是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的表征。  深水区的改革,水
期刊
武松杀嫂杀西门庆后,虽然犯法却弘扬了道德,颇获赞扬,两个公人监押着武松去孟州牢城营的路上,也念武松是个好汉,一路只是小心服侍他,不敢轻慢他一点。武松见他两个小心,也不和他计较,包裹里有的是金银,但过村坊铺店,便买酒买肉和他两个吃。这一路,简直可以等同旅游。  就这样消消停停走着走着,约莫走了二十余日,就来到一个所在。远远的土坡下约有数间草房,傍着溪边柳树上挑出个酒帘儿。路边的樵夫告诉他们:“这岭是
期刊
说起来,对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一直提不起太高的兴致。眼看着斯特劳斯家族的传统生意操持到今天,可真是难为了年末主厨的总监和大师们。《蓝色多瑙河》、《春之声圆舞曲》、《闲聊波尔卡》、《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拉德茨基》等脍炙人口的华尔兹,热气腾腾的波尔卡,老少咸宜的进行曲年复一年饕餮下来,招牌菜单上可圈点的合口肴馔所剩无几。面对全球乐迷期望值的逐年提升,拓宽音乐会曲目,更新电视转播形式,成了维也纳爱乐乐团
期刊
《论中国》一书,再次让“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基辛格,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这部2012年9月上市的作品。迅速攀上国内主要图书排行榜,且在年终各主要图书评选中,进入选目,已公布的评选结果中,尽皆上榜。  近年,有数不尽“论中国”的外国人作品刊出,国内翻译出版的也不少,最有名的作者包括奈斯比特、马丁·雅克、福山、扎卡利亚、阿玛蒂亚·森、雷默……诸多作品,最引人关注的,非基辛格博士《论中国》莫属。  待遇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