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作文中“立象以尽意”的运用与创新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fpe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教学中发现,教材中的名篇往往在表情达意的基础上“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比如名篇《氓》中,就是用自然现象来表现女主人公感情生活的变化。由叶子的鲜嫩到枯黄,形象地说明感情生活从幸福到痛苦的变化,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为了让学生掌握“立象以尽意”的方法,尽快地实施到写作中去,我总结了“以象代意”、“以象化类”、“以象造境”、“动形借象”等四种技法,让学生学习、领悟和掌握。实践之后发现,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一、以象代意
  以象代意,就是用具体的物象来代替抽象的概念。如:“治理大国太容易了。”“容易”是一种相对抽象的概念,那么能不能用一种具体的物象来代替这种抽象的感觉呢?古人通过联想和想象,造出了一个非常鲜活的句子:“治大国若烹小鲜。”就是说治理大国就像烹小鱼一样。因为烹炸小鱼时若用猛火则容易焦,若翻动的过勤则易碎,所以烹小鱼要用文火,少翻动。这说明治大国当用文火,不折腾,国家自会太平。再比如:“遭贬”就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塑造了一个年老色衰被商人遗弃的歌女形象,作者就是用这一具体的歌女形象表达“同是天涯沦落人”、“遭贬”的这一特殊感受。教材中还有很多以象代意的作品,如《离骚》、《锦瑟》、《再别康桥》等,值得我们带领学生好好体会,并加以运用和创新。
  二、以象化类
  以象化类,就是通过具体细腻地描绘物象把物类细分,能够把描绘的对象从大类里面分开的一种技法。如:“这土地/这河流/这风/和那黎明……”与“这被暴风雨所击打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刮着激怒的风/和那带着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哪种诗句更刺激感官,更形象?当然是后一首,因为它更具体。越是大类的“象”也就越具概括性,同时就越空泛。空泛的“象”是难以感动人的。这也是我们学生常犯的错误,想表达的意思一个大类表达完了,也就没有可表达的了,别说生动形象了,连字数都凑不够了。因此,根据语境需要,立象要具体、细化,就会产生“笔底有风烟,片言明百意”的效果。再比如:“秋天一到,叶子就落了。”这是一句很普通的描述。如果运用“以象化类”的技法,效果就不一样。“秋天一到,一些耐不住性子的黄叶就落了下来。”用“耐不住性子”就把“黄叶”从大类“叶子”中细分开来,更具体,也有了情味,有了美感。
  三、以象造境
  以象造境,也就是叙述一件事情或者讲一个故事时,给事件或者故事设置一个特定的环境或者情境。因为故事或者事件总是在一定的时空进行的。比如:“静静地喝茶吧。”喝茶是一件事情,我们可以调动想象为之设置一个诗意的情境,从而激活想象,增添文采,丰富意蕴。“晓月如帘,我静静地坐在窗前,钢琴上那轻柔的音乐,和着白色瓷杯里的香茗一起飘起,袅袅绕绕,回旋在寂静的夜里。一室静雅和清幽,那沁香微润的毛尖,杯中氤氲的茶香刚好温暖了纤细的指尖。”画面是不是更为具体感人呢?王国维《人间词话》说:“有境界者自成高格。”营造境界的最好的办法就是“以象造境”。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一句,柳永的《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人物的具体活动和特定的情境结合在一起,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四、动形借象
  动形借象,就是运用动词、形容词表现出物类的形象。比如:大家熟知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成为全诗的点睛之笔,由此使全诗出神入化。动词具有把静物写动,使物含情,使物人格化等功能,这种功能在塑造生动形象方面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比如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的“悦”和“空”。作者在这里要表现的,是一种忘情尘俗的抽象意境。如何生动而不枯燥地表现出这种深妙的禅悟呢?作者把“悦”和“空”活用为使动词很有特色。它营造了意境,给人以形象感,引导人们进入纯净怡悦的境界。
  根据以上四种技法,我让学生做一些训练,以提高他们的“立象”意识。
  (一)修饰
  修饰就是给事物添加相关材料或信息,从而使陈述的对象具体化、形象化的表达方法。比如一位同学作文中写道:“涛哥正在教室里专心致志地读书。”什么书读得这样专心致志?可以做一些交代。如:“涛哥正在教室里专心致志地读《小说选刊》”。“涛哥正在教室里专心致志地读一本卡耐基的书”。加了修饰,这本书就变得具体了,人物的形象也就饱满了。不同的修饰传达不同的情味,不同的情味总是靠语言的具体化来表现的。所以我教导学生,在写作时千万要记住:不是一杯“咖啡”,而是一杯“星巴克”,抑或一杯“蓝山”,又抑或“麦斯威尔”;不是一束“花”,而是一束“百合”,抑或一束“素洁淡雅的百合花”……
  (二)比喻
  比喻,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诗经》中用比的地方就很多。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硕人》连续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瓠犀”喻美人之齿,等等,都是用“比”的佳例。
  粮食对老百姓很重要,这句话就是一般的概述。让学生训练之后,就有学生写到:对公鸡来说,麦粒胜过钻石。这句话中“麦粒”和“钻石”都是具体可感的事物,借以比喻实用性和审美性需求的区别,突出了粮食的重要性,形象生动。
  形象化的物象,其实大多都是比喻中的喻体,因其直观可感,生动形象,而使所写对象清晰明了。比喻手法运用得越好,形象化程度就越高,文章就越生动感人。
其他文献
中医证候规范化标准化之我见张丽川,韩亚平山西省太原重型机器厂医院(030024)主题词证候/诊断,证候/标准现在社会已进入新的科技发展时代,祖国医学也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但由于历史原因,使
1995年3月至1998年2月,我们运用自拟复元汤加减,结合胃肠减压、加强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方法治疗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残胃功能性运动障碍34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
高考中议论文的选材最易出现“撞车”现象。那么我们如何跳出这种困境而成为别具匠心的“这一个”呢?最简单的办法则是让学生的议论文“鲜”起来。议论文要“鲜”关键在于选材的“鲜”,就是说我们写文章要关注当今时代发生的热点事件,体现学生对自身生活的反思和社会的关注与思考。  将时事嵌入学生的议论文中,是让议论文“鲜”起来的一条捷径,但必须讲究一定的方法才行,对此笔者是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和践行的。  一、掘井
对带环后出血的妇女 10 6例应用清经颗粒治疗 ,经临床观察 ,发现有明显减少经量和治疗不规则出血的作用。结合对带环后出血的病理生理分析 ,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锦 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的《锦瑟》向来以其“多义”、意境迷离朦胧而美,也一直让众多古典文学爱好者咀嚼吟赏,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求学阶段错过这么一首“经典”,可谓遗憾之至。然放入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三,以高中学生的理解力,在他们有限的经历和理解体悟生活尚
<正>香砂养胃丸为经典名方,由木香、砂仁、白术等12味中药组成,具有温中和胃作用;临床用于治疗不思饮食,呕吐酸水,胃院满闷,四肢倦怠等消化谊症状,是临床消化道疾病最常用的药物之一
“立言之要,在于有物”,“物”就是文章内容。它是靠材料来体现的,材料是构成文章的要素之一。我们的高考作文更是如此,只有占有了丰富的、新鲜的材料,才会写出言之有物,富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