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作文水平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ghua_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学生作文能力不强、对作文不感兴趣、甚至惧怕作文的现象,如果这种现象不能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时给他们以引导,很容易导致他们产生厌弃作文、甚至厌弃学习语文的心理。那么该如何给他们正确引导来提高他们的作文能力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一、让学生正确认识作文
  什么是作文?作文就是用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说白了,也就是把自己内心所思所想,用文字清楚地表述出来。文章是人们进行社会交际不可缺少的手段,学生不怕说话,有时说起话来滔滔不绝,为什么在作文时却无话可说了呢?主要原因是他们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作文、该怎么去作文。当然,这与老师平时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期望值过高也不无关系。
  教育杂志上曾刊载过这么一则案例,说在国外一所幼儿园里,老师让孩子们用自己学过的单词在纸上写一句简单的话,之后她在每个孩子的作品上配上插图,并做好封面,署上他们的名字,然后告诉孩子们:这是你们所写的第一本书。
  这就是写书?这就是作文?是的,就这么简单!作为一名老师,假如要求学生也像上面的小孩子那样写这么一本书,百分之百的人都会说不难。
  二、鼓励学生从最简单处学写作文
  既然让学生明白了最简单的作文是什么样的,那么不妨就开始从这最简单的一句话作文让他们写起。给出一个内容,让他们用自己的一句话写出来,看谁写得好。教师当堂给他们点评、鼓励,并给他们以方法的指导,如,句子的详略、用词的选择等。在写好一句话的基础上,让学生试试能不能写两句、三句或更多句来表述以上内容,看谁写得好。写出一个完整的句子或一段完整的话,对于中学生来说不是个难事,目的就是让他们找回自信,让他们明白真正的作文其实就是从这一句话、一段话开始的,并不是高不可攀、难以企及的。在此种训练的基础上,再告诉他们:如果觉得对上面的内容自己有能力、或者自己内心还有许多话要说,可以写出几段话或一篇文章。这对已经“从事”过多年作文写作的大多数中学生来说,当然也不是件难事。从最初的一句话再到让他们写一篇作文,中间也用不了多长时间,但有了这个过程,学生对作文的认识和写作文的能力将会有一个很大的飞跃。
  三、坚持让学生随机作文,循序渐进地讲授作文方法
  从最容易、最简单之处让学生一步步去写、去练,从而使他们明白作文并不是件难事。当然,这之中首要的是给他们自信,所以一开始老师对他们的要求不要太高。选取作文材料时,也一定要注意,从他们最熟悉、最容易下手的地方开始练起,鼓励学生有感而发地去作文,并及时地给以肯定。对稍有难度的题目更要加以指导,并降低作文要求,以免挫伤学生的自信心。有了信心还要有章可循,还要及时给学生以作文方法的指导。比如,记叙的要素、说明的方法、修辞与表达、审题与立意、选材与布局等,都要循序渐进地渗透到平时的作文教学与学生的练笔之中。
  四、认真批改学生的作文
  教师批改学生作文,实际上就是在检验学生用书面语言表述自己心声的能力。当然,也是在与学生的心灵对话。一定要让学生用文字描述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要突出一个真情实感——这是作文的“魂”。坚决摒弃那些东拼西凑的、无病呻吟的、人云亦云的作文,对于一些典型例文,可以拿出来让全体学生共同品评,也可以让学生互评,这对他们作文能力的提高也是相当有好处的。
  五、用好的作品来影响学生的做人与作文
  语文教材包罗万象,对学生的培训与影响也是方方面面的。但这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教师搜集一些好的作品给学生,可以读给他们听让他们写听后感,也可以让学生自由阅读,并交流心得。让学生品读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做人”的教育,引导他们对文章的写法进行借鉴。
  六、加强学生素材的积累,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一个学生来说,要想写出好的作文,没有丰厚的积累是不行的。这种积累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从书本上积累,一是从生活中积累。只有“胸中有货”,才能提之有“物”。有了这些积累,还需要不间断地练习,才能把作文写好。平时坚持让学生写日记,要求他们把每天观察到的、思考到的独特的东西表述出来,这既是一种累积,也是一种写作的训练。
  总之,初中生惧怕作文的现象是很正常的,怕是因为不会,不会就需要老师很好的引导。只要重视这种现象,循序渐进,就一定能使学生感受到作文的快乐,使他们的作文水平不断提高。
其他文献
鲁迅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生活经验、文化修养、艺术趣味不同,对作品的理解和鉴赏也不同,存在着主观的差异。处理文本所使用的方法和对文本表现出的兴趣与深度等,也都因人而异,鉴赏过程和结果也是千差万别的,真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阅读过程是阅读个体的感悟和体验建构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  那么,如何有效进行文本的多元解读
期刊
新课标就是要打破束缚学生手脚的做法,让学生主动学习,给学生最大的发展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句话,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调整课堂结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方法,使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基本上熟悉了课文内容,让全体学生参加课堂上的讨论。让学生进行一些表演活动,会使他们把认识理解上的缺点错误
期刊
新课程之“新”通常意味着有与原先课程不同的“新质”,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在于使新课程所蕴涵的促进学生发展的“可能价值”,能够转化为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一理论不仅强调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重新的确
期刊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语文学习理应如此,《语文课程标准》所蕴涵的教学理念也体现了这一点。眼下语文教改正在如火如茶地进行:语文教材文本的多元化、语文教材形象的理想化、语文多媒体教学的生动情境化等,语文教学改革倍受关注。不难发现,人们大多关注的是课内改革,对课外学习、对语文作业改革的关注程度却远远不够。语文作业改革这一块,从理念到实践操作上都相对薄弱。  一、语文作业的现状不容乐观  不少学生对语文
期刊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活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从教师的角度讲,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指能促进学生高效学习的教学;从学生的角度讲,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指学生能获得显著发展的教学,这里的“发展”是指具有全面性、整体性、持久性的发展。曾几何时,语文
期刊
语言文字训练,一直是语文教学研究的热门话题。实施新的课程标准以来,随着教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曾一度被冷落的语言文字训练,越来越受到语文界同仁、特别是教学一线教师的重视。大家认为:为了减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无效劳动,把语文课上得扎实而富有成效,必须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因此,按照课程标准的精神,正确看待和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研究的新课题。  一、把教师的讲和学生的练结合起来  就“训练”而言,
期刊
关于人的发展的现实可能性,中国古代就有“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说法。然而,“完人逻辑”的思维方式在教育活动中却并未彻底消亡,目前教育评价中的“全优发展观”就是“完人逻辑”的变异。其表现在教育实践中,特别是在教育评价中屡见不鲜,新课程改革后有愈演愈烈之势,许多教育工作者对此甚至已经习以为常了。  一、“全优发展观”是对全面发展思想的扭曲和异化  关于人的发展性,早在古代就有许多先哲给予了关注。古希腊
期刊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有自己的文化特质,并形成自己的民族灵魂,这个民族与国家才能传承和繁衍。中华诗词,无疑是这种特质文化中最绚烂和最具代表性的符号之一。  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一下诗词对中学生的意义:  首先,诗词继承和弘扬了民族文化,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所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教师肩负的历史使命,而对有生命力的爱国诗词的传诵,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诗以言
期刊
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作为教师,充当的角色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有做好以下三件事,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一、积极推广普通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为什么呢?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的语言不尽相同,甚至于千差万别。积极推广普通话,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有影响的。特别是在改革开放逐渐深入、经济日益全球化、
期刊
阅读教学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认识世界,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促进学生享受精神的洗礼,提升学生的人生价值。中外文学名著是人类文化和思想的精华,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人类在几千年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创造的艺术瑰宝。阅读文学名著,不仅能使学生享受到良好的文学艺术熏陶,还能使学生体悟人生的经验与智慧,激发学生的人性情怀、精神理性和社会责任感。  一、阅读小组的划分  每学期,根据学生阅读水平差异,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