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护理安全对于心血管内科中患者的健康与康复有着紧密联系。本文通过对于临床实践和以往经验的总结,分析探讨可以有效保障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的管理策略。明确病区护士职责与使命,提高护士专业知识技能与法律意识,建立高效监管体制,完善风险预警机制,最大限度降低护理风险,确保每一位患者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 护理安全 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222-01
心血管在人体中是血液循环至关重要的载体。心血管相关疾病往往突发性强,危害程度高,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其重要关键与脆弱敏感性决定了心血管内科在医院中是高风险科室,在其间的护理工作更需要谨小慎微,防范风险。如果护理不当,会对整个医疗过程造成阻碍和危害。护理安全是患者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为确保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需要通过分析影响护理安全的不利因素并提出解决对策,从而形成完善的管理策略。
1 影响护理安全的不利因素
1.1 护理人员责任意识缺失。心血管疾病在中老年群体中属于多发疾病。繁重的工作量和长期高负荷工作,使护理人员经常处于神经紧张的状态,容易出现疲惫和懈怠的错误心理,不能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服务态度差,注意力不集中,护理工作完成的不及时,护理过程甚至出现差错……这些都为医疗事故的发生埋下导火索。加上个别护理人员的工作经验不足,其法制观念、安全意识达不到社会及人们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2]护士责任缺失容易阻碍医院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进而引发医疗纠纷,对于患者健康恢复与医院名誉都会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
1.2 护理人员专业技能薄弱。心血管疾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以科技含量高,精密度准确的先进仪器作为支撑。而在科技水平日新月异的今天,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技术也随之不断变革。但一些刚刚走出校门的护理人员,缺少临床经验,相关培训制度不完善,使其不能及时掌握更新仪器和新技术的使用,对患者治疗贻害无穷。此外,护理人员部分存在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的情况。护理文书室司法鉴定的法律依据,是疾病诊治过程全面、真实的记录,证据的准确性,主要靠记录的正确性,它是患者与他人纠纷的重要依据。[3]与患者诊疗情况紧密相连的客观准确的护理记录也会规避安全风险。
1.3 护士患者沟通交流欠佳。护理人员在病情和治疗情况上没有与患者进行恰当的沟通,容易造成患者对于护理人员工作的不配合,不谨遵医嘱提前出院。在治疗之前没有向患者及其家属告知清楚各种治疗方案的利弊,使其选择不合适的治疗措施。而一些患者自认病情轻微,轻视治疗,导致疾病加重或反复发生。而这时他们往往会责怪医护人员,引起纠纷和矛盾。
1.4 医院管理体制亟待完善。通过调查,我国大部分医院一方面缺少对于护理人员的培训机制,使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无法更新换代与时俱进;另一方面在护理工作监管上不到位,例如对护理文件检查疏漏不认真。在医院硬件设施的保障上难以实现时效监管,某些医疗仪器损耗需要淘汰却仍然在使用,为医疗安全埋下隐患。病房管理体制不完善,噪音大,影响患者心情与康复。这些都需要一个切实有效的管理机制,保障人员和设施都以最佳状态为患者服务。
2 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策略
2.1 提高护理人员责任意识。选择临床经验丰富、综合素质强,职业道德高尚的优秀人员作为护士长及相关管理人员,言传身教,让每一位护理人员都明确自己的神圣和重要职责。热爱自己的职业,真正把患者当做自己的家人。科室工作人员要加强对于相关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的学习,增强法制观念与意识,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要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和轮班制度,节假日注意人员搭配,尽量避免其长期处于高负荷工作状态。
2.2 加强护理人员技能培训。加强基本训练,提高专业技能。在科室内确立完善严谨的护理人员培训制度,定期开展护理工作技能培训,敦促护士在工作中仔细观察,吸取临床实践经验。在工作之余开展知识讲座进行新护理方法和新仪器使用要点的讲解,使其不断汲取新的护理知识,与时俱进提高自我。对于刚刚上岗的护士,尤其要加强业务培训,令其牢固掌握科室护理知识,提高突发情况反应和解决能力,为其提供尽可能多的临床实践和与患者直接接触的机会,使其迅速将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此外,要加强护理人员对于护理记录的书写与管理,从法律角度严肃对待,避免书写随意,潦草,涂改。记录要确保及时与客观性,为解决医疗矛盾提供良好凭证。
2.3 加强护患沟通与交流。在患者治疗前,要利用语言技巧耐心与其沟通,使其把自己身体情况完整告知,方便医生诊疗;同时护理人员要告知医院的规章制度、诊疗安排情况和初期治疗方案,交代家属医院相关环境。为日后二者交流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患者治疗过程中,与病人进行紧密沟通。对病人提出的疑问,以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用通俗易懂、个性化语言,结合病人实际情况向其说明诊疗护理计划及注意事项。[4]当两者出现矛盾或者患者一意孤行不遵医嘱时,护理人员不可与之争吵。言语过激,而要以安慰体谅为主,必要的时候可以采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不可与之发生纠纷,影响患者健康和科室稳定。
2.4 建立医院合理管理体制。医院在科室培训制度上要给予充足的资金支撑和硬件保障。建立对于护理人员的监管机制和奖惩机制,切实提高护理人员的技能水平,为科室安全和医院发展提供不竭内驱动力。严格规范医院各项技术设备和环境设施的使用和更换,对于老化设备要及时淘汰更新,完善相关防护措施,避免出现地面过滑致使摔倒等低级风险。
3 总结
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的安全需要科室内医生、护士等全体工作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的共同努力。在充分认知各种危害安全的不利因素的基础之上,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与专业技能,树立法律观念和安全意识,了解患者的切身需求,严格落实医院各项政策与条令,不断优化科室护理流程,为患者康复提供良好安全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胡荷香.基层医院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的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36(9):493
[2] 张静.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1(14):321
[3] 刘燕秋.加强护理风险的做法与体会[J].天津护理,2006,14(2):104
[4] 周敖英,有媛.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潜在风险防范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08,7(5):35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 护理安全 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222-01
心血管在人体中是血液循环至关重要的载体。心血管相关疾病往往突发性强,危害程度高,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其重要关键与脆弱敏感性决定了心血管内科在医院中是高风险科室,在其间的护理工作更需要谨小慎微,防范风险。如果护理不当,会对整个医疗过程造成阻碍和危害。护理安全是患者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为确保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需要通过分析影响护理安全的不利因素并提出解决对策,从而形成完善的管理策略。
1 影响护理安全的不利因素
1.1 护理人员责任意识缺失。心血管疾病在中老年群体中属于多发疾病。繁重的工作量和长期高负荷工作,使护理人员经常处于神经紧张的状态,容易出现疲惫和懈怠的错误心理,不能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服务态度差,注意力不集中,护理工作完成的不及时,护理过程甚至出现差错……这些都为医疗事故的发生埋下导火索。加上个别护理人员的工作经验不足,其法制观念、安全意识达不到社会及人们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2]护士责任缺失容易阻碍医院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进而引发医疗纠纷,对于患者健康恢复与医院名誉都会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
1.2 护理人员专业技能薄弱。心血管疾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以科技含量高,精密度准确的先进仪器作为支撑。而在科技水平日新月异的今天,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技术也随之不断变革。但一些刚刚走出校门的护理人员,缺少临床经验,相关培训制度不完善,使其不能及时掌握更新仪器和新技术的使用,对患者治疗贻害无穷。此外,护理人员部分存在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的情况。护理文书室司法鉴定的法律依据,是疾病诊治过程全面、真实的记录,证据的准确性,主要靠记录的正确性,它是患者与他人纠纷的重要依据。[3]与患者诊疗情况紧密相连的客观准确的护理记录也会规避安全风险。
1.3 护士患者沟通交流欠佳。护理人员在病情和治疗情况上没有与患者进行恰当的沟通,容易造成患者对于护理人员工作的不配合,不谨遵医嘱提前出院。在治疗之前没有向患者及其家属告知清楚各种治疗方案的利弊,使其选择不合适的治疗措施。而一些患者自认病情轻微,轻视治疗,导致疾病加重或反复发生。而这时他们往往会责怪医护人员,引起纠纷和矛盾。
1.4 医院管理体制亟待完善。通过调查,我国大部分医院一方面缺少对于护理人员的培训机制,使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无法更新换代与时俱进;另一方面在护理工作监管上不到位,例如对护理文件检查疏漏不认真。在医院硬件设施的保障上难以实现时效监管,某些医疗仪器损耗需要淘汰却仍然在使用,为医疗安全埋下隐患。病房管理体制不完善,噪音大,影响患者心情与康复。这些都需要一个切实有效的管理机制,保障人员和设施都以最佳状态为患者服务。
2 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策略
2.1 提高护理人员责任意识。选择临床经验丰富、综合素质强,职业道德高尚的优秀人员作为护士长及相关管理人员,言传身教,让每一位护理人员都明确自己的神圣和重要职责。热爱自己的职业,真正把患者当做自己的家人。科室工作人员要加强对于相关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的学习,增强法制观念与意识,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要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和轮班制度,节假日注意人员搭配,尽量避免其长期处于高负荷工作状态。
2.2 加强护理人员技能培训。加强基本训练,提高专业技能。在科室内确立完善严谨的护理人员培训制度,定期开展护理工作技能培训,敦促护士在工作中仔细观察,吸取临床实践经验。在工作之余开展知识讲座进行新护理方法和新仪器使用要点的讲解,使其不断汲取新的护理知识,与时俱进提高自我。对于刚刚上岗的护士,尤其要加强业务培训,令其牢固掌握科室护理知识,提高突发情况反应和解决能力,为其提供尽可能多的临床实践和与患者直接接触的机会,使其迅速将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此外,要加强护理人员对于护理记录的书写与管理,从法律角度严肃对待,避免书写随意,潦草,涂改。记录要确保及时与客观性,为解决医疗矛盾提供良好凭证。
2.3 加强护患沟通与交流。在患者治疗前,要利用语言技巧耐心与其沟通,使其把自己身体情况完整告知,方便医生诊疗;同时护理人员要告知医院的规章制度、诊疗安排情况和初期治疗方案,交代家属医院相关环境。为日后二者交流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患者治疗过程中,与病人进行紧密沟通。对病人提出的疑问,以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用通俗易懂、个性化语言,结合病人实际情况向其说明诊疗护理计划及注意事项。[4]当两者出现矛盾或者患者一意孤行不遵医嘱时,护理人员不可与之争吵。言语过激,而要以安慰体谅为主,必要的时候可以采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不可与之发生纠纷,影响患者健康和科室稳定。
2.4 建立医院合理管理体制。医院在科室培训制度上要给予充足的资金支撑和硬件保障。建立对于护理人员的监管机制和奖惩机制,切实提高护理人员的技能水平,为科室安全和医院发展提供不竭内驱动力。严格规范医院各项技术设备和环境设施的使用和更换,对于老化设备要及时淘汰更新,完善相关防护措施,避免出现地面过滑致使摔倒等低级风险。
3 总结
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的安全需要科室内医生、护士等全体工作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的共同努力。在充分认知各种危害安全的不利因素的基础之上,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与专业技能,树立法律观念和安全意识,了解患者的切身需求,严格落实医院各项政策与条令,不断优化科室护理流程,为患者康复提供良好安全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胡荷香.基层医院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的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36(9):493
[2] 张静.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1(14):321
[3] 刘燕秋.加强护理风险的做法与体会[J].天津护理,2006,14(2):104
[4] 周敖英,有媛.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潜在风险防范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08,7(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