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水利是经济社会发展赖以存续、不可替代的重要基础设施。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实现治水思路转变,必须要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找准新时期水利改革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切实提高水利改革发展的科学性、针对性。
【关键词】:水利发展;战略构想;水资源保护
一、水利发展面临的形势
水利现代化是我国生态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1]。十八届五中全会在水资源节约保护方面确立了新思路,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部署了新任务,在水利改革创新方面谋划了新举措,更加凸显了水利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
新时期水利改革发展不仅要补短板、破瓶径、保安全,更要上水平、惠民生,努力在提高水利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方面有新突破,在保障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有新举措,为实现我省由大变强战略性转变,提前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提供更加堅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二、水利改革的主要任务
完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逐级细化跨行政区河库水量分配方案,完善市县两级行政区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指标体系。严格用水总量控制,严格落实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取水许可审批制度,建立规划水资源论证制度,强化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刚性约束,使产业布局、城市建设、区域发展、园区建设等与水资源禀赋条件、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修订完善用水定额标准体系,加强计划用水管理,落实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征收水资源费制。
建立水权水市场制度。依法开展水资源使用权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的水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开展水权交易试点,培育和规范水权交易市场,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水权交易流转方式,允许通过水权交易满足新增合理用水需求。社会资本投资建设重大水利工程的,可以优先获得新增水资源使用权。在保障灌溉面积、灌溉保证率和农民利益的前提下,建立健全工农业用水水权转换机制。
深化水利工程水价形成机制改革。建立健全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生态环境损害成本和修复效益的水价形成机制。基于“先主水后客水,先地表后地下,先节水后调水”原则,科学确定综合水价模型[2],探索建立综合水价制度,推进供水工程管理单位向用水大户直接供水,探索实行直供水政府指导价或协商定价。建立政府和农民共同承担农业水价成本制度、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制度和节水激励机制,稳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合理确定农业供水水价。
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强节水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水忧患意识、节水意识和水资源保护意识,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用水的浓厚氛围。加大农业节水力度。加快推进工业节水技术改造,大力推进循环利用、高效冷却、分质供水,加快淘汰落后用水工艺、技术和项目,鼓励工业园区实行统一供水、废水集中处理和循环利用。推进城镇服务业和生活节水,加强供水管网维护改造,加强公共建筑和住宅小区节水配套设施建设,加强服务业节水改造,加强节水型社区、节水型学校、节水型机关创建活动。加大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力度,推进微咸水、海水利用,加强城镇雨水集蓄利用和雨污分流,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必须充分利用好非常规水源。
三、水利发展战略构想
未来发展战略应从五个方面加强:一是科学规划,二是统筹安排,三是综合治理,四是节水优先,五是强化保护[3]。
加快制定工作方案。各级水利部门要紧紧围绕国家和省、市水利改革发展决策部署,结合本地实际,认真研究制定推进水利改革发展工作方案,明确区域水利改革发展目标任务,本着总体规划、先急后缓,分期实施的原则,逐个年度分解下达目标任务,逐项工作落实推进部门、推进岗位、推进人员和推进措施,确保工作件件不落空,事事有成效[4]。要加强各年度、各阶段工作紧密衔接,实现同步展开,压茌推进。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把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破解水利瓶颈制约、保障水安全,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任务、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重大举措,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和优先发展的领域,切实落实各项措施,确保抓出成效。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细化目标责任分解,逐个环节、逐个岗位落实责任。建立水利工作经常化调度机制和议事决事机制,定期研究解决事关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切实发挥政府在水利改革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着力强化协调配合。建立部门间协作配合机制,及时协调解决水利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突出矛盾。各级水利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主动履职尽责,统筹抓好水利规划建设、河库及水利工程运行、深化水利改革、水资源管理和水利公共服务等各项工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职能分工,在行政审批、资金投入、水利用地、移民征迁、考核奖惩、政策支持等方面制定措施,落实职责,积极推动水利改革发展。
完善水利投入机制。继续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全面落实水利建设基金征收、管理和使用制度和从土地出让收益提取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政策,各级财政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进一步提高。推动建立水利中长期、低成本贷款机制,积极争取财政贴息政策。加强水利投融资载体建设,将适宜财政性资金作为资本金注入并专项用于水利项目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等方式加大水利投入。
合力推进治水兴水。加强舆论宣传引导,进一步提高全社会水患意识、节水意识和水资源保护意识,高度重视农村群众水质安全问题,不断加大农村水质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农村群众饮水安全意识,建立全社会关心水利、支持水利、发展水利的良好环境。健全水行政主管部门主导、公眾参与、专家论证的水利决策机制,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积极引导全社会参与水利建设管理。依法推进水利政务公开,及时发布水利信息,切实增强全社会对水事的知情权、监督权。建立信息及时发布和情况通报制度,明确各类预案响应机制,增强全社会应对水事应急和风险处置能力。
四、结论
毫不动摇地发展水利事业已成为中央的一项长期战略,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大力增强水忧患意识、水危机意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解决好水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陈少林.西部大开发的水利需求及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
[2]吴丹.中国水利绿色现代化发展进程评价与战略构想[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9):114-123.
[3]张岳.水利发展战略及其展望[J].水利发展研究,2013:19-23.
[4]左其亭.中国水利发展阶段及未来“水利4.0”战略构想[J].水电能源科学,2015.33(4):1-5.
【关键词】:水利发展;战略构想;水资源保护
一、水利发展面临的形势
水利现代化是我国生态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1]。十八届五中全会在水资源节约保护方面确立了新思路,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部署了新任务,在水利改革创新方面谋划了新举措,更加凸显了水利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
新时期水利改革发展不仅要补短板、破瓶径、保安全,更要上水平、惠民生,努力在提高水利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方面有新突破,在保障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有新举措,为实现我省由大变强战略性转变,提前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提供更加堅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二、水利改革的主要任务
完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逐级细化跨行政区河库水量分配方案,完善市县两级行政区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指标体系。严格用水总量控制,严格落实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取水许可审批制度,建立规划水资源论证制度,强化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刚性约束,使产业布局、城市建设、区域发展、园区建设等与水资源禀赋条件、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修订完善用水定额标准体系,加强计划用水管理,落实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征收水资源费制。
建立水权水市场制度。依法开展水资源使用权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的水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开展水权交易试点,培育和规范水权交易市场,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水权交易流转方式,允许通过水权交易满足新增合理用水需求。社会资本投资建设重大水利工程的,可以优先获得新增水资源使用权。在保障灌溉面积、灌溉保证率和农民利益的前提下,建立健全工农业用水水权转换机制。
深化水利工程水价形成机制改革。建立健全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生态环境损害成本和修复效益的水价形成机制。基于“先主水后客水,先地表后地下,先节水后调水”原则,科学确定综合水价模型[2],探索建立综合水价制度,推进供水工程管理单位向用水大户直接供水,探索实行直供水政府指导价或协商定价。建立政府和农民共同承担农业水价成本制度、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制度和节水激励机制,稳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合理确定农业供水水价。
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强节水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水忧患意识、节水意识和水资源保护意识,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用水的浓厚氛围。加大农业节水力度。加快推进工业节水技术改造,大力推进循环利用、高效冷却、分质供水,加快淘汰落后用水工艺、技术和项目,鼓励工业园区实行统一供水、废水集中处理和循环利用。推进城镇服务业和生活节水,加强供水管网维护改造,加强公共建筑和住宅小区节水配套设施建设,加强服务业节水改造,加强节水型社区、节水型学校、节水型机关创建活动。加大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力度,推进微咸水、海水利用,加强城镇雨水集蓄利用和雨污分流,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必须充分利用好非常规水源。
三、水利发展战略构想
未来发展战略应从五个方面加强:一是科学规划,二是统筹安排,三是综合治理,四是节水优先,五是强化保护[3]。
加快制定工作方案。各级水利部门要紧紧围绕国家和省、市水利改革发展决策部署,结合本地实际,认真研究制定推进水利改革发展工作方案,明确区域水利改革发展目标任务,本着总体规划、先急后缓,分期实施的原则,逐个年度分解下达目标任务,逐项工作落实推进部门、推进岗位、推进人员和推进措施,确保工作件件不落空,事事有成效[4]。要加强各年度、各阶段工作紧密衔接,实现同步展开,压茌推进。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把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破解水利瓶颈制约、保障水安全,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任务、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重大举措,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和优先发展的领域,切实落实各项措施,确保抓出成效。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细化目标责任分解,逐个环节、逐个岗位落实责任。建立水利工作经常化调度机制和议事决事机制,定期研究解决事关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切实发挥政府在水利改革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着力强化协调配合。建立部门间协作配合机制,及时协调解决水利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突出矛盾。各级水利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主动履职尽责,统筹抓好水利规划建设、河库及水利工程运行、深化水利改革、水资源管理和水利公共服务等各项工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职能分工,在行政审批、资金投入、水利用地、移民征迁、考核奖惩、政策支持等方面制定措施,落实职责,积极推动水利改革发展。
完善水利投入机制。继续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全面落实水利建设基金征收、管理和使用制度和从土地出让收益提取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政策,各级财政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进一步提高。推动建立水利中长期、低成本贷款机制,积极争取财政贴息政策。加强水利投融资载体建设,将适宜财政性资金作为资本金注入并专项用于水利项目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等方式加大水利投入。
合力推进治水兴水。加强舆论宣传引导,进一步提高全社会水患意识、节水意识和水资源保护意识,高度重视农村群众水质安全问题,不断加大农村水质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农村群众饮水安全意识,建立全社会关心水利、支持水利、发展水利的良好环境。健全水行政主管部门主导、公眾参与、专家论证的水利决策机制,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积极引导全社会参与水利建设管理。依法推进水利政务公开,及时发布水利信息,切实增强全社会对水事的知情权、监督权。建立信息及时发布和情况通报制度,明确各类预案响应机制,增强全社会应对水事应急和风险处置能力。
四、结论
毫不动摇地发展水利事业已成为中央的一项长期战略,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大力增强水忧患意识、水危机意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解决好水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陈少林.西部大开发的水利需求及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
[2]吴丹.中国水利绿色现代化发展进程评价与战略构想[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9):114-123.
[3]张岳.水利发展战略及其展望[J].水利发展研究,2013:19-23.
[4]左其亭.中国水利发展阶段及未来“水利4.0”战略构想[J].水电能源科学,2015.33(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