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兴趣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著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指出,课堂应当是快乐的场所。那么,教师怎样才能给严肃而沉闷的课堂增添乐趣,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呢?
关键词:高中政治 培养学生 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对于促进学习效果、智力发展、能力培养都有重要作用。有兴趣就容易接受外界新鲜的事物,排除干扰,提高效率。
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学中一旦触及学习的情感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杨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时也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
可见,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
一、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刺激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我们常说“爱屋及乌”,对于教育来说,本身也隐藏着这样的问题。不论什么课程,如果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就会相信老师讲授的道理,愿意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自然就对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生如果不喜欢甚至害怕这位老师,要想他们对这位老师所授的课程感兴趣是很困难的。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首先教师应该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尊重学生人格,真心关爱学生。有个老师曾经介绍过这样的经验,他与学生相遇时,一般不等学生来叫老师,而是自己先主动叫学生的名字。这件事看起来很小,但从中可以看出这个老师对学生的尊重以及师生平等的观念。
其次要树立服务意识,把学生的每一件小事都放在心上。要把对学生的关爱落实到每一件小事上,多与学生交往,多听学生的意见。我们政治课教师更要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
二、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呈现知识
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系统性较强的学科,它通过抽象的观点、深刻的道理对学生进行政治方向、道德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因此,要学好政治,难度较大。对教师来说,让学生接受政治理论的说教确是一大难点。在教学中,可适时有效地利用和运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提供丰富、生动、有趣的感知材料,激发他们的兴趣,引起他们丰富的想象,落实教学目标的同时让学生踊跃发言、激烈讨论,积极参与到教与学中来。
新课程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一方面,教材上出现的内容不一定都讲;另一方面,教材上较为概要或没有的内容有时教师要展开或补充,或针对某些内容开展专题研究或小课题研究。而多媒体教学手段为这个教学要求提供了最为便利的条件和平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教学课件的制作与应用,对教材的内容给予适当的简略或补充,或展示有关最新最热门的讨论观点及意见,既讲授了课程内容,又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既讲授了必修内容,又扣住了时代脉搏,体现了政治课的时代性和实用性。
三、在课上巧妙设计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产生学习兴趣的根本原因不是感知而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只能停留在表层或流于形式。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因此优化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也就显得十分重要。优化问题情境首先要为学生创设敢想敢问的环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鼓励质疑。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活动中应努力创设活跃、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特别爱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大胆发言、积极思维;尤其倡导对教师观点的合理“反叛”,引发师生之间的争鸣,培养学生“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求索精神。
2.设疑引思。创设问题情境还需要教师根据教学任务,按照一定的教学原则和方式,创设一系列问题,引导启发学生去探究、发现,即设疑引思。设疑引思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很大作用。“疑”是激发思维的起点,“疑”是激发思维的动力。教师应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巧妙地提出问题。这类问题主要是学生没能提出而又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一般是在重点、难点、社会热点和思维盲点处提出。这类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具有思考的价值,能引起学生认识的升华。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要注意引发学生去探究、思考、解决问题,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
总之,高中政治课教学的激趣方法还有很多很多。正如恩格斯讲的:“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我们努力探索,认真把教材钻研透彻,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备学生、备方法,深入学生的心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就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这样定能达到学生学习能力和思想品德的双丰收,从而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政治 培养学生 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对于促进学习效果、智力发展、能力培养都有重要作用。有兴趣就容易接受外界新鲜的事物,排除干扰,提高效率。
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学中一旦触及学习的情感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杨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时也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
可见,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
一、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刺激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我们常说“爱屋及乌”,对于教育来说,本身也隐藏着这样的问题。不论什么课程,如果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就会相信老师讲授的道理,愿意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自然就对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生如果不喜欢甚至害怕这位老师,要想他们对这位老师所授的课程感兴趣是很困难的。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首先教师应该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尊重学生人格,真心关爱学生。有个老师曾经介绍过这样的经验,他与学生相遇时,一般不等学生来叫老师,而是自己先主动叫学生的名字。这件事看起来很小,但从中可以看出这个老师对学生的尊重以及师生平等的观念。
其次要树立服务意识,把学生的每一件小事都放在心上。要把对学生的关爱落实到每一件小事上,多与学生交往,多听学生的意见。我们政治课教师更要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
二、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呈现知识
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系统性较强的学科,它通过抽象的观点、深刻的道理对学生进行政治方向、道德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因此,要学好政治,难度较大。对教师来说,让学生接受政治理论的说教确是一大难点。在教学中,可适时有效地利用和运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提供丰富、生动、有趣的感知材料,激发他们的兴趣,引起他们丰富的想象,落实教学目标的同时让学生踊跃发言、激烈讨论,积极参与到教与学中来。
新课程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一方面,教材上出现的内容不一定都讲;另一方面,教材上较为概要或没有的内容有时教师要展开或补充,或针对某些内容开展专题研究或小课题研究。而多媒体教学手段为这个教学要求提供了最为便利的条件和平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教学课件的制作与应用,对教材的内容给予适当的简略或补充,或展示有关最新最热门的讨论观点及意见,既讲授了课程内容,又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既讲授了必修内容,又扣住了时代脉搏,体现了政治课的时代性和实用性。
三、在课上巧妙设计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产生学习兴趣的根本原因不是感知而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只能停留在表层或流于形式。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因此优化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也就显得十分重要。优化问题情境首先要为学生创设敢想敢问的环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鼓励质疑。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活动中应努力创设活跃、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特别爱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大胆发言、积极思维;尤其倡导对教师观点的合理“反叛”,引发师生之间的争鸣,培养学生“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求索精神。
2.设疑引思。创设问题情境还需要教师根据教学任务,按照一定的教学原则和方式,创设一系列问题,引导启发学生去探究、发现,即设疑引思。设疑引思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很大作用。“疑”是激发思维的起点,“疑”是激发思维的动力。教师应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巧妙地提出问题。这类问题主要是学生没能提出而又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一般是在重点、难点、社会热点和思维盲点处提出。这类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具有思考的价值,能引起学生认识的升华。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要注意引发学生去探究、思考、解决问题,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
总之,高中政治课教学的激趣方法还有很多很多。正如恩格斯讲的:“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我们努力探索,认真把教材钻研透彻,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备学生、备方法,深入学生的心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就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这样定能达到学生学习能力和思想品德的双丰收,从而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