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魔幻现实主义角度分析影片《爱丽丝梦游仙境》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si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所讲述的是一位美丽而勇敢的少女爱丽丝,于仙境中实现自我使命以及成长与蜕变的励志故事。这部影片成功地实现了文学著作到视听盛宴的转换,不仅故事情节流畅起伏,并且具有丰富而深刻的艺术内涵,满足了当前影视美学的各种要求。深入剖析可知,在《爱丽丝梦游仙境》这一魔幻故事的背后,隐含了女主人公对当前现实社会及自我价值的思考,是一部典型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影片。本文从魔幻现实主义视角出发,试图找到影片《爱丽丝梦游仙境》亦幻与亦真的共存性。
  一、 《爱丽丝梦游仙境》的创作背景
  该部影片是由著名儿童作家刘易斯所著的一部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改编而成。这部著作创作于18世纪末期,当时,德国运动盛行,而法国大革命的精神也开始内化到文学领域,很多文学作品开始注重激情、推崇个性化、呼吁精神领域的自由,以摆脱现实社会的束缚。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受到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儿童文学这叶扁舟漂向了新的彼岸,文学创作者也试图释放自己的想象力,而此时,魔幻现实主义小说重又回到了儿童童话读物中。
  《爱丽丝梦游仙境》这部小说完成于1864年,作者试图打破当时儿童教化主义小说这一模式,充分激发了少儿读者的想象力、幻想力与创造力,从一个孩子的视角出发,在激情与逻辑下体现了梦境一般的童话世界。正是在这种独特的视角下,注定了该部影视作品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无论是台词对白,还是画面风格、人物形象,都体现了现实与魔幻的交织,展现了亦幻与亦真的依存。
  其实,影片《爱丽丝梦游仙境》可以说是这部文学小说创造版的续集。在这部影片的开始,女主角爱丽丝已出落成为了亭亭玉立的贵族少女,但是,此刻的她并不快乐,受到丧父之痛与贵族礼教的限制的她,就像受到牵线操控着的木偶一般。在一只会说话的兔子的引领下,爱丽丝于众目睽睽的订婚之礼下,成功地逃脱并掉入了深洞中,此刻的她已经淡忘了儿时误打误撞入仙境的回忆,她并不了解如何应用自己的道具,只是各种唯唯诺诺,周身的戒备。在如此一个魔幻而奇妙的仙境中,爱丽丝逐步回归了本我,成为一个勇敢的战士,在明确自我所肩负的使命之后,为了解救“疯帽子”,成功地战胜了恶龙,引领地下王国的居民们,成功脱离了红桃皇后的统治,使黑暗的世界恢复了仙境往日的光明与快乐。电影试图以一个洞穴,将魔幻仙境与现实世界相脱离,在现实世界处处充斥着严苛的礼教,是维多利亚的时代,女主角爱丽丝渴望成功突破这些束缚,渴望实现女性自由主义;而魔幻仙境中是一个烂漫而斑斓的童话仙境,那里有奇幻的尖屋顶木屋,丛林中有卷曲的树藤,有红桃皇后奢华的宫殿,有白皇后纯净的城堡,有充斥着想象力的各种童话境遇。
  二、 魔幻现实主义视角下亦幻与亦真的共存
  (一)魔幻仙境中隐含着现实性
  所有人都认为魔幻性与现实性之间是根本对立的,认为魔幻是脱离了现实的艺术,缺乏应有的现实性。《爱丽丝梦游仙境》是由一部儿童文学作品所改编。这部著作从这一涉世未深的群体角度出发,由于对于现实世界缺乏深刻地认识,因而能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不会严重地受世俗等级规则的约束,因而这部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通常夸张而搞怪,所有人物的形象、语言与动作也可爱异常。对于影片《爱丽丝梦游仙境》而言,其魔幻性十分浓烈,但是,观众也能够从中看到隐含于魔幻艺术下的现实性,看到现实与魔幻的融合,看到亦幻与亦真的共存,因此,这部影片获得了显著的艺术成就。
  《爱丽丝梦游仙境》所反映的是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当时属于英帝国主义的强盛时期,在这一时期,英国社会崇尚金钱,社会群体之间存在着极大地贫富差距,女孩在长大后必须借助于物质条件,以选取更适合的终身伴侣,真正的爱情于金钱前不值一文,正是由于阶级等级森严,因而都以门当户对作为寻找伴侣中最重要的考虑因素。资料显示,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父权主义盛行,女孩成人后并无自主选择爱侣的自由,必须全权交由父亲,结婚后需要听从丈夫,女性从始至终都没有任何的权利。每次想到如此,爱丽丝都异常烦闷。无论是主人公的母亲,还是她的姐姐,都是在如此时代背景下,由其父亲选中自己的丈夫,并开始了各种不幸的人生。有人试图利用容貌选取更有家世的伴侣,但其根本不会意识到容颜消逝是如此之快,再美的容颜也难以长久,在韶华逝去之后,自己几乎没有任何能力来留住自己的幸福。同其他女孩儿敢怒不敢言的性格不同,爱丽丝与生俱来的独立与自主,使其一直试图反抗命运的不公。当时要求女性必须身着紧身胸衣、长筒袜,用以吸引男性目光,而她偏不这样,她渴望自由。爱丽丝在生活中时常想象着,若男女对换衣服,会是如何一种情形。在当时那一时代下,她时刻受到传统观念的压迫。一方面,她不愿意身着紧身胸衣、长筒袜等用以取悦男性,但另一方面,她却不得不受摆布,参加了家人为她所安排的订婚仪式,尽管她极不情愿,但由于各种顾虑而不得不选择妥协,这才是魔幻仙境中所隐含的现实性。在女主人公备受现实生活的折磨之时,魔幻之地给了她一个成长和蜕变的途径,当那只会说话的兔子将她带入奇怪的深洞之后,爱丽丝也正式步入了一个成长通道。
  (二)在魔幻仙境中蜕变,在现实社会中爆发
  无论是现实世界,亦或魔幻仙境,女主人公都敢于打破传统观念,在魔幻仙境中,所有事物都会讲话,逻辑也同现实世界千差万别,这充分体现了其魔幻性。但是,在深入揣摩之后又会发现,众多的事物都同现实世界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魔幻仙境中有一个强势的统治者——红桃皇后,爱丽丝依然属于那个弱势者,她不得不听从红桃皇后,甚至连她都怀疑自己能否在与恶势力的斗争中取得最终胜利,连白皇后也不得不怀疑:“她是否是我们在找的爱丽丝?”最终,受到众人的鼓励与帮助,女主人公终于战胜了红桃皇后,并在一次次的争斗中,成功地找到了真实的自我,也找回了勇气。当她回到了现实生活后,原本任由家人摆布的她,拒绝了家人所安排的婚姻,她不再选择屈服于不公,而是勇敢的选择追求自我人生之路。无论对于文学作品,亦或这部影片而言,都是于魔幻中映射了现实社会,爱丽丝在魔幻仙境中得以成长和蜕变,重拾了勇气,并将这份勇气投入了现实生活中,使主人公重新正确地审视自我。   在这部影片中,另一个反映女主人公成长的片段,即爱丽丝屠杀恶龙这一过程。从西方传说可知,屠龙通常为男性之举,体现的是男性的力量。在屠杀恶龙的过程中,爱丽丝挑战自我,不仅战胜了恶龙,更战胜了自己,重塑了自己的人生。爱丽丝协助会说话的兔子,来寻找所遗失的扇子、手套,随后,还协助三个园丁,成功躲避了恶势力——红桃皇后的迫害,并于荒诞法庭上,表示抗议皇权对于好人的诬陷。就该部电影而言,此类虽然都尽显了魔幻性,但如此种种的历练,都使得爱丽丝坚定了自我的追求与信仰,使她变得越来越坚强,无论所面对的是魔幻仙境,还是真实的现实生活,她都能够找到正视强权的勇气,找到自我的价值,正是这魔幻之境的重重历练,使她真正地成长起来。
  (三)魔幻扎根于现实
  影片将现实社会中成人所面临的众多问题映射于魔幻仙境中的各种事件之中,在成人世界中,人们都会受到世俗的影响和同化作用,并不得不违背自己最初的价值观念与信仰,亦或不得不向现实世界退让。在这部影片剧情发展中,女主人公爱丽丝也遭遇了如此种种的困扰,当她面对这些困难一筹莫展之时,她在奇怪的兔子的引领下,进入了一个魔幻而奇妙的仙境。在故事最后,爱丽丝战胜了自我,找到了最初生活的动力与勇气,顺从了自我内心真实的想法,而这属于故事最核心的部分,无论对于成人亦或儿童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和指引意义。
  在魔幻之境,兔子引导爱丽丝历经了种种冒险,而爱丽丝帮助白皇后,成功打败了红桃皇后的黑暗统治,实现了自我的人生价值。虽然如此魔幻、虚诞的形象与现实生活相悖。在现实社会中,不存在会说话的兔子,没有会走路的扑克牌,更不会有红、白皇后之斗,但是,影片只是将现实社会中的问题加以糅合加工,以魔幻的形式反映到仙境之地中。虽然形式夸张、虚幻,但魔幻以现实性为根基,整个故事从未脱离真实地现实世界。于影片中,无论对于红桃皇后亦或兔子等,其各自都承载了不同的寓意,而魔幻之境中的女主人公具有他人无与伦比之勇气,具有能够与恶势力之战的责任,也必须借以这一途径体现了自己的价值。
  (四)亦幻与亦真的交融
  对于当代影视艺术创作者而言,他们对于“现实”一词具有更深刻、广泛的诠释与理解,不论对于好莱坞大片亦或文艺小成本影片,艺术创作者都试图找到诠释自我人生范畴的艺术表达方式。对于任何时代、社会与观念的影视,其所展现的都是对于现实依存感的不同理解,都赋予艺术于深刻的现实性。简而言之,影片创作艺术与现实交织交融,密不可分。
  现实中的魔幻艺术。现实自身具有其观赏和审美效果,但是,若单独呈现难以成为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要求影视创作者必须加以转换。在此过程中,各种审美意识几乎充斥着艺术的走向与呈现方式。就影视创作人员而言,自然较观众具有对现实更敏感和深广的洞察能力,而且不会单纯地停留于物质自身。对于一部优秀的电影而言,其应当也是一部有深刻价值的艺术作品,必须能够展现其可感知性与艺术形象。当这部影片呈现于观众面前之时,能够借助于画面、音乐、对白等,与观众思维发生共鸣,并为艺术的扩展提供途径。由此不难发现,影片的艺术性并非现实中所直接呈现的事物,更关键的是现实与人的思维意识的碰撞与转换,是现实物化了的精神世界,是艺术的探索与重现。在《爱丽丝梦游仙境》中,人文、自由主义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女性开始试图挣脱君主礼教的禁锢,在压迫中唤醒了自由主义观念,并借以这一魔幻影片,展现了魔幻、现实两大世界的喜怒与哀乐,并成功统一于整个故事剧情发展与爱丽丝的命运中。爱丽丝的魔幻仙境之旅,其实是其自我意识觉醒的开启,由被动转变为主动,由正常蜕变为异化,展现了她内心对于现实社会渴望自由、平等与独立生活的追求。形象而逼真的画面、跌宕起伏的剧情发展、现实中主人公自我价值的追求与实现,都使得这部影片不再成为单纯的魔幻梦游,而是凤凰涅槃一般的现实成长与蜕变之路。
  结语
  《爱丽丝梦游仙境》这部影片,集魔幻性与现实性于一体,是亦幻与亦真的交织与共存。在这部影片中,现实社会中装点了魔幻色彩,当女主人公进入魔幻之境后,也处处影射了现实世界,体现了这部优秀影视作品的艺术性。在现实中,女主人公渴望自由、独立、无拘无束的生活,当步入魔幻世界之后,她体会了自由是需要争取的,需要战胜红桃皇后这股恶势力,才能追求真我,在这一过程中,爱丽丝成长为了一名兼具勇气和智慧的女孩。当从魔幻中重回现实社会之后,爱丽丝借助于自己的勇敢与机智,终于能够坦然地正视现实中的矛盾,这也是影片的精妙之处。
其他文献
《天注定》中构建的大海杀人、三儿持枪、小玉自卫杀人、小辉跳楼自杀4个故事均来源于现实中的四大社会事件,这几段帕索里尼的“诗化”描述下的艺术加工成品立足于现实,是检验现代化进程的参照以及时代氛围对民众的反馈,是时代给予个体影像的集中体现,阿尔都塞提出,“意识形态是构成映射现实的幻想”[1],而文本作为文化意识形态的国家机器,是对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是对个别社会问题的浓缩。简言之,身处电影中的人物形象
对经典的审视往往由于角度或切入点的不同而获得新的收获。《罗马假日》凭借男女主角视觉上的俊美外形和无果而终的爱情乡愁名垂世界电影史。直至今日,它的故事结局仍留给处于不同文化语境之中的接受者共同的感情余波。  但是,我们不能设想影片的叙事逻辑向世俗与情感的常态推进,就是说真的让安妮公主与白莱德结为眷属。那样整个影片就成了一个普通的情感故事,观众满怀的期待、遗憾会马上消失,因为安妮和白莱德之间精神交流的
2014年,《战长沙》的热播引起人们关注。本剧的切入口是以往抗日剧里从未有过的,以一段被遗忘的历史开始,火烧长沙,一夜倾覆;以8年抗战中最为惨烈的长沙会战、常德会战、衡阳保卫战作为背景,唤醒那段被遗忘的历史。并没有太多血淋淋的战争场面,却以国内很少见的、不一样的战争视角,展现了国民对于战争的复杂心理。本剧崭新的叙事方法承袭了以往抗战剧模式中的优点,更正以往叙事方法的弊端,扬长避短,用新的创新思维,
一部优秀的影片首先要有一部好的剧本作为基础。文学作品以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细致入微的细节刻画、海纳百川的背景容量、深刻悠长的主题,升华成为影视作品改编的绝好原料和养料。文学和影视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都源自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它们着力于发现生活中的艺术价值,或歌颂、或鞭笞、或褒扬、或揭露、或兼而有之,使历史背景、人物形象、环境造化、机遇冲突、心理情感汇集于一体,又一一展开,可以像神奇的催眠术一
《路边野餐》,这部由毕赣担任编剧、导演,陈永忠主演的艺术电影,在国际影视界刮起了一股清新的文艺风。该片在各大电影节拿奖拿到手软,导演毕赣豪言是自己的电影去给电影节颁奖,而非电影节给自己的电影颁奖。这部在国内外获奖无数的电影是在海外巡演一周后才在中国大陆上映的,如此优秀的影片,在国内各大院线的排片率却非常低。尽管如此,导演仍然坚持只放映10天。很明显,这是一部不向市场低头的影片,它坚守着艺术电影应有
柏拉图在《裴德若篇》中,把身体视为灵魂飞升真理殿堂的拖累,它是灵魂的累赘,其欲望与贪婪污染了灵魂的纯洁,阻断与“理念”世界相遇的机会,非身体的是最善、最美、最高贵的,与身体有关的则被当成包袱,阻碍自我价值的实现。“把身体比作骗子、动物、欲望、灵魂的牢狱和其目标的破坏者,这些是西方哲学中身体的普遍形象”。[1]从古希腊开始,“身体”便成为卑贱、贪婪、反智的表征,作为精神的对立面,被哲学、宗教驱赶了上
警察题材电影是以警察和不法分子为主人公,描绘他们之间冲突的类型片。日本警察片根源于日本自明治时代建立的现代警察制度,日本警察题材电影早期也塑造了一批具有“品德操守无伤痕,行事原则无欠缺”的警察形象。比如野村芳太郎《砂之器》(1974)中,塑造了一个心地善良、性格温柔的巡警,他同情麻风病人,但最终惨死在麻风病犯人的手下。但2002年发生的日本警史的最大丑闻——稻叶事件,彻底颠覆了日本警察在国民中的形
[摘要] 《失恋33天》是中国2011年电影史上的独特电影剧作,一部投资仅890万的中小成本的爱情电影,上映16天票房超3亿,被称为2011年华语电影不可复制的“神话”。该片在人物的多方面设置,犀利清新的台词语言,以及多方位的营销模式等都是值得探究的成功因素。    [关键词] 影片成功秘诀 人物设置 犀利台词 营销模式  doi:10.3969/j.issn.1002-6916.
在西方社会的白种男权社会中,妇女是一个被边缘化极为严重的群体。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人们的思想观念已经产生了较大变化,而女性主义思想在电影中也得到了有效体现。自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女性主义思想不但在试验片以及纪录片中大量出现,在其他商业性的影片中依然出现了大量的女性主义思想。而大量女制片人以及女编剧在电影事业发展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在本部影片中,虽然导演是一名男性,但是影片是根据女性作家芬妮
[摘要] 法国电影《蝴蝶》是2004年上映的影片,影片以蝴蝶“伊莎贝拉”为契机,从老人与小孩形象的冲突与两人关系的转变,运用双关和隐喻,通过意喻在“伊莎贝拉”背后的“爱”而铺展整部电影的叙事情节。导演菲利普穆勒构架了寻找“伊莎贝拉”的旅途,试图给都市中处在迷惑中的人们完成一次温情的救赎。  [关键词] 蝴蝶 伊莎贝拉 叙事 双关和隐喻  在人人自危的时代,亲情友爱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