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饮水安全建设是农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关系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本文将对那坡县农村的饮水安全建设情况进行介绍,并提出制约该村饮水安全建设的原因,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途经。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供水模式;农村水利改革
1.某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概况
在农村饮水安全建设中,那坡县农村根据自身的特点,因地制宜的对饮水安全供水模式进行选择,涉及到的影响因素包括水源分布情况,人口情况、以及地形地势的情况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最终探索出适应社会化市场经济的管理运行机制。
1.1供水模式
在该县农村采取的饮水安全供水模式主要有三种,分布为城乡一体化供水,主要是指城乡联网供水和城镇官网延伸供水;农村连片集中供水,主要是指利用当地的泉水和水库供水以及集中村落引泉水流蓄积供水;农户分散供水,主要是指集雨水窖供水和小流量引泉自流供水。
1.2运行管理模式
运行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①集中经营管理。该供水工程主要是以国家投资为主。②分散经营管理。主要是有乡镇厂负责经营管理。③协会经营管理。主要是由受益范围内的用水协会经营管理。④融资经营管理。主要是由各融资方进行经营管理。⑤自主管理。主要是有村设自主管理。
1.3存在问题
根据农村饮水安全卫生相关指标规定,对农村安全饮用水应从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分别为水量、水质、取水方便程度以及水源保证。根据调查,该县还存在有129个行政村的饮水存在安全问题,占到了该县农村人口的80%左右。该县存在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有以下几点:
(1)生活环境恶劣,用水不方便。该县处于高海拔地区,海拔最高可以达到1681m以上,其中石山区面积占到该县总面积的32%,而土山区区面积占到了68%,这样的地理条件造成了该县大多数人的生活环境恶劣,同时用水也很困难,用水不方便的人占到了该县总人口的61%。(2)地表水质受到污染。该县的地表水受到的污染主要有两大方面,分别为点污染和面污染。点污染主要为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而面污染主要是由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所造成的。改县61%的人饮用水不合格。(3)地下水质不达标,面临枯竭。地表水的污染引起地下水的不达标,矿场资源开采过度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引起地下水即将枯竭。该县30%的人口饮用水不充足。(4)安全饮水保证率低。该县地势高,居民区分散,同时泉水较少,因此很难实现集中供水,该县有20%的人口安全饮水保证率低。
2.制约农村因素安全建设的原因
2.1资金投入不足
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工程是属于社会公益事业项目,应由公共财政在主导地位,但是在我国公共财力较为紧缺,这严重影响到了农村饮水安全建设。
(1)我国公共财力拨款减少,且分布广泛。我国实行财政分税制后,间接的影响到了财政对于农村水利建设的投入,同时地方财政投资分布的行业较多,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的资金就更加缺乏了。(2)公共财政对水利工程的投入波动较大。近年来我国的财政政策为稳健财政政策,这导致了对于水利工程的财政投入出现波动,比往年的有所减少,资金的投入不足,使得农村安全饮水建设资金的减少。(3)决策者的因素。农村安全饮水建设的各个设施的供给情况受到了决策者的影响,与实际用水中的需求不能相符。
2.2农村民生自我发展能力不足
在我国,农民和农业都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同时由于其教育程度低,造成经济增长缓慢,收入偏低,因此对于农业安全饮水建设都缺少投资意愿。
(1)农民受教育程度低。农民受教育程度低,对于农村安全饮水建设缺少重视,该县大多数人都为初中以下学历,这些人对农村安全饮水建设缺少相应的意愿。(2)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大。在农村收入高者对于安全饮水建设有一定的意愿和经济基础,而低收入者,则较多缺少安全因素建设的意愿,同时缺乏相应的经济能力。(3)产业不同。在农村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农户,往往经济水平较高,对于饮水安全建设的投资偏好大,而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户,大部分经济水平下,没有能力投资安全饮水建设。(4)区位差异。在该县处于坝区的农户收入水平较高,对于饮水安全建设的投资偏好大,而位于山区的农户收入低,没有能力投资安全饮水建设。
3.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建设问题的措施
3.1深化农村水利改革
农村水利改革应从长远目标出发,打好基础,解决各种难题,实现长期发展,最终建立完善的农村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
(1)建立完善的水权、产权制度。建立取水许可总量控制体系,做好各行业用水量的控制,合理对水资源进行分配和管理,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并且做好水资源的保护措施。(2)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对各行政区域的水资源进行统一的配置和调度。(3)加快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对于水利工程的融资投入,做好合理可行资金投入方案,并鼓励公共力量参与水利建设。(4)改革水利工程管理体制。
3.2拓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资金来源
(1)公共财力应加大对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并落实长效机制,公平公正的进行资金投入。(2)各个地方政府之间应加强协调统一,充分进行沟通协商,合理的进行投资分配,建立补偿机制。(3)建立完善的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对水利设备建设补助专项资金进行合理的管理和使用,以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同时加强资金的监管力度。(4)促进各个资金投入渠道的建立,合理引导各方资金进行农村安全饮水建设。(5)建立投资利益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私人资本在农村安全因素建设中的作用。
3.3创新组织管理机制、培养民生能力
(1)对于位于生活环境恶劣的居民,督促他们进行搬迁,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2)充分发扬水务创新精神,借鉴其他地区的水利建设新方法。(3)督促各个水户协会做好各自的管理和发展工作,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建设工程的整体管理。(4)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技术档案,完善相关的建设资料。(5)加强公共社会力量参与于农村安全饮水建设工程,同时提高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实现民生能力和个人素质水平的发展。(6)提高农民劳动技能,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扩大农民的财政收入。建立长期有效的增收途径。
3.4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1)教育农民尽量少使用化肥和农药,对于进行无害化生产的农民予以经济补偿,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2)加大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执行,提高植树绿化面积,最终改善土地涵水能力。(3)对有机废物进行可循环利用,建设沼气池,以提高能源利用率,从而改善农村生活环境。(4)对于农村中产生的生产和生活垃圾,进行统一的堆放和处理,采用无害化处理技术,推广“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
4.结语
针对当前农村用水不安全等问题,如何加快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已经迫在眉睫。文章通过结合笔者从事多年关于饮水安全建设实践经验,总结出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部署以及对策,有效地确保了农村饮水安全,为同行提供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翟丽妮,关洪林.会泽县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实践[J].经济研究导刊,2013,(04):30-31.
[2]吴德平.陆良县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探讨[J].水利经济,2010,(07)28-34.
[3]陈志颍.贵州省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工作成效及管理对策 [J].现代农业科技,2011,(03):28-34.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供水模式;农村水利改革
1.某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概况
在农村饮水安全建设中,那坡县农村根据自身的特点,因地制宜的对饮水安全供水模式进行选择,涉及到的影响因素包括水源分布情况,人口情况、以及地形地势的情况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最终探索出适应社会化市场经济的管理运行机制。
1.1供水模式
在该县农村采取的饮水安全供水模式主要有三种,分布为城乡一体化供水,主要是指城乡联网供水和城镇官网延伸供水;农村连片集中供水,主要是指利用当地的泉水和水库供水以及集中村落引泉水流蓄积供水;农户分散供水,主要是指集雨水窖供水和小流量引泉自流供水。
1.2运行管理模式
运行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①集中经营管理。该供水工程主要是以国家投资为主。②分散经营管理。主要是有乡镇厂负责经营管理。③协会经营管理。主要是由受益范围内的用水协会经营管理。④融资经营管理。主要是由各融资方进行经营管理。⑤自主管理。主要是有村设自主管理。
1.3存在问题
根据农村饮水安全卫生相关指标规定,对农村安全饮用水应从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分别为水量、水质、取水方便程度以及水源保证。根据调查,该县还存在有129个行政村的饮水存在安全问题,占到了该县农村人口的80%左右。该县存在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有以下几点:
(1)生活环境恶劣,用水不方便。该县处于高海拔地区,海拔最高可以达到1681m以上,其中石山区面积占到该县总面积的32%,而土山区区面积占到了68%,这样的地理条件造成了该县大多数人的生活环境恶劣,同时用水也很困难,用水不方便的人占到了该县总人口的61%。(2)地表水质受到污染。该县的地表水受到的污染主要有两大方面,分别为点污染和面污染。点污染主要为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而面污染主要是由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所造成的。改县61%的人饮用水不合格。(3)地下水质不达标,面临枯竭。地表水的污染引起地下水的不达标,矿场资源开采过度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引起地下水即将枯竭。该县30%的人口饮用水不充足。(4)安全饮水保证率低。该县地势高,居民区分散,同时泉水较少,因此很难实现集中供水,该县有20%的人口安全饮水保证率低。
2.制约农村因素安全建设的原因
2.1资金投入不足
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工程是属于社会公益事业项目,应由公共财政在主导地位,但是在我国公共财力较为紧缺,这严重影响到了农村饮水安全建设。
(1)我国公共财力拨款减少,且分布广泛。我国实行财政分税制后,间接的影响到了财政对于农村水利建设的投入,同时地方财政投资分布的行业较多,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的资金就更加缺乏了。(2)公共财政对水利工程的投入波动较大。近年来我国的财政政策为稳健财政政策,这导致了对于水利工程的财政投入出现波动,比往年的有所减少,资金的投入不足,使得农村安全饮水建设资金的减少。(3)决策者的因素。农村安全饮水建设的各个设施的供给情况受到了决策者的影响,与实际用水中的需求不能相符。
2.2农村民生自我发展能力不足
在我国,农民和农业都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同时由于其教育程度低,造成经济增长缓慢,收入偏低,因此对于农业安全饮水建设都缺少投资意愿。
(1)农民受教育程度低。农民受教育程度低,对于农村安全饮水建设缺少重视,该县大多数人都为初中以下学历,这些人对农村安全饮水建设缺少相应的意愿。(2)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大。在农村收入高者对于安全饮水建设有一定的意愿和经济基础,而低收入者,则较多缺少安全因素建设的意愿,同时缺乏相应的经济能力。(3)产业不同。在农村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农户,往往经济水平较高,对于饮水安全建设的投资偏好大,而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户,大部分经济水平下,没有能力投资安全饮水建设。(4)区位差异。在该县处于坝区的农户收入水平较高,对于饮水安全建设的投资偏好大,而位于山区的农户收入低,没有能力投资安全饮水建设。
3.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建设问题的措施
3.1深化农村水利改革
农村水利改革应从长远目标出发,打好基础,解决各种难题,实现长期发展,最终建立完善的农村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
(1)建立完善的水权、产权制度。建立取水许可总量控制体系,做好各行业用水量的控制,合理对水资源进行分配和管理,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并且做好水资源的保护措施。(2)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对各行政区域的水资源进行统一的配置和调度。(3)加快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对于水利工程的融资投入,做好合理可行资金投入方案,并鼓励公共力量参与水利建设。(4)改革水利工程管理体制。
3.2拓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资金来源
(1)公共财力应加大对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并落实长效机制,公平公正的进行资金投入。(2)各个地方政府之间应加强协调统一,充分进行沟通协商,合理的进行投资分配,建立补偿机制。(3)建立完善的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对水利设备建设补助专项资金进行合理的管理和使用,以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同时加强资金的监管力度。(4)促进各个资金投入渠道的建立,合理引导各方资金进行农村安全饮水建设。(5)建立投资利益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私人资本在农村安全因素建设中的作用。
3.3创新组织管理机制、培养民生能力
(1)对于位于生活环境恶劣的居民,督促他们进行搬迁,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2)充分发扬水务创新精神,借鉴其他地区的水利建设新方法。(3)督促各个水户协会做好各自的管理和发展工作,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建设工程的整体管理。(4)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技术档案,完善相关的建设资料。(5)加强公共社会力量参与于农村安全饮水建设工程,同时提高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实现民生能力和个人素质水平的发展。(6)提高农民劳动技能,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扩大农民的财政收入。建立长期有效的增收途径。
3.4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1)教育农民尽量少使用化肥和农药,对于进行无害化生产的农民予以经济补偿,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2)加大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执行,提高植树绿化面积,最终改善土地涵水能力。(3)对有机废物进行可循环利用,建设沼气池,以提高能源利用率,从而改善农村生活环境。(4)对于农村中产生的生产和生活垃圾,进行统一的堆放和处理,采用无害化处理技术,推广“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
4.结语
针对当前农村用水不安全等问题,如何加快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已经迫在眉睫。文章通过结合笔者从事多年关于饮水安全建设实践经验,总结出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部署以及对策,有效地确保了农村饮水安全,为同行提供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翟丽妮,关洪林.会泽县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实践[J].经济研究导刊,2013,(04):30-31.
[2]吴德平.陆良县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探讨[J].水利经济,2010,(07)28-34.
[3]陈志颍.贵州省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工作成效及管理对策 [J].现代农业科技,2011,(03):2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