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中小学数学教学合理衔接是数学教学系统完善建设的关键,教师要做好各个阶段数学教学的良好衔接,进一步系统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本文主要围绕新课程下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现状,新课程下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策略等展开讨论,从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角度出发,具体分析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措施,并结合数学教学实际,为数学教学高质量开展提供借鉴,希望能进一步推动数学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衔接
数学教学始终是教育界重点研究的内容,教师要做好中小学数学教育的有效衔接,通过为学生提供联系紧密的数学知识,逐步完善学生数学知识体系,使其能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教学衔接合理与否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好坏,衔接不合理会导致学生数学实践能力有所降低。因此,教师有必要注重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统一,不仅注重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还应做到教育技术的一致,最终实现教学效果的提高,丰富学生数学知识内容。
一、新课程下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现状分析
1.教学衔接问题
通过对新课程下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教材内容,我们可从中学、小学数学教材间的差异性来具体分析教学衔接问题。小学数学教材内容通常是直观简单的,难度不大;而初中教材内容要比小学教材内容复杂,有基础知识的延伸,旨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知识内容。具体来说,初中数学是基于小学数学上的扩展,教师需要注重两者间的联系,以便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实际上初中数学内容很大一部分是全新的,这就容易出现中小学教学内容衔接不好的现象,不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二是教学方法方面,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相对简单,能保留充足的课堂时间来进行合作教学、探究教学等,课堂气氛较轻松,常见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包括讲故事、小组合作和小组竞赛等,教师能在游戏中完成教学任务;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信息量较大,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只能采用形式简单的教学形式,并且为了保证教学进度,教师通常作为课堂主体,主要采取讲授法。中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不同,会对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产生不利影响,是导致教学衔接不好的主要原因。另外,在学习方法方面,小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过程中,通常按照模式化流程进行学习,会降低自主学习效果,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进入初中后,学生无法很快适应自主学习的数学教学模式,从而影响了整个数学教学效率。因此,为了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要从以上问题着手,真正做到中小学不同阶段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
2.教学衔接时的主要矛盾
中小学衔接过程存在数学教学特点和学生思维习惯之间的矛盾。例如,数学知识领域中的点、线、面只是抽象概念,没有具体的大小和粗细,对于学生来讲有一定的理解难度。另外,数学与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等领域的联系较紧密,要求学生灵活使用数学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讲,其抽象思维能力还较弱,不能很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导致抽象的数学知识和学生认知特点间存在矛盾。另外,数学教学衔接时还要考虑现实数学和数学化间的矛盾,其中数学化指的是结合数学现实总结数学知识的一个过程,即利用数学知识描述现实问题。当前数学教师存在忽视数学化的问题,不能加强数学和现实问题间的联系。
二、新课程下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策略
1.数学教學方法的衔接
要想保证数学教学顺利开展,并形成一个系统的数学教学体系,首先要做到新旧数学概念的衔接。为了加深学生知识记忆,教师在讲解新概念前应引导学生回忆已掌握的概念,对比分析新旧概念间的联系,做到知识间的有效衔接。例如,在讲解图形周长计算问题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复习图形概念,之后为学生讲解周长计算公式,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使用数学知识。其次,在选择数学教学方法时,应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实现学习心理上的衔接。考虑到小学数学课堂中会采取做游戏、讲故事等教学方法,为了使学生尽快适应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教师应加强与学生间的互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同时可结合教学知识介绍其他相关内容,如数学发展史等,从而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除此之外,教师还应适当增加数学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数学应用能力,如通过组织数学竞赛等活动,丰富数学教学形式,进行教学方法的合理衔接。
最后,教师还应针对中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从学生认知能力出发,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从而实现认知规律的衔接,这同样是数学教学衔接时应注重的问题。第一,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应注重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帮助学生完成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使其能理性地看待数学问题。第二,为了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教师还可利用模型或图片将知识直观呈现出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数学问题。如在学习数轴概念时,可借助直尺、温度计等教具。第三,数学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数学素养,这就需要教师适当增加教学难度,在学生充分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后,为学生提供更加复杂的数学教学内容,以便在数学问题解答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2.数学教学内容的衔接
除了数学教学方法衔接外,教师还应做好数学内容的衔接。首先,在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过渡方面,要求学生很好地掌握算术数知识,以便为有理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不同教学内容应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在算术数学习方面,是对0以上数字进行计算,而有理数包括正负数的计算,相对于以往数学知识来讲增加了负数知识,这种情况下,要求学生对负数概念有充分的了解,能掌握负数计算方式。教师可安排学生代表不同数字,并提出相应的数学计算题,要求学生能记住自己代表的数字并积极回答问题,这种方法能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同时,为了提高学生计算能力,还应注重符号法则的教学,学生可根据加号、减号符号计算法则,明确正数、负数概念。
其次,为了进行数学教学内容的衔接,还应完成“数”到“式”的过渡。中小学数学知识有一定的区别,教师应在全面掌握数学知识内涵的情况下,将不同知识联系起来,确保学生在具备一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能掌握并灵活运用数学计算公式。例如,整数、有理数和分数分别对应整式、有理式及分式,需要学生能在数学学习中了解数与式之间的联系,进而做到数学知识的衔接。小学数学教学更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讲解,而初中数学教学则是鼓励学生利用已有数学知识进一步学习复杂的数学知识。教师只有在数学内容有效衔接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学生数学知识体系逐步完善,实现数学教学功能。最后,还要注重数学解题方法间的联系,例如,算术法和代数法是常见的解答方法,学生应加深对这两类方法的掌握。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培养有重要意义,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了实现数学教学持续发展,需要做好不同阶段的数学教学衔接。要想做到中小学数学教学的合理衔接,教师应充分考虑教学评价方式、数学教育技巧等多种因素,在多种元素有机融合下,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知识接收平台,以促进基础教育教学深入改革,充分发挥数学教学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郑国萌.新课程下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与问题表征的研究[J].学周刊,2018(18):37-38.
【关键词】中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衔接
数学教学始终是教育界重点研究的内容,教师要做好中小学数学教育的有效衔接,通过为学生提供联系紧密的数学知识,逐步完善学生数学知识体系,使其能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教学衔接合理与否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好坏,衔接不合理会导致学生数学实践能力有所降低。因此,教师有必要注重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统一,不仅注重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还应做到教育技术的一致,最终实现教学效果的提高,丰富学生数学知识内容。
一、新课程下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现状分析
1.教学衔接问题
通过对新课程下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教材内容,我们可从中学、小学数学教材间的差异性来具体分析教学衔接问题。小学数学教材内容通常是直观简单的,难度不大;而初中教材内容要比小学教材内容复杂,有基础知识的延伸,旨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知识内容。具体来说,初中数学是基于小学数学上的扩展,教师需要注重两者间的联系,以便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实际上初中数学内容很大一部分是全新的,这就容易出现中小学教学内容衔接不好的现象,不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二是教学方法方面,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相对简单,能保留充足的课堂时间来进行合作教学、探究教学等,课堂气氛较轻松,常见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包括讲故事、小组合作和小组竞赛等,教师能在游戏中完成教学任务;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信息量较大,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只能采用形式简单的教学形式,并且为了保证教学进度,教师通常作为课堂主体,主要采取讲授法。中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不同,会对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产生不利影响,是导致教学衔接不好的主要原因。另外,在学习方法方面,小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过程中,通常按照模式化流程进行学习,会降低自主学习效果,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进入初中后,学生无法很快适应自主学习的数学教学模式,从而影响了整个数学教学效率。因此,为了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要从以上问题着手,真正做到中小学不同阶段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
2.教学衔接时的主要矛盾
中小学衔接过程存在数学教学特点和学生思维习惯之间的矛盾。例如,数学知识领域中的点、线、面只是抽象概念,没有具体的大小和粗细,对于学生来讲有一定的理解难度。另外,数学与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等领域的联系较紧密,要求学生灵活使用数学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讲,其抽象思维能力还较弱,不能很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导致抽象的数学知识和学生认知特点间存在矛盾。另外,数学教学衔接时还要考虑现实数学和数学化间的矛盾,其中数学化指的是结合数学现实总结数学知识的一个过程,即利用数学知识描述现实问题。当前数学教师存在忽视数学化的问题,不能加强数学和现实问题间的联系。
二、新课程下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策略
1.数学教學方法的衔接
要想保证数学教学顺利开展,并形成一个系统的数学教学体系,首先要做到新旧数学概念的衔接。为了加深学生知识记忆,教师在讲解新概念前应引导学生回忆已掌握的概念,对比分析新旧概念间的联系,做到知识间的有效衔接。例如,在讲解图形周长计算问题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复习图形概念,之后为学生讲解周长计算公式,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使用数学知识。其次,在选择数学教学方法时,应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实现学习心理上的衔接。考虑到小学数学课堂中会采取做游戏、讲故事等教学方法,为了使学生尽快适应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教师应加强与学生间的互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同时可结合教学知识介绍其他相关内容,如数学发展史等,从而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除此之外,教师还应适当增加数学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数学应用能力,如通过组织数学竞赛等活动,丰富数学教学形式,进行教学方法的合理衔接。
最后,教师还应针对中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从学生认知能力出发,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从而实现认知规律的衔接,这同样是数学教学衔接时应注重的问题。第一,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应注重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帮助学生完成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使其能理性地看待数学问题。第二,为了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教师还可利用模型或图片将知识直观呈现出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数学问题。如在学习数轴概念时,可借助直尺、温度计等教具。第三,数学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数学素养,这就需要教师适当增加教学难度,在学生充分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后,为学生提供更加复杂的数学教学内容,以便在数学问题解答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2.数学教学内容的衔接
除了数学教学方法衔接外,教师还应做好数学内容的衔接。首先,在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过渡方面,要求学生很好地掌握算术数知识,以便为有理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不同教学内容应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在算术数学习方面,是对0以上数字进行计算,而有理数包括正负数的计算,相对于以往数学知识来讲增加了负数知识,这种情况下,要求学生对负数概念有充分的了解,能掌握负数计算方式。教师可安排学生代表不同数字,并提出相应的数学计算题,要求学生能记住自己代表的数字并积极回答问题,这种方法能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同时,为了提高学生计算能力,还应注重符号法则的教学,学生可根据加号、减号符号计算法则,明确正数、负数概念。
其次,为了进行数学教学内容的衔接,还应完成“数”到“式”的过渡。中小学数学知识有一定的区别,教师应在全面掌握数学知识内涵的情况下,将不同知识联系起来,确保学生在具备一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能掌握并灵活运用数学计算公式。例如,整数、有理数和分数分别对应整式、有理式及分式,需要学生能在数学学习中了解数与式之间的联系,进而做到数学知识的衔接。小学数学教学更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讲解,而初中数学教学则是鼓励学生利用已有数学知识进一步学习复杂的数学知识。教师只有在数学内容有效衔接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学生数学知识体系逐步完善,实现数学教学功能。最后,还要注重数学解题方法间的联系,例如,算术法和代数法是常见的解答方法,学生应加深对这两类方法的掌握。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培养有重要意义,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了实现数学教学持续发展,需要做好不同阶段的数学教学衔接。要想做到中小学数学教学的合理衔接,教师应充分考虑教学评价方式、数学教育技巧等多种因素,在多种元素有机融合下,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知识接收平台,以促进基础教育教学深入改革,充分发挥数学教学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郑国萌.新课程下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与问题表征的研究[J].学周刊,2018(18):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