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英语教师要做到“为思而教”,创新素养教育才能够真正落地于英语课堂.本文以活动理论为理论框架,提出创新素养教育的教学目标,从培养创新思维、塑造创新人格、构建创新环境三个方面,探讨了英语课堂创新素养教育的实践路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教师要做到“为思而教”,创新素养教育才能够真正落地于英语课堂.本文以活动理论为理论框架,提出创新素养教育的教学目标,从培养创新思维、塑造创新人格、构建创新环境三个方面,探讨了英语课堂创新素养教育的实践路径.
其他文献
作为一种基础性逻辑思维方法,比较思维可应用于英语阅读教学,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语篇的理解,提升阅读能力,培养思维品质.本文分析了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引入比较思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阐述了对同一题材或体裁的作品以及同一作品的不同呈现形式等进行比较阅读的应用方法,旨在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施提供一种选择.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这一生涯主体的发展变化性和近年来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对青少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青少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规划管理、规划主体、规划课程、师资队伍等方面.生涯混沌理论的复杂性、初始敏感性、非线性、生涯灵性等观点,为解决当前青少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考和视角.
写作任务的质量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和评价.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和测试中,写作任务存在情境不真实、题干信息设计不合理、写作内容提示过多、写作内容与主题契合度不高等主要问题.本文以中考和课堂教学中的真实写作任务为例分析了上述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旨在探讨提升写作任务质量的有效途径.
师德建设要想真正有效,就必须明确其建设的逻辑起点.当前,在师德建设的逻辑起点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两极化”现象,即以崇高师德和底线师德作为师德建设的主要出发点,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占教师队伍大多数的普通教师的常态师德.实际上,常态师德与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实际更为紧密,也是对学生成长产生最直接影响的师德形态.为此,需要高度关注常态师德建设.当前,需要从师德诊断、日常师德形态、师德能力等三个方面推进常态师德建设.
本文针对当前初中英语阅读中普遍存在的思维浅层化、结构碎片化问题,主张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巧妙设置并应用问题链实现批判理解、内容整合、建构反思和迁移运用,促成深度学习.
自主不仅是教师道德学习主体的需要,也是教师道德学习实践的诉求.但在当前的教师道德学习实践中,受境遇性因素与个体性因素的影响,自主往往是缺位的.欲使教师道德学习重拾其本意,需从外在保障与个体发展等方面入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增进学生与社会联系的必修课程,但实施中存在学科知识与实践活动脱节而导致学生缺乏获得感的问题.利用项目式学习优化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真实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支架为辅助,采用成品与过程并重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使他们在体验感悟、语言运用和思维训练的综合实践活动中融合发展学科知识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问题解决的策略与能力,实现知行合一.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阅读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本文以一节阅读课为例探讨了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即以文本解读为依托,明确主题意义;以主题意义探究为导向,设计教学目标;紧扣主题设计教学活动,重视整合学习,通过创设语境、分析语篇标题、设置问题链、设计读后活动等引导学生感知、把握、聚焦和升华主题意义.
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过程中,由于部分地方财政支持力度较低、幼儿园产权归属复杂等,一些小区配套幼儿园转设为普惠性幼儿园还存在障碍,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可持续发展堪忧.对此,本文提出了增加公办幼儿园供给,多渠道扩充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加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财政经费保障、质量保障和法律保障的政策建议.
师德评价是师德建设的重要环节,然而目前的师德评价实践中却出现了依赖于概率性事件的倾向.这一问题突出体现在行政问责、家校冲突以及媒体舆论事件中.其本质是师德评价的底线性、不确定性以及外在性.为此,需要在厘清概率性事件与教师道德关系基础上,基于教师的日常美德实施师德评价,同时增强师德评价的专业性区分功能,以实现对师德评价依赖于概率事件的实践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