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大师艺名的来由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suowei2827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60年代初,我所服役的部队驻在泰州。泰州是驰名中外的人民艺术家梅兰芳大师的故里。我在政治部群工科任干事,常接触、走访当地的各界人士,结识了梅兰芳大师的族兄长梅庵臣先生。
  梅庵臣先生是个悬壶济世、德高望重的老中医,也是一位有名的京剧票友。那时我还年青,便问梅老先生,梅兰芳怎么取一个女人的名字?梅老先生听了忍不住哈哈大笑,于是给我讲了梅兰芳大师的几代家史和“梅兰芳”这一艺名的由来。
  梅兰芳大师1894年生于北京,享年67岁,不算高寿。
  大师的高祖,名叫梅万春,在泰州城里胡家雕塑铺学习雕塑,后来定居于石头人巷,开雕塑铺。梅万春生有四子,第三个儿子梅天材,是梅兰芳的曾祖父,生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承继父业。
  后太平天国起义,清王朝派兵镇压。兵荒马乱,地处苏北的泰州百业萧条,梅家生计顿失着落。梅天材死后,家业难以维持,其子梅巧玲等兄弟三人随母逃荒至苏州一带。由于谋生维艰,将巧玲卖给江家,后又被人贩子买去,辗转到北京习艺,先习昆旦,后兼演京剧花旦。
  梅巧玲即梅兰芳的祖父。梅巧玲成名后,长期任“四喜班”的班主。他被聘为“内廷供奉”,常进宫演出,是名震京畿的“同光十三绝”之一,拿手剧目有《雁门关》、《梅玉配》、《盘丝洞》等。他在“旗装戏”方面有所创造,颇得慈禧与光绪帝的赏识,曾流传有“天子亲呼胖巧玲”之句,极一时之盛。
  梅巧玲之子梅竹芬自小也随父亲学戏。梅竹芬即梅兰芳之父。
  梅兰芳大师原名畹华,8岁随父亲梅竹芬先生学戏,父亲给他取了艺名梅喜群。
  梅兰芳能在京剧舞台红遍神州、誉满天下,吉林巨商牛子厚功不可没。
  牛子厚特别喜欢听京戏,逢年过节,往往不惜重金,从北京、天津延请戏班子到关东吉林唱戏,因此结识了北京京戏班子里颇负盛名的文武老生叶春善先生。牛子厚委托叶春善在北京办一个京剧“小科班”,广招少年艺徒,延聘名伶传授,一切经费由他供给。几年之后,这个“小科班”便能不间断地在北京、吉林两地分别演出,从根本上解决了吉林人看京戏难的问题。
  刚满14岁的梅畹华,带戏进入这个京剧小科班,成了小科班的首批艺徒。
  京剧“小科班”刚刚开办,便逢慈禧与光绪驾崩。国丧期间,北京城里不许唱戏。叶春善为不误“小科班”的习艺课程,便将“小科班”带到松花江畔的吉林办学。
  一次彩排中,牛子厚发现梅畹华,也就是艺名叫梅喜群的旦角演员唱做俱佳,一念一唱一道白,都有非凡的神韵气质。梅喜群静若处子,让独具慧眼的牛子厚为之动心,不惜代价为其延请名师,一心要将他培养成专唱花旦戏的台柱子。
  牛子厚认为梅喜群这个艺名不好叫,便很热心地对梅畹华说:“孩子,一个名旦角光有才艺还不行,还要有个好名号才行。我替你做主,将你艺名喜群改为兰芳,你看怎样?”
  梅畹华知道,牛子厚是取“梅兰秋菊满堂芳”之意,便欣然同意。这个艺名便被梅畹华一直延用下来。■
其他文献
轴向分线是车削多线螺纹(或蜗杆)常用的分线方法,但其前提是切削的整个工艺系统必须处于理想状态下,这在生产实践中是很难满足的。由于机床精度、工艺系统的刚性、刀具磨损、
今天是3月28日,是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下午放学回家,我顾不上吃晚饭,早早地打开电视机,津津有味地观看消防安全节目《如何逃离火灾现场》.rn看完后,我兴致勃勃地向妈妈讲
期刊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叫‘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很早我就看过沈从文老先生
期刊
近年来,中国电子商务的增长速度平均为40%。而其发展前景仍旧无法估量,我们只能用“非常乐观”来形容。 In recent years, the growth rate of China’s electronic commerc
“我们已经谈好了四五家药厂的品牌产品,他们承诺以更优惠的价格给我们供货,另外有十几家中小药厂也已经谈好了。”电话那头的杭州布衣大药房总经理林振华在说到“战果”时,
做好汽车市场分析预测是汽车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更是汽车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以汽车市场为导向,科学地制定汽车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营销目标已经成为当前每一个汽车企业关
来自于22世纪的机器神猫—哆啦A梦,是我最喜欢的卡通明星。他长着圆圆的脑袋,圆圆的身体,圆圆的四肢,乍一看就像个圆圆的皮球,可滑稽(jī)了。他身上有个百宝袋,据说这个口袋
我把上世纪90年代在中国进行的直销活动视为“直销第一波”,而把2006年即将展开的直销大潮称为“直销第二波”。如果按照股市中的“波浪理论”来分析,第一波应该是类似“熊市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的作用举足轻重,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但只依靠课内阅读是远远不够的,课外阅读也不可忽视.课外阅读不仅是课堂的延伸和拓展,也是陶冶学
从新课程的角度看,真正的优秀老师不再只是以往那种讲课能明白透彻,备课、批改作业勤奋认真、踏踏实实、埋头苦干,靠“时间加汗水”“题梅咖高压”出高分数的老师,而是看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