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平均主义评价的几个问题

来源 :中国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hong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有关农民战争史的研究中,如何正确评价平均主义,是人们颇为关注的一个问题。这里,我们想就平均主义的产生及其两面性,平均主义和封建思想、政策的关系,平均主义与农民革命失败,以及平均主义的历史作用等问题,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请同志们指正。
其他文献
李贽《九正易因》着力于阐发文王、孔子“神圣心事”,其“文王之卦”说继承发展了传统“三陈九卦”说,以《明夷》、《困》等十六卦为具体内容,深入阐发文王忧患之事、处困之道、
马王堆帛书《缪和》是马王堆汉墓帛书《易传》六篇之第五种,内容丰富,价值颇高。但对于其中部分语句的释读和解释,存在着不同的意见。我们在各家整理注释本的基础上,在释读、
《彖传》的成书年代聚讼纷纭,目前大致有战囤前期说、战国中期说和战国中后期说三种观点。新公布的上博藏楚简《凡物流行》有引自《彖传》《老子》《大学》《中庸》等的文字,我
“等贵贱、均贫富”,作为农民的时代要求,是在宋代农民战争过程中提出来的。宋太宗淳化四年(993),于西川起义的王小波最先提出了“均贫富”的口号(1)。北宋末年,在两浙地区起义的方腊,又提出了“平等”的口号,所谓:“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近代易学大师尚秉和先生解易有返归汉学的倾向,着重于象数的阐发,其阴阳栩须的“易理”思想,有别于易学史中义理派之“义理”。尚先生认为“易理”是存在于《周易》自身的本然之
像象观和错综说,是来氏易学中的两大创见。来知德所谓的易象内涵,包含"事理之彷佛近似"和"可以想像"两个层面。这一像象观,是对《系辞传》以来的模写说、特别是朱熹易象说的一个重大发展和推进,其实质是对易模写说如何可能和如何建构这一问题所作的覃思和论说。错,在形式上指的是爻性皆对整相反的两个卦。综的形式则有两种:一是四正之卦在别卦中或上或下的变化;二是四隅之卦或一别卦与其颠倒后所得之卦之间的关系。而综的第一种形式,似从未有学者注意到和发明过。错、综虽形式各异,但二者得以确立的形上学理据却都是阴阳之理:错实质上是
本文试图截取“西方易学”的三种重要研究路径,对其发展历史和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论著做简要撅述,在此基础上探讨他们在《周易》文本性质、作者、经传关系及历史诠释上的差异,从而
《周易》之“井”卦,《周易》作者乃取日常汲水之象而设卦,令人睹井水之利养于人,而思济人利物,广施德泽。由此,以井喻人,即修井是反身修德,井水养人是以德育人。尤其经《易传》的诠
我国古代手工业、农业都址大量使用青铜生产工具的。以青铜生产工具为代表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我国奴隶制社会发展的一系列特点。关于前者,已有专文论述①,本文只讨论后者。通过对二者之间本质联系的探索,阐明我国奴隶制社会诸特点产生的规律性;而这些合乎规律的历史特点的存在,又可反过来证明我国古代的确是大量使用青铜生产工具的。
清代史学家赵翼的名著《廿二史札记》中,有一篇叫做《汉初布衣将相之局》①。这是治古史的人所熟知的。赵翼认为,汉初“布衣将相”局面的出现,“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是“前此所未有”的历史现象。他的看法,对于我们研究秦汉间历史很有启发。本文就个人读《札记》所得,拟对汉初“布衣将相”的有关问题,作一粗浅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