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言文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有很多学生在文言文相关的题目上总会大量丢分,具体体现在无法对文言文中的通假字进行鉴别翻译,无法对需要翻译的句子进行准确理解,无法通过阅读来掌握文本的含义。基于此,本文从三个方面出发,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措施。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教学研究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高中语文的学科重要程度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其中文言文教学的压力也在不断增长,由于这种古文体的字词用法都与现在问题有较大的区别,现在汉语的应用反而会对文言文的理解带来干扰,这就给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理解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再加上文言文中所涉及的事与人都与现在有很大的距离,也使得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感觉很厌烦,这都不利于文言文教学的顺利开展。基于这些情况,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教学策略进行调整,以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一、反复朗读文章,理解文本内涵
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的朗读是理解文言文的一个重要途径。文言文相对于如今的文体,其用语更加精炼简明,这也造成了文言文的理解困难。若学生只是简单的对其进行略读,那么是很难掌握本章所想展现出来的含义的。自古至今,文章的诵读也是一门艺术,若学生在诵读文言文时能够做到“沉郁顿挫”,就能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所蕴含的情感。教师要教导学生在拿到一篇文言文之后,先将文后的注释加到文章中去,这些注释是一些与现代汉语有较大区别的字词的解释,将这些注释加进去,可以帮助学生对文意进行理解。
例如,在《蜀道难》这一篇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这一课中的生字生词进行查询,在弄懂这些字词如何读之后,教师再让学生对本篇文章进行全文诵读,在诵读过程中注意让学生体会作者寄于文中的情感,读出作者对友人的劝慰之情。同时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如何“沉郁顿挫”的诵读文言文,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观看《蜀道难》的朗诵剧,让学生感受如何朗诵剧是如何将文章有感情的进行诵读的,进而让学生进行模仿诵读。
二、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学生理解文意
通过对文章的反复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对文本的大意进行掌握,但涉及到文言文中一些具体的生僻字和生僻词的翻译时就需要另用教学方法为学生进行解答了。在这时,为了提升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进行教学,将那些生僻的字和词语单独的罗列出来,结合前后段落帮助学生进行理解,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在这里会使用这个意思。在学生明白各个字词的含义之后,再让学生将各部分联合起来,翻译全文。
例如,在进行《荆轲刺秦王》这一课的教学时,在讲解“秦兵旦暮渡易水”这句话时,教师要将旦暮这个词在多媒体上标记出来,告诉学生这个词语是早晚的意识,用在这里突出时间的短暂。在“秦王必说见臣”这句话中,教师要及时的提示学生这里的“说”是一个通假字,通“悦”表示很开心。又比如在《烛之武退秦师》这一课的教学中,在学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这句话是,很多学生都会出现理解的错误,这是就需要教师结合具体的语境给学生介绍其中实词与虚词的具体用法,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三、结合字词分析,实现文言文翻译突破
在进行文言文句子翻译时,翻译的难点往往是对于一些字词的翻译。在其中字词分为两种,一种是古今异义,这时就需要学生能联系前后文选择正确的含义进行翻译了。第二种是生僻字,可能学生之前从来都没有见过这个字,这时若想强行翻译肯定是不行的,这时就需要学生能摸清这个生僻词前后词语的含义,将这个字的含义猜出来。若通过翻译部分的句子无法猜出来,就需要学生放宽视野从前后文中寻找这个字,尝试从其他部分将这个字猜出来。文言文的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学生必须要能在学习过程中逐渐累计自己的生僻字词掌握量,提升自己的解题技巧,才能熟练应对文言文翻译问题。
例如,在《鸿门宴》这一课的教学中,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读一下与本文相关的一些配诗,让学生对文本有大致的了解。然后在开始具体字词的分析时,教师要能从具体字词入手,结合古今文字用法的不同进行讲解。如“距关,毋内诸侯”中,通过前后文的对应,很容易就能知道这里的“距”等同于现在的“拒”,在这里是把守的意思。而“内”是接纳的意思,连起来就是把守关卡,不接纳诸侯进入。又比如在“鲰生说我曰”这句话中这里的“鲰”是一个生僻词,现在很少用到,若想顺利的得出这个词的意思,就需要学生能结合前后联系得出这个词是目光短浅的意思。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有效教学,高中语文教师要能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在教学中让学生反复朗读文章,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内涵,再结合多媒体,将那些不同的词字进行分析,实现文言文翻译的突破。总而言之,文言文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需要从基本做起,慢慢提升学生的积累,增强学生的文言文解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游晗.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之我见[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33(04):173-174.
[2]邵红梅.高中文言文教学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6(36):77-79.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教学研究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高中语文的学科重要程度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其中文言文教学的压力也在不断增长,由于这种古文体的字词用法都与现在问题有较大的区别,现在汉语的应用反而会对文言文的理解带来干扰,这就给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理解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再加上文言文中所涉及的事与人都与现在有很大的距离,也使得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感觉很厌烦,这都不利于文言文教学的顺利开展。基于这些情况,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教学策略进行调整,以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一、反复朗读文章,理解文本内涵
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的朗读是理解文言文的一个重要途径。文言文相对于如今的文体,其用语更加精炼简明,这也造成了文言文的理解困难。若学生只是简单的对其进行略读,那么是很难掌握本章所想展现出来的含义的。自古至今,文章的诵读也是一门艺术,若学生在诵读文言文时能够做到“沉郁顿挫”,就能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所蕴含的情感。教师要教导学生在拿到一篇文言文之后,先将文后的注释加到文章中去,这些注释是一些与现代汉语有较大区别的字词的解释,将这些注释加进去,可以帮助学生对文意进行理解。
例如,在《蜀道难》这一篇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这一课中的生字生词进行查询,在弄懂这些字词如何读之后,教师再让学生对本篇文章进行全文诵读,在诵读过程中注意让学生体会作者寄于文中的情感,读出作者对友人的劝慰之情。同时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如何“沉郁顿挫”的诵读文言文,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观看《蜀道难》的朗诵剧,让学生感受如何朗诵剧是如何将文章有感情的进行诵读的,进而让学生进行模仿诵读。
二、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学生理解文意
通过对文章的反复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对文本的大意进行掌握,但涉及到文言文中一些具体的生僻字和生僻词的翻译时就需要另用教学方法为学生进行解答了。在这时,为了提升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进行教学,将那些生僻的字和词语单独的罗列出来,结合前后段落帮助学生进行理解,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在这里会使用这个意思。在学生明白各个字词的含义之后,再让学生将各部分联合起来,翻译全文。
例如,在进行《荆轲刺秦王》这一课的教学时,在讲解“秦兵旦暮渡易水”这句话时,教师要将旦暮这个词在多媒体上标记出来,告诉学生这个词语是早晚的意识,用在这里突出时间的短暂。在“秦王必说见臣”这句话中,教师要及时的提示学生这里的“说”是一个通假字,通“悦”表示很开心。又比如在《烛之武退秦师》这一课的教学中,在学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这句话是,很多学生都会出现理解的错误,这是就需要教师结合具体的语境给学生介绍其中实词与虚词的具体用法,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三、结合字词分析,实现文言文翻译突破
在进行文言文句子翻译时,翻译的难点往往是对于一些字词的翻译。在其中字词分为两种,一种是古今异义,这时就需要学生能联系前后文选择正确的含义进行翻译了。第二种是生僻字,可能学生之前从来都没有见过这个字,这时若想强行翻译肯定是不行的,这时就需要学生能摸清这个生僻词前后词语的含义,将这个字的含义猜出来。若通过翻译部分的句子无法猜出来,就需要学生放宽视野从前后文中寻找这个字,尝试从其他部分将这个字猜出来。文言文的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学生必须要能在学习过程中逐渐累计自己的生僻字词掌握量,提升自己的解题技巧,才能熟练应对文言文翻译问题。
例如,在《鸿门宴》这一课的教学中,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读一下与本文相关的一些配诗,让学生对文本有大致的了解。然后在开始具体字词的分析时,教师要能从具体字词入手,结合古今文字用法的不同进行讲解。如“距关,毋内诸侯”中,通过前后文的对应,很容易就能知道这里的“距”等同于现在的“拒”,在这里是把守的意思。而“内”是接纳的意思,连起来就是把守关卡,不接纳诸侯进入。又比如在“鲰生说我曰”这句话中这里的“鲰”是一个生僻词,现在很少用到,若想顺利的得出这个词的意思,就需要学生能结合前后联系得出这个词是目光短浅的意思。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有效教学,高中语文教师要能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在教学中让学生反复朗读文章,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内涵,再结合多媒体,将那些不同的词字进行分析,实现文言文翻译的突破。总而言之,文言文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需要从基本做起,慢慢提升学生的积累,增强学生的文言文解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游晗.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之我见[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33(04):173-174.
[2]邵红梅.高中文言文教学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6(36):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