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项目课程已经取代学科课程成为高职教育的主要授课模式,然而项目驱动教学在具体的实施当中产生了一定的弊端,我们充分研究了当前诸多职业教育理论,结合计算机软件开发课程的特点,总结了以往项目课程改革中的不足,不断探索,最终形成了项目课程一体化改革方法,在实际实施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项目课程 ;高职教育;课程改革;软件技术;项目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011-01
一、发展现状
项目课程定义为“以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的参照点,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内容并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项目课程模式的体系观、结构观与学科课程模式的体系观、结构观截然不同。戴士弘教授的“项目化”理论、姜大源教授的“工作过程导向”理论对高职课程改革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技术系积极推进项目课程改革,不断实践,在进行项目驱动的课程改革中发现了以下问题:
1.1 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各自为政,教学过程中只讲与本学科相关的内容,名义上为项目驱动教学,实际上当一个完整的项目给学生实施时学生仍然无从下手。
1.2 项目比较陈旧,有些项目是根据教材中的理论而设计的,纯粹是为了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不能反映企业的需求,也没有运用最新的技术。
1.3 通过项目驱动教学反而使得学生的知识结构很零乱,不成系统性,不能反映完整的工作过程,使得学生无法整体理解,全面提高职业能力。
二、项目一体化课程改革思路和方法
所谓项目课程一体化,就是通过职业分析,将工作过程中的工作场景分解到多门课程中,转化为教学情境,多门课程同步一体化教学,共同实施一个完整项目的教学。
在整个实践过程当中,我们总结出了项目课程一体化课程应该以项目为中心,紧抓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构建系统的应用知识两个目标,坚持协调原则、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原则、发展原则、评价多样化原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1 以项目为中心。 项目课程一体化课程应该以项目为中心,这个首先考虑到高职生的心理特点。高职生的符号抽象能力不如本科生,因此在传统考试当中不如本科生,但是他们在具体的形象思维上并不低于本科生,项目案例通常比较具体,高职生相对来说更容易接受。比如在进行C#的教学时,我们开发了一个贪吃蛇的游戏,这样学生一看,很直接,也乐意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结果具有可演示性,很容易形成满足感,使得他们有更大的热情进行学习。
2.2 两大培养目标。 在过去的项目驱动教学过程当中我们过分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忽略学生的系统知识,结果造成学生知识结构零散,当遇到新的项目时还是无所适从,因此我们认为,项目课程一体化课程应该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和构建系统的应用知识。
2.2.1 培养职业实践能力。 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第四条指出: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我们进行项目课程一体化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为了为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满足企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需要,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在进行项目设计时,就必须考虑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2.2.2 构建系统的应用知识。 项目一体化课程教学时应该使得高职生具有“系统的应用知识”而不是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或“专业理论”,这个要求把高职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区别开来。“系统的专业理论”是以学科内容作为参照体系,比如在讲解数据结构树一章时,可以有很多树,二叉树,2-3-4树,红黑树,同时还包括树的遍历,这些属于同一个知识体系。
2.3 四项原则
2.3.1 协调原则。 协调原则指的是教师之间的协调以及课程之间的协调。项目一体化课程中通过“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出来的项目,往往不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而是系统的应用知识,而系统的应用知识通常都是分布在不同的课程当中。比如在软件专业.NET方向的第五个学期开设了一门ASP.NET项目开发课程,涉及了软件工程、ASP.NET系统开发、SQL Server数据库、软件测试等课程,此时需要三到四位教师同时协调教学,教师之间的沟通必须经常进行。
2.3.2 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原则。 在教学中要采用一体化课程教学方式,知识、理论、实践紧密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要把课程从知识讲授为主,变成知识应用型为主。要把课程从理论思维为主,变成以能力训练为主。要把课程从以知识、概念、定律、逻辑推导为载体,变成以完成项目任务为载体。
2.3.3 发展原则。 项目一体化课程需要以发展的眼光认真精选项目,IT行业是当今诸行业中最为活跃的行业,其知识更新换代速度惊人,往往使得教师措手不及,一项技术,刚刚兴起不到几年,马上就被淘汰,这个时候,就要求我们教师跟踪市场,不断自行钻研,结合企业需求,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进企业实习,把握市场需求动向,钻研出适合企业需求、能够培养学生适应职业能力的项目案例来。
2.3.4 评价多样化原则。 采用项目一体化课程改革之后,采用传统的期中、期末理论考试和只由教师进行评价的方式不再适用。由于项目的成果具有可展示性,对学习的评价可以围绕项目的实施和成果在每一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由师生共同来进行,包括学生在项目中所承担的角色、成果的质量、实施项目的过程和态度的考核,也可以参考答辩等形式,项目成功演示也可以极大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进取心。
三、小结
经过多次实践,项目课程一体化课程克服了传统的项目驱动教学的一些缺点,提高了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能力,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教师不再是独立的单位,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了协作关系,与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式无缝结合,教学效果明显。从企业的反馈来看,用人单位均认为我们的学生动手能力强,吸收新技术速度快,给出了较高评价。
【关键词】项目课程 ;高职教育;课程改革;软件技术;项目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011-01
一、发展现状
项目课程定义为“以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的参照点,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内容并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项目课程模式的体系观、结构观与学科课程模式的体系观、结构观截然不同。戴士弘教授的“项目化”理论、姜大源教授的“工作过程导向”理论对高职课程改革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技术系积极推进项目课程改革,不断实践,在进行项目驱动的课程改革中发现了以下问题:
1.1 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各自为政,教学过程中只讲与本学科相关的内容,名义上为项目驱动教学,实际上当一个完整的项目给学生实施时学生仍然无从下手。
1.2 项目比较陈旧,有些项目是根据教材中的理论而设计的,纯粹是为了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不能反映企业的需求,也没有运用最新的技术。
1.3 通过项目驱动教学反而使得学生的知识结构很零乱,不成系统性,不能反映完整的工作过程,使得学生无法整体理解,全面提高职业能力。
二、项目一体化课程改革思路和方法
所谓项目课程一体化,就是通过职业分析,将工作过程中的工作场景分解到多门课程中,转化为教学情境,多门课程同步一体化教学,共同实施一个完整项目的教学。
在整个实践过程当中,我们总结出了项目课程一体化课程应该以项目为中心,紧抓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构建系统的应用知识两个目标,坚持协调原则、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原则、发展原则、评价多样化原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1 以项目为中心。 项目课程一体化课程应该以项目为中心,这个首先考虑到高职生的心理特点。高职生的符号抽象能力不如本科生,因此在传统考试当中不如本科生,但是他们在具体的形象思维上并不低于本科生,项目案例通常比较具体,高职生相对来说更容易接受。比如在进行C#的教学时,我们开发了一个贪吃蛇的游戏,这样学生一看,很直接,也乐意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结果具有可演示性,很容易形成满足感,使得他们有更大的热情进行学习。
2.2 两大培养目标。 在过去的项目驱动教学过程当中我们过分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忽略学生的系统知识,结果造成学生知识结构零散,当遇到新的项目时还是无所适从,因此我们认为,项目课程一体化课程应该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和构建系统的应用知识。
2.2.1 培养职业实践能力。 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第四条指出: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我们进行项目课程一体化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为了为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满足企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需要,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在进行项目设计时,就必须考虑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2.2.2 构建系统的应用知识。 项目一体化课程教学时应该使得高职生具有“系统的应用知识”而不是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或“专业理论”,这个要求把高职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区别开来。“系统的专业理论”是以学科内容作为参照体系,比如在讲解数据结构树一章时,可以有很多树,二叉树,2-3-4树,红黑树,同时还包括树的遍历,这些属于同一个知识体系。
2.3 四项原则
2.3.1 协调原则。 协调原则指的是教师之间的协调以及课程之间的协调。项目一体化课程中通过“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出来的项目,往往不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而是系统的应用知识,而系统的应用知识通常都是分布在不同的课程当中。比如在软件专业.NET方向的第五个学期开设了一门ASP.NET项目开发课程,涉及了软件工程、ASP.NET系统开发、SQL Server数据库、软件测试等课程,此时需要三到四位教师同时协调教学,教师之间的沟通必须经常进行。
2.3.2 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原则。 在教学中要采用一体化课程教学方式,知识、理论、实践紧密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要把课程从知识讲授为主,变成知识应用型为主。要把课程从理论思维为主,变成以能力训练为主。要把课程从以知识、概念、定律、逻辑推导为载体,变成以完成项目任务为载体。
2.3.3 发展原则。 项目一体化课程需要以发展的眼光认真精选项目,IT行业是当今诸行业中最为活跃的行业,其知识更新换代速度惊人,往往使得教师措手不及,一项技术,刚刚兴起不到几年,马上就被淘汰,这个时候,就要求我们教师跟踪市场,不断自行钻研,结合企业需求,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进企业实习,把握市场需求动向,钻研出适合企业需求、能够培养学生适应职业能力的项目案例来。
2.3.4 评价多样化原则。 采用项目一体化课程改革之后,采用传统的期中、期末理论考试和只由教师进行评价的方式不再适用。由于项目的成果具有可展示性,对学习的评价可以围绕项目的实施和成果在每一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由师生共同来进行,包括学生在项目中所承担的角色、成果的质量、实施项目的过程和态度的考核,也可以参考答辩等形式,项目成功演示也可以极大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进取心。
三、小结
经过多次实践,项目课程一体化课程克服了传统的项目驱动教学的一些缺点,提高了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能力,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教师不再是独立的单位,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了协作关系,与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式无缝结合,教学效果明显。从企业的反馈来看,用人单位均认为我们的学生动手能力强,吸收新技术速度快,给出了较高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