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专用测试设备计量管理的现状与模式初探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yun99a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航空专用测试设备的计量,是以所有产品符合技术要求为前提,在产品的研发、生产中,用设备完成质量的控制与计量,并优化管理。其管理有别于其他仪器的管理方式,需使用专业的技巧与方法,且它的管理已经形成基本的管理模式,高效完成管理工作。
  关键词:专用测试设备;计量管理;管理模式
  引言:航空专用设备的管理,是在设备使用中调整其规程,管理设备的使用,其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在设计上存在不足、技术更新不及时、标准有待确定等,基于这些问题,必须优化管理模式的构建,用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与质量,让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一、航空專用测试设备计量的管理现状
  (一)现状
  专用测试设备完成评定后,使用单位会把它加入到管理体系内,建立专属档案,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编制设备的计量标准,用管理模式管理,而其管理的内容与测试设备的管理一致,所以它管理开始的标志是设备正式交给使用单位后,在设备使用周期内完成管理,不会参考前期管理的内容。设备的具体检定中,是按照规范操作,规范的内容由研制人员编制,计量人员参与的机会较小,而由于研制人员对计量工作的了解局限于某几个方面,不甚了解,在计量的规程编写中,可能有部分内容不符合规范。另一些设备因为不确定设计渠道,无法编写规程,使检定工作停滞[1]。
  (二)原因
  1.部分设计存在不足
  一些专用设备的检定中,因缺少标准的端口,以及可测试点,计量人员无法对其进行准确计量。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是,研制人员制作设备时,缺少可以参照的技术依据,而对于设备计量的不足,研制人员也未进行前期考虑,同时,因为客观因素的影响,计量人员只有少部分机会参与设计,很难对设备的计量性能给出综合评价,增加了设备实际计量的难度。
  2.技术发展落后于研发
  此处提到的技术是管理与计量使用的技术,而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是,设计某个型号设备时,计量师未参与工作,计量的前期保证没有落实,且在设定型号并把方案上交后,计量要求未在同一时间提出。由此,设备投入使用后,其装置的管理规程中,计量部分有少量缺失。
  3.无明确的校准手段
  我国航空的部分技术并不十分先进,一些设备与技术需从国外引入,航空专用测试技术就是其中一类设备。航空专用测试设备是根据装机成品性能参数所研制的一类设备,这类设备并无明确的校准手段与计量规范,且该类设备技术复杂、需用多个参数调整的设备,若不规范该类设备的校准手段,将很难保证设备性能的稳定可靠。
  二、航空专用设备计量的管理模式
  基于上述内容,我们需优化航空专用设备计量管理模式的设计,把制度作为标准,待确定管理制度后,改正管理中的错误。
  (一)明确职责与管理内容
  确定各部分与部门人员在设备设计、制作到使用阶段各自的工作内容与承担的责任,以及每个阶段计量管理需完成哪些工作,是确定管理模式内容的前提,此外,具体工作中使用的接口也必须明确。计量工作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是,接口管理不足,引发整体管理不畅,所以在制度中必须明确规定,杜绝这类情况的出现。
  (二)明确校准管理的方法与环节
  对于设备的校准,必须有明确的方法,包括校准的环节、参与的环节与具体使用的方法,以及在校准中必须满足哪些条件。因为专用测试设备没有特定的标准,无法确定它的计量溯源系统,对此,完成校验工作中,需根据某一型号设备运行的特点,制定校准规范,与设备一对一,不可用于其他设备的校准,而用于校准的仪器必须追溯到上一级[2]。
  (三)早期介入,深度管理
  对于专用测试设备的计量管理,计量部门必须在设计阶段介入到研制工作中,参与各个阶段的管理。即计量管理必须从源头入手,要求设计人员与计量人员积极交流,以此让计量人员了解设备有哪些性能,在具体工作中有哪些作用,并在方案最初的设计阶段,考虑计量校准的最佳方案,同时,也要优化对现场的管理,基于整个过程的动态变化,实现动态监督,严格控制设备校准的周期变化。最后,及时清理已有的检定规程,对于设备规程的编写,是由研制人员根据设备的具体运行情况,编写规程,但部分规程的适用性还有待考证,为解决这一问题,需定期清理不符合要求的规程,收集与之相关的技术文件,分析其是否符合国防工作提出的要求。
  (四)把计量管理的责任落实到基层
  专用测试设备的使用环境多以基层为主,所以,计量管理责任的划分是把责任细化,把所有责任落实到基层内,要求基层各项工作的进行必须切实履行职责。具体方案如下:依照单位内部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计量管理方案,并用制度落实,在单位内实施;参与设备方案的评审,分析研制单位提出方案的可行性,确定接口,保证接口选择的科学、合理,逐一检测设备的技术指标。同时,设备研制中,也需要思考可以使用的校准方法与技术,待研制工作结束后,可提出相应的校准方案,以此做到对所有指标的计量。
  (五)引进校准手段,提高计量保障能力
  从国外引进的设备,也要把校准技术引入,只有如此,才能找到设备的溯源渠道,所以,随着设备的引入,相关的技术资料等也需随之引入。对于计量保障能力的提升,是从机构的角度分析,包括管理、人员与设备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互为相关,也就是加强管理,保证整个管理环节的受控,并加大对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其专业素养与管理能力,优化设备的采购工作,做到全周期的管理。
  结论:优化航空专用测试设备的计量,是基于管理模式与管理现状,明确责任与工作内容,确定计量界定的标准,用技术与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实现设备计量校准的溯源,提高设计水平。由此,可促进我国航空事业向前发展,为航空事业的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张茜.浅析航空维修计量技术管理[J].中国计量,2014(12):39-40.
  [2]周晓林,王海艳.航空专用自动化测试设备自动校准的研究[J].中国计量,2013(07):83-84.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铁路的快速发展,人工作业的缓慢低效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的要求,所以我国近年来引进了大型养路机械,当然,任何方式都有其缺点,大型养路机械的安全就是其中不可不提的重大问题,也可以说是它的缺点之一,因为与人工作业相比,维修耗资巨大,如果维修不及时,后果则不堪设想。本文就如何全面提高大型养路机械安全管理水平进行了深刻的讨论与研究。  关键词:大型养路机械、安全管理。  前言:大型养路机械是一种铁路
摘 要:电梯作为机电一体化产品,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几乎形影不离。它的安全运行关乎着我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不仅如此,随着电气控制装置集成度的不断提高,也给电梯的检验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电梯的检验过程包括机械检验和电气检验,电气控制关系着电梯安全,本文重点分析了电气检验技术,对提高电梯运行的安全性能有着重大意义。  关键词:电梯;电气控制;检验技术  1.电气控制系统分析  1.1电气安全回路  对
为提高油料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探索新的高产途径,我们在临沭县韩村公社大蔡庄农科队开展了油菜、花生复种培创千斤高产的试验。试验田面积共4.07亩,第一季油菜在五月二十三日
摘 要:文章詳细分析研究了城市土地快速扩张与城市空洞化问题的各种成因,分析了解决城市土地快速扩张与城市空洞化问题的重要性,积极研究探索解决土地快速扩张与城市空洞化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城市;土地;扩张;空洞化;成因;重要性;对策  城市土地快速扩张与城市空洞化是一个全球化的问题。中国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而且中国有近13.8亿(2016年)的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城市土地快速扩张与城市空洞
目的探讨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IgG4-SC)的临床表现、血清学改变、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报道了2016~2017年在我院诊治的2例
红萍,又名红浮飘,是一种水生绿肥。由于它具有一般豆科绿肥的优点,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素;又具有一般豆科绿肥所不具有的优点,不占耕地,因此,外省一些地方它早已成为一种当家绿
摘 要:我们目前的生态环境因为这些年来我国工业的迅速发展被污染的十分严重,而且已经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危害。而且现在根据发展的需要我们还在不断的大力扩增建设水库工程的建设,所以要想改善当前的生态环境,将水资源的质量进行提高,就需要对水库工程的管理措施进行科学有效的改善。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在下文中就将水库管理与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分析,并且针对相关问题进行解决的对策,将我们国家的水库管理水
阐述了有线电视工程在建设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加强新建小区有线电视工程管理进行了分析。 Expound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ATV project and
【摘要】目的:观察比较不同教学模式对学生自我概念的影响。方法:抽取在读护理本科专业大三1、2班学生100名作为被试对象。在统一研究背景情况下,分为研究班和对照班各50人。观察班采用角色转换体验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并对两班学生采用不同教学模式研究前后的自我概念状况进行测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t检验)。结果:采用不同教学模式研究前,两班学生自我概念测评各维度各因子得分无
摘 要:铁路企业定额管理工作需要进一步深化,充分利用工时,合理组织生产,最大限度的调动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  关键词:定额管理;作用;问题;管理  当前铁路企业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新的发展机遇也给铁路基层站段劳动定额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课题。因此,铁路企业定额管理工作需要进一步深化,充分利用工时,合理组织生产,最大限度的调动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劳动定额管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