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知识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液压与气动传动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能力的培养,本人通过对该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体会,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目标,探索了该课程新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教学改革,提出了该课程教学的改革方向,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液压与气压传动;教学;应用能力;改革;创新思维
目前,随着工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的飞速发展,液压与气动技术很多领域的各种设备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1.结合专业特色和培养目标,明确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制定教学大纲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机电、机械类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自动化生产线、机电、数控设备的安装、调试与保养或操纵工作,由于学校的性质不同以及培养目标不同,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新要求,应针对以上实际工作需要来确定《液压与气动传动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制定教学大纲。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机械类专业学生,《液压与气动技术》这门课的教学目标应侧重于现场实际应用,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2.理论联系实际,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内容、课程资源及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和学习习惯,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如下方法:
2.1采用问题探究教学法
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先整体后部分,由表及里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学生刚接触一门新课时,往往不知道学习这门课的意义以及这门课的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为解决这一问题,将事先拍摄的液压工程机械设备的图片、工作录像,在第一堂绪论课上播放给学生,带领学生到自动化生产线实训室参观,给学生演示设备工作过程,让学生对于液压与气动传动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有整体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液压与气动系统四部分,即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和辅助元件的组成及功用,并让学生多接触各种元件的实物。此时仅向学生介绍各元件的功用,让学生识别这些元件,知道有什么功能。以基本典型回路为主线,侧重讲解液压气动元件三要素,即结构、再作用和符号。
2.2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
综合运用多媒体组织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液压与气动传动技术》这门课概念多、结构复杂、原理抽象、理论性强,液压传动的各类元件和工作介质都是处在封闭的状态,使其设备故障具有隐蔽性、多样性、不确定性和因果关系复杂性等特点,这必将增加课程学习难度。为了将典型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系统分析讲解和描述清楚,采用多种媒体设备组织教学。讲解液压、气动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时,先通过实物讲解其外部结构,以及与其它部件的连接关系,再采用彩色剖视图讲解内部结构,借助动画生动地展现元件的工作原理、通过搭接实际回路,以回路中介质的流动方向和执行元件的动作过程,最后在现场进行实物回路连接。综合运用挂图、教具、实物、图像、动画等多种媒体来组织教学,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生动,使得学生容易接受、理解和掌握,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2.3训练与实践式教学方法
实施分小组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传统教学过程中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开,理论课老师负责讲理论,学期中途安排两周时间实习,由实习课老师负责,由于班级多,各班实习时间必须错开,理论课与实践课内容很难同步。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将课堂放在实验室,讲解元件结构、原理时,直接使用实物和仿真教学手段展开教学。并让学生动手拆装,讲解液压与气动基本回路时,采用现场教学法,学生对于回路的组成及工作过程有了更为直观的理解。
3.改革考核方式,综合评价学生
液压与气动传动技术课程传统考核方式采用笔试,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有些学生平时学习不认真,期末前“死记硬背”老师所给复习提纲,暂时可以获得很好的成绩,考完后不久就什么都不懂了,并没有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很显然,这种考核方法有待改革。改革考核方式主要是侧重过程考核。学生的期末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70%,期末考试成绩占30%。平时成绩考核包括课堂纪律、考勤、回答问题、小组学习过程中小组工作完成情况和个人在合作中的表现等等。
通过加大平时考核力度,综合考核学生,学生端正了学习态度、注重了平时过程中的学习,对于理论知识较弱、动手能力强的同学,自信心大大增强,学习积极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4.将多课程知识内容融合于教学,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现代科学的发展,注重不同技术以及多学科的融合。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的发展,已不仅限于单纯的传动,其控制方式根据要求有很多,机电液气一体化技术,是液压传动技术发展的一个趋势。
因此,在实践环节,可进行相应的机电液一体化实验。比如,结合PLC知识,学生可自行设计液压回路及相应的电气控制系统.以实现一定的功能,使得学生对于PLC知识和液压传动的一体化有初步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测试和故障诊断技术,设计液压系统模拟故障试验,使得学生能对信号采集、信号处理以及最终的故障诊断有初步了解,从而得到机械工程学科系统的训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必要的实验之外,可安排学生进行相关的课程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启发式教学中,结合工程实际,利用相关理论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对于新知识、前沿技术,应该不断更新和补充,使学生能掌握专业发展方向和研究热点。
5.依托全国中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契机,“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加大机电液气一体化人才培养
据悉,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国中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经成为中等职业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也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教育部连续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充分展示了各地职业教育的办学成果,一大批优秀技能型人才脱颖而出。根据2013年全国中等职业技能竞赛液压与气动传动技术装调与维修项目的文件通知,本次比赛设计有液压泵站安装与调试、液压系统组装与调试、气动系统安装与调试、电气控制技术、PLC应用技术和液压与气动系统运行维护及故障排除等项目,主要考核选手对液压气动元件的识读和运用,典型液压气动回路的设计与搭接、电气原理图的接线、PLC应用及各种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能力。通过竞赛,为全国中职学校提供液压与气动新技术相互交流的平台,引领中职学校机械类、机电类等相关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中职学生在液压与气动技术方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结束语
总之,《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是机电、机械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这样的改革,学生觉得《液压与气动技术》这门课不再难学,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提高。此外,通过学生的实践环节和老师的科研环节,将多门课程的知识进行融合,更新和补充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参考文献】
[1]何芹,秦月霞.液压与气压传动.多媒体课件开发及应用研究[J].机床与液压,2009,(8):223-227.
【关键词】液压与气压传动;教学;应用能力;改革;创新思维
目前,随着工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的飞速发展,液压与气动技术很多领域的各种设备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1.结合专业特色和培养目标,明确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制定教学大纲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机电、机械类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自动化生产线、机电、数控设备的安装、调试与保养或操纵工作,由于学校的性质不同以及培养目标不同,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新要求,应针对以上实际工作需要来确定《液压与气动传动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制定教学大纲。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机械类专业学生,《液压与气动技术》这门课的教学目标应侧重于现场实际应用,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2.理论联系实际,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内容、课程资源及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和学习习惯,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如下方法:
2.1采用问题探究教学法
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先整体后部分,由表及里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学生刚接触一门新课时,往往不知道学习这门课的意义以及这门课的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为解决这一问题,将事先拍摄的液压工程机械设备的图片、工作录像,在第一堂绪论课上播放给学生,带领学生到自动化生产线实训室参观,给学生演示设备工作过程,让学生对于液压与气动传动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有整体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液压与气动系统四部分,即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和辅助元件的组成及功用,并让学生多接触各种元件的实物。此时仅向学生介绍各元件的功用,让学生识别这些元件,知道有什么功能。以基本典型回路为主线,侧重讲解液压气动元件三要素,即结构、再作用和符号。
2.2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
综合运用多媒体组织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液压与气动传动技术》这门课概念多、结构复杂、原理抽象、理论性强,液压传动的各类元件和工作介质都是处在封闭的状态,使其设备故障具有隐蔽性、多样性、不确定性和因果关系复杂性等特点,这必将增加课程学习难度。为了将典型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系统分析讲解和描述清楚,采用多种媒体设备组织教学。讲解液压、气动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时,先通过实物讲解其外部结构,以及与其它部件的连接关系,再采用彩色剖视图讲解内部结构,借助动画生动地展现元件的工作原理、通过搭接实际回路,以回路中介质的流动方向和执行元件的动作过程,最后在现场进行实物回路连接。综合运用挂图、教具、实物、图像、动画等多种媒体来组织教学,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生动,使得学生容易接受、理解和掌握,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2.3训练与实践式教学方法
实施分小组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传统教学过程中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开,理论课老师负责讲理论,学期中途安排两周时间实习,由实习课老师负责,由于班级多,各班实习时间必须错开,理论课与实践课内容很难同步。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将课堂放在实验室,讲解元件结构、原理时,直接使用实物和仿真教学手段展开教学。并让学生动手拆装,讲解液压与气动基本回路时,采用现场教学法,学生对于回路的组成及工作过程有了更为直观的理解。
3.改革考核方式,综合评价学生
液压与气动传动技术课程传统考核方式采用笔试,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有些学生平时学习不认真,期末前“死记硬背”老师所给复习提纲,暂时可以获得很好的成绩,考完后不久就什么都不懂了,并没有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很显然,这种考核方法有待改革。改革考核方式主要是侧重过程考核。学生的期末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70%,期末考试成绩占30%。平时成绩考核包括课堂纪律、考勤、回答问题、小组学习过程中小组工作完成情况和个人在合作中的表现等等。
通过加大平时考核力度,综合考核学生,学生端正了学习态度、注重了平时过程中的学习,对于理论知识较弱、动手能力强的同学,自信心大大增强,学习积极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4.将多课程知识内容融合于教学,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现代科学的发展,注重不同技术以及多学科的融合。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的发展,已不仅限于单纯的传动,其控制方式根据要求有很多,机电液气一体化技术,是液压传动技术发展的一个趋势。
因此,在实践环节,可进行相应的机电液一体化实验。比如,结合PLC知识,学生可自行设计液压回路及相应的电气控制系统.以实现一定的功能,使得学生对于PLC知识和液压传动的一体化有初步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测试和故障诊断技术,设计液压系统模拟故障试验,使得学生能对信号采集、信号处理以及最终的故障诊断有初步了解,从而得到机械工程学科系统的训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必要的实验之外,可安排学生进行相关的课程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启发式教学中,结合工程实际,利用相关理论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对于新知识、前沿技术,应该不断更新和补充,使学生能掌握专业发展方向和研究热点。
5.依托全国中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契机,“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加大机电液气一体化人才培养
据悉,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国中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经成为中等职业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也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教育部连续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充分展示了各地职业教育的办学成果,一大批优秀技能型人才脱颖而出。根据2013年全国中等职业技能竞赛液压与气动传动技术装调与维修项目的文件通知,本次比赛设计有液压泵站安装与调试、液压系统组装与调试、气动系统安装与调试、电气控制技术、PLC应用技术和液压与气动系统运行维护及故障排除等项目,主要考核选手对液压气动元件的识读和运用,典型液压气动回路的设计与搭接、电气原理图的接线、PLC应用及各种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能力。通过竞赛,为全国中职学校提供液压与气动新技术相互交流的平台,引领中职学校机械类、机电类等相关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中职学生在液压与气动技术方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结束语
总之,《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是机电、机械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这样的改革,学生觉得《液压与气动技术》这门课不再难学,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提高。此外,通过学生的实践环节和老师的科研环节,将多门课程的知识进行融合,更新和补充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参考文献】
[1]何芹,秦月霞.液压与气压传动.多媒体课件开发及应用研究[J].机床与液压,2009,(8):22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