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暴力伤害案鉴定中妄想因素分析思路

来源 :中国法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phiba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神病人暴力伤害案件中,妄想为影响被鉴定人作案时辨认和控制能力的突出常见病理性因素。《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指南》为鉴定提供了原则性指导,但在具体案件中,鉴定人对妄想在实施暴力伤害行为中的性质、作用及刑事责任能力评定,常存在较大分歧。本文结合案例,对此类案件中妄想因素的作用及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提出若干分析思路,供同行参考讨论。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多级计分协变量认知诊断框架下,提出了一种可同时纳入连续协变量信息和多类别协变量信息的多级计分认知诊断模型GPDM-C,实现了其DINA形态的GPDINA-C的MCMC参数估计。模拟研究的结果显示,GPDINA-C拥有较好的属性/模式判准精度和参数估计能力,相较于未纳入协变量信息的GPDINA,GPDINA-C有更好的模型表现,在参数估计精度上有较大优势。实证研究的结果同样表明,GPDIN
京都学派与欧洲虚无主义之间关系的讨论,以西谷启治的《虚无主义》一书为代表。阿部正雄接其后,援引海德格尔的尼采论,继续追问尼采虚无主义的问题,并借此开出东西方哲学与宗教对话的平台。阿部的“空-非佛非魔”的宗教哲学,在他自身“人生顿挫→学问知识下的人生省察→宗教知识下的实存重构→宗教体验下的实存显露”的过程中形成。在阿部看来,“意识的转换”已不再是哲学知识与宗教体验的主流,反而是“存在的转换”才能真正带出智与悲的宗教哲学。欧陆哲学从“意识哲学”转向“存在哲学”的发展脉络,以及田边元与西谷启治对此转向的哲学回应
摘 要 已有关于自尊与亲社会行为关系的研究结论有所不同,采用元分析的方法对自尊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通过文献检索,共纳入原始文献28篇,独立效应值35个,包含15715名被试。通过随机效应模型分析,主效应检验发现自尊与亲社会行为呈中等程度正相关(r=0.32);调节效应检验表明年龄、自尊测量工具及亲社会行为测量工具可显著调节自尊与亲社會行为的关系,但性别与文化背景对自尊与亲社会行为关系的
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是司法鉴定中与法学关系最密切的一种鉴定,其中涉及的法学问题多样且复杂.笔者试从法学的角度给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作以下定义: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人综合各种证
期刊
章太炎与熊十力都通过改铸佛学唯识学而构建起“新唯识论”哲学体系,分别以庄学和易学对佛学注入相异的内涵。章太炎以庄学对唯识学进行世间法的还原,熊十力则以易学对唯识学进行哲学改造。章太炎承认一切存在皆自心现影,承认唯识学对主体之消解,却否认唯识学对出世间的追求,转识则成智,顺识则成俗,真妄一元,俗真同体,一切障碍即究竟觉,将佛学的出世涅槃改造为庄学式的在世逍遥。熊十力否认唯识学之唯识无境、体用相分学说,承认体用不二、性相一如,重建传统儒家主体论哲学,重建世间真实性。章太炎与熊十力都用内圣外王来表达自己的政治哲
在政党文化的构建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政治仪式的运用。政党文化借助政治仪式这一“介质”来实现与社会政治生态环境的互动;而政治仪式又将从政治生态环境中所吸纳的积极性生态因子择机反馈给政党文化,推进政党文化自身的调适和变革。以民主革命时期中共举办的抗日纪念仪式为例,政治仪式就在观念文化上承载着创新和发展、在行为文化上发挥着动员和指引、在心理文化上建构着记忆和精神、在形象文化上担负着展示和提升等功能价值。
近年来,随着法医鉴定行业的日趋规范,各省市纷纷出台有关法医临床司法鉴定的执业指引文件,其中多个省市如广东省的指引中关于涉及精神损伤(伤残)的鉴定,明确规定“关于道路交
期刊
摘 要 为探讨社区矫正人员的表达抑制、抑郁和社会适应三者间的关系,采用情绪调节问卷、抑郁症状群量表以及社会适应量表对漳州市269名矫正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25~40岁之间的社区矫正人员社会适应得分高于40岁以上的社区矫正人员,女性社区矫正人员的社会适应能力得分高于男性。已婚、未婚以及离异的社区矫正人员社会适应不存在显著差异,经济状况一般的社区矫正人员社会适应得分高于经济状况较差的社区矫正
摘 要 采用主观情绪自评和生理指标考察不同生理反馈在音乐情绪诱发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真实反馈实验中,有生理反馈时主观情绪感受、呼吸和心率高于无生理反馈条件。(2)虚拟反馈实验中,有生理反馈时主观情绪感受和心率高于无生理反馈条件;在积极音乐上,反馈条件下诱发的积极情绪效应更大。以上两个实验均表明生理反馈能增强积极音乐情绪的诱发效应,积极音乐诱发更强烈的情绪体验。  关键词 生理反馈;积极音乐情
科斯嘉德相信,康德的《奠基》中包含着一个回溯论证,旨在表明人的“理性本性”是一切事物的善性或价值的来源,并且在这种意义上叫做目的自身。这种诠释在英语学界获得许多学者的赞同与效仿,进而引发一系列科斯嘉德式的重建。目前,针对这种重建的批评可以分为两种:技术性的批评与一般性的批评。技术性的批评难以从根本上动摇这种重建,甚至还会不断催生新的版本。现有的几种一般性的批评包含着一些争议性的前提,难以被普遍接受。因此,最好的策略是从“理性本性”的科斯嘉德式的定义出发,对这种重建提出一般性的批评,以证明任何此类重建都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