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妈妈参加了一次家长会,被孩子老师叫去单独交流了几分钟。第二天是我们的心理咨询,她临时更换了主题。“做一个称职的妈妈太难了,你知道吗?”她沮丧地说,“我以为自己尽力了,但是好像还差很远。”
我问她怎么回事。她说孩子在学校表现不理想——她一直知道不理想,但是缺乏比较,不知道别人家的孩子优秀到何种地步。让她倍受打击的,是得知别人家的父母都在做什么,她才发现,这几年的碌碌无为,已经给孩子拖了好长一截后腿。她证实了心里一个隐约的猜想:问题出在自己身上——这让她既自责又无力。
“奥数班、英语班,还有各式各样的特长班,好多孩子已经在考级了,”她痛心地说,“我们家孩子什么都没学。幼儿园大班的时候倒是学过一阵小提琴,她没兴趣,我也没有陪她一起坚持,想等大一点再说。这一拖差距就出来了。这也怪我,学东西哪有一开始就顺利的?”
她像连珠炮一样自我检讨。我说:“你担心这是自己的责任。”
说实话,同样作为家长,她的担心也是我的担心。我也怕未来有一天,发现自己拖了后腿(也许已经拖了,只是浑然未觉)。“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也许她并没那么在意这些表现?”我这么劝她的时候,有一种同病相怜的委屈。这么多年,我们这代人始终是被责怪的那一个。从前是为了父母,怪自己不是“别人家的孩子”,现在为了孩子,怪自己不是“别人家的父母”。
她摇头:“她在不在意是她,作为父母,我总要把该做的事做到。”
跟别的父母相比,她有好多“该做的事”:“晚上写作业要陪,不懂的题要讲。这些事我都很敷衍,每天下班累得够呛,恨不得早早忙完睡觉。别人家还要带孩子做课外阅读,回顾知识重点和预习,还要练习英语对话!群里每天都有几百条消息,有补充阅读的材料,有学习方法论,相互还有讨论交流,我连看都懒得看。孩子怎么会学好呢……”
她说得我头皮都炸了。“有没有这样的可能,就算你想把这些事都做到,孩子自己却不愿奉陪?毕竟学习对她来说也是苦差。”我问她。
“那是她的选择。起码我做到了,我就问心无愧一点。”
“但是,老师也可以说你还没有尽全力,”我提醒她,“别人家的父母可能更强硬,小孩子都有惰性,也不能什么都由着他们……”
她点头:“没错,可那样一来,不就跟从前一样吗?逼着孩子做不愿做的事,还说是为她好。我可不要做那种家长……”她沉默了,“好家长的界限究竟在哪里?要给孩子多少自主权,对她才最合适呢?”
我知道她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她半辈子都在反抗母亲,从不相信她的权威是“为自己好”。在过去的咨询中我们谈过这件事。“上一代人对孩子的爱,只不过是拿孩子当幌子,只为填补自己的空虚。”我记得她那么说。她打定主意,要以另一种方式对待孩子,然而现在她想不清楚,这样是不是真的好。
“也许并没有那样的界限。”我看着她。还有一句话我没说出来,她替我补上了:“也许我只是怕被责备。”
为人父母,究竟多少在为自己,多少在为孩子?这个问题就像鸡生蛋、蛋生鸡,也许永远找不到答案。越是怕被责备的人,责备就越是藏在心里。这些话我想到了,但是好像也不必再说。我们沉默了很久,然后她叹了口气:“要当一个不被责备的家长,真是不可能啊。”她笑了笑,补充了一句:“就像从前要当不被责备的孩子一样。”
我问她怎么回事。她说孩子在学校表现不理想——她一直知道不理想,但是缺乏比较,不知道别人家的孩子优秀到何种地步。让她倍受打击的,是得知别人家的父母都在做什么,她才发现,这几年的碌碌无为,已经给孩子拖了好长一截后腿。她证实了心里一个隐约的猜想:问题出在自己身上——这让她既自责又无力。
“奥数班、英语班,还有各式各样的特长班,好多孩子已经在考级了,”她痛心地说,“我们家孩子什么都没学。幼儿园大班的时候倒是学过一阵小提琴,她没兴趣,我也没有陪她一起坚持,想等大一点再说。这一拖差距就出来了。这也怪我,学东西哪有一开始就顺利的?”
她像连珠炮一样自我检讨。我说:“你担心这是自己的责任。”
说实话,同样作为家长,她的担心也是我的担心。我也怕未来有一天,发现自己拖了后腿(也许已经拖了,只是浑然未觉)。“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也许她并没那么在意这些表现?”我这么劝她的时候,有一种同病相怜的委屈。这么多年,我们这代人始终是被责怪的那一个。从前是为了父母,怪自己不是“别人家的孩子”,现在为了孩子,怪自己不是“别人家的父母”。
她摇头:“她在不在意是她,作为父母,我总要把该做的事做到。”
跟别的父母相比,她有好多“该做的事”:“晚上写作业要陪,不懂的题要讲。这些事我都很敷衍,每天下班累得够呛,恨不得早早忙完睡觉。别人家还要带孩子做课外阅读,回顾知识重点和预习,还要练习英语对话!群里每天都有几百条消息,有补充阅读的材料,有学习方法论,相互还有讨论交流,我连看都懒得看。孩子怎么会学好呢……”
她说得我头皮都炸了。“有没有这样的可能,就算你想把这些事都做到,孩子自己却不愿奉陪?毕竟学习对她来说也是苦差。”我问她。
“那是她的选择。起码我做到了,我就问心无愧一点。”
“但是,老师也可以说你还没有尽全力,”我提醒她,“别人家的父母可能更强硬,小孩子都有惰性,也不能什么都由着他们……”
她点头:“没错,可那样一来,不就跟从前一样吗?逼着孩子做不愿做的事,还说是为她好。我可不要做那种家长……”她沉默了,“好家长的界限究竟在哪里?要给孩子多少自主权,对她才最合适呢?”
我知道她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她半辈子都在反抗母亲,从不相信她的权威是“为自己好”。在过去的咨询中我们谈过这件事。“上一代人对孩子的爱,只不过是拿孩子当幌子,只为填补自己的空虚。”我记得她那么说。她打定主意,要以另一种方式对待孩子,然而现在她想不清楚,这样是不是真的好。
“也许并没有那样的界限。”我看着她。还有一句话我没说出来,她替我补上了:“也许我只是怕被责备。”
为人父母,究竟多少在为自己,多少在为孩子?这个问题就像鸡生蛋、蛋生鸡,也许永远找不到答案。越是怕被责备的人,责备就越是藏在心里。这些话我想到了,但是好像也不必再说。我们沉默了很久,然后她叹了口气:“要当一个不被责备的家长,真是不可能啊。”她笑了笑,补充了一句:“就像从前要当不被责备的孩子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