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国良:别让孩子成为“易爆品”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cnyy_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3年出生于浙江省萧山市。198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心理学系,1995年获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同年赴美国佐治亚大学进修。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心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社会心理学、社会认知和人际关系研究,对青少年个性社会性发展的研究有很高的造诣。兼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心理学科评审组成员、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著作有《角色理论研究》《差生教育》《校园文化导论》等。
  最近一段时间,各类媒体频频报道中学生自杀、自残、伤人事件,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尤其是家长关注的焦点。孩子们为什么自感不幸福?是心理教育缺失还是学业压力太大?学校教育应该有哪些改进?家长应该做怎样的反省?带着这些沉重的问题,本刊特约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心理学博士、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俞国良先生。
  孩子为什么“不幸福”
  记者(以下简称记):本刊调查发现,现在的中学生普遍感觉不快乐、不幸福,因为他们的日常生活被作业、考试、培训班占据了,学习成了他们生活中唯一重要的事,成功的标志就是考出高分,拿到好名次。请问,这是正常的教育吗?教育的终极目标又是什么?
  俞国良(以下简称俞):我也经常听到中学生“现在当孩子容易吗”之类的怨言。一个上幼儿园的小朋友不堪忍受培优班的折磨,问爷爷:“我什么时候才能退休?”作为教育工作者和一个父亲,听到这样的话,我的心仿佛被蜇了一下。我不断地思考,我们的教育究竟怎么了?孩子衣食无忧,学习条件良好,为什么不快乐、不幸福呢?我想是我们的教育观念出现了偏差。一般人认为,教育就是学习、考试,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学习好、身体好、工作好。实际上,这是对教育的误解。按照《说文》的解释,“教”是“上所施下所效也”,“育”是“养于使作善也”。显然,教育是感化、引导和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学校教育则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服务的人,一个懂生活、会生活、爱生活的社会成员。总而言之,教育即生活。对孩子来说,理想教育是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幸福生活。我想,这应该是对学校教育最终目标的大众化诠释。
  所谓健康,不仅是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所谓幸福,不仅是快乐的情感体验,也是自我心理潜能的优化,是良好心态、宁静心灵的和谐统一。健康且幸福地生活着,这是一种极致的生命境界。遗憾的是,我们对教育的误解,阻碍了孩子迈向幸福之路的脚步。
  记: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究竟如何?
  俞: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成长于这个大变革时代的青少年,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都面临着史无前例的挑战。国内外权威机构的统计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7%;有焦虑不安、恐惧和抑郁等情绪问题的大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6%以上;17岁以下未成年人中将近十分之一的人有各类学习、情绪、行为障碍,其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四分之一左右,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近年来,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有上升的趋势。
  记:心理健康对中小学生成长的意义何在?
  俞:我曾说过,身体不好是废品,学习不好是次品,品德不好是危险品,心理不健康是易爆品。心理健康是现代社会中幸福生活的保障。良好的心理素质,既是人所拥有的本质力量的内在根据,也是个体适应环境和发挥潜能的物质精神基础。社会成员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仅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也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晴雨表。心理健康,不仅在于预防各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更是针对一个人素质的提高和身心的和谐发展。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培养其积极向上的心态,坚忍不拔的意志,增强适应学校环境和社会生活能力,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提高品德修养。总之,心理健康是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教育时机不可错过
  记:您曾在一篇文章中说:“学生时期是一个人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同时也是面临多种心理危机的关键期。”请问,人的心理成长,阶段性真的有那么强吗?
  俞:是的。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成长任务,错过了某个发展关键期,就很难进行弥补和挽救了。正如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所说:“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
  小学阶段是孩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奠基期,初中阶段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两个阶段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成才观念,为幸福人生打下基础。可以引导他们认识自己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提高他们对生命价值、生活意义的理解,帮助他们把所学的知识与理想追求建立联系,尽可能地规划未来人生,使他们感悟生命、感恩生活,明白自己的任务不仅是学习、考试、做作业,而是要创造性地解决生命、生活、生涯中的各种问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幸福人生。
  心理学界普遍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应从幼儿期(3~6岁)抓起,我认为7~18岁这个年龄段最为重要,因为这是一个孩子半成人的学习期,孩子会出现大量的心理、行为问题。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这是一个疾风骤雨式的多种心理危机多发期,大多数父母也是在孩子的这个时期真切地感受到了教育的压力。
  记:“多种心理危机”主要指的是什么?
  俞:多种心理危机包括心理成长问题、心理障碍问题和心理变态问题。7~18岁这个时期,孩子独特的个性正在形成,对人对事都开始有自己的看法,处处要表达自己的意愿,渴望摆脱父母的庇护而独立行动,但又不能很好地解决现实生活中面临的问题。表现为倔强、逆反、不服从、情绪激动、易发脾气等,这些都属于成长过程中的发展性问题。多种心理危机表现最明显的是学生的心理障碍,如行为问题、品行障碍和学习困难等。社会上称这样的孩子为“问题学生”,学者们则称之为“异质群体”。正是因为“问题学生”作为一个“异类”,受到的消极评价较多,所以,更易受到忽视或拒绝,形成恶性循环。
其他文献
问:我儿子聪明伶俐、反应敏捷,乒乓球打得不错。可是上初中后,他的学习始终上不去,成绩总是排在班级后十名。我们为此着急上火,孩子也很悲观,认为自己智商低,不是学习的料。我们带孩子去检查,发现他智商正常。这就让我大惑不解了:孩子智商不低,可成绩就是上不去,这是为什么?  汤淼  答: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很可能与心理因素有关。  在目前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情况下,学生课业负担较重,压力明显。不过,有的孩子善于
周日,爸妈带着我和弟弟来到了郑州植物园游玩。植物园里微风扑面,蓝天上飘荡着变化万千的白云,有的像奔驰的骏马,有的像自由的小鱼,有的像可爱的小白兔,远远看去就像一个动物园。一群金黄色的鸟儿在空中飞来飞去。我们来到了一个绚丽多彩的大花园旁边,景色真是美极了!我想:“大自然这么美!人人都应该去保护它。”  植物园很大,我们走了好久也没有走到尽头。好累呀!虽然我们的腿都走得有点酸痛,但我们都感到非常舒畅。
2012年1月,我正在成都出差,突然接到爸爸去世的噩耗。  我强忍悲痛回到家。在爸爸的灵堂前想着刚过去的新年和元宵节,我还和爸爸有说有笑,谁知这才刚过去几天,爸爸就与我天人永隔,我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悲伤,放声大哭起来。  在旁边亲友的劝说下,我好不容易平静下来。院子里突然又传来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声,边哭还边喊:“哎呀,我的亲爷爷,你怎么不等我来你就走了?”我们姊妹出来一看,是一位气质不凡的男子在哭喊。
现在,很多家长为了宝宝的健康成长,动不动就带宝宝去做微量元素检测。这微量元素检测可靠吗?  什么是微量元素?  人体内含有60多种元素,根据每种元素在体内含量的不同,可以分为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类。宏量元素是指占到人体总重量0.01%以上的元素,如钙、磷、镁、钠等;微量元素是指占人体总重量0.01%以下的元素,如铁、锌、铜、碘、硒、锰等。目前,已被确认与人体健康和生命有关的必需微量元素有18种,即
常有妈妈反映宝宝咳嗽、流鼻涕久治不好,不知原因何在?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除免疫力低下会导致反复感冒外,如果宝宝长时间吃药后咳嗽、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不见好转,就要考虑是否是因呼吸道过敏而引起这些貌似感冒的症状。呼吸道过敏,常由空气中的过敏源导致,其中最常见的过敏原是尘螨。  事实上,真正引起宝宝过敏的并不是吸入了螨虫,而是吸入了螨虫排泄的废物(一个螨虫一天可以制造约20个废物微粒,1克灰尘中可以
关于亲子沟通的话题,本栏目已经从不同角度讨论过多次,但仍有继续讨论的必要,因为不少家长反映,即使做了充足的准备,与孩子沟通时仍会碰钉子。是不是沟通的形式太生硬了?沟通前家长需要做哪些准备?家长的诚恳态度为什么总被孩子误解?本期,我们邀请家庭教育专家、报刊亲子版专栏作家兰敬亭先生,与家长朋友们共同解开这些谜团。  孩子其实挺孤独  李莲君(12岁女孩的妈妈):以前,我不太喜欢跟孩子聊天,总觉得孩子什
孩子厌学是许多家长的噩夢,因为它破坏力惊人,往往导致严重后果。厌学情绪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有的孩子厌学,而有的孩子不厌学?解释清楚这两个问题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但湖南女孩江梦南的故事或许可以给我们启发。  江梦南家住湖南省宜章县莽山瑶族乡,父母都是中学老师。半岁时,江梦南大病一场,连续高烧20多天,终因服用耳毒性药物导致极重度神经性耳聋,连助听器对她都毫无用处。面对厄运,江梦南的父母悲痛不已,但也只
我放学回到家,刚推开房门,就听到表妹喊:“哥哥,快来帮我看看这道关于利息的数学题!”于是我走过去,让表妹读了一遍题,引导她从题中找到有用的信息,并列好了方程。她開心地说:“谢谢哥哥,你真棒!”忽然,一阵饭菜的香味扑鼻而来。我走进厨房,是姑姑在做饭。我从小跟着姑姑长大,她非常勤俭节约,一枚小小的硬币在她手中也能发挥大作用。姑姑很爱劳动,在她的影响下,我和表妹不浪费一分钱,绝不做败家子,我们还经常参加
9岁的琪琪是一个特别聪明好学的女孩。上小学一二年级时,她的学习成绩不错,课堂表现也很好,老师都说她思维敏捷、热爱阅读。  然而从小学三年级开始,随着学习难度加大,课业负担加重,琪琪学习上出现了状况:面对大量的选择题时,她总是非常纠结,每做一道题都是迟迟拿不定主意,结果浪费了大量时间,甚至到了考试的时候她会把大量的选择题空着不做。  琪琪的妈妈说,日常生活中需要做出选择时,琪琪也经常表现得十分纠结,
问:作为家长,我对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非常欣喜,也不吝啬对他的夸奖。但很多时候我感觉我的夸奖很无力,孩子的反应也不好,不是冷漠地扭过脸,就是默默地低下头。总之,没有一点备受鼓舞的样子。是我的夸奖千篇一律、毫无新意,还是别的原因,我百思不得其解。  程翔  答:儿童教育研究发现,赞美孩子并不总是有好处的。  研究者让不同的儿童解数学题。解完一组题后,研究者给了每个孩子一句反馈。对一些孩子,赞美他们的智